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化的冲击和商品化的影响,使非遗技艺失去了原有的生存土壤和社会环境,如何让非遗技艺在现代化的大潮中继续发挥作用呢?许多非遗传承人在思考、在行动,而跨界传承就是一项大胆的尝试。
金银错:青铜器到玉器的跨界传承
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周,青铜器进入辉煌时代,礼乐器、车马器、兵器和杂器层出不穷。为了装饰这些器物,爱美的先祖们摸索出了一套金属细工装饰技法——金银错。从此,许多青铜器披上了金银错华贵的外衣,在历史的云烟中流光溢彩。
什么是金银错呢?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错,金涂也,从金,昔声。”可见所谓金银错,就是把金银涂画于青铜器上。
金银错技法有两种,一种叫镶嵌法,又叫镂金装饰法。首先制作母范预刻凹槽,在青铜器铸成后,錾凿凹槽,或是在器物的表面用墨笔绘制纹饰、纹样,根据图纹来錾刻浅槽,然后把金丝或金片镶嵌在凹槽中,最后用错(厝)石磨错,使金丝或金片与铜器表面自然平滑,达到严丝合缝的地步。另一种叫涂画法。首先把黄金碎片放在坩埚内,加热至400摄氏度以上,再加入汞,使其溶解成液体,制成泥金,然后直接用泥金在青铜器上涂饰各种错综复杂的图案纹饰,或者涂在预铸的凹槽之内,最后用无烟炭火温烤,使汞蒸发,黄金图案纹饰就固定于青铜器表面。
我国古代金银错的装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主要分为三种:铭文、几何案图纹、动物纹。春秋时期,人们在青铜器上错金铭文,铭文熠熠生辉,比商代青铜器上铸造的铭文,以及战国秦汉时期刻錾的铭文都要醒目得多,而且数千年光辉丝毫不减。例如,春秋时期的错金栾书罐,器高48. 4厘米,有5行错金铭文共40个字,这40个字如今仍然金光闪闪,好像夏夜闪烁的星星。
青铜器上的几何案图纹,以几何云纹最为常见。云纹涡线细而匀称,联结面较宽,极富节奏感和律动美。此外,还有菱纹、三角纹、雷纹、勾连纹等。
青铜器上的动物纹,大多以线描和填色方式描画动物纹、狩猎纹,以及各种动物造型的眼、眉、鼻、嘴、爪、毛、羽等。比如定州三盘山错金银铜车伞铤的纹饰图,描绘了百兽齐鸣、繁花盛开,以及人们尽情狩猎的场景,被誉为“西汉秘密花园”。
随着冶炼工艺的发展,青铜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金银错技艺也逐渐失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马进贵潜心钻研玉雕50多年,把早已失传的金银错技艺发掘出来,并应用到玉器雕刻中,成为玉雕金银错第一人。天津市津南区辛庄镇的玉雕金银错技艺传承人孙人娜,自幼随父亲学习金银错,后又师承马进贵,经过20多年潜心钻研,把私人订制引进玉雕金银错,根据需求进行私人订制一物一款,让金银错技艺走进了百姓生活。
杨柳青木版年画:从年画到文创的跨界传承
在中国老百姓心中,年画是年的象征。《连年有余》《欢天喜地》等色彩明丽的年画,把年装扮得热闹、喜庆、祥和。其中,杨柳青木版年画因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寓意吉祥而被公推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首。
元末明初,有一位善于雕刻的民间艺人来杨柳青避难。逢年过节,他就刻印一些门神、月宫图售卖,非常受欢迎。杨柳青周围村庄的百姓竞相模仿,杨柳青木版年画规模越来越大,在清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随着运河通航的发达、南北文化的交融,杨柳青木版年画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杨柳青木版年画采用刻绘结合的方法,工艺非常复杂,一张年画的制作需要经过创稿、分版、刻版、套印、彩绘、装裱这六大程序。旧时的年画作坊里,画师创作出画稿后,雕版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刷印工用墨印在上面,套過两次单色版后,以填色、开脸为副业的农民用彩笔细心填绘,最后裱工把干透的年画装裱好,众多民间艺人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一张年画。杨柳青木版年画半印半画,画法写实,构图饱满,使得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于一体,民间艺术韵味浓郁,极富中国气派。
杨柳青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既有反映人民生活和风俗习惯的,又有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戏曲场面和风景花卉。无论神像、门神、美人像、金童子、戏剧人物,还是吉利画、祥禽瑞兽、花鸟、山水、神话传说,都彰显出一个主题——喜庆吉祥,营造出新春祥和欢乐、祈盼富贵平安的氛围。如《迎春》,一个孩子正在点鞭炮,另一个孩子捂着耳朵站在盛开的梅花下,既有新春快乐的场景,又有梅开五福的祝愿。杨柳青木版年画勾勒出中华民族近千年来世俗民风的轮廓,堪称中国历史时代风貌的“百科全书”。
由于战乱等历史原因,杨柳青木版年画不断衰落,甚至濒临艺绝。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杨柳青木版年画的抢救,使杨柳青木版彩绘年画的全部制作技艺得到了完整的保留。霍氏杨柳青木版年画第六代传人、71岁的霍庆顺率领儿女为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创新和发展不断探索,找到跨界设计的新路子,设计出有杨柳青木版年画元素的丝网团扇、装饰画、文化衫、明信片等文创产品,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无论高级订制,还是文创产品,非遗技艺的跨界传承,都是技艺变迁的讲述,是华夏文化的沉淀,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碰撞后的灵感呈现。古老的非遗技艺融入时代的新元素,不仅焕发出新的青春,还彰显了匠人的智慧、探索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