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这是为什么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bi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的问题就是这样,而且很少有只问一两个就能作罢的。虽然有时候孩子的问题也会带着些无理取闹的成分,但有时候这些问题很有连贯性。那些思考的连续性,常让妈妈们吃惊:“他是怎么想到这些的?”
  “妈妈,我们为什么要刷牙?”“刷牙是要给我们的小牙齿洗澡,因为我们每天吃那么多食物,都是那些可爱的小牙齿帮忙把食物嚼碎我们才能吞下去,小牙齿就被食物弄脏了,所以它要洗澡。”
  “不洗就会臭臭!”“对,还会坏掉,长虫虫。”孩子睁大眼睛,无比惊奇。
  与妈妈分享
  大多数孩子从三岁开始就特别喜欢对周围各种事物都问个为什么,这其实是孩子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孩子锻炼语言能力的最佳渠道。而孩子那些“刨根问底”的问题在成人的眼里常常是极其普通或稀奇古怪的,有些甚至不是运用已有科学知识就能回答的,这时妈妈们应该怎么办呢?
  1 耐心摆在第一位。不管孩子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怎么问,是否能回答,妈妈们的耐心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而言都是最好的应对态度。注意千万不要不耐烦地打断孩子的提问,“以后你会懂的”,“不准问”之类的回答都是不适当的。妈妈们的耐心其实就是保护孩子积极思考的兴趣,以宽容的姿态保护孩子探索的欲望和自主学习的好品质。
  2 回答问题有技巧。孩子的提问并不一定遵照成人惯有的逻辑,他们的问题尽管听上去无厘头,但也代表了他们正在形成和发展的思维方式,妈妈的回答就不一定非得刻板严格地遵照书本,可以结合孩子的年龄经历,按照他的理解能力所能接受的方式去回答,甚至有时候很科学的问题其实也大可天马行空地回答,关键不在让年幼的孩子掌握知识,而是重在激发他的兴趣,训练他思考的能力。
  3 以答引问,引导思考。回答孩子的提问时,要注意引导孩子的思考方式,帮助孩子逐渐清晰他的思路。比如孩子问“这是什么小虫?”妈妈们不需要着急地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可以反问孩子:“你先观察一下这只小虫,能告诉我它长什么样吗?什么形状?什么颜色?还观察到别的什么吗?”然后再引导孩子运用能利用的工具、书或者网络,去查找这种小虫的名称,让孩子在自己的观察和实践中找到答案。
  4 不是什么问题都要回答。当孩子问到妈妈们不知道的问题时,妈妈们心里是不是有些许尴尬的情绪在涌动:“是想让你妈妈出丑吗?”这个时候,妈妈们是不是可以反问自己一句,“哪怕爱因斯坦、大百科全书,也不见得什么问题都能解释得了吧?”对于自己不知道的问题,就诚实地回答孩子:“这个问题妈妈也不知道,但是妈妈会思考然后去寻找答案。”让孩子在面对未知时,只需要记住,不知道没什么大不了,但是要想办法解决这个“不知道”。
  5 区分孩子的提问。孩子为什么有时候和妈妈提“稀奇古怪”的问题,也会是因为他想要妈妈关注他。所以当孩子向妈妈们提问时,妈妈们得注意到底孩子是真的在思考问题还是仅仅需要亲人的关注。弄清楚孩子的目的后,才能决定自己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的需求。
  责编 林楠
其他文献
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后,家长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是:老师喜欢我的孩子吗?并常常以老师是否喜欢自己的孩子作为评价孩子受教育机会与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是评价老师的一个重要标志。  “喜欢”不仅意味着家长对老师的一种期望,希望老师能够多注意到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有好感,能给予一般意义上的教育与关爱。随着当代家长、家庭教育素质的提高,“喜欢”更多的包含了家长的特殊期望:老师能充分关注自己孩子的动机、兴趣、愿
期刊
太爱你  记得我第一天上班,4岁的薇薇就在我手臂上吻个不停,边吻边说:“老师,我太爱你了!”  也许是她的吻打动了我,也许是她的吻让我有点困惑,接下来的几天,我总是特意用目光搜索她的身影,结果我发现她总是与一个小男孩在一起。直到有一天,她告诉我她爱上了晨晨。这回,我的视野里又多了一个可爱的男孩子。他们形影不离的情景让我想起热恋中的爱人。  4岁的薇薇到了情感的敏感期。那些天,薇薇体贴得简直像个“温
期刊
孩子成长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问题。作为家长这时不要急着插手,可以先问孩子八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相信几个问题之后,事情就已经很清楚并得到解决了。感兴趣的家长不妨一试哦!  第一个问题:“发生什么事情了?”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过快下结论:“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
期刊
玩具是儿童的宠物,父母给孩子买玩具也是极平常的事。但家长在为孩子购买玩具时,一定要注意选择,使玩具成为开发孩子智能的又一“良师益友”。目前市面上的玩具众多,它们对孩子的智能各起着什么作用呢?  形象玩具:如娃娃、动物、交通工具、餐具等。这类玩具适合3~4岁的孩子。3岁的孩子往往被玩具的形象所吸引,在反复摆弄中获得知识。而4岁的孩子常常通过玩具来模仿周围的事物或大人的动作。如孩子俨然以妈妈自居,为娃
期刊
孩子上幼儿园了,家长既欣喜、新鲜,又放心不下,究竟孩子在幼儿园是如何学习生活的?老师要教他们什么,孩子又会学到什么?本期我们就一同去了解一下幼儿园里的功课吧!老师和专家们会给您提供有益的关注建议哦!  幼儿园阶段的重要知识  1986年,一本名叫《那些人生中最重要的道理我在幼儿园里都学过》(All I Really Need to Know I Lea rnedin Kindergarten)的书
期刊
人们常常这样理解寬容:生活当中,谁都会遇到他人对不起自己、甚至是对自己有害的事情,如果能对这些不过分计较,不耿耿于怀,而是一笑而过,自然展现了自己的风度,这就是寬容。  “寬容不仅是一种雅量、文明、胸怀,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寬容了别人就等于寬容了自己,寬容的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的美丽。”这是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的话。  拥有一颗寬容之心便能将人们之间或内心的许多矛盾化解,也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寬容的人
期刊
很多孩子上了幼儿园或小学不会认真听课,这和从小没有养成认真听的习惯有关。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孩子缺少专门“听”的机会,比如集声、光、图于一体的多媒体节目,分散了“听”的活动。如果父母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让孩子有目的地听、带着问题听,将会大大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游戏1:挑阅读中错误(3~6岁)  在亲子共读中,和孩子读一遍故事后孩子往往不满足,这时家长就可以装笨笨熊给孩子再读一遍,让孩子认真听,挑出
期刊
幼儿园的孩子要是视力正常,那长大后肯定是近视眼。小孩刚出生时是远视眼,15岁后才会恢复正常。一般来说,4岁儿童的正常视力应该有200度远视,8岁有150度左右的远视,12岁有100度左右的远视。  婴儿刚出生时,眼球通常是扁形的,眼轴只有16毫米左右,几乎都是远视眼。当小孩长到18岁时,眼轴会达到23毫米左右。眼球由扁变圆,远视的程度也随之逐渐降低,而眼球被拉长过了头,就成了近视眼。  家长带孩子
期刊
对一个人的智能结构来说,观察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思维能力及其它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家长们应该把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放到重要的位置,平时着力去加以培养和锻炼。要给孩子一双“慧眼”,在此建议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观察前,让孩子明确观察目的。孩子在观察中,有无明确的观察目的,得到的观察结果是不相同的。比如,父母带孩子去公园,孩子出于好奇会不分重点地东张西望,转了半天,结果回到家后一问,孩子根
期刊
辰辰今年已经4岁半了,各方面发展得都不错,也能和小伙伴一起友好相处,就是有一点不好,自尊心非常强。比如,幼儿园老师让她表演一个节目,她表演得不好,老师还没有说什么,她自己就会大哭不止,好像没脸见人了似的;在家里弹琴时,如果有音符弹错了,她自己也知道,却就是不让别人说。我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处理?  研究表明:3岁左右孩子的自尊感便开始萌发。自尊感作为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发展受父母、教师、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