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弟子规》是一本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教育幼儿如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升孩子人文素养的经典之作。幼儿时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因此,在幼儿时期,让幼儿通过弟子规的学习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如何让幼儿理解弟子规,并将弟子规中的思想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呢?本文就这个问题基于大班幼儿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弟子规;幼儿教育;规范行为;大班幼儿
当前大学生择业出现一种现象:许多不同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不好就业的情况下,最后选择应聘语文教师。这样很容易给人以误解:就是语文学科似乎很好教,语文教师好像人人都可当。其实不然,我们的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多教师教学目标意识差、随意性强,对自己的教学没有整体规划,语文教学要教什么不清楚、讲到什么程度不明白,??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步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语文教学。
一、语文课堂要教给学生什么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一种错觉,语文课多上一点少上一点一个样,对教学成绩影响不是很大。学生10天不上语文课,一个月不上,甚至三个月、一个学期不上,原来语文成绩优秀的同学,坐在教室里还是好的,原来成绩落后的学生,坐在教室里可能仍然是那个样子。数学课、外语课一个星期不上,10天不上,学生会跟不上,要补课的。
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究竟要教学生什么呢?陶行知有句名言:“教育就是培養学生良好的习惯。”南京师范大学杨启亮教授说:“小学阶段的教育就是要教给孩子一辈子都用的到的东西:能写漂亮的汉字,说标准的普通话,写流畅的文章,能读懂中国自己的书。我们的基础教育就像民工打地基要深刻、扎实,必须全面,在外部表现上不需要太精致。”
“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一副好口才。”这是窦桂梅老师针对小学语文“教什么”、“学什么”、“ 怎么教”的问题提出的“三个一”的质量目标。
这些都无不向我们传递着这样的信息: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语文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学习课文语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引导学生去学习、感悟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我想这才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所在。
二、语文课堂要给学生怎样的教育
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几乎课课都弥漫着爱的味道,学了写景的文章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学了描写母爱的文章要培养学生关怀父母的爱??我们的教师真的很了不起,似乎任何课文的教学都能在他们的引导下和 “爱”的主题联系上。
难道我们的语文教育仅仅给学生爱的教育就够了吗?当我们的学生沉浸在爱的教育中的时候,日本的孩子正在冬日里穿着短裤锻炼身体,美国的孩子正在研究中国为什么会爆发文化大革命。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仅有爱的教育是不够的,是不完整的,我们还要给孩子智慧的教育,给孩子毅力的教育??我们的教育还有很多缺失:我们的学生会与人交往吗?做错事了敢于担当吗?知道感恩吗?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吗?试问:只会在口头谈如何去爱的是真的爱吗?
三、语文课堂应是怎样的课堂
语文课越来越没有语文味是很多老师的共识。课堂上听不到学生读书的声音,也看不到学生写字的身影,特别是这两年广泛开展高效课堂以来,老师打着充分利用教学时间的幌子剥夺了学生读书和写字的权利。《课标》上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和体会??”那么没有阅读的感悟是从何而来呢?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语文老师变得越来越不会教语文了。以前我们的语文教师是一讲到底,专家说新课程下不能一直是老师讲,老师便马上转变方向,从讲风过甚变为读风过甚。看似课堂上很热闹,默读、自由地、分角色读、范读等等充斥着我们的语文课堂,老师却在一旁观之,任由学生在读中体会和感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有多少收获呢?不由的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的语文课堂,怎一个“读”字了得?
吴忠豪教授有句话我很喜欢:“不要总是让学生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是呀,我们的语文教师总是不自觉的坐着主驾驶的位置,告诉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技能,这样的教学学生什么时间能学会学习呢?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样才能学有所获;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中学习知识,掌握能力,习得方法,张扬个性;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字、新词;要引导学生体会祖国语言文字,在体会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同时,更要注重引导学生爱语文,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达到愿意主动学语文的目的,这样的语文学习才是有效的。因此,我们评价一节语文课的标准不是看老师讲授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多少,收获了多少,发生了哪些变化。
四、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教
这个问题很多老师会不假思索的告诉我们答案:教语文不就是一篇一篇从头到尾的讲教材上吗?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老师们都耳熟能详,可是真正把这句话落到实处的又有几位呢?
老师们也都知道要用教材教、要树立大语文观。可是,老师们常说:就是教材上的这些文章,我们费了很大的力气去讲,学生掌握的也不好,怎么还有空讲别的东西呢?这种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语文教师必须发挥教学的自主能动性,有选择地引入对学生有用的资源,只要是对教学有帮助的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语文教师不仅要熟悉所教版本的教材,也要了解其他版本的教材,借鉴吸收其中先进的理念和范例,从而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教学前除了要研读教材上的课文,还有研读原文,读主题相同的文章,有必要时还可以把这些内容引入课堂教学,这样能帮助学生深入感悟文本内容。
《课程·教材·教法》上有这样一段话:
要想使中国语文教学有实质性的推进和突破,就必须:在课程目标设置上,应变“阅读核心”为“读写并重”并朝向“表达”;在教材编写上,应变阅读本位的“阅读教材”为听说读写并重的“语文教材”;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应变“阅读主导”为“表达主导”;在教学内容上,应变“理解课文”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这段话从不同的方面向我们阐明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向和目标,“爱生智慧”,只要爱学生,爱语文教学,我们就会拥有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让我们一起扬起风帆,准备好再一次远航。
关键词:弟子规;幼儿教育;规范行为;大班幼儿
当前大学生择业出现一种现象:许多不同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不好就业的情况下,最后选择应聘语文教师。这样很容易给人以误解:就是语文学科似乎很好教,语文教师好像人人都可当。其实不然,我们的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多教师教学目标意识差、随意性强,对自己的教学没有整体规划,语文教学要教什么不清楚、讲到什么程度不明白,??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步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语文教学。
一、语文课堂要教给学生什么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一种错觉,语文课多上一点少上一点一个样,对教学成绩影响不是很大。学生10天不上语文课,一个月不上,甚至三个月、一个学期不上,原来语文成绩优秀的同学,坐在教室里还是好的,原来成绩落后的学生,坐在教室里可能仍然是那个样子。数学课、外语课一个星期不上,10天不上,学生会跟不上,要补课的。
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究竟要教学生什么呢?陶行知有句名言:“教育就是培養学生良好的习惯。”南京师范大学杨启亮教授说:“小学阶段的教育就是要教给孩子一辈子都用的到的东西:能写漂亮的汉字,说标准的普通话,写流畅的文章,能读懂中国自己的书。我们的基础教育就像民工打地基要深刻、扎实,必须全面,在外部表现上不需要太精致。”
“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一副好口才。”这是窦桂梅老师针对小学语文“教什么”、“学什么”、“ 怎么教”的问题提出的“三个一”的质量目标。
这些都无不向我们传递着这样的信息: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语文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学习课文语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引导学生去学习、感悟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我想这才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所在。
二、语文课堂要给学生怎样的教育
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几乎课课都弥漫着爱的味道,学了写景的文章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学了描写母爱的文章要培养学生关怀父母的爱??我们的教师真的很了不起,似乎任何课文的教学都能在他们的引导下和 “爱”的主题联系上。
难道我们的语文教育仅仅给学生爱的教育就够了吗?当我们的学生沉浸在爱的教育中的时候,日本的孩子正在冬日里穿着短裤锻炼身体,美国的孩子正在研究中国为什么会爆发文化大革命。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仅有爱的教育是不够的,是不完整的,我们还要给孩子智慧的教育,给孩子毅力的教育??我们的教育还有很多缺失:我们的学生会与人交往吗?做错事了敢于担当吗?知道感恩吗?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吗?试问:只会在口头谈如何去爱的是真的爱吗?
三、语文课堂应是怎样的课堂
语文课越来越没有语文味是很多老师的共识。课堂上听不到学生读书的声音,也看不到学生写字的身影,特别是这两年广泛开展高效课堂以来,老师打着充分利用教学时间的幌子剥夺了学生读书和写字的权利。《课标》上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和体会??”那么没有阅读的感悟是从何而来呢?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语文老师变得越来越不会教语文了。以前我们的语文教师是一讲到底,专家说新课程下不能一直是老师讲,老师便马上转变方向,从讲风过甚变为读风过甚。看似课堂上很热闹,默读、自由地、分角色读、范读等等充斥着我们的语文课堂,老师却在一旁观之,任由学生在读中体会和感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有多少收获呢?不由的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的语文课堂,怎一个“读”字了得?
吴忠豪教授有句话我很喜欢:“不要总是让学生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是呀,我们的语文教师总是不自觉的坐着主驾驶的位置,告诉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技能,这样的教学学生什么时间能学会学习呢?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样才能学有所获;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中学习知识,掌握能力,习得方法,张扬个性;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字、新词;要引导学生体会祖国语言文字,在体会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同时,更要注重引导学生爱语文,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达到愿意主动学语文的目的,这样的语文学习才是有效的。因此,我们评价一节语文课的标准不是看老师讲授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多少,收获了多少,发生了哪些变化。
四、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教
这个问题很多老师会不假思索的告诉我们答案:教语文不就是一篇一篇从头到尾的讲教材上吗?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老师们都耳熟能详,可是真正把这句话落到实处的又有几位呢?
老师们也都知道要用教材教、要树立大语文观。可是,老师们常说:就是教材上的这些文章,我们费了很大的力气去讲,学生掌握的也不好,怎么还有空讲别的东西呢?这种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语文教师必须发挥教学的自主能动性,有选择地引入对学生有用的资源,只要是对教学有帮助的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语文教师不仅要熟悉所教版本的教材,也要了解其他版本的教材,借鉴吸收其中先进的理念和范例,从而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教学前除了要研读教材上的课文,还有研读原文,读主题相同的文章,有必要时还可以把这些内容引入课堂教学,这样能帮助学生深入感悟文本内容。
《课程·教材·教法》上有这样一段话:
要想使中国语文教学有实质性的推进和突破,就必须:在课程目标设置上,应变“阅读核心”为“读写并重”并朝向“表达”;在教材编写上,应变阅读本位的“阅读教材”为听说读写并重的“语文教材”;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应变“阅读主导”为“表达主导”;在教学内容上,应变“理解课文”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这段话从不同的方面向我们阐明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向和目标,“爱生智慧”,只要爱学生,爱语文教学,我们就会拥有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让我们一起扬起风帆,准备好再一次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