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技巧概述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dx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引入生活的源头活水,并辅之以写作技巧,指导学生利用突出细节、同材异构、巧设结构、侧面烘托等方法,打破记叙文写作的固有模式,有效促进学生记叙文写作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 记叙文写作;社会生活;写作技巧
  记叙文写作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高考作文的必考内容之一。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以生活为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写作素材,感悟生活中的人事物,表现自己的真实情感,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运用突出细节、同材异构、巧设结构、侧面烘托等写作技巧,突破学生记叙文写作的固有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质量。
  一、突出细节,写出人物形象的个性
  在记叙文写作中,人物形象的个性化描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描写生活中鲜活的人物,能够使作文富有生活气息,容易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在人物描写的指导中,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的优秀作品,对多种描写手法进行指导,让学生学会从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等多个层面去进行描写,抓住写作的细节,使人物描写更加传神。
  以《祝福》为例,教师在教学时要重点讲解作者在描写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时所运用的个性化语言,如通过白描手法描写祥林嫂的眼睛,以此刻画祥林嫂的内心状态;通过“自言自语”描写祥林嫂的语言,展现出她的精神颓败和内心创伤;通过“炮烙似的缩了回去”描写祥林嫂的动作,揭露了封建社会对祥林嫂的迫害。又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作者对每个人物形象都进行了细节刻画,如在描写王熙凤人物出场时,就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描写手法,在林黛玉还没有见到王熙凤时,就听到了她的声音:“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个细节就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王熙凤的人物性格。同时,作者细致的描写了凤姐的身段服饰,展现出一幅人物衣着外貌的工笔画,然后又想象虚写了凤姐的神态体态,使贵妇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教师要在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去学习优秀作家在刻画人物时所运用的写作技巧,然后安排学生进行仿写练习,以深化学生对写作技巧的理解,并熟练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在人物形象描写中,采用细节描写的技巧,能突出人物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尤其是在展现人物内心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语言、动作、眼神等的补充描述,侧面反映出人物的情感变化。学生在记叙文写作时,应扎实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功,以保证记叙文写作中人物形象的鲜活生动。
  二、同材异构,运用不同的写作视角
  在高中记叙文写作中,面对相同题材,学生写作经常会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这与学生的写作思维和写作视角较为固定、单一有着极大关系。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写作障碍,教师可以开展同材异构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对相同的生活写作素材进行多视角叙事,使学生掌握复杂记叙文的写作技巧,采用灵活多元的写作视角,从而打破记叙文写作千人一面的状态。
  以“邻里之间”命题作文为例,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多重叙事视角进行写作。在写作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多元化视角进行写作的基本方法,如第一人称写作视角,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直接表达自我的情感变化,以目击者身份去塑造人物形象;第二人称写作视角,能够拉近读者与叙述者之间的距离,增强作文的感染力和亲切感;第三人称为写作视角,能够站在上帝视角,以局外人的身份对事件和人物进行叙述,为读者展现事件的全貌。在写作技巧指导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针对同样的题材采用不同的叙事视角来进行写作。如有的学生用第一人称视角叙事,讲述“我”在小区停水后,帮助小区居民打井水、搬运水的经历,邻家李奶奶主动给我送来了饺子,展现了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有的学生用第三人称视角叙事,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全村人搬迁到新小区生活所发生的事情,作文涉及了众多的人物和事件,展现了具有浓重生活气息的邻里生活画卷。
  在记叙文写作中,学生要对生活中常见的写作素材采用不同的写作视角,理顺复杂记叙文的人物关系、事件发展,使学生能够从更加贴近生活的叙述角度讲述故事。同时,学生要避免在写作同一篇作文中隨意切换叙述视角,这样会给读者带来杂乱无章的阅读感受。
  三、巧设结构,增添作文的深层内涵
  在记叙文写作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有序地安排文章结构、巧妙地设计故事情节,使叙述的事件既符合生活常理,又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在写作结构训练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作文辅导,引导学生聚焦于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件,淡化虚拟创作、凭空想象的故事,使作文能返璞归真。
  以“桥”这一命题写作为例,有名学生对文章结构是这样设定的:第一部分写中考回忆,自己突发疾病,请了长假,对考试心灰意冷,父亲开车带着我去学校取复习资料;第二部分,父亲开车经过一座桥,行人和车辆较多,开得极慢,我心情复杂催促父亲快开,但父亲不为所动;第三部分,取回资料又经过这座桥,父亲前半段开得慢,后半段踩油门加速,快速下桥;第四部分,回家后我认真复习,考上了重点高中。这篇习作结构平平无奇,未能突出事件的转折点,缺少耐人寻味的故事,同时也忽视了“桥”的主题凸显。对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第三部分的结构内容进行充实,将这一部分作为写作的重点,突出写明父亲与“桥”之间的联系。经过教师的指点,学生将第三部分扩写为:父亲驾车经过桥之后,意味深长地说道:“只有经历坎坷曲折的上桥之路,才能顺畅下桥,达到平坦的大路。”通过这段内容的拓展,使“桥”的意义丰富起来,无形中让“桥”成为了“我”克服困难、顺利完成中考的力量源,增添了文章的哲理内涵。
  巧设结构是记叙文写作的重要技巧之一,通过合理布局文章结构,明确叙事的明线与暗线,赋予平淡的生活事件以更为精妙的情节设定,能够使作文增添更加深层次的内涵,从而突出写作主题,提升作文的意境。
  四、侧面烘托,突出作文的主题思想
  在记叙文写作中,大部分学生未能明确作文的主题思想,使得作文结构较为混乱,拉低了写作档次。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侧面烘托的写作技巧,在明确主题思想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融入更多的叙述角度,对主题进行烘托,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记叙文的质量。
  以“公园一角”命题写作为例,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记叙文侧面烘托的写作技巧。有名学生以公园中不文明行为为内容进行批判性写作,描述了自己在公园中亲眼所见的游客乱丢烟头、废纸、包装袋,随意采摘花卉、攀折树枝,乱涂乱画座椅、墙壁等行为,这名学生对这些行为进行了较为严厉的批判,写出了不文明行为带来的后果。虽然学生写作的出发点是可取的,意在唤起读者对公园不文明行为的思考。但是,这种记叙文写作方式传达了过多的负能量信息,这些负能量只是公园内少数人做出的行为,由于学生过度放大了“恶”的行为,使得作文的指向性较为模糊,没有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旋律,也没有告诉读者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更宽广的视角,从观察到的公园里的所有人的行为状态中,发掘出正能量的写作素材,通过正能量与负能量的对比,以弘扬正能量的行为。经过教师的指导,这名学生对作文进行了修改,将描写游客不文明行为的内容篇幅缩小,增加了年轻父母告诉孩子要爱惜花草、环卫工人辛苦打扫落叶、园丁细心修剪树枝草坪等内容,使得学生作文的写作角度更加全面。
  高中记叙文写作要突出侧面烘托的技巧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个视角出发看待同一事物,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使作文的立意更加明确,赋予作文以生命力。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运用侧面烘托的写作技巧突出作文的主题思想,从而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
  总而言之,高中记叙文写作要以生活为根基,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人物、事物,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在写作指导中,将突出人物形象、多视角写作、明确写作主题以及增加写作内涵作为训练重点,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记叙文写作技巧,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学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打下基础。
  [作者通联:江苏宜兴市官林中学]
其他文献
庞葱于是开始进行两方面的对比:“现在我们魏国都城大梁的集市上明明没有老虎,但是倘若有三个人告诉您有老虎,您就忍不住相信了。众口铄金啊,三个人说同样的话就可以无中生有,并且显得可信!对比起来看,我在两个方面都处于异常不利的境地:第一,魏国都城大梁到赵国都城邯郸的路程,远远大于集市到宫殿的距离,如果有人造谣,向我泼脏水,我更难辩白;第二,我离开魏国到赵国后,在您面前非议我的人肯定不止三個。谰言可畏啊,
[摘 要]为提升学习者的道德修养,教育者需要在实施全面育人过程中,从伦理与心理学视角,积极引导学习者砺己修身。具体包括引导学生深化对学习内涵丰富性的认识,锤炼道德意志,树立崇高的人生观和学习道德理想,秉持知行合一的道德操守等。  [关键词]学习道理;全面育人;伦理学  学习者自我道德修养在学习伦理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发挥内因,积极主动地去恶扬善、提升个体道德水平和境界的自我锤
摘 要 文章拟采用思辨性阅读方法解读《郑伯克段于鄢》,就“书曰”评价质疑:“段不弟”,所述事实是否侧重于段的不“悌”?“讥失教谓郑志”,郑伯是否失教和欲擒故纵?并找出“书曰”评价的文本依据,判断“书曰”评价与文本依据的关系。最后从用字和选材的角度,推敲“书曰”评价和作者感情倾向的关联,从而明确“书曰”评价和作者在“郑伯克段”这件事上的立场。  关键词 思辨性阅读;书曰评价;人物行为;作者立场  一
摘 要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碎片化信息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微广告”“微评论”“微心情”等成为了人们工作学习的需要,“微写作”也应运而生。“微写作”成为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传播”时代中的常见写作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整篇写作而言,它以篇幅短小、主题单纯、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而具有较高的训练价值。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运用微写作的教学策略,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   关键词
一、研究背景  研究发现,校园欺凌对受欺凌者产生的负面影响不仅体现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还会延续到成年期。当前对校园欺凌及其长期影响的研究主要是在以独立和个人主义为导向的西方文化背景下开展的,而在以群体为导向的文化背景下(如中国)的研究较少。基于此,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治疗中心的林默予(Muyu Lin)博士和英国华威大学心理学教授迪特·沃尔克(Dieter Wolke)及其同事一起探究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