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传媒大学研究生张昊作为交换生到台湾生活学习了一个学期。在此期间,她游历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参加了各种活动。在学校上课及在社会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她感受到了台湾文化与大陆文化的一些不同,并将这些珍贵记忆与想法付诸笔端。
台湾女生说话,像蜜糖
经过3个小时的飞行,飞机徐徐降落在桃园机场。从窗户望出去,却不是我期待中的那种椰林树影、阳光灿烂的南国风光。情人节的桃园细雨蒙蒙,笼罩在一片淡灰色的氤氲中。我心里哀叹,真不巧,怎么刚到就碰上下雨,这样搬行李太不方便了。
我的潜意识还没有跳脱北京的气候特征,北京两三个月不下雨都不奇怪,在学校买把雨伞,一个学期也没拿出来过几次。我没有意识到这里是雨水丰沛的地方,下雨根本不是什么小概率事件。
机场大厅里“世新大学”紫白相间的校旗格外显眼,学校的几个工作人员在迎接我们,她们身材娇小,笑眯眯的,长得像台湾电视剧里面的人。
她们忙着清点交换生人数,但总是一会儿这个去上厕所,一会儿那个去办手机卡,这个回来了另一个又跑去领钱,几十个人稀稀拉拉总也到不齐。我都等得不耐烦了,她们却仍是笑眯眯的:“不着急,把东西都带好。”莫非台湾人都这么好脾气?
雨越下越大,公交车直接载我们到世新会馆。虽然我们初到台北几十人都交换到同一所学校,此时却还不认识,因此一路无话,都默默地看窗外的风景,低矮的楼房,成片的稻田,连绵的远山。我一直期待看到台北市区繁华的景象,可连一座高楼都没看到,就这样沿着溪流、竹林一路开到山上,世新会馆到了。
我的天,我们竟然住在山上!这应当是在某某县某某村子里面吧!想到不远千里来台湾,却住得如此偏远,连市区都难得一见,心不由得凉了一半。
悲惨的还不止这些,工作人员说因为每个房子大小格局都不一样,所以房间号是随机决定的。很不幸,我分到的那间说是火柴盒都不为过。过道勉强放得下一张椅子,如果室友要上厕所或者用冰箱,我必须坐到床上让道。而且,房间连窗户都没有,终日见不到阳光。刚到台北的激动心情就这样被一瓢冬雨给泼灭了,拔凉拔凉的。
丁丁也不开心,她不想和陌生人住在一起,可我分到的房间……根本没有人愿意和我换屋子,我也不愿意让她放弃带阳台的朝南的屋子来和我挤这小黑屋。我俩默默地坐在床头,行李也懒得收拾。
“对了,”丁丁忽然想起来什么,“你打电话给前台,看有没有多余的屋子可以调换。”
我拨通电话,那边传来极其柔软甜美的声音:“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哇哦!超嗲哎。我捂住话筒,对丁丁做出“Oh,my God”的嘴型。那声音就像温热的蜜糖,一股脑灌下去,通体都融化掉了。丁丁见状不由分说抢过来话筒,故作镇定和前台嗯嗯啊啊讲了半天。她挂掉电话,尖叫着扑倒在被子上:“额滴神哪,大爷我受不了啦!”
我俩的阴霾心情一扫而光,两眼放光盯着电话:“怎么样,要不再打一个?”完全忘记前台告诉我的换宿舍日期了,明天?后天?还是下星期?此时,我一下子理解了表妹想要取得真经的急迫心情。
好在换宿舍很顺利,我也调到了宽敞明亮的大屋子,丁丁阴差阳错地和甜甜换到了一间宿舍。她们一个是我的同班同学,一个是我的发小,两人之前完全不认识,此时却相见恨晚,臭味相投到直接无视我的存在,成为一对同居密友。我们的台湾生活,就在这绵绵细雨中拉开了帷幕。
台湾学生穿衣,像动漫
随便翻开一本介绍台北旅游的书,总有几个地方是必去的:一○一、台北中山纪念馆、西门町,还有走九遍的忠孝东路……虽然丁丁口口声声说按照攻略旅游是件很逊的事,我俩还是未能免俗要把这些都逛一遍。
本来我们是打算先去一○一的,在路口问交通协管员:“请问,幺零幺大楼怎么走?”
对方傻眼:“什么?”
“幺零幺。”
“啊?什么?”
“幺、零、幺大楼。”
对方还是一头雾水:“那是哪里?”
我:“呃……”
奇怪,怎么会有台北人不知道一○一大楼?可是又问了一个人,对方也不知道那是什么。我们只好选择去捷运直达的西门町,坐了两站忽然意识到,原来我说的是“幺零幺”不是“一零一”,难怪他们听不懂。
看到那幢全红色的西门红楼,就到了久仰大名的西门町。我认识的大陆朋友很多人都知道西门町,而我热衷日本漫画的表妹连西门町哪条巷子有很赞的漫画店都了如指掌,尽管除此之外她对台北一无所知。
这里的楼房不高大但很有特色,统统是骑楼的设计,大概和多雨的气候有关,下雨天也能不撑伞逛街。从捷运站出入口开始,西门町的每个角落都塞满各式各样的年轻人。
几个戴着蓝色美瞳的年轻男生在兜售廉价圆珠笔:“支持当地人上学吧,只要一九九元哦。”
一个衣着邋遢的男人风一样在人群中穿梭,向我手里塞了张传单又风一样消失。旁边悄然伸过来一张脸,在我耳边说:“妹妹快把那张纸扔掉。”吓!这是什么呀?赶快把传单塞到垃圾桶,瞥了眼好像是援交之类,怎么搞得跟特务接头一样。
超级爆炸头,一个满头蓝发一个满头红发,两个突然出现的男生唬了我一跳,身着无以名状的奇装异服,类似火影忍者或者悟空之类的造型,就这么大剌剌在街头晃荡。
我低声对丁丁说:“我的台湾老师说,台湾的亚文化是cosplay。”
“真的吗?”丁丁半信半疑,“亚文化,文化哎。”
一拨学生妹从眼前走过,海军服领子,百褶短裙,长筒白棉袜,黑色皮鞋,斜挎帆布书包,披肩长直发,活脱脱从日本动漫里走出的女生模样。
“这也是cosplay ?”丁丁咬着奶茶的吸管,目不转睛盯着学生妹,直到原地扭头一百八十度目送她们远去还舍不得把眼睛挪开。
话音刚落,眼前又来一拨不同校服的学生妹,淡绿色衬衫,短裙,长棉袜,斜挎绿色帆布包,上面印有某某中学的字样。时下大陆非常流行穿越剧,我感觉自己像是穿越回了日据时期。这样朴素的帆布书包太罕见了,大陆市场上应该很难买到吧。看来她们不cosplay,校服本身就是这样。 “真漂亮啊!”我赞叹道,“我也想买这样的校服。”
“哼,想玩cosplay ?”
“去你的。我中学校服是中山装,你们呢?”
“运动服。”
“我们不能留披肩发,你们呢?”
“嗯,必须扎起来。”
眼前的学生妹个个都是披肩长直发,我上学那会儿有女生也这样,刚进校门就被教导主任喊住,勒令把头发扎起来再去上课。还有更严格的学校,要求女生不能留长发。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有这样的规矩。
台湾阿嬷打扮,像蝴蝶
西门町真是热闹极了,各色小店鳞次栉比,炸鸡店、奶茶店、鞋店……卖小饰品的货架摆在门口,琳琅满目,货架满到再不能多挂一件东西,老板则优哉地坐在门口,并不主动招呼顾客。
我逛了两条街就昏了头,不分东西南北,丁丁大步流星走在前面带路,翻着手里的小本子:这里有好吃的鱿鱼羹,那里有不错的卤味,还有必吃的面线。
正好走到脚酸、肚子饿,坐下来吃著名的阿宗面线,旅游秘籍上说,这里除了味道好,由于没有桌子,所以在街边坐着或站着吃也是一大特色。捧着碗哧溜哧溜吃面线,忽然眼前一亮——台北的学生妹算不得最漂亮,台北的阿嬷才最美!
一位年约七八十岁的阿嬷端坐一旁,玫红色羊绒礼帽,粉蓝色大衣,一抹鲜艳的口红衬得面庞更加白皙。阿嬷皮肤沟沟壑壑,丝银白,却将这艳丽的色彩驾驭得极为妥当。身后车水马龙,灯光流转,阿嬷静静地仿佛画一样定格在那里。我屡次拿起相机想记录下来,因不了解当地对于肖像权的态度,只能让阿嬷的倩影留在眼睛里。
搜寻四周,又看到两位美丽阿嬷,一位穿着大红色平底皮鞋,一位穿着亮黄色连衣裙,印着无数花蝴蝶。
每个城市都有不同风格的老年人,在北京,晨练的老太太穿着老北京千层底布鞋,大嗓门说话,说不定是位皇族后裔;在上海,去菜市场也能见到身着旗袍,戴大颗珍珠项链,烫卷的白发一丝不乱,说着“侬好”的老太太;在台北,嗯,我觉得她们是民国风的阿嬷,风格像从电影中看到的宋美龄,打扮精致得体。
像台北这样有这么多老年人化妆的城市的确不多见,她们恰如街头惊鸿一瞥,是让人最心动的风景。正妹算什么,正阿嬷才最给力!
(待续)
摘自《请问101在哪里?》
张昊著
译林出版社出版
定价:32.80元
台湾女生说话,像蜜糖
经过3个小时的飞行,飞机徐徐降落在桃园机场。从窗户望出去,却不是我期待中的那种椰林树影、阳光灿烂的南国风光。情人节的桃园细雨蒙蒙,笼罩在一片淡灰色的氤氲中。我心里哀叹,真不巧,怎么刚到就碰上下雨,这样搬行李太不方便了。
我的潜意识还没有跳脱北京的气候特征,北京两三个月不下雨都不奇怪,在学校买把雨伞,一个学期也没拿出来过几次。我没有意识到这里是雨水丰沛的地方,下雨根本不是什么小概率事件。
机场大厅里“世新大学”紫白相间的校旗格外显眼,学校的几个工作人员在迎接我们,她们身材娇小,笑眯眯的,长得像台湾电视剧里面的人。
她们忙着清点交换生人数,但总是一会儿这个去上厕所,一会儿那个去办手机卡,这个回来了另一个又跑去领钱,几十个人稀稀拉拉总也到不齐。我都等得不耐烦了,她们却仍是笑眯眯的:“不着急,把东西都带好。”莫非台湾人都这么好脾气?
雨越下越大,公交车直接载我们到世新会馆。虽然我们初到台北几十人都交换到同一所学校,此时却还不认识,因此一路无话,都默默地看窗外的风景,低矮的楼房,成片的稻田,连绵的远山。我一直期待看到台北市区繁华的景象,可连一座高楼都没看到,就这样沿着溪流、竹林一路开到山上,世新会馆到了。
我的天,我们竟然住在山上!这应当是在某某县某某村子里面吧!想到不远千里来台湾,却住得如此偏远,连市区都难得一见,心不由得凉了一半。
悲惨的还不止这些,工作人员说因为每个房子大小格局都不一样,所以房间号是随机决定的。很不幸,我分到的那间说是火柴盒都不为过。过道勉强放得下一张椅子,如果室友要上厕所或者用冰箱,我必须坐到床上让道。而且,房间连窗户都没有,终日见不到阳光。刚到台北的激动心情就这样被一瓢冬雨给泼灭了,拔凉拔凉的。
丁丁也不开心,她不想和陌生人住在一起,可我分到的房间……根本没有人愿意和我换屋子,我也不愿意让她放弃带阳台的朝南的屋子来和我挤这小黑屋。我俩默默地坐在床头,行李也懒得收拾。
“对了,”丁丁忽然想起来什么,“你打电话给前台,看有没有多余的屋子可以调换。”
我拨通电话,那边传来极其柔软甜美的声音:“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哇哦!超嗲哎。我捂住话筒,对丁丁做出“Oh,my God”的嘴型。那声音就像温热的蜜糖,一股脑灌下去,通体都融化掉了。丁丁见状不由分说抢过来话筒,故作镇定和前台嗯嗯啊啊讲了半天。她挂掉电话,尖叫着扑倒在被子上:“额滴神哪,大爷我受不了啦!”
我俩的阴霾心情一扫而光,两眼放光盯着电话:“怎么样,要不再打一个?”完全忘记前台告诉我的换宿舍日期了,明天?后天?还是下星期?此时,我一下子理解了表妹想要取得真经的急迫心情。
好在换宿舍很顺利,我也调到了宽敞明亮的大屋子,丁丁阴差阳错地和甜甜换到了一间宿舍。她们一个是我的同班同学,一个是我的发小,两人之前完全不认识,此时却相见恨晚,臭味相投到直接无视我的存在,成为一对同居密友。我们的台湾生活,就在这绵绵细雨中拉开了帷幕。
台湾学生穿衣,像动漫
随便翻开一本介绍台北旅游的书,总有几个地方是必去的:一○一、台北中山纪念馆、西门町,还有走九遍的忠孝东路……虽然丁丁口口声声说按照攻略旅游是件很逊的事,我俩还是未能免俗要把这些都逛一遍。
本来我们是打算先去一○一的,在路口问交通协管员:“请问,幺零幺大楼怎么走?”
对方傻眼:“什么?”
“幺零幺。”
“啊?什么?”
“幺、零、幺大楼。”
对方还是一头雾水:“那是哪里?”
我:“呃……”
奇怪,怎么会有台北人不知道一○一大楼?可是又问了一个人,对方也不知道那是什么。我们只好选择去捷运直达的西门町,坐了两站忽然意识到,原来我说的是“幺零幺”不是“一零一”,难怪他们听不懂。
看到那幢全红色的西门红楼,就到了久仰大名的西门町。我认识的大陆朋友很多人都知道西门町,而我热衷日本漫画的表妹连西门町哪条巷子有很赞的漫画店都了如指掌,尽管除此之外她对台北一无所知。
这里的楼房不高大但很有特色,统统是骑楼的设计,大概和多雨的气候有关,下雨天也能不撑伞逛街。从捷运站出入口开始,西门町的每个角落都塞满各式各样的年轻人。
几个戴着蓝色美瞳的年轻男生在兜售廉价圆珠笔:“支持当地人上学吧,只要一九九元哦。”
一个衣着邋遢的男人风一样在人群中穿梭,向我手里塞了张传单又风一样消失。旁边悄然伸过来一张脸,在我耳边说:“妹妹快把那张纸扔掉。”吓!这是什么呀?赶快把传单塞到垃圾桶,瞥了眼好像是援交之类,怎么搞得跟特务接头一样。
超级爆炸头,一个满头蓝发一个满头红发,两个突然出现的男生唬了我一跳,身着无以名状的奇装异服,类似火影忍者或者悟空之类的造型,就这么大剌剌在街头晃荡。
我低声对丁丁说:“我的台湾老师说,台湾的亚文化是cosplay。”
“真的吗?”丁丁半信半疑,“亚文化,文化哎。”
一拨学生妹从眼前走过,海军服领子,百褶短裙,长筒白棉袜,黑色皮鞋,斜挎帆布书包,披肩长直发,活脱脱从日本动漫里走出的女生模样。
“这也是cosplay ?”丁丁咬着奶茶的吸管,目不转睛盯着学生妹,直到原地扭头一百八十度目送她们远去还舍不得把眼睛挪开。
话音刚落,眼前又来一拨不同校服的学生妹,淡绿色衬衫,短裙,长棉袜,斜挎绿色帆布包,上面印有某某中学的字样。时下大陆非常流行穿越剧,我感觉自己像是穿越回了日据时期。这样朴素的帆布书包太罕见了,大陆市场上应该很难买到吧。看来她们不cosplay,校服本身就是这样。 “真漂亮啊!”我赞叹道,“我也想买这样的校服。”
“哼,想玩cosplay ?”
“去你的。我中学校服是中山装,你们呢?”
“运动服。”
“我们不能留披肩发,你们呢?”
“嗯,必须扎起来。”
眼前的学生妹个个都是披肩长直发,我上学那会儿有女生也这样,刚进校门就被教导主任喊住,勒令把头发扎起来再去上课。还有更严格的学校,要求女生不能留长发。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有这样的规矩。
台湾阿嬷打扮,像蝴蝶
西门町真是热闹极了,各色小店鳞次栉比,炸鸡店、奶茶店、鞋店……卖小饰品的货架摆在门口,琳琅满目,货架满到再不能多挂一件东西,老板则优哉地坐在门口,并不主动招呼顾客。
我逛了两条街就昏了头,不分东西南北,丁丁大步流星走在前面带路,翻着手里的小本子:这里有好吃的鱿鱼羹,那里有不错的卤味,还有必吃的面线。
正好走到脚酸、肚子饿,坐下来吃著名的阿宗面线,旅游秘籍上说,这里除了味道好,由于没有桌子,所以在街边坐着或站着吃也是一大特色。捧着碗哧溜哧溜吃面线,忽然眼前一亮——台北的学生妹算不得最漂亮,台北的阿嬷才最美!
一位年约七八十岁的阿嬷端坐一旁,玫红色羊绒礼帽,粉蓝色大衣,一抹鲜艳的口红衬得面庞更加白皙。阿嬷皮肤沟沟壑壑,丝银白,却将这艳丽的色彩驾驭得极为妥当。身后车水马龙,灯光流转,阿嬷静静地仿佛画一样定格在那里。我屡次拿起相机想记录下来,因不了解当地对于肖像权的态度,只能让阿嬷的倩影留在眼睛里。
搜寻四周,又看到两位美丽阿嬷,一位穿着大红色平底皮鞋,一位穿着亮黄色连衣裙,印着无数花蝴蝶。
每个城市都有不同风格的老年人,在北京,晨练的老太太穿着老北京千层底布鞋,大嗓门说话,说不定是位皇族后裔;在上海,去菜市场也能见到身着旗袍,戴大颗珍珠项链,烫卷的白发一丝不乱,说着“侬好”的老太太;在台北,嗯,我觉得她们是民国风的阿嬷,风格像从电影中看到的宋美龄,打扮精致得体。
像台北这样有这么多老年人化妆的城市的确不多见,她们恰如街头惊鸿一瞥,是让人最心动的风景。正妹算什么,正阿嬷才最给力!
(待续)
摘自《请问101在哪里?》
张昊著
译林出版社出版
定价:32.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