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以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ya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学一定程度上远离了生活场景,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通过“重构教材,挖掘‘生活素材’;对话课堂,渗透‘生活元素’;实践运用,激发‘生活动机’”的策略连接生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学习兴趣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连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探索数学,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发展数学思想。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学远离生活场景,走向纯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体验不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
  在教学中,笔者通过探索,让小学数学教学连接生活,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知数学、体验数学、运用数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重构教材,挖掘“生活素材”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不少教学内容透出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钻研教材,连接生活,用具体的生活来承载具体的教学内容,使数学教学充满趣味性和生活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体积与体积单位》一课时,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先是这样给“立方厘米”下定义:“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虽然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但是,要学生在思维中建立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的立体模型,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实际,在明白“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的基础上,提问:“一支粉笔大约是多少立方厘米?”这样让学生根据身边的事物,建立具体的概念,将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的事物,增强感性认识。
  教材利用同样的方法定义“1立方分米”,也指出“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1立方分米”,在这一基础上,笔者继续提问:“一个魔方大概多少立方分米?”学生根据一个粉笔盒的概念,就能够说出一个魔方的大概体积。教学中,教师就这样进行重构,把“立方厘米”转化成“粉笔”;把“立方分米”转化成“魔方”。降低了内容的难度,有助于学习主体理解与掌握。
  又如五年级教材中的《调查同学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数学实践活动。就是“生活性”很强的内容。笔者在教学时,对全班同学喜欢的电视节目进行调查,并用调查得到的数据制作成以下的统计表。
  完成统计表,让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制作成统计图,并对图表进行数据的分析。从中了解到,本班有65%左右的学生喜欢看卡通片,然后让学生对这种现状提出自己建议。由于调查的内容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因此非常投入。与根据数据作图表的学习任务相比,效果要好得多。这样一个数学活动,既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获得数学知识,又能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
  除笔者所列举例子以外,新教材中还有不少教学内容可以连接生活。教师要尽力提炼和挖掘这些素材,用具体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二、对话课堂,渗透“生活元素”
  课堂是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进行具体的对话,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笔者曾有过一次深刻的体会:在教学《容积和容积单位》一课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体积单位,笔者在课堂展示两种生活用品让学生观察:一个标有“5mL”字样的眼药水瓶和一个标有“2L”字样的可乐瓶。学生经过观察、比较、总结,直观地体验到毫升和升的概念,并初步地感知毫升与立方厘米,升与立方分米之间的联系。这样的教学,就是在对话的过程中,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让学生具有亲近感,又具有情境感,因而具有非常浓厚的学习兴趣。
  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列举出现实中看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学生按要求列举出了多种实物,比如,油桶的桶底、汽车和自行车的轮子等等。接着,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把它们设计成圆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讲出了许多设计的理由:油桶的桶底做成圆形是为了方便滚动;车的轮子做成圆形行驶起来就很平稳,可以滚动前进。接着,教师引出学习的内容:“这些好处都与圆的特点有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圆。”由于有了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引入,使枯燥的数学知识注入了生活元素,学生学习起来更有趣味。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对话中,尽量渗透“生活元素”。恰当的“生活元素”,能够有效地对接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实践运用,激发“生活动机”
  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情境,在教学每个知识点的时候,都应尽可能把知识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作用和魅力。
  例如,在给六年级学生讲授利息计算方法的时候,只让学生机械地记下计算公式,难以把这个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就失去了这个内容的实际意义,也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笔者根据所任教班级学生有存压岁钱的这一习惯,设计了以下表格。
  结合当时的利率让学生算一算,春节收到的压岁钱以不同的存期进行储蓄,到期后会有多少收入?算好后,学生就可以结合自己消费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存期。
  这一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体会数学对生活的實际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笔者在讲授纳税时,除了教材中的内容之外,还给学生讲授了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知识:公积金、社保等能在税前扣除,不同收入范围需按不同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等。虽然,这内容超出课标要求,还有些学生一时理解不了相关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为学生能确地计算个人所得税提供基础,由于这个内容没有任何的学习压力,加上跟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更有兴趣。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但巩固了学到的知识,而且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作用,从而产生了浓厚的“生活动机”,激发了他们长久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连接生活,重构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生活化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渗透生活化的元素,设计和学生生活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房淑杰.充分运用多媒体优势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J].中华传奇,2020(06).
  [2]薛宝旭.创建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中华少年,2018(21).
  [3]丁燕芬.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练习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7(04)
  [4]杨薇.数学与生活的亲密接触[J].科教文汇,2007(10).
其他文献
摘 要:根据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编排的“快乐读书吧”内容,要求教师能够对其进行认真的教学探索,重视课外阅读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阅读主题,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建立学生的日常阅读习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能够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推动学生参与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课外阅读;教学
每到假期,你送孩子到亲戚家去度假的时候是不是有点担心?你可能会想,“我希望他不要让他外婆烦,不要给他的阿姨留下坏印象”,或者,“如果她一直使她的房间乱乱的,怎么办才好?”有工作的父母不能总跟孩子一起旅行,但没有人想让自家孩子没礼貌。  “孩子的行为表现是家庭环境的反映。礼节是孩子潜移默化地从父母那里学习的。”临床心理学家普里亚·沃里克说,“让孩子有好习惯,没有立竿见影的方法,要一步一步耐心培养。规
前一段时间,和儿子一起看了《蒂莫西的奇异生活》这部电影。电影的主人公吉姆夫妇,结婚多年却无法生育。他们对孩子太渴望了,一天晚上,当夫妇俩再次伤怀自己不能生育孩子时,他们把所有对孩子的期望都写在了纸上,他们梦想中的儿子:会摇滚音乐;具有毕加索般的绘画天分;情感方面会爱与被爱;运动方面攻入制胜一球……写完后,他们将纸条装进一个盒子,埋在了自家的后院。没想到 ,神奇的事情真的发生了!经过一个暴风雨的夜晚
“家”本来是一个人最温暖的去处,是情感的寄托,是人终生的依靠和牵绊。然而,很多“家”却因错位的关系、错的爱以及父母的不自省,不仅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甚至还会影响到他们一生的幸福!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立足现实生活,对家庭中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子女教育中的种种问题,进行了全景式的解剖和分析,所有的苦口婆心都是为了一个主题:希望孩子拥有幸福人生的父母们,一定要
陈亮一家住在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开发区,家庭成员5人。  在青岛市黄岛区山前村,有一所私立市一类幼儿园。自2010年以来,陈亮、逄秋香夫妇,以及陈亮的父母陈守业、高璇,共为幼儿园投入300万元,为全园300多名孩子全部免除学费。  上世纪90年代,为了农村孩子能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高璇一直坚持“微利”办园的原则。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幼儿园发展成有20多间教室、游乐设施齐备的青岛市一类幼儿园。2003年,
摘 要:劳动教育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具有综合育人的作用。目前,学校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劳动教育逐渐弱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不同程度影响着我国全面育人目标的实现。在研学活动中进行劳动教育有助于劳动教育的实现,通过学校的研学活动,将实践活动融入劳动教育教学。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理解劳动含义;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学习劳动方法;促进学生获得劳动经验,提高劳动素质;帮助学生升华劳动
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利.维拉斯奎兹是个早产儿,出生时体重只有1200克。医生说,这孩子很可能无法存活,即使侥幸活下来,也永远不能走路、说话和正常生活。  医生全力救治下,利兹保住了性命,却患上了一种罕见怪病——每天大量进食,却始终骨瘦如柴。由于体重长期严重偏低,利兹身体虚弱,经常因为生病去看医生。  到了上学年龄,很多学校拒绝利兹的入学申请。在她父母一再央求下,总算有所小学接纳她。入学第一天,利
尴尬境地:女儿人前让我难堪  记得第一次发生这样的情况,是2012年春节回老家时,当着不常见面的奶奶,女儿用脚不停地踢打我玩。知道当面训斥孩子会让老人不爽,我就没有说她;当时我也以为她是偶尔为之,不足为意。  不料此类事情后来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女儿不仅当着和我们有着密切关系的人时是这样,而且有时候在街上、公交车上、公园里等公共场合也会这样。例如,坐公交车时,有次女儿在打盹,我提醒她该下车了,她
作为一名喜欢家庭教育的心理咨询师,我关注着一切与孩子有关的话题,哪怕是一部电影。比如瑞士影片《想飞的钢琴少年》。初闻影片的名字,大脑出现7短路,“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完全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孩子静与动的两个极端状态,但弹钢琴怎么与飞翔的姿态联系到一起了呢?钢琴里飞出了欢乐的歌?带着弹钢琴的梦想去飞翔?我汗颜思维逻辑蜕化成了小学生作文的构思水平,只好带着好奇心去看电影。  都是幸运的父母  影片的开头是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出现了经济大萧条,经常有一些流浪汉挨家挨户地敲门,讨要一些食物。住在德克萨斯州特克萨卡纳市里的一个小男孩家里也是这样,常有流浪汉来造访。一天,这个小男孩忽然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家房子的外墙上不知让谁给画上了个记号。男孩不知道这个记号是什么意思,也没在意。过了几天,他听别的孩子说,这个记号是流浪汉们画的,他们发现一些人家的主人比较“好说话”,也就是容易要到食物,就在他们的房子外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