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节地经济理念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i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国土资源的需求持续上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将成为我国土地管理中的主要矛盾。因此,在严峻的土地资源压力下,切实保护耕地,应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来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统筹好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关系。大力发展节地经济将是我国现在和未来必须要走的土地利用的新路子。
  关键词:土地;节地经济;规划;合肥市
  中图分类号 F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6-06-02
  土地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载体。城市土地利用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兴衰与区域的发展。合肥市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短缺,而城市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却不断增大,特别是近几年城镇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能源、土地和水作为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3大基础资源的瓶颈效应已越来越明显,特别是用地量大,保护与保障矛盾突出。
  在当前城市存量土地、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土地作为稀缺的不可替代的经济要素,决定了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必须站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切实保护耕地,发展节地经济,把握集约用地与城市发展的辩证关系。节约用地,就是少用地,集约用地,就是用好地,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1 节地经济理念在土地规划中应用的必要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法规性文件,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和发展节地经济,对加强宏观调控,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基础性作用,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巩固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成果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引入节地经济这一理念是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促进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基础性作用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地安排和统筹各类各区域用地,保护土地生态环境的主要依据。合肥市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控,开展了多项节约集约用地工作。
  2 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落实节地经济理念的对策及措施
  2.1 控制总量,落实规划主要控制指标 在规划修编中,贯彻节约集约用地理念,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切实落实上级下达的主要控制指标。特别是规划期内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等约束性指标与省下达指标实现100%对接,彰显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刚性控制力。
  2.2 保护耕地,构建生态良好的用地格局 在规划修编中,以耕地保护和生态建设为前提,优先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按照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的要求,稳定水田等优质农用地的保有数量,合理确定低产农用地改造规模,促使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利用效益得到提高。现有耕地除少量用于建设预留地以外,一般不改变用途,保持耕地布局的基本稳定。通过村庄、农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增加耕地,促进耕地集中连片。基本农田在耕地集中连片,土壤肥力较好,农田水利设施较完善、产量较高的区域划定。
  为了避免对城市生态环境起重要保护作用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体等资源永久丧失,避免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和无序蔓延,保持城市周边生态景观的完整,在规划城乡用地布局中,城市组团之间,布设了绿带、绿心,将大面积连片基本农田、优质耕地作为绿心、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耕地、林地、水系、绿带等生态廊道,以进一步加强城市不同功能分区生态用地之间的有机联系,构建景观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环境。即使是在重点发展的滨湖新区,也坚持以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区为中心,保留布设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在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也将水源地保护区与林地、草地、园地布设有机结合起来。
  2.3 保障发展,以节地为核心调控各类用地 在规划修编中,按照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要求,提出土地利用调整的举措。确立一系列措施,加大对存量建设用地的盘活力度,努力提高利用率。同时,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加大土地整治工作力度,拓展建设用地的新空间,满足发展的用地需求。
  具体措施:一是努力推进开发园区建设、城中村改造、土地整治与“增减挂”等工作,盘活存量,消化闲置土地资源。二是用好增量,优化建设用地布局。统筹修编市区和各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统筹区域、统筹城乡、统筹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的要求,实施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使乡镇建设用地向范围内部集中,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与城市空间发展规划的建设用地布局无缝衔接,保障其实施,实现全市土地利用的区域统筹。
  2.4 “两规”融合,土地利用规划与城乡规划充分衔接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同步进行,按照“目标控制、城乡统筹、布局一致、分期对接”的原则。“两规”衔接总体上做到了5个方面的相互衔接:一是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相互衔接。在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实的前提下,根据土地供应能力、耕地占补平衡能力统筹安排规划期内的建设用地规模。二是空间布局相互衔接。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发展方向上,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划定上、在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安排上,和建设规划部门共同研究,做好衔接。三是中心城区建设时序上相互衔接,尤其是预测今后几年土地利用年度计划需求,对建设项目分别轻重缓急,做好建设时序上的安排。四是基础工作相互衔接,包括中心城区基础数据、基础图件和用地分类等的衔接。土地数据统一采用经验收合格的土地调查数据为底数,人口数据、城市化水平、城镇内部的用地结构分析尽可能采用规划部门的数据。五是实施措施的相互衔接,共同研究中心城区规划编制实施的步骤和规划实施的各项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1]潘文灿.浅析“构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问题及建议[J].国土资源情报,2010(7).
  [2]周伟,王秀兰.节约和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2).
  [3]胡动刚,刘忻.武汉城市圈节约集约用地现状和评价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2(7).
  [4]袁利平,谢涤湘.经济发达地区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10(8). (责编:徐焕斗)
其他文献
摘 要:选择热粳优35(粳杂)、甬优1540(籼粳杂交)、扬两优6号(籼杂,对照品种)3种水稻,考察不同播种期对其秧苗素质、生育进程、产量的影响,比较粳稻和籼稻的差别,探索在京山县适宜种植的粳稻品种和最佳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所设定的3个高产播种期(4月25日、5月5日、5月15日)内,籼粳杂交品种甬优1540的产量高于对照品种籼杂扬两优6号和粳杂品种热粳优35。以产量为考察指标,适宜在京山
期刊
摘 要:根据农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定位和特点,立足于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紧扣本科教育质量工程,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围绕教学团队的内涵,重点从团队建设、课程群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进行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团队建设,为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质量和素质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也为其他农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团队;人才培养;探索与实
期刊
摘 要:为验证“富岛”控释肥料在晚稻上施用的效果,采用6处理3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在插秧前,全部作底肥一次性施用。结果表明:667㎡施用控释肥料2号50kg、15%包膜量的控释肥料6号45kg、30%包膜量的控释肥料6号45kg、15%包膜量的控释肥料6号40kg,前三者分別增产35.71%、9.15%、35.32%,增加纯收益343.33元、140.67元、347.56元,产投比分别为2.39、1
期刊
摘 要:为了探讨不同施肥对板栗产量的影响,在桐庐县旧县街道设置了4个施肥处理,分别是不施肥、减量施肥、常规施肥和增量施肥,对其土壤生物学和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施肥范围内,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板栗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也随着增加,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表现为常规施肥>增量施肥>减量施肥>不施肥。施肥显著提高了土壤酶活性,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均表现为增量施肥>常规施肥>减量施肥>不施肥。不同
期刊
摘 要:依据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的公共工程属性,将农民参与和农民满意情况引入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改进的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然后结合成功度法,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后评价模型。以舒城县刘院等2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为例,应用后评价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后评价等级值为1.831 8,属于“成功”等级。由此可知,改进的后评价
期刊
摘 要:以玉米品种苏玉2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的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获得最适的种植密度,为提高该品种的单产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苏玉29的株高、穗位、倒伏倒折率、空秆率、叶面积指数呈上升趋势,而叶绿素相对含量、百粒体积和百粒重则下降,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苏玉29在67 500万株/hm2密度时,产量最高为8 805.0kg/hm2。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S)分析小麦子粒湿面筋含量。采用国标GB/T14608-1993法测试了216份小麦子粒的湿面筋含量,用近红外仪采集数据,选择113份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最佳主成分数(Rank)=3,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2.33,决定系数(R2)=90.69。为了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对预测集样品进行预测,结果湿面筋的预测均方差(RMSEP)=2.70;相
期刊
摘 要:针对环渤海地区土壤瘠薄盐碱、干旱缺水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的生态特点以及小麦生产上急待解决的抗旱、耐盐、节水高产品种十分缺乏的问题,确定了以多抗(抗旱、耐盐、抗寒、抗干热风、抗病、抗倒伏)、节水、高产、稳产为育种目标,以丰富小麦品种遗传基础、提高品种产量潜力和抗逆水平为突破口,改进选种场圃设置,创新抗旱耐盐育种方法,育成了以抗旱耐盐碱丰产为主要特点的沧麦抗旱耐盐系列品种。  关键词:小麦;抗旱
期刊
摘 要:以玉米品种巡天969为材料,经20mg/L、40mg/L、60mg/L、80mg/L的烯效唑(烯效唑)和清水对照浸种12h,在20℃湿度为85%的光照培养箱中培养。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烯效唑对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有所提高;但是对第2叶长和株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加大而增强;烯效唑处理使第2叶叶宽增加,SPAD值均有所提高,但第2叶面积和地上部干重减
期刊
摘 要:粳稻具有口感好,经济效益高,适应性广等优势,粳稻推广一直是我国稻作生产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该文主要结合陕南地区水稻生产现状,重点分析在陕南地区推广粳稻的可行性,并对在陕南地区发展粳稻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促进陕南地区粳稻顺利推广,提高水稻品质,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粳稻;陕南地区;展望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