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围绕着秦二世继位“合法性”问题,文章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一是对《秦二世元年文书》的文本加以梳理式解读;二是对秦二世滥杀宗室的现象和成因从不同层面加以分析;三是对秦汉之际的一则“佚文”加以发掘并讨论其史料价值,结合对相关传世文献的关联性分析,揭示出秦末三个不同的社会阶层所知晓的“沙丘之变”的内涵与《史记》的记载相一致.本文进而认定:《秦二世元年文书》文本尽管是真实的,但是所述历史内容却不足以凭信.《史记》关于秦二世“继位”出于阴谋篡夺之说,应该是符合史实的.
【机 构】
: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学院,北京10087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绕着秦二世继位“合法性”问题,文章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一是对《秦二世元年文书》的文本加以梳理式解读;二是对秦二世滥杀宗室的现象和成因从不同层面加以分析;三是对秦汉之际的一则“佚文”加以发掘并讨论其史料价值,结合对相关传世文献的关联性分析,揭示出秦末三个不同的社会阶层所知晓的“沙丘之变”的内涵与《史记》的记载相一致.本文进而认定:《秦二世元年文书》文本尽管是真实的,但是所述历史内容却不足以凭信.《史记》关于秦二世“继位”出于阴谋篡夺之说,应该是符合史实的.
其他文献
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运转, 主要依赖于所征收的“皇粮国税”(包括现钱、实物和劳动)为运行基本保障, 故“催科”在宋代极为重要.包伟民指出, “催征赋税实为基层管理的首要任务”,① 如何做到足额乃至超额征收, 同时保证百姓维持基本生存且总体稳定, 既是朝廷所关心操切之国家大事, 也是村民在无法公开抵抗的前提下, 与官府明暗博弈求生的重要一环.在年复一年“催科”中,县令、书吏、甲头、户长、大小保长、村民百姓等主动或被动参与其中, 发生了既雷同又相异的“智斗与血斗”.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伟大辉煌的一生.他作为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已被载入了史册,并被人们所深刻铭记.本文首先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分析了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历程,及三民主义思想的内涵,并就苏区对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传承与跨越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金史》记载的金朝开国史是信史.“都勃极烈”不是金建国后女真国主的称号,而是生女真进入高级酋邦阶段后大酋长的称号.阿骨打建国之初只求民族自立,并没有灭辽的宏图,宋人文献称阿骨打是接受了杨朴“图霸天下,谋为万乘之国”的建议,才称帝建国的说法,既不符合金建国前后女真人的政治生态,也不符合杨朴的身份,当是宋人的演绎.在金向辽请求册封过程中杨朴的事迹是真实的,《金史》对此并未隐匿.宋晁公迈《历代纪年》成书早于《太祖实录》,明确记载金初存在“收国”年号.《太祖实录》没有虚构和编造金朝建国时间、国号、年号,据此撰写的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作为通往马克思“一生理论结晶”《资本论》的“思想驿站”,其蕴含有丰富的生态思想.其中的生态思想集中体现为自然以劳动为中介对资本施以限制、技术无法实现对自然的任意支配、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克服人口与自然资源危机、人类社会最终将实现人与 自然的和谐共生等方面.将《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生态思想置于时代背景之下,为我国解决生态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多启示.
宗族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合一、国家与社会合一,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特点,宗族关系与国家权力在基层行政运行中的辩证属性,是基层社会秩序变迁的重要因素,其功能发挥因时而异,取决于多种因素.梳理分析这一问题,是考察中国古代社会控制、治理理念、治理模式的重要方面.秦汉是中国统一王朝建立和大发展时期,是历代统一王朝基层社会治理理念、模式的奠基时期,宗族力量与国家力量经历了分与合、合与分的历史过程,直接影响着基层社会秩序与统一国家建立、分裂的历史变迁.商鞅变法制定的离散宗族政策是认识这一历史过程的基础,准确把握商鞅变法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与乡村社会治理关系密切.唐代是赋役制度的重要转折时期,唐后期赋役制度变迁亦开启了乡村社会治理的结构性调整.对此,学术界已经在乡官到乡役的变化以及两税法与乡村制形成上取得了诸多成果.① 但对唐后期乡村社会如何适应新的赋役制度,重建户口控制与治安管理体系,如何对里胥膨胀的赋役征派事权加以抽割与分解等问题,学界尚论之过简,认识也很模糊.而这些问题又是理解唐宋之际乡村社会治理演进的关键,故本文尝试对其做进一步深化研究.
从公元前3世纪晚期至前2世纪中期,地处亚得里亚海东岸的伊利里亚人与罗马多次交战.缕析波利比乌斯等古典史家的记述,交战历程依次为:伊利里亚人劫掠和扩张、罗马商人和伊萨向元老院控诉和求援、罗马遣使交涉、伊利里亚人蛮横回应、罗马出兵讨伐.着眼于史实层面,罗马遣使交涉,基本是其对外扩张中先礼后兵的惯常策略,也是其强化宣战理由的重要环节.而就历史叙事而论,波氏的伊利里亚战争文本,一方面将罗马对伊利里亚的征服呈现为奉辞伐罪、解救他邦的功业;另一方面是论证罗马优良政体及其在罗马统一地中海世界中所发挥的有力作用,在此叙事
在古代埃及,瘟疫广泛存在且种类较多.尼罗河既是古代埃及人的主要水源也是其交通命脉,因此也成为瘟疫的主要传播途径.一方面,囿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古代埃及人往往把瘟疫的发生理解为神明的惩罚,因此通常通过向瘟疫之神献祭并念动咒语的方式来驱逐瘟疫对人的伤害.另一方面,埃及人也能理性地面对瘟疫的发生,并积极运用医学知识治疗瘟疫,采取措施有效地阻止瘟疫的蔓延.瘟疫的传播不仅对古代埃及社会产生影响,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埃及与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往.同时,瘟疫的传播也是埃及与古代近东地区密切交往的结果.
外国银行在华发钞的走势与列强的侵华路线相一致,从通商口岸深入京畿堂奥,从边疆商埠渐及内地城乡.外钞在华泛滥成灾,引起中国官绅商民的抵制,东北是中外攻防激烈的地区.近代时段,伴随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国力谋收回金融主权,中外之间展开了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中方采取的主要举措有:颁行统一币制的法令章程;建立中国的银行体系;积极发行中国纸钞;直接限禁外钞.1934年的法币改革后,外钞基本退出中国的发行市场.货币战争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才彻底取得最终胜利.
国家统治的基础在州县.在州县行政治理工作中,除了“钱谷”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治安.治安虽包罗基层社会事务的很多方面,但重在命、盗两端.方大湜甚至认为,在地方治理的视野中,户婚、田土、钱债、偷窃等,都属社会生活中的“细故”、小事,碰到那些“命盗重案”,方始经心.①以太湖平原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经济昌盛、文化繁荣,社会生活相对安逸,但日常治安工作,其实一直比较繁难.而且,由于乡村市镇经济发达,逐渐占据了地方社会自我组织的空间,与州县城市这样的政治中心有较多不同,也增加了社会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提高了地方治理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