对我国声乐比赛分组合理性的探讨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ux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声乐比赛分组(即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原生态唱法)合理性的探讨,旨在引起各专家学者的思考,并提出自己按作品风格分组【即中国组(艺术歌曲、歌剧选段、民歌、创作歌曲)、外国组(艺术歌曲、歌剧选段、民歌、创作歌曲)】的观点,希望能引起社会各文艺工作者的讨论,共同推动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声乐;比赛分组;风格
  一、我国声乐比赛分组的必要性
  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我国声乐艺术,更全面的挖掘我国潜在的艺术人才,毋庸置疑,比赛是一种很高效的途径。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比赛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推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歌唱家以及众多优秀的作品。尤其是有着“北有青歌赛,南有金钟奖”之称的这两项全国重大比赛,对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可置疑的。声乐比赛中分组是必要的,这对统一、规范声乐比赛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目前我国声乐比赛分组的不合理性
  比赛赛制中所设置的分组唱法(即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原生态唱法)是否合理,早在这一概念被提出的时候,就引发了业内外人士的各种讨论。但是以唱法分组,笔者认为有欠妥当。
  (一)很多学者都知道,“唱法”一詞来自“美声唱法”,而“美声唱法”又来自“belcanto”一词,该词的原意是指“美好的歌唱”,这种翻译本身就不是很合理,自“美声唱法”传入我国以来,这才产生了以唱法命名的并与“美声唱法”相对应的“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原生态唱法”,这种分类方式是按照歌唱技巧来划分的,我们学习其他国家科学先进的歌唱方法,并不只是奉承“拿来主义”,我们要做的是借鉴学习先进的技巧,以此来补充丰富、发展创新我们本民族的声乐学派,如果一直按照唱法分组,毋庸置疑,将会成为我国声乐艺术发展的绊脚石。
  (二)目前因为这种唱法的划分,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的误区:比如“美声唱法”就是要看谁的声音通道大、更雄壮,以至于忽略了作品需要的声音状态和咬字问题,“美声唱法”是从西洋传入中国的,在咬字问题上本来就比较靠后,但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就决定了中国语言的咬字问题不是那么简单,从四呼五音、十三辙、归韵到方言都说明了用美声唱法去演唱中国歌曲必须要有一个很长的探索实践过程去解决咬字问题。再比如“民族唱法”就是要听谁的音色好、嗓子亮,谁的民歌更民族化,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不是只有少数民族的作品才是民歌,不是只有方言才能体现民族味儿,汉族也是一个民族,普通话也是能体现我国民族色彩的。这种唱法的划分对演唱者有很大的局限性,演唱者不能随心去表现音乐,不能释放自己的个性及感情,这样演唱下来的作品毫无音乐性可言。
  (三)因为这种唱法的划分出现了这样一个社会现象:按“四种唱法”分类的声乐比赛和教学彼此影响并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比赛按唱法分组,老师和学生想要出成果,老师就必须明确学生的唱法,并尽可能按“纯正”的唱法来教,学生就必须按唱法来学,既然老师按唱法教、学生按唱法学,那必然比赛就按唱法比。在整个这样一个循环中,老师、学生以及比赛评委都很难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作品的音乐性上。
  三、笔者对我国声乐比赛分组的思考
  笔者认为,声乐比赛归根到底是一个审美问题,最重要的当然是确立审美标准,而不是纠结于唱法问题,我主张按作品风格分组。首先是两个大的分支,即中国作品和外国作品。其次,在二级分支里,中国作品和外国作品皆可按作品类型划分为艺术歌曲、歌剧选段、民歌、创作歌曲。这样的划分虽然比较繁琐,对于现阶段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却是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以作品风格来分组,对评委的艺术造诣、见解与审美的要求就会更高,能让更多的声乐爱好者以及比赛参与者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作品上,众所周知,声乐比赛比的不仅仅是声音和歌唱技巧,更多的是演唱者对作品风格的整体把握以及“走心”的感情处理。
  (二)以作品风格来分组,有助于打破各声乐家、各声乐爱好者的思想禁锢,解放自己的天性,更真实的去表达自己的音乐,去表达对作品的理解。目前有众多音乐学者为追求歌唱技巧、歌唱方法而忽略了自己最本真的东西,或许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音色,或许是自己对作品独到的见解,这种趋势是极不好的,音乐是有感情的,声乐不只是纯粹的技术展示,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三)以作品风格来分组,有助于消除门户之见,各声乐学派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有助于推动中国声乐学派的发展,提高中国声乐学派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以上即是笔者对于“我国声乐比赛分组合理性”这一题目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欢迎各位前辈学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李舒幸. 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影响的思考[J]. 文学界(理论版),2012,(11):422+425.
  [2]陈建彬. “三种唱法”非唱法——高校声乐教学相关现象引起的思考[J]. 歌唱艺术,2011,(05):26-28.
  [3]易巧丽. 从我国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谈三种唱法之我见[J]. 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6,(S2):67-69.
  [4]吴培文. 关于三种唱法的思考[J]. 音乐研究,1999,(01):58-62.
  [5]李鸣镝. 震撼下的沉思——莎拉·布莱曼中国演唱会引发的思考[J]. 艺术教育,2004,(06):62.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增强,中国的民族艺术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碰撞中,开始打破传统的界限,走出国门。原生态民歌也因其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很高的文化价值,在我国民歌声乐的发展和传播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对此本文从原生态民歌入手,就民族声乐的传承发展展开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民族声乐;原生态民歌;传承发展  原生态民歌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特色,并且其地域色
期刊
【摘要】:建筑是一种造型艺术,它不同于绘画、雕塑。建筑是一种首先满足于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应用于适当的材料及结构方式来组成其基本造型,建筑只能应用其自身的形象或环境背景的衬托,而建筑装饰也就成为了撑起建筑的精神功能的主要手段,装饰也大大增加了建筑的表现力。而这些也是在中国古代工匠们在其长期探索和学习实践中所渐渐发展成形。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凝结了他们智慧的结晶,在造型方面和装饰方面都为古建筑增加了艺
期刊
【摘要】:公益广告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直接影响着社会公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动向。公益广告关注的内容主要包含弘扬民族精神、公共秩序、社会热点、环境保护、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等等。公益广告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初的美国亦称公共服务广告、公德广告,是为公众服务的非盈利性广告。我国通过电视媒体播出公益广告的最初时间是1986年贵阳电视台摄制的《节约用水》。公益广告虽然不像商业广告那样一字千金,却以极
期刊
【摘要】:在贵州西部山区,二胡这一古老的民间乐器广为流传上  千年。人们一般在喜庆、丧事、节假日期间或休息时候演奏。琴弦音  色高昂、优雅、动听,能激发人的精神情感,在农村深受广大群众的  喜爱。  【关键词】:织金;二胡;艺术;概论  一、二胡的起源  二胡始于唐代,又称“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  发源于我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是一种流传甚广的中国传统拉弦乐  器,也是中国民族乐
期刊
建筑艺术一直以来都是美的代名词,它拥有者其他艺术作品难以拥有的线条和质感,给人在视觉上以一种极大地愉悦。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的艺术表现形式有了更大的要求,本文就着重探讨建筑与艺术这两种分属于两个领域又密不可分的表现形式。  1.建筑的本质是追求美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建筑艺术是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的,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近几十年的不断地经验积累,得益于中国建筑市场的繁荣
期刊
【摘要】:总统就职演讲是美国总统就职典礼的关键环节,历届总统借此机会阐述政见、鼓励民心,最终实现其政治目的。概念隐喻的提出标志着隐喻不再单纯是语言形式上的修辞和装饰手段,更是概念的和认知的。实质上,概念隐喻是一种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的认知活动,并以人们拥有的切身经验和感受作为文化基础。根据莱可夫和约翰逊的观点,概念隐喻不仅存在于日常的语言中,也存在于我们日常的思想和行为中。  隐喻
期刊
生活,一位资深的老师,人们在过程中体会与学习;生活,艺术创造的源泉,演员在过程中体会与改变。千姿百态的生活,变化无穷的自然,让艺术变得丰富多彩。观察生活是通向人们内心世界的桥梁,由表及里,由外到内,是演员在创作一个内外部统一的人物形象时所不可缺少的部分,作为演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无论生活的经历如何丰富,在百态的人生中,数来不过只是一隅,所以每个演员都需要秉持时刻向生活学习的态度,学会观察生活。 
期刊
【摘要】:作者批评通常被认为是那些能够排除各种束缚和压力而坚持在影片中表达导演(作者)个人的思想、体验、艺术风格的作品。这些作品深深烙上了导演鲜明的个人印记。换句话说,以导演为中心,具有控制一切的力量,因此成为潜在的“作者”。这些电影就是作者批评的最主要对象。由此可见,作者批评就是以这些作品为批评对象的一种批评方法。  【关键词】:作者批评;批评原则;批评方法  一、作者批评的由来  (一)作者论
期刊
【摘要】:“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这是我国绘画大师齐白石的艺术追求,他的这句话不仅道出了作画的道理,也道出了一切艺术的真谛。无论作西画,作国画,做音乐,作文学,一个“似与不似”,将艺术精髓一言囊括。  【关键词】:齐白石;绘画艺术;似与不似;艺术境界;变法  有生命的艺术就像长风劲吹,越过高山,越过海洋。在中国画家张大千与西画大师毕加索的历史性的会晤中,毕加索曾经拿出自己
期刊
【摘要】:唐,宋两个朝代,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闪耀着灿烂的光芒,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不可缺少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们像两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唐代活泼,开朗,清晰;宋代儒雅,含蓄,内敛。唐代华丽丰满,宋代严谨优雅。图形和色彩是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基础要素,通过学习,我将唐代和宋代给我的整体印象通过图形和色彩表现出来以体现两个朝代给人的不同感觉,使得两个朝代形成强烈的对比,不仅要传达一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