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孤岛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出现的两巷变形严重、工作面片帮、顶板管理难度大、矿压显现剧烈等一系列技术难题,通过对矿压监测数据分析,结合矿井生产实际,调整了超前支护范围及支护强度,制定了控制采高、带压移架等回采技术措施,确保了孤岛工作面的顺利回采。
[关键词]孤岛工作面; 矿压监测; 超前支护; 回采技术
中图分类号:TD3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224-01
1、前言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受地质条件、煤层赋存状态、回采技术水平以及采掘接替等因素的影响,矿井采区内工作面之间有时被迫采用跳采接续方式进行回采接替,不可避免的在采区内形成孤岛工作面。孤岛工作面不同方向支承压力的叠加,造成是孤岛工作面煤体破碎、矿压显现剧烈、顶板管理难度大的主要原因。
淮北矿业集团许疃煤矿7227孤岛综采工作面,受支承压力的叠加,工作面上下两巷巷道严重变形,严重威胁人员出入及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同时工作面内支架载荷增加,出现大面积片帮现象,严重时会造成支架压死、设备损坏,片帮的煤体会封堵工作面安全出口,同时导致瓦斯涌出量增加等工程灾害。因此,如何确定孤岛工作面回采时的技术措施,避免此类工程灾害的发生,实现7227孤岛工作面的安全回采,是摆在集团公司及许疃煤矿面前的一道技术难题。
2、工作面概况
7227综采工作面位于82下采区左翼一阶段,南到81采区与82下采区分界线,西到82下采区分界线,北到大巷保安煤柱线,东邻7229工作面(已回采),工作面外段上覆7127综采工作面(已回采)。走向平均長1150m,倾向平均宽175m。
工作面为72煤层与上部71煤层呈分岔合并关系,层间距在0.7~4.0m,平均1.5m,工作面外段布置在7127综采工作面采空区下,距采空区0~4m,平均1m左右,再生顶板比较破碎,里段为合并区,走向537m,平均煤厚5.2m,外段分岔区(72煤)走向620m,平均煤厚2.6m,赋存稳定。
工作面地质构造复杂,总体上为南北走向,向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工作面煤层走向有几处小起伏,煤层倾角5~35°,平均15°。工作面老顶为细砂岩,厚度为16.26~25.48m,平均21.74m,直接顶为泥岩,厚度为0.7~4.0m,平均2.3m,直接底为泥岩,厚度为2.05~2.43m,平均1.49m,基本底为细砂岩,厚度为9.39~15.30m,平均12.05m。
3、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工作面液压支架逢5架安装1块双指针抗震压力表,量程60MPa, 压力表位置统一,损坏的压力表及时更换,监测数据每小班记录一次。每班安专人对工作面支架及两巷支柱进行观测,对两巷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量进行观测,根据所测数据分析出来压步距、强度等矿压参数及顶板活动规律。
通过对工作面支架近几个月的矿压监测数据分析,该工作面综采支架的工作状态分为四个阶段,即初撑力状态、一次增阻、多次增阻、降阻四个表现形式。通过分析,初撑力状态时,顶板来压主要由煤体支撑,呈现悬臂梁的形式,支架处于主动支撑,故保持在初撑状态;一次增阻时,在工作面来压之前,工作面顶板处于“煤壁—支架—采空区已冒落矸石”的支撑形式,顶板下沉速度慢,随着顶板下沉支架载荷逐渐增大;经过一次下沉后形成一个暂时的平衡,减少了支架的载荷增加速度,经过一段时间后顶板再次快速下沉,使支架载荷增大速度加快,形成多次增阻。工作面周期来压后,顶板压力较小,随着支架的前移,顶板冒落的矸石进一步充填采空区,减少了顶板传给支架的载荷,形成降阻。
从顶板来压监测结果看,孤岛工作面顶板压力较大,两端头和工作面中部顶板来压时,均有接近支架额定工作阻力的载荷出现,甚至有超过支架工作阻力的冲击载荷出现。
回采初期,两巷围岩没有没有太大变化和非孤岛回采变化一致;推进一段距离后,两巷围岩开始剧烈。回采期间,两巷支承压力影响范围达100m以上,超前工作面煤壁30~40m范围内,巷道底鼓严重,两帮移近量大,有效断面急剧缩小,影响工作面正常回采,须安排人员进行刷帮卧底。
4、回采安全技术措施
1)两巷超前支护及上下端头支护
根据矿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结合矿井实际生产情况,对超前支护范围和支护强度进行了调整。
机风巷超前管理距离不少于30m,机风巷超前煤壁5~8m进行抹帽管理,抹帽段中间使两排走向棚,梁用HDJA—1000金属铰接限位梁,柱用DWX-31.5单体支柱;支柱棵棵穿鞋,初撑力≥70KN,一梁一柱,中定位,柱距1.0m。两帮打点柱支护,柱用DWX-31.5单体支柱,柱距650±50mm;抹帽棚向外采用单排点柱加强支护,柱用DWX-40(DWX-31.5)单体支柱,支柱棵棵穿鞋,初撑力≥70KN。
超前管理范围内,巷道高度不低于1.8m,人行道宽度不小于0.7m。局部顶板破碎时可用竹笆、塘材过顶,过实、过正、过匀。
工作面上下端头采用单体支柱配合铰接顶梁支护。工作面与两巷衔接处大于500mm必须加补单体支柱托棚,托棚使用π型梁或φ200×4000mm圆木做梁,一梁三柱,铰接或错茬迈步使用。
2)回采技术方案
在一定地质条件下,采高是影响上覆岩层破坏状态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一定岩层组成的条件下,回采工作面的顶板下沉量与采高、控顶距的大小成正比关系,因此采高越高,在同样位置老顶取得平衡的几率越小,在高应力作用下,工作面煤壁也越不稳定,易于片帮。
根据7227综采工作面里段合并区走向537m,平均煤厚5.2m,以及煤机、支架等装备情况,合并区采取跟顶留底回采,采高不大于3.4m;外段分岔区(72煤)走向620m,平均煤厚2.6m,确定采高控制在2.4~3.4m,当煤层厚度小于等于3.4m大于2.4m时,一次采全高,当煤层厚度小于2.4m时,跟顶破底回采。
[关键词]孤岛工作面; 矿压监测; 超前支护; 回采技术
中图分类号:TD3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224-01
1、前言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受地质条件、煤层赋存状态、回采技术水平以及采掘接替等因素的影响,矿井采区内工作面之间有时被迫采用跳采接续方式进行回采接替,不可避免的在采区内形成孤岛工作面。孤岛工作面不同方向支承压力的叠加,造成是孤岛工作面煤体破碎、矿压显现剧烈、顶板管理难度大的主要原因。
淮北矿业集团许疃煤矿7227孤岛综采工作面,受支承压力的叠加,工作面上下两巷巷道严重变形,严重威胁人员出入及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同时工作面内支架载荷增加,出现大面积片帮现象,严重时会造成支架压死、设备损坏,片帮的煤体会封堵工作面安全出口,同时导致瓦斯涌出量增加等工程灾害。因此,如何确定孤岛工作面回采时的技术措施,避免此类工程灾害的发生,实现7227孤岛工作面的安全回采,是摆在集团公司及许疃煤矿面前的一道技术难题。
2、工作面概况
7227综采工作面位于82下采区左翼一阶段,南到81采区与82下采区分界线,西到82下采区分界线,北到大巷保安煤柱线,东邻7229工作面(已回采),工作面外段上覆7127综采工作面(已回采)。走向平均長1150m,倾向平均宽175m。
工作面为72煤层与上部71煤层呈分岔合并关系,层间距在0.7~4.0m,平均1.5m,工作面外段布置在7127综采工作面采空区下,距采空区0~4m,平均1m左右,再生顶板比较破碎,里段为合并区,走向537m,平均煤厚5.2m,外段分岔区(72煤)走向620m,平均煤厚2.6m,赋存稳定。
工作面地质构造复杂,总体上为南北走向,向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工作面煤层走向有几处小起伏,煤层倾角5~35°,平均15°。工作面老顶为细砂岩,厚度为16.26~25.48m,平均21.74m,直接顶为泥岩,厚度为0.7~4.0m,平均2.3m,直接底为泥岩,厚度为2.05~2.43m,平均1.49m,基本底为细砂岩,厚度为9.39~15.30m,平均12.05m。
3、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工作面液压支架逢5架安装1块双指针抗震压力表,量程60MPa, 压力表位置统一,损坏的压力表及时更换,监测数据每小班记录一次。每班安专人对工作面支架及两巷支柱进行观测,对两巷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量进行观测,根据所测数据分析出来压步距、强度等矿压参数及顶板活动规律。
通过对工作面支架近几个月的矿压监测数据分析,该工作面综采支架的工作状态分为四个阶段,即初撑力状态、一次增阻、多次增阻、降阻四个表现形式。通过分析,初撑力状态时,顶板来压主要由煤体支撑,呈现悬臂梁的形式,支架处于主动支撑,故保持在初撑状态;一次增阻时,在工作面来压之前,工作面顶板处于“煤壁—支架—采空区已冒落矸石”的支撑形式,顶板下沉速度慢,随着顶板下沉支架载荷逐渐增大;经过一次下沉后形成一个暂时的平衡,减少了支架的载荷增加速度,经过一段时间后顶板再次快速下沉,使支架载荷增大速度加快,形成多次增阻。工作面周期来压后,顶板压力较小,随着支架的前移,顶板冒落的矸石进一步充填采空区,减少了顶板传给支架的载荷,形成降阻。
从顶板来压监测结果看,孤岛工作面顶板压力较大,两端头和工作面中部顶板来压时,均有接近支架额定工作阻力的载荷出现,甚至有超过支架工作阻力的冲击载荷出现。
回采初期,两巷围岩没有没有太大变化和非孤岛回采变化一致;推进一段距离后,两巷围岩开始剧烈。回采期间,两巷支承压力影响范围达100m以上,超前工作面煤壁30~40m范围内,巷道底鼓严重,两帮移近量大,有效断面急剧缩小,影响工作面正常回采,须安排人员进行刷帮卧底。
4、回采安全技术措施
1)两巷超前支护及上下端头支护
根据矿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结合矿井实际生产情况,对超前支护范围和支护强度进行了调整。
机风巷超前管理距离不少于30m,机风巷超前煤壁5~8m进行抹帽管理,抹帽段中间使两排走向棚,梁用HDJA—1000金属铰接限位梁,柱用DWX-31.5单体支柱;支柱棵棵穿鞋,初撑力≥70KN,一梁一柱,中定位,柱距1.0m。两帮打点柱支护,柱用DWX-31.5单体支柱,柱距650±50mm;抹帽棚向外采用单排点柱加强支护,柱用DWX-40(DWX-31.5)单体支柱,支柱棵棵穿鞋,初撑力≥70KN。
超前管理范围内,巷道高度不低于1.8m,人行道宽度不小于0.7m。局部顶板破碎时可用竹笆、塘材过顶,过实、过正、过匀。
工作面上下端头采用单体支柱配合铰接顶梁支护。工作面与两巷衔接处大于500mm必须加补单体支柱托棚,托棚使用π型梁或φ200×4000mm圆木做梁,一梁三柱,铰接或错茬迈步使用。
2)回采技术方案
在一定地质条件下,采高是影响上覆岩层破坏状态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一定岩层组成的条件下,回采工作面的顶板下沉量与采高、控顶距的大小成正比关系,因此采高越高,在同样位置老顶取得平衡的几率越小,在高应力作用下,工作面煤壁也越不稳定,易于片帮。
根据7227综采工作面里段合并区走向537m,平均煤厚5.2m,以及煤机、支架等装备情况,合并区采取跟顶留底回采,采高不大于3.4m;外段分岔区(72煤)走向620m,平均煤厚2.6m,确定采高控制在2.4~3.4m,当煤层厚度小于等于3.4m大于2.4m时,一次采全高,当煤层厚度小于2.4m时,跟顶破底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