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育课教学在高中教育中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对于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学生经常出现运动损伤的现象,究其原因,除了某些体育运动项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外,还与学生没有重视准备活动,同时缺乏齐全的护具,贸然开展运动而造成的运动损伤。接下来,本文就详细探讨高中生运动损伤的影响因素以及科学防范的策略,帮助学生避免或减少因运动造成的损伤。
【关键词】高中生运动损伤 影响因素 科学防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208-02
前言: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体育课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帮助学生从繁重的学业中解脱出来,缓和自己身心的疲惫,同时,体育教学还能帮助学生塑造健壮的体魄以及顽强的意志,为他们后续的学习以及工作奠定生理与心理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却经常出现运动损伤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体育运动并进行体育锻炼,从而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笔者就通过调查本校学生,探究学生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并提出科学防范的策略。
一、高中学生运动损伤的主观因素
(一)身体素质因素
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笔者发现出现运动损伤的学生一般都是体育学困生,他们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往往重视学习成绩,缺乏运动意识,也不懂得科学健身,而且,他们平常的体育达标情况及格率较低,因此,在参加体育运动时普遍会出现损伤的情况。
(二)缺乏准备活动
除了身体素质外,很多学生出现运动损伤是因为他们不重视准备活动,不做准备活动,或是活动不充分,又或者活动量过大,这些都会导致他们在参与体育运动时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如,在田径类运动时,很多学生都缺乏准备活动,很容易导致膝、踝等关节以及韧带出现运动损伤。
(三)技术动作不科学
此外,导致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主观因素,还因为他们的技术动作不科学,违反了人体的结构特征以及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活动规律与运动力学原理。比如,在排球运动学习时,很多学生没有掌握相应的技术动作,就可能导致手指关节和腕关节损伤。
二、高中学生运动损伤的客观因素
(一)场地器材因素
导致高中生运动损伤的客观因素中,首先就是场地器材的因素,比如说,运动的场地过于狭小,人员过于拥挤、运动场地地面不平整,等情况都会导致学生出现运动损伤;此外,運动器械不合格,或是摆放不合理也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运动损伤,如,学习引体向上的单杠不牢靠、不稳定都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运动损伤。
(二)外界环境因素
此外,天气和温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导致学生出现运动损伤。比如在夏季炎热的高温下进行运动,容易导致学生中暑,而寒冷潮湿的环境则会导致学生出现风湿性关节痛和肌肉湿痛的问题。
三、高中生运动损伤科学防范策略
(一)加强体育设施建设
针对运动场地和器材导致的学生运动损伤问题,学校应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为学生建设条件良好的体育运动场地,增添合格的体育器材,从而为学生进行科学体育学习和锻炼奠定基础,避免因场地和器材等客观因素导致学生出现运动损伤。
(二)加强安全思想教育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向学生渗透安全运动的思想教育,通过创设情境或是实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运动损伤的危害性,帮助他们树立“安全第一”的运动思想,组织引导他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体育运动训练。对此,体育教师应加强体育卫生知识教育和安全运动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在开展体育锻炼时充分做好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
(三)科学合理地进行热身运动
在学生进行体育运动之前,教师必须组织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热身运动。在进行热身运动时,教师应根据活动的内容、天气状况以及学生的个人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热身运动的内容,保证学生易受损伤部位得以充分的活动,从而避免或降低他们在运动中出现运动损伤的现象。
(四)传授学生科学的动作技术
除了上述三点策略外,在高中的体育教学中,要想避免或降低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现象,教师还必须传授学生科学的动作技术,使他们扎实掌握正确的运动动作表象,不断提高自身体育动作的技术和水平,并在体育锻炼中,逐步增强自身动作的正确性和协调性,尽量消除或避免他们因动作技术不规范、不协调而造成的运动损伤。为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和学习,掌握哪些动作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运动的损伤,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在开展该项运动时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同时,老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这也是消除或避免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有效方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高中生运动损伤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防范的策略。这只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经验,希望能对相关教师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尽量消除或避免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齐鹏飞.高中体育训练中防范学生运动损伤研究[J].情感读本,2018(8).
[2]崔凯.中学生篮球运动损伤情况调查研究——以苏州市高新区高中生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7(10):66-67.
【关键词】高中生运动损伤 影响因素 科学防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208-02
前言: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体育课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帮助学生从繁重的学业中解脱出来,缓和自己身心的疲惫,同时,体育教学还能帮助学生塑造健壮的体魄以及顽强的意志,为他们后续的学习以及工作奠定生理与心理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却经常出现运动损伤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体育运动并进行体育锻炼,从而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笔者就通过调查本校学生,探究学生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并提出科学防范的策略。
一、高中学生运动损伤的主观因素
(一)身体素质因素
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笔者发现出现运动损伤的学生一般都是体育学困生,他们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往往重视学习成绩,缺乏运动意识,也不懂得科学健身,而且,他们平常的体育达标情况及格率较低,因此,在参加体育运动时普遍会出现损伤的情况。
(二)缺乏准备活动
除了身体素质外,很多学生出现运动损伤是因为他们不重视准备活动,不做准备活动,或是活动不充分,又或者活动量过大,这些都会导致他们在参与体育运动时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如,在田径类运动时,很多学生都缺乏准备活动,很容易导致膝、踝等关节以及韧带出现运动损伤。
(三)技术动作不科学
此外,导致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主观因素,还因为他们的技术动作不科学,违反了人体的结构特征以及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活动规律与运动力学原理。比如,在排球运动学习时,很多学生没有掌握相应的技术动作,就可能导致手指关节和腕关节损伤。
二、高中学生运动损伤的客观因素
(一)场地器材因素
导致高中生运动损伤的客观因素中,首先就是场地器材的因素,比如说,运动的场地过于狭小,人员过于拥挤、运动场地地面不平整,等情况都会导致学生出现运动损伤;此外,運动器械不合格,或是摆放不合理也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运动损伤,如,学习引体向上的单杠不牢靠、不稳定都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运动损伤。
(二)外界环境因素
此外,天气和温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导致学生出现运动损伤。比如在夏季炎热的高温下进行运动,容易导致学生中暑,而寒冷潮湿的环境则会导致学生出现风湿性关节痛和肌肉湿痛的问题。
三、高中生运动损伤科学防范策略
(一)加强体育设施建设
针对运动场地和器材导致的学生运动损伤问题,学校应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为学生建设条件良好的体育运动场地,增添合格的体育器材,从而为学生进行科学体育学习和锻炼奠定基础,避免因场地和器材等客观因素导致学生出现运动损伤。
(二)加强安全思想教育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向学生渗透安全运动的思想教育,通过创设情境或是实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运动损伤的危害性,帮助他们树立“安全第一”的运动思想,组织引导他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体育运动训练。对此,体育教师应加强体育卫生知识教育和安全运动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在开展体育锻炼时充分做好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
(三)科学合理地进行热身运动
在学生进行体育运动之前,教师必须组织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热身运动。在进行热身运动时,教师应根据活动的内容、天气状况以及学生的个人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热身运动的内容,保证学生易受损伤部位得以充分的活动,从而避免或降低他们在运动中出现运动损伤的现象。
(四)传授学生科学的动作技术
除了上述三点策略外,在高中的体育教学中,要想避免或降低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现象,教师还必须传授学生科学的动作技术,使他们扎实掌握正确的运动动作表象,不断提高自身体育动作的技术和水平,并在体育锻炼中,逐步增强自身动作的正确性和协调性,尽量消除或避免他们因动作技术不规范、不协调而造成的运动损伤。为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和学习,掌握哪些动作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运动的损伤,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在开展该项运动时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同时,老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这也是消除或避免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有效方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高中生运动损伤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防范的策略。这只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经验,希望能对相关教师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尽量消除或避免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齐鹏飞.高中体育训练中防范学生运动损伤研究[J].情感读本,2018(8).
[2]崔凯.中学生篮球运动损伤情况调查研究——以苏州市高新区高中生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7(10):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