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改革引发了对地方乡土文化资源融入美术课堂的思考,整合教材与乡土文化资源,传承其中有意义、有特点、利于学生接受的内容,把乡土文化资源融入美术课程中,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去认识身边的美,用自己的“美术语言”去描绘乡土风情,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新能力,创新农村美术教学。
【关键词】乡土资源;农村;美术教学
挖掘生活中的美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目前,美术教育存在灌输知识多、启发引导少,临摹别人多、画自己少,画的规矩多等现象。笔者在美术教学中为避免出现这些现象,力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因材施教,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交流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探索,同时尝试在美术课堂中引入地方乡土文化资源,传承其中有意义、有特点、利于学生接受的内容,把乡土文化资源融入美术课程,并鼓励学生通过绘画这种特定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方式,同时让学生亲近乡土文化,感受美,认识美,成为地方文化资源的学习者和传承者[1]。
一、巧引民俗文化,创新农村美术教学
我国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不同的地域沉淀着独特的民俗文化,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形成了丰富的地方美术资源。美术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挖掘乡土资源,因地制宜整合教材与民俗文化,在教学时巧妙引用。教师以民俗文化为载体,结合教材进行美术教学,拓宽学生的绘画渠道,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创新农村的美术教学。
在喜庆的日子里,学生经常可见车鼓弄、拍胸舞、宋江阵、布袋戏、高甲戏等富有闽南特色的表演。如何把这些具有闽南特色的民俗表演融入美术课堂教学?如何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去认识美术,用自己的“美术语言”描绘家乡的风情?笔者的主要做法是优化和提炼乡土资源,根据课例有选择性地融入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并结合直观生动的课件展示,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以形式多样、风格独特的民俗作为绘画素材,充分调动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藏书票”一课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欣赏藏书票,了解藏书票的由来和特征等相关知识,然后引导学生欣赏农村常见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视频或照片。色彩艳丽的服饰、诙谐幽默的逗弄、气势恢宏的阵法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倍感亲切。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出来。把本地民俗文化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平时的课程中,如“快乐的回忆”“彩墨世界”“我们的节日”等,笔者把民俗文化资源引入课堂,以地方文化为依托,让学生把自己喜闻乐见的地方文化用美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加深了学生对民俗文化所蕴含的意义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巧借闽南建筑,创新农村美术教学
闽南建筑是闽南悠久历史的见证,被称为“闽南的地上文物”。红白相间的墙体,配以造型独特的屋脊,独具风格的砖石墙、砖雕工艺、彩画装饰,显得古朴又活泼,充分体现了特有的历史和文化,蕴藏着丰富的美术文化课程资源。闽南建筑这块中国建筑的瑰宝,是学生生活中熟悉、亲切的环境资源,它的造型、色彩、雕塑等建筑元素都能为美术教学提供借鉴与启示[2]。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闽南建筑,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古厝建筑的文化特色和艺术魅力,为学生提供体验地域文化、自主探究的有效平台。教师利用以闽南建筑为代表的乡土建筑资源进行教学,不仅能丰富、活跃农村美术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笔者将闽南建筑独特的造型作为美术教学内容的补充,开发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让艺术和生活更加融合,使学生从中受到乡土文化的感染。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风景的写生”“心中的风景”以及“爱护古建筑”的内容时,笔者事先要求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捕捉并拍摄身边古建筑的美,之后在课堂上展示,再通过图片欣赏,思考并交流问题,如“闽南民居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古建筑中会出现丰富多彩的彩画,它有什么寓意呢?”。同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整体—局部—整体”的观察方法,了解闽南建筑的造型特点、雕刻工艺、墙体彩绘等,从中感受各种装饰题材所蕴含的寓意和象征,以及闽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把闽南建筑的美展现出来。
通过认识闽南建筑多元而独特的建筑文化特色,以及各种装饰题材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学生的审美观在审美活动中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教师同时渗透爱家乡、爱自己生活的环境的教育,要求学生把家乡的特色美景画出来。这样把闽南建筑的文化特色融入美术教材,不仅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文化,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绘画渠道。
三、巧鉴农民画,创新农村美术教学
农民画这一民间绘画艺术,具有独特的绘画风格和强烈的艺术个性,表现了淳朴的乡土风情,折射出厚重的文化底蕴。它以家乡的生活习俗为创作题材,抒发了闽南农民对新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在平时的绘画教学中,笔者注重引导学生对农民画加以学习和借鉴。在课堂上,笔者关注课内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大量欣赏作品,包括名家作品和民间画家作品,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农民画的风格特点,如夸张变形、色彩鲜艳、构图饱满、粗犷洒脱、不遵循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等。笔者要求学生的绘画与农民画相结合,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背景等方面進行改画或添画,把简单的事情形象化,平淡的事情趣味化,从而形成了一幅幅丰富多彩而又充满乡土特色的作品。
总之,农村的美术教学要想培育自己的特色,那么美术教师就不仅要认识到乡土资源的意义与价值,还要关注和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发现身边的美,描绘家乡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因地制宜整合教材与乡土文化资源,让乡土文化资源融入美术课程,形成有地方特色的美术教学,为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从而创新农村美术教学,给学生以“活”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宓美君.寻求身边的美术教学资源:守望家乡古民居[J].少儿美术,2011(1):32-33.
[2]陈慧真.开发传统建筑资源传承闽南地域文化[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88-90.
【关键词】乡土资源;农村;美术教学
挖掘生活中的美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目前,美术教育存在灌输知识多、启发引导少,临摹别人多、画自己少,画的规矩多等现象。笔者在美术教学中为避免出现这些现象,力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因材施教,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交流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探索,同时尝试在美术课堂中引入地方乡土文化资源,传承其中有意义、有特点、利于学生接受的内容,把乡土文化资源融入美术课程,并鼓励学生通过绘画这种特定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方式,同时让学生亲近乡土文化,感受美,认识美,成为地方文化资源的学习者和传承者[1]。
一、巧引民俗文化,创新农村美术教学
我国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不同的地域沉淀着独特的民俗文化,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形成了丰富的地方美术资源。美术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挖掘乡土资源,因地制宜整合教材与民俗文化,在教学时巧妙引用。教师以民俗文化为载体,结合教材进行美术教学,拓宽学生的绘画渠道,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创新农村的美术教学。
在喜庆的日子里,学生经常可见车鼓弄、拍胸舞、宋江阵、布袋戏、高甲戏等富有闽南特色的表演。如何把这些具有闽南特色的民俗表演融入美术课堂教学?如何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去认识美术,用自己的“美术语言”描绘家乡的风情?笔者的主要做法是优化和提炼乡土资源,根据课例有选择性地融入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并结合直观生动的课件展示,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以形式多样、风格独特的民俗作为绘画素材,充分调动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藏书票”一课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欣赏藏书票,了解藏书票的由来和特征等相关知识,然后引导学生欣赏农村常见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视频或照片。色彩艳丽的服饰、诙谐幽默的逗弄、气势恢宏的阵法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倍感亲切。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出来。把本地民俗文化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平时的课程中,如“快乐的回忆”“彩墨世界”“我们的节日”等,笔者把民俗文化资源引入课堂,以地方文化为依托,让学生把自己喜闻乐见的地方文化用美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加深了学生对民俗文化所蕴含的意义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巧借闽南建筑,创新农村美术教学
闽南建筑是闽南悠久历史的见证,被称为“闽南的地上文物”。红白相间的墙体,配以造型独特的屋脊,独具风格的砖石墙、砖雕工艺、彩画装饰,显得古朴又活泼,充分体现了特有的历史和文化,蕴藏着丰富的美术文化课程资源。闽南建筑这块中国建筑的瑰宝,是学生生活中熟悉、亲切的环境资源,它的造型、色彩、雕塑等建筑元素都能为美术教学提供借鉴与启示[2]。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闽南建筑,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古厝建筑的文化特色和艺术魅力,为学生提供体验地域文化、自主探究的有效平台。教师利用以闽南建筑为代表的乡土建筑资源进行教学,不仅能丰富、活跃农村美术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笔者将闽南建筑独特的造型作为美术教学内容的补充,开发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让艺术和生活更加融合,使学生从中受到乡土文化的感染。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风景的写生”“心中的风景”以及“爱护古建筑”的内容时,笔者事先要求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捕捉并拍摄身边古建筑的美,之后在课堂上展示,再通过图片欣赏,思考并交流问题,如“闽南民居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古建筑中会出现丰富多彩的彩画,它有什么寓意呢?”。同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整体—局部—整体”的观察方法,了解闽南建筑的造型特点、雕刻工艺、墙体彩绘等,从中感受各种装饰题材所蕴含的寓意和象征,以及闽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把闽南建筑的美展现出来。
通过认识闽南建筑多元而独特的建筑文化特色,以及各种装饰题材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学生的审美观在审美活动中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教师同时渗透爱家乡、爱自己生活的环境的教育,要求学生把家乡的特色美景画出来。这样把闽南建筑的文化特色融入美术教材,不仅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文化,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绘画渠道。
三、巧鉴农民画,创新农村美术教学
农民画这一民间绘画艺术,具有独特的绘画风格和强烈的艺术个性,表现了淳朴的乡土风情,折射出厚重的文化底蕴。它以家乡的生活习俗为创作题材,抒发了闽南农民对新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在平时的绘画教学中,笔者注重引导学生对农民画加以学习和借鉴。在课堂上,笔者关注课内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大量欣赏作品,包括名家作品和民间画家作品,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农民画的风格特点,如夸张变形、色彩鲜艳、构图饱满、粗犷洒脱、不遵循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等。笔者要求学生的绘画与农民画相结合,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背景等方面進行改画或添画,把简单的事情形象化,平淡的事情趣味化,从而形成了一幅幅丰富多彩而又充满乡土特色的作品。
总之,农村的美术教学要想培育自己的特色,那么美术教师就不仅要认识到乡土资源的意义与价值,还要关注和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发现身边的美,描绘家乡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因地制宜整合教材与乡土文化资源,让乡土文化资源融入美术课程,形成有地方特色的美术教学,为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从而创新农村美术教学,给学生以“活”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宓美君.寻求身边的美术教学资源:守望家乡古民居[J].少儿美术,2011(1):32-33.
[2]陈慧真.开发传统建筑资源传承闽南地域文化[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