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幅徽州容像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ktadxxx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容像即中国传统的人物肖像画,它以现实和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为描绘对象。在近代摄影技术出现之前,人们追思已故长辈、祖先的形象,只能依赖写真的“容像”。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制度发达。徽商利润的一部分流入徽州本土,建祠堂、修家谱、画容像,成为宗族活动的重要内容。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天下徽商”单元的展品中,有两幅徽州容像:元末程观保和明万历时吴用卿。笔者根据相关史料,对二者的事迹略作考察,以窥明代徽州人物之一斑。
  《程观保容像》画轴天头原题有“由溪迁祖保一公像赞”及传记,文字内容与明万历《休宁率东程氏家谱》同。程观保为休宁“率东始祖”。程观保容像的服装类似“质孙服”,又称一色衣,上衣下裳相连,下裳较短,腰间打许多褶裥。其身后仆从的服装类同。《率东程氏家谱》载半身带帽的“国英程公小像”,与此容像基本一致。
  程观保(1314-1367),字国英,号静翁,休宁人。家谱谓其“既冠,商游江湖”,又到山东滕县求学。后返乡,休宁县令唐棣“极爱之”,举荐为县衙的“书佐”。唐棣,字子华,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元至正五年(1345)任休宁县令,修建学校、均平赋役有成效,时人称“唐休宁”。程观保与元末徽州名儒朱升、郑玉、赵、访有深交。程观保殁于“吴元年(1367)”,朱升作《程氏国英墓志》,驸马王克恭(《明史》载王克恭娶明太祖朱元璋侄女福成公主,朱元璋特许“公主、驸马”之称)“为之篆盖”。程观保在休宁率东构建“方山楼”,赵、访《方山楼记》称其“筑室足以居妻孥、供祭祀”,程观保成为休宁率东程氏始迁祖。朱升《方山楼记》云:“静翁,气义之士也,扬貌而硕肤,善谈论而重然诺。”
  程观保具有儒士风度,年轻时经商,收获不大。元末战乱,他曾在“军旅”,与镇守徽州的驸马王克恭私交甚好,受托保管“重赀”,临终时不忘嘱其长子程维宗将资财送还王克恭。后来程维宗果然不负父命,在浙江金华找到王克恭,将资财“悉举以还”。徽州是朱元璋开创的根据地之一。朱元璋在徽州礼贤下士,广纳人才,形成互动。王克恭镇守徽州时与程观保的交谊,和朱元璋当时的政治策略是一致的。
  程维宗继承其父的人脉关系,在商业经营中取得成功,集商人与地主于一身,成为明初休宁县的首富。家谱谓其“从事商贾,货利之获,多出望外,以一获十者常有之,若有神助,不知所以然者”。所谓“不知所以然”,当有所隐而不言。明初经商能“以一获十”,肯定得到了驸马王克恭的庇护。程维宗取得资本积累后,洪武年间在“屯溪造店屋四所,共屋四十七间,以居商贾之货”,成为屯溪商业街的主要创建者。从明洪武至万历的二百余年间,程氏家族经商者有数十人之多,是著名的徽商家族。
  《吴用卿容像》画轴两边有许承尧(1874-1946,徽州府歙县人,方志学家、诗人、书法家、文物鉴赏家)题跋三处:右上“丰南馀清斋主人吴太学用卿口,疑庵藏”;右中“此象得之丰南,与丰南吴君绮川详稽藏象者之家世,按谱牒推年代,定为馀清斋主人吴用卿太学廷遗象,并疑为吴左千所绘,以用笔近似也。因记之,以俟证。戊寅,许承尧。(疑庵,长方印)”;左题诗:“石渠宝笈征奇迹,名印纵横发古馨。神往昔年书画舫,曾经馋煞董华亭。疑翁(疑庵,方印)。”吴用卿为国子监生,故称吴太学。像中吴用卿头戴便帽,肩披纱巾,脚穿皂靴,显示出干练含蓄、富有而不张扬的气质。
  吴廷,又名吴国廷,字用卿,号江村,歙县丰南人。他精于鉴赏而获利丰厚,为明代著名收藏家,万历二十四年(1596)成《馀清斋帖》。史载,吴廷在南京购买、经营“书画彝鼎之属”,“所入视所出,什佰千万”,人称“新安大估”。吴廷的藏品最后归于清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者甚多,许承尧“石渠宝笈征奇迹”所云即是。画家董其昌与吴廷关系密切,去徽州时一般住在丰南吴氏“馀清斋”。董其昌在书画题跋中多次提到吴廷。文学家袁中道(1575-1630)亦称其为“新安友人吴用卿”。
  许承尧认为“吴用卿容像”可能是“吴左千所绘”。“吴廷”和“吴左千”均为明万历时徽州人,前者为收藏家,后者为画家。由于文献记载两人同名“吴廷”,又各有异名,其名、字易混淆。后者在清代彭蕴灿辑《历代画史汇传》载:“吴廷(《无声诗史》作廷羽),字左千,休宁人。佛像精雅,与丁云鹏称绝,山水法李唐,制墨与方于鲁并驾。”清代徐沁《明画录》亦称画家吴廷“与丁云鹏同里”,为休宁人。而道光《歙县志·方技》载:“吴羽,一名廷羽,字左千。少从丁南羽学写佛像,已速肖之,又自出天机,作山水花鸟。”乾隆《江南通志》卷一百七十一亦载“吴羽,字左千,歙人,善画佛像”。关于画家吴廷的籍贯,有休宁县和歙县两种记载,或许两县地域相连,均有居住。但画家吴廷未入太学,与董其昌、陈继儒没有交集,与《馀清斋帖》无关。而收藏家吴廷,字用卿,籍贯是歙县,所有史料记载并无歧义。现代出版物有的将明代收藏家吴廷和画家吴廷混为一谈。
  (责任编辑:李珍萍)
其他文献
中国人十有八九爱喝茶,这个历史可上溯到唐以前,茶在中国的植物图谱中已出现,但属药品或菜蔬类。直到唐代,茶才渐渐成为中国人的日常饮品。唐代的陆羽创立并完整了茶叶科学体系,一部《茶经》规范了饮用方法,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理论。  久而久之,中国人对于茶的喜爱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人们把茶与文化、茶与道,甚至是茶与禅结合到一起。茶,从此变得更加玄奥。  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院士、北京生态文明工
期刊
“我就是一个喜欢喝茶的人”,这是陈柯给自己的定位。陈柯的最初梦想是开茶馆,“舒服,还能过日子,是不错的人生选择”。陈柯在房产销售企业做培训工作,空闲时间多,也常上网查资料做课件,由此,他旁观了普洱88青饼的“龙门一跃”:从300港币(约合人民币285元)升至1000元人民币。那是2001年,陈柯28岁。  转年,陈柯辞职,流涟于茶庄、茶馆之中,“他的作息时间是下午和晚上活动。一天喝8个小时的茶。一
期刊
我国瓷器刻写铭文的历史非常久远,东汉时期南方已经出现了刻铭青瓷,浙江鄞县出土的青釉双耳壶,在底部刻有隶书“王尊”2字。南京三国时期东吴墓葬出土的青瓷虎子,刻有“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13字。北方瓷器刻写铭文大约始于唐代,邢窑白瓷有“盈”“大盈”“翰林”等铭文,定窑白瓷从晚唐开始出现“官”“新官”铭文。  定窑遗址1985年和2009年的两次考古发掘中,都发现了带有“官”“新官”款的白瓷标本。
期刊
1928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遗址上,发现了数片漆黑、光亮,有的甚至薄如蛋壳的陶片,经考证,这些陶片竟是四千多年前的先民创造的“龙山文化”遗存,被世界各国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的蛋壳陶。“蛋壳陶”这一发现立即轰动世界,揭开了考古史上划时代的一页。这类器物黑如漆,并且器壁如同蛋壳一般,因此又有“蛋壳黑陶”之美誉。龙山文化蛋壳黑陶高柄杯,是“山东龙山文化
期刊
中国清代有许多皇帝的书法水平都很高,雍正便是其中之一。这幅现藏于伪满皇宫博物院的雍正御笔行草书扇面,所用纸张为金笺纸,拓在一张云龙纹淡黄色丝绢上,整幅扇面洋溢着雍容高华的皇家富贵之气。扇面用行草书写:“瑞鸭烟浓,晓来弦管。声在晴空,却退寒威,招回春色,满苑香风。多时人在瑶宫。记千载、今朝庆逢。满捧瑶觞,芝兰丛里,锦绣光中。”  扇面半径29.7厘米,夹角112度,正文共五十字,分别以六字、两字、一
期刊
唐山博物馆改扩建后,在基本陈列上根据唐山特有“冀东三枝花”皮影、评剧、乐亭大鼓为内容,筹备了具有唐山地方特色的民俗展览。在皮影展厅里,有一组皮影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展示大规模影人、场景灯箱展板的皇家仪仗队。这里面所有的影人及场景道具均为清代至民国早期作品,12米的展线展示了皮影演出中皇家出巡的壮观景象。就唐山皮影而言,按唱词对皇家仪仗队的描述,此组皮影并不全,但它是目前为止已知保存最完整的一幅皇家
期刊
五年前,鞠肖男停手了经营多年的文物生意,一猛子扎进茶业界。  他花了一年多时间潜心习茶。为品尝名茶,走遍产茶区。转了一圈,鞠肖男决定到云南原始森林里去找寻最好的茶。  云南访茶缘于一位云南朋友夸耀,老家山里的茶比几十万元的名茶好喝。云南是茶的起源地。在滇西临沧和思茅的原始森森中,鞠肖男寻访到了最古老的野生茶树和最大规模的原生野茶自然群落。“当我翻山越岭,筋疲力尽,站在一棵30多米高的茶树前,仰望着
期刊
彩云之南,神奇的红土地,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物产丰富、文化遗存众多,令旅人迷醉。  充满诗情画意的“七彩云南”之名,以经营翡翠的专业品质饮誉珠宝行业,成为高档翡翠的代名词。多年来,在翡翠的盛名之下,七彩云南的其他主营业务少有人提及。事实上,翡翠之外,百年老号“庆沣祥”普洱茶在云南茶业界更是绕不开的高端品牌,七彩云南让这个诞生于雍正时代(1722年)的老字号,星光依旧。  数年间,七彩云南在北京城区
期刊
茶,源于古中国和古印度,并在古代就已传播至日本和中亚地区。饮茶这一现象,早在欧洲人还未认识“茶”这一物种的存在之前,就遍及世界不同地区继而发展开来。奇怪的是,自唐代陆羽《茶经》问世的近千年间,尽管欧洲与亚洲之间保持着不断增长的贸易往来,茶却因为某些原因一直未被欧洲商人关注,直到16世纪才第一次出现在欧洲文学作品中。威尼斯作家拉莫西奥在1559年所著《航行与旅行》一书中,将茶叶形容为一种对治疗胃病和
期刊
作为清代重要的贡茶品种之一,普洱贡茶自清初开始进入宫廷,其进贡历史一直延续到清末,长达二百余年。普洱贡茶从茶叶的自身品质和包装上看,相较于其他地域的茶叶,有其独到之处。每年数量巨大的茶叶从云南进入宫廷,这在清代贡茶史上也是不多见的。普洱茶不仅大量用于宫廷日常生活,是一种必备的饮品。同时还被用在祭祀、医药、赏赐及礼品等方面,特别是作为国礼赠送外国使臣,更使普洱贡茶声名远播。普洱贡茶的兴盛不仅推动着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