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唑来膦酸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用药后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的变化特点以及二者的相关性值得关注。目的:分析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及用药后患者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1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年龄60~90岁,平均(73.2±8.5)岁;男25例,女85例;其中因骨质疏松性骨折就诊57例,非骨折53例。所有患者均予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100 ml静脉滴注1次,同时予口服元素钙600 mg/d、活性维生素D 0.5μg/d,口服药物持续1年。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分别行双能X线骨密度(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查腰椎及髋部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并检测其血清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total procollagen typeⅠamino-terminal propeptide,t PⅠNP)、N-MID骨钙素(osteocalcin,OCN)、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isomer of 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β-CTX)水平。分析患者治疗后骨代谢标志物与BMD的相关性。结果:治疗1年后与治疗前相比,70岁以上患者的髋部BMD显著增高(P<0.05);各年龄组患者腰椎BMD显著增高(P<0.001);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髋部BMD及腰椎BMD均显著增高(P<0.05,P<0.001),非骨折患者仅腰椎BMD显著增高(P<0.001)。所有患者tPⅠNP、OCN、β-CTX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经唑来膦酸治疗1年后,患者腰椎BMD与β-CTX水平呈负相关(r=-0.240,P=0.012)。结论:唑来膦酸治疗1年后可有效降低患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提高BMD,治疗后β-CTX水平与腰椎BMD存在负相关关系,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