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摄影大家 聚焦最美青岛

来源 :青岛画报·今日青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譽為全球攝影界“奧林匹克”的第五屆世界攝影大會8月13日正式登陸青島,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的300多位知名攝影師兵分5路,用他們的鏡頭感知光影中的青島,用鏡頭詮釋青島的獨特與美好,給世界展現不一樣的“青島故事”。青島作為承辦城市之一及活動最後一站,承擔本地拍攝、大會閉幕式、頒獎典禮、絲路國家攝影組織合作峰會等重頭戲。
  聚焦青島,光影盛宴
  本次大會的終點站是國際化都市青島。8月13日,攝影大咖們兵分五路,走遍青島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嶗山區、黃島區20多個拍攝點,對海濱風光、城市風貌、歷史文化、民風民俗、工業發展等進行重點拍攝,將青島中西合璧、宜居幸福、繁榮發展的城市形象向世界廣泛傳播,提升了青島的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當晚,攝影師們齊聚青島國際啤酒節西海岸會場,拍攝星光大道、欣賞燈光秀表演,觀看巡遊、少女儀仗隊演出及國外演出團隊表演等,盡情感受啤酒節的國際范兒。
  13日上午,第二組攝影師來到青島地區最大的哥特式建築、中國唯一的祝聖教堂聖彌艾爾教堂,集民俗文化、媽祖文化和海洋文化於一體的著名人文景觀青島民俗博物館以及形狀如同一把古琴、屹立海中和棧橋隔海相望的小青島。遊覽中,攝影師們不停的舉起相機,按下快門,紀錄在青島的所見所聞。尤其是在青島民俗博物館,一進門兩位手藝人擺起的剪紙、刺繡吸引了攝影師們的注意;隨後,二層戲臺上的中國傳統戲劇表演也讓攝影師們好一個聚焦;最後,十來位身著旗袍的青島大姨們在博物館院內走起模特步,更是掀起了一輪拍攝高潮。
  來自美國波士頓的自由攝影師塔吉雅娜今年已經75歲,看起來卻很是年輕矯健。她親切的說:“我11歲便開始攝影,如今已經拍了六十多年了。對我來說攝影就是生命,能夠到不同的地方見到不同的人,就像參加這次攝影大會一樣,感覺很幸福。”她也一再稱讚:“青島是個很漂亮的城市,人們很友好,我很喜歡這裡。”
  來到青島,就必然要感受青島本土品牌的魅力,300多位國際攝影大咖們陸續來到青島啤酒博物館,參觀、拍攝博物館內的老建築、老物件、歷史藏品等,並在博物館中品嘗到地道的原漿、純生等種類的啤酒,此時青啤博物館的舞臺上樂隊已開始精彩的表演,臺下觥籌交錯,相信攝影大咖們對青啤的歷史文化有了進一步瞭解後,一定能夠拍出更有情感與特色的大片。
  在民俗博物館採訪攝影師Tom salver的過程中,他也向我們感慨到青島的“不可思議”,博物館中手工藝人捏出精緻的茶道器皿,遠處二樓戲臺上韻味醇厚的京劇表演,青島女子風情萬種的旗袍表演,小小的民俗博物館中蘊含著如此大的文化力量。邁出民俗博物館又是一番現代都市的青島風景,這樣激烈的文化衝擊著實讓外國友人耳目一新。Tom salver也大方的將此次行程中的部分攝影作品分享給我們,在交流的過程中,他更是讚揚了在行程中遇到的青島人都有“智慧的頭腦”。
  在攝影師的眼中,色彩對他們來說極其重要。當日,來到小魚山,周圍的藍天、碧海、青山、綠樹、紅瓦,濃郁飽和的色彩、風格迥異的美景,共同組成了攝影師們鏡頭中一幅幅完美的照片。
  行遍四方,特色講述
  聚焦"好客山東”,在"天下泉城"共謀世界攝影發展大計,在“平安泰山”盡攬天下勝景,在孔子誕生的地方領略東方文化智慧,在墨子故里探索“小孔成像”的奧秘,在齊國故地追溯“絲綢之路”的遺風,在歷史古城青州見證“東方維納斯”的千年神韻,最後,在海上絲路橋頭堡青島實現絲路國家攝影組織合作共贏美好願景。
  藝術交流,文化互鑒
  第五屆世界攝影大會兩大壓軸活動之一,絲路國家攝影組織國際合作峰會,暨絲路國家攝影組織國際聯盟簽約儀式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聯盟成員發佈了“青島宣言”,共同在《青島宣言》面前鄭重宣佈:絲路國家攝影組織國際聯盟從此揚帆啟程,沿著“一帶一路”奔向遠方,環球遠航。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絲路國家攝影組織聯盟在青島西海岸設立永久聯絡處和攝影基地,必將進一步提升西海岸新區的城市品牌價值和文化軟實力,為推動絲路國家攝影組織間合作交流、共建共用奠定良好基礎。
  濃情八月,沸騰青島
  14日晚,第五屆世界攝影大會在青島西海岸完美收官,來自世界各地的300多名攝影師齊聚一堂,交流藝術心得,並且頒發了本屆攝影大會突出貢獻個人等多個獎項。藝術沒有輸贏,文化交融悠長。“青島國際啤酒節”“青島國際帆船周”幾大盛事在8月的青島同期舉行,又一次將青島這顆耀眼的明珠推上了世界的舞臺。
其他文献
方言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身份認證,是鄉土和家園烙在人身上的地域特徵,要想融入一個地方,必須懂當地的方言,會說一些當地的方言。青島方言是融合了地域特色、歷史文化、民風民俗而形成的,有海洋的氣息,保留了生活原汁原味的感覺。  青島的方言中藏著歷史文化資訊,有的詞語可以說是語言的化石,蘊藏著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特徵。比如青島方言中的外來語。古力一詞,堪稱典型。青島的各種新聞載體,報紙,電臺,電視,網路等等,
期刊
寫平康五裡,不免會想起臧克家寫於1933 年元旦的《神女》。  其時,臧克家在國立山東大學讀書,兩名室友有時去逛妓院,回來對他說:“詩人應該多方面體會人間生活,這樣眼界才能開闊,你天天寫詩,夜夜失眠,困居一室,長年苦吟,為何不去平康裡走一遭,也替她們寫上一篇?”  於是有一天臧克家就隨他們二人而去,初到一間會客室內,出來一個花枝招展的青年女子,腳步輕盈,滿臉堆笑……  臧克家所到的平康裡,應不是平
期刊
博物館是城市歷史文化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城市歷史文化的記錄者、陳列者,不僅承擔著城市歷史文化的教育職能,同時也是城市歷史文化的名片。  青島市博物館是一座集歷史、藝術、人文為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現代化博物館,創建於1965年,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和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中國博物館協會常務理事單位,是省級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和青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館藏文物4萬餘件套(24萬餘件),包括書
期刊
武術作為中華民族的國粹,傳承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我們從小對武功的瞭解,更多是來自武俠劇,令那時的我們對武功有著一種莫名的膜拜。經採訪才發現,中國武術博大精深,門派、類別眾多,然而卻面臨著傳承困境。記者尋到了郝家太極梅花螳螂拳的第四代傳承人——孫德龍師傅,讓我們追隨他的身影來瞭解一下真正的中國武術。  孫德龍,1942年出生在煙臺,年幼時跟隨父母來青定居,如今已是75歲的老人了,但依然孔武有力、健
期刊
青島已成為較高等級國際城市  1月30日,在青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市國際城市戰略推進委員會辦公室發佈了委託普華永道研究編制的《青島市國際城市戰略年度評估報告(2016/2017)》和《青島市實施國際城市戰略綜合發展願景報告》。《評估報告》認為,青島已經從初級國際城市成長為承載著地區經濟中心、國際資源聚集地和對外交流門戶等職能的較高等級國際城市;《願景報告》對青島未來國際海洋名城建設進
期刊
青島是個港口城市,歷史上又有大批移民,據《膠澳志》記載,青島的“衣食住之嗜好,乃混合南北各地風尚而成。更何況“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青島各個地區過年的習俗也各有不同 ,下面就讓我們就一一領略。  嶗山:年夜飯少不了魚  嶗山以山海奇觀與道教文化著稱於世,千百年來留下許多名人足跡和傳世名篇,這樣就奠定了嶗山濃厚的民族文化底蘊。  濃濃的民俗味首先是從老百姓愛趕的大集上體現出來,臨近春節時,集市上
期刊
青島。一座城,得天獨厚,有山、有海、有帆。山海相依、與城為伴,山、海、城完美融合——這便是青島。  “青山綠樹,碧海藍天,不寒不暑,可舟可車,中國第一。”這裡曾是民國大師精神的棲息之地。  天時地利人和,一百多年來,她出落得愈發風情、嫵媚、動人。身臨其境,令人沉醉!  在這中西合壁的城市裡,還掩映著多姿多彩的特色小店、浪漫小吧、風情小院……等你去發現、品味和享受。  品味青島——VR全景將帶您走進
期刊
佇立李村河畔,水光瀲灩,翠柳倚垂,只見得遊人如花美豔……這不就是“城市在花園裡,花園在城市中”嗎?  李村河,滋養經濟,孕育文明,也曾飽經滄桑。  作為橫穿主城北部的一條東西走向河流,李村河就像一條大動脈,穿城而過,蜿蜒17公里,與其它支流共同滋養著這片城區的軀體。  常在河畔練習的歌者這樣形容李村河:洪暢、堤固、水清、岸綠、景美、人和,怎一個“美”字了得!從空中俯瞰,蜿蜒、秀美的綠軸雛形,在水勢
期刊
城市空間裡的兩個基本地理坐標,除了路,就是樹。一個用於經過,另一個也用於經過。路有多老,樹就有多深。老樹是老路年齡尊貴的象徵。  山人與山林  秋季,上百萬隻候鳥途經青島向南遷徙,黑壓壓的鳥群過境,當空的神秘浩大無邊。  至少有一千年了——青島是全球候鳥遷徙的八大航道之一,嶗山、大澤山、小珠山等群山以及69個島嶼組成了鳥的驛站。候鳥來自拉斯維加斯和西伯利亞,攜帶著植物的種粒,展開了最初的繁榮。  
期刊
清晨,微雨,赴一場清雅之約  伊人已在朦朧的水氣中  舒展開腰身  是的,我更願意喚它作伊人  白的清新,粉的豔雅  水珠,自天而降  珍珠般,滾動在田田的蓮葉上  在碧波中,敲打著漣漪  最愛,輕撫伊人的面龐  晶瑩著那一池芬芳  更有那成群的紅鯉魚  逡巡在蓮的周圍  龐大,猶如蓮的紅裙  久久不散  或許,因為愛慕  有一刻,  一隻池鷺,輕巧地  立于蓮葉之上  從容地踱著步  我屏息凝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