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各种营养缺乏症中,铁缺乏症是最常见的一种。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关键物质,后者则是红血球在人体内输送氧气的关键。没有铁,身体会受伤害,你就会贫血。
我国公布的《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中青年女性中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较高,约占20.6%。而女性本身因为每月经期失血,缺铁乃至发生贫血病的几率就更大。
对于盛年女性来说,这是不可忽视的风险。
以下是常见的 15种缺铁症状,请对照自查。
缺铁有哪些征兆? 15个指标显示你缺铁。
1.精疲力竭
感觉疲累,是铁缺乏症最常见的一种症状,也有可能是最难察觉的一种,因为女性本来就是喜欢玩得昏天黑地然后再累到话都不想说的动物,所以“精疲力竭”容易被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而被忽略。可是,缺铁会导致体内氧气输送不够,使你的身体得不到它所需的能量。如果你的“正常”疲劳再加上你自我感觉虚弱、烦躁、精力无法集中,那就要看看你是否缺铁了。
2.月经量大
对女性来说,缺铁的头号原因就是经期量大,失血过多,而各种补血措施通常能补充一半而已。一个月之后,又继续失血过多……如果月经量持续过大,请尽快咨询妇科医生。
3.脸色苍白
想想“脸色苍白”和“体弱多病”经常配套使用,你就明白其中的原因了。血红蛋白让你的血液呈红色,因而你会脸色红润。如果血红蛋白指数低,就会直接从你的脸上吸走红色,所以,如果你脸色苍白,缺铁是比较容易发现的。此外,如果你的嘴唇、牙龈、眼睑内侧的颜色比平常浅淡,低铁也可能是罪魁祸首。
4.呼吸短促
不管你如何深呼吸,如果血液含氧量低,你就会觉得气短。如果你在做平时能掌控自如的事情时,像爬楼梯啊,做运动啊,忽然气都喘不上来,那也有可能是缺铁在捣鬼。
5.心脏狂跳
心脏“过劳”,会导致心跳不规律、心脏杂音甚至心脏衰竭等状况。如果出现这么糟糕的情况,那你有可能罹患缺铁性贫血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得赶紧上医院治疗,因为缺铁会加重现有的心脏问题。
6.坐立不安
无法停止坐立不安?不宁腿综合征的患者中,有15%的人缺铁。据专家研究,铁的水平越低,不宁腿综合征的病情越严重。
7.头痛欲裂
如果身体缺铁,它会优先将氧气输送到头部,然后才考虑其他器官。但即便如此,由于本身缺铁,所以身体输送氧气的总量还是不够。作为回应,脑动脉就会膨胀,引起头痛。
8.食欲奇特
这也叫“异食癖”,特征是想吃一些不是食物的东西,比如粉笔、冰、纸……还有,就算不低到尘埃里,你也想吃土。幸运的是,大多数女性选择吃冰而不是吃土。还记得《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吗?里面的老大妈整日咯吱咯吱嚼冰块,很可能就是缺铁。
9.无端焦虑
好像生活中并没有太大的压力,但你就是无端端焦虑,这也是缺铁的表现。缺铁会加速你身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就像踩下了你身体的油门,让你进入紧张焦虑状态。
10.狂掉头发
缺铁,特别是已经发展到缺铁性贫血的地步,会引起脱发。它让你的身体进入求生模式,身体就会引导氧气去维持那些保命的功能,处于次要地位的头发显然就顾不上了。不过,如果是正常数量的掉头发,大可不必慌张——每天大约掉 100根头发都在“正常”范围内。
11.惯常素食
不是所有的铁都是一样的。比如,人体从动物性食物中吸收铁,有效率是从植物性食物中吸收铁的两到三倍。所以,如果你长期素食,是较易缺铁的。但是,如果合理安排膳食,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还是不用太担心的。
12.发现甲减
甲状腺功能减退也与缺铁有关。缺铁会降低身体内的甲状腺功能,并阻断其代谢促进作用,但这种病症平常不易察觉,经常是在体检的时候才发现。如果你发现自己能量水平低、体重增加,甚至体温也比较低,最好去做个甲状腺检查。
13.有孕在身
孕妇现在都很重视叶酸这个东东了,殊不知腹中的宝宝除了叶酸还需要铁,这些聪明的小家伙会从母体的铁储备中偷取。还有,很多产妇的分娩过程中会大量失血,这也会降低身体的含铁量。所以,从孕吐阶段开始,你可能就需要提高你的铁摄入量了。
14.舌头发炎
缺铁除了让你的舌头颜色变淡,还能减低肌红蛋白的水平,而后者可支持舌部肌肉的健康。因此,如果你舌头疼痛、发炎或是呈现出一种奇怪的光滑,也有可能是缺铁的缘故。
15.胃肠疾病
即使你从饮食中摄入了足够的铁,胃肠疾病还是会让你无法将其完全吸收。如果你已经确诊有胃肠道疾病,请咨询医生,看看如何确保铁的吸收。
如何补铁?因人制宜,食补最好。
摄铁量因人而异,没有一个硬标准,特别对女性而言。
9岁到50岁的成年女性每天需摄入铁18mg(毫克);如果你在孕期,铁摄入量需提高到27mg,如果你是母乳喂养,哺乳期内则只需9mg。
月经量的大小也能改变你对铁的需求。如果年逾50岁且已停经,你只需每天8mg即可。
补铁最好是食补。像牛肉、动物肝脏、瘦猪肉、蛋黄、豆类、木耳、虾子等,都是含铁丰富的食物。这些含铁丰富的食物与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青椒、芹菜叶等配合食用,能大大促身体对铁的吸收。
防止铁摄入过量。虽然铁不可或缺,但铁摄入量超标也有可能会损害身体内部器官,增加罹患糖尿病、心脏疾病和癌症的风险。所以,补铁需谨慎,最好先咨询医生。
我国公布的《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中青年女性中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较高,约占20.6%。而女性本身因为每月经期失血,缺铁乃至发生贫血病的几率就更大。
对于盛年女性来说,这是不可忽视的风险。
以下是常见的 15种缺铁症状,请对照自查。
缺铁有哪些征兆? 15个指标显示你缺铁。
1.精疲力竭
感觉疲累,是铁缺乏症最常见的一种症状,也有可能是最难察觉的一种,因为女性本来就是喜欢玩得昏天黑地然后再累到话都不想说的动物,所以“精疲力竭”容易被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而被忽略。可是,缺铁会导致体内氧气输送不够,使你的身体得不到它所需的能量。如果你的“正常”疲劳再加上你自我感觉虚弱、烦躁、精力无法集中,那就要看看你是否缺铁了。
2.月经量大
对女性来说,缺铁的头号原因就是经期量大,失血过多,而各种补血措施通常能补充一半而已。一个月之后,又继续失血过多……如果月经量持续过大,请尽快咨询妇科医生。
3.脸色苍白
想想“脸色苍白”和“体弱多病”经常配套使用,你就明白其中的原因了。血红蛋白让你的血液呈红色,因而你会脸色红润。如果血红蛋白指数低,就会直接从你的脸上吸走红色,所以,如果你脸色苍白,缺铁是比较容易发现的。此外,如果你的嘴唇、牙龈、眼睑内侧的颜色比平常浅淡,低铁也可能是罪魁祸首。
4.呼吸短促
不管你如何深呼吸,如果血液含氧量低,你就会觉得气短。如果你在做平时能掌控自如的事情时,像爬楼梯啊,做运动啊,忽然气都喘不上来,那也有可能是缺铁在捣鬼。
5.心脏狂跳
心脏“过劳”,会导致心跳不规律、心脏杂音甚至心脏衰竭等状况。如果出现这么糟糕的情况,那你有可能罹患缺铁性贫血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得赶紧上医院治疗,因为缺铁会加重现有的心脏问题。
6.坐立不安
无法停止坐立不安?不宁腿综合征的患者中,有15%的人缺铁。据专家研究,铁的水平越低,不宁腿综合征的病情越严重。
7.头痛欲裂
如果身体缺铁,它会优先将氧气输送到头部,然后才考虑其他器官。但即便如此,由于本身缺铁,所以身体输送氧气的总量还是不够。作为回应,脑动脉就会膨胀,引起头痛。
8.食欲奇特
这也叫“异食癖”,特征是想吃一些不是食物的东西,比如粉笔、冰、纸……还有,就算不低到尘埃里,你也想吃土。幸运的是,大多数女性选择吃冰而不是吃土。还记得《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吗?里面的老大妈整日咯吱咯吱嚼冰块,很可能就是缺铁。
9.无端焦虑
好像生活中并没有太大的压力,但你就是无端端焦虑,这也是缺铁的表现。缺铁会加速你身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就像踩下了你身体的油门,让你进入紧张焦虑状态。
10.狂掉头发
缺铁,特别是已经发展到缺铁性贫血的地步,会引起脱发。它让你的身体进入求生模式,身体就会引导氧气去维持那些保命的功能,处于次要地位的头发显然就顾不上了。不过,如果是正常数量的掉头发,大可不必慌张——每天大约掉 100根头发都在“正常”范围内。
11.惯常素食
不是所有的铁都是一样的。比如,人体从动物性食物中吸收铁,有效率是从植物性食物中吸收铁的两到三倍。所以,如果你长期素食,是较易缺铁的。但是,如果合理安排膳食,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还是不用太担心的。
12.发现甲减
甲状腺功能减退也与缺铁有关。缺铁会降低身体内的甲状腺功能,并阻断其代谢促进作用,但这种病症平常不易察觉,经常是在体检的时候才发现。如果你发现自己能量水平低、体重增加,甚至体温也比较低,最好去做个甲状腺检查。
13.有孕在身
孕妇现在都很重视叶酸这个东东了,殊不知腹中的宝宝除了叶酸还需要铁,这些聪明的小家伙会从母体的铁储备中偷取。还有,很多产妇的分娩过程中会大量失血,这也会降低身体的含铁量。所以,从孕吐阶段开始,你可能就需要提高你的铁摄入量了。
14.舌头发炎
缺铁除了让你的舌头颜色变淡,还能减低肌红蛋白的水平,而后者可支持舌部肌肉的健康。因此,如果你舌头疼痛、发炎或是呈现出一种奇怪的光滑,也有可能是缺铁的缘故。
15.胃肠疾病
即使你从饮食中摄入了足够的铁,胃肠疾病还是会让你无法将其完全吸收。如果你已经确诊有胃肠道疾病,请咨询医生,看看如何确保铁的吸收。
如何补铁?因人制宜,食补最好。
摄铁量因人而异,没有一个硬标准,特别对女性而言。
9岁到50岁的成年女性每天需摄入铁18mg(毫克);如果你在孕期,铁摄入量需提高到27mg,如果你是母乳喂养,哺乳期内则只需9mg。
月经量的大小也能改变你对铁的需求。如果年逾50岁且已停经,你只需每天8mg即可。
补铁最好是食补。像牛肉、动物肝脏、瘦猪肉、蛋黄、豆类、木耳、虾子等,都是含铁丰富的食物。这些含铁丰富的食物与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青椒、芹菜叶等配合食用,能大大促身体对铁的吸收。
防止铁摄入过量。虽然铁不可或缺,但铁摄入量超标也有可能会损害身体内部器官,增加罹患糖尿病、心脏疾病和癌症的风险。所以,补铁需谨慎,最好先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