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用地资源的紧张,城市对地下空间的发展不断增长,深基坑工程也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几层地下室的商业建筑物,危险系数极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安全事故,而深基坑的施工监测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手段。本文根据工程案例,对于深基坑工程中监测进行分析,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深基坑;监测
一、项目概况
某深基坑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属于软土地基,地质较差。此类地质若开挖很容易造成基坑涌动,而且基坑南北侧均有建筑物,环境复杂。做好水位与基坑监测是关键。监测布置见图1:
图1 监测布置图
二、监测方案
(1)冠梁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监测仪器采用徕卡TS06,精度 ,在坡顶或桩顶按设计要求,均匀布设监测点,共设置8个水平位移监测点。由于该项目基坑水平位移点离开基准点较远且不通视,故须增设工作基点,这样可使设站不受施工和地形的限制,提高监测精度和工作效率。具体监测方法是选择稳定的A,B点为基准点,0点为工作基点,每次观测时先以A点为测站点,B为后视方向,测定AO的距离及与AB的夹角,再以0点为测站点,OA为后视方向,测定n点至每个监测点的距离及与OA的夹角,通过测角度和距离算得监测位移点偏离基坑方向的距离,而本次与上次距离之差就是偏移量。
通过支护结构桩顶的水平位移变化数据,判断基坑及地下室施工期间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状态,以有效指导信息化施工的目的。
(2)临近道路水平位移监测
监测仪器采用徕卡TS06,精度 ,在道路靠近基坑一侧按设计要求,均匀布设监测点,共设置20个水平位移监测点。针对工程基坑特点,选用小角度法。具体监测方法是选择稳定的A,B点为基准点构成基准线,尸点为位移点,每次观测时以AB为稳定的方向作为起始零方向,通过测角度和距离算得监测位移点至AB方向的距离,本次与上次距离之差就是偏移量。
从而达到通过道路水平位移变化数据,判断道路及地下管线的安全状态,以有效指导信息化施工的目的。
(3)周边建筑沉降观测
测量仪器:DS05水准仪,精度为0.01 mm;共设置14个点,分别布设在邻近建筑物角点和跨中位置建筑物承载柱上。采用高差测量法,以附合或闭合路线在水准路线上联测各监测点,以水准控制点为基准,测算出各监测点标高。同一测点相邻两次标高差即为本次该测点沉降量(向下沉降量为正值):本次沉降=本次高程-前次高程;从第一次沉降量累加至当次沉降量即为该测点累计沉降量,测点的初测高程共测量3次并取其平均值。
通过沉降观测数据,判断基坑及地下室施工期问周边环境及支护结构体系的安全状态,及时提供周边环境信息,可进一步指导施工的目的。
三、监测结果及分析
按照监测方案埋设的监测点位42个,均正常使用,即监测元件的埋设成活率为100%,占工程总量的100%,满足监测工程的需要。
(1)周边建筑沉降监测
根据现场勘查,基坑南侧紧靠一幢建筑,基坑北面约40m处为商铺,根据基坑设计要求对这两栋建筑进行了沉降监测。
1.基坑南侧建筑沉降监测
该建筑距离基坑平均距离约3---4 m,在基坑降水和开挖施工过程中进行了沉降监测,沉降-时间曲线如图2。
图2 基坑监测南侧建筑的沉降一时间曲线
从图2可以看出,从基坑开挖期到底板开始浇筑期间,J1--J6各点的累计沉降量较大,但后来变化量都趋于平稳。原因分析:这段时问开挖位置非常靠近这些点位,沉降量突显,这是由于基坑土体及南侧建筑的荷载作用产生向基坑方向的位移作用,连带产生沉降;但随着开挖到设计标高底板开始浇筑,沉降就慢慢回稳。变化量较突出的点是J1.J2和J3点,由于其靠近基坑,故在开挖过程中必然产生较大压力,但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进行了监测和预报,施工方也放缓了开挖进度,开挖速度和降水正常化,所以沉降量的累计值和沉降速率均未超过报警值。
2.基坑北侧A建筑沉降监测
建筑距离基坑的平均距离约40m,在基坑降水和开挖施工过程中进行了沉降监测,沉降一时间曲线如图3。
图3 A建筑沉降一时间曲线
从图3可以看出,沉降变化量及累计值较大的为C11 ,C14,、两个点。原因分析:这两点位分别位于建筑的西北和西南角,正好在基坑的中部位置,故受到的影响较大,但由于施工进度和降水正常,所以沉降量的累计值和沉降速率均未超过报警值。
3.基坑北侧B建筑沉降监测
B建筑与A建筑东西并排,且处于A建筑的正西方向,距离基坑的平均距离约40m,在基坑降水和开挖施工过程中进行了沉降监测,沉降一时间曲线如图4。
图4 B建筑沉降一时间曲线
从图4可以看出,沉降累计值较大的点为C23,C22两个点,原因分析:这两点位分别位于B建筑的东北和东南角,相比C21、C24更靠近基坑的中部位置,故受到的影响和沉降量较大,但由于施工进度和降水控制的基本正常,所以沉降量的累计值和沉降速率均未超过报警值。
(2)地下水位观测
基坑回灌井共有6个,选取其中的4个进行监测,并根据水位变化量随时问变化的曲线来判断水位的波动,负值表示水位下降,正值表示水位回升,地下水位一时问曲线如图5。
图5 地下水位一时间曲线
由图5可以看出,在整个基坑施工时段内水位基本呈下降趋势,只在局部出现波动。局部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基坑降水和局部渗漏等情況;局部水位的上升是源于季节性降雨,且降雨对水位变化的影响较大;局部水位陡降主要与地下围护结构的止水效果有关。
(3)水平位移监测
该基坑东西相邻桥涵,南侧紧邻三层建筑,北侧紧邻东西向道路,施工期间对进基坑及其北侧的道路进行了水平位移监测。
1.基坑圈梁水平位移监测
圈梁水平位移一时间曲线见图6。
图6 基坑圈梁水平位移一时间曲线
从图6可以看出:①位移变化最活跃的点分布在11月至第二年的1月这个时间段,原因分析:这段时间正好处于基坑开挖和施工期,符合客观情况;②从点位分布及正负变化可以看出,整个基坑的移动方向向北,并且变化突出的点位是19",18",23",22#点,其中19",18#位于基坑南侧紧靠三层建筑的J2和J1,,监测结果表明19“和18"的位移与J2和J1、的沉降是一致的,符合位移与沉降的变化规律。由于施工中采取了先支撑后开挖及边挖边撑的正确施工工艺,整个过程中位移变化量累计值和速率都在允许范围内。
结果总体评价:从基坑土方开挖到设计标高这个阶段,圈梁顶部各位移监测点的变化量增加较快,其原因主要在于开挖后周围土体产生侧向压力所致,而随着基坑底板浇筑的完成变化量逐渐趋稳。
2.道路水平位移监测
基坑北侧和西侧紧靠道路,对这两条道路监测的时程曲线如图7。
图7 基坑道路水平位移一时间曲线
从图7可以看出:①道路的整个变化规律与基坑变化呈现出一致性,即在11月至12月31日这段时间内变化较活跃,之后变化趋势开始平稳;位移变化量及累计值较大的点为W3、W4、W7、W8这儿点位于基坑西北侧方向,靠近西边桥涵W10、W14这两点位于基坑东北侧方向,靠近东侧桥涵,所以这些点受到的影响较大。②基坑北侧道路位移变化与基坑北侧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变化基本一致,说明土体对二者产生的位移是一致的。③结果总体评价。在开挖初期到底板浇筑期间,由于周围土体的侧向拉力致使道路产生基坑方向的位移,而随着基坑底板浇筑的完成变化量逐渐趋稳。
四、结束语
经过科学合理监测布置以及结果,其监测数据全面反映了土方开挖过程中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位移的变化情况,利于最大限度的保证施工安全,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充分发挥了基坑安全监测在基坑施工中的保障作用。
关键词:深基坑;监测
一、项目概况
某深基坑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属于软土地基,地质较差。此类地质若开挖很容易造成基坑涌动,而且基坑南北侧均有建筑物,环境复杂。做好水位与基坑监测是关键。监测布置见图1:
图1 监测布置图
二、监测方案
(1)冠梁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监测仪器采用徕卡TS06,精度 ,在坡顶或桩顶按设计要求,均匀布设监测点,共设置8个水平位移监测点。由于该项目基坑水平位移点离开基准点较远且不通视,故须增设工作基点,这样可使设站不受施工和地形的限制,提高监测精度和工作效率。具体监测方法是选择稳定的A,B点为基准点,0点为工作基点,每次观测时先以A点为测站点,B为后视方向,测定AO的距离及与AB的夹角,再以0点为测站点,OA为后视方向,测定n点至每个监测点的距离及与OA的夹角,通过测角度和距离算得监测位移点偏离基坑方向的距离,而本次与上次距离之差就是偏移量。
通过支护结构桩顶的水平位移变化数据,判断基坑及地下室施工期间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状态,以有效指导信息化施工的目的。
(2)临近道路水平位移监测
监测仪器采用徕卡TS06,精度 ,在道路靠近基坑一侧按设计要求,均匀布设监测点,共设置20个水平位移监测点。针对工程基坑特点,选用小角度法。具体监测方法是选择稳定的A,B点为基准点构成基准线,尸点为位移点,每次观测时以AB为稳定的方向作为起始零方向,通过测角度和距离算得监测位移点至AB方向的距离,本次与上次距离之差就是偏移量。
从而达到通过道路水平位移变化数据,判断道路及地下管线的安全状态,以有效指导信息化施工的目的。
(3)周边建筑沉降观测
测量仪器:DS05水准仪,精度为0.01 mm;共设置14个点,分别布设在邻近建筑物角点和跨中位置建筑物承载柱上。采用高差测量法,以附合或闭合路线在水准路线上联测各监测点,以水准控制点为基准,测算出各监测点标高。同一测点相邻两次标高差即为本次该测点沉降量(向下沉降量为正值):本次沉降=本次高程-前次高程;从第一次沉降量累加至当次沉降量即为该测点累计沉降量,测点的初测高程共测量3次并取其平均值。
通过沉降观测数据,判断基坑及地下室施工期问周边环境及支护结构体系的安全状态,及时提供周边环境信息,可进一步指导施工的目的。
三、监测结果及分析
按照监测方案埋设的监测点位42个,均正常使用,即监测元件的埋设成活率为100%,占工程总量的100%,满足监测工程的需要。
(1)周边建筑沉降监测
根据现场勘查,基坑南侧紧靠一幢建筑,基坑北面约40m处为商铺,根据基坑设计要求对这两栋建筑进行了沉降监测。
1.基坑南侧建筑沉降监测
该建筑距离基坑平均距离约3---4 m,在基坑降水和开挖施工过程中进行了沉降监测,沉降-时间曲线如图2。
图2 基坑监测南侧建筑的沉降一时间曲线
从图2可以看出,从基坑开挖期到底板开始浇筑期间,J1--J6各点的累计沉降量较大,但后来变化量都趋于平稳。原因分析:这段时问开挖位置非常靠近这些点位,沉降量突显,这是由于基坑土体及南侧建筑的荷载作用产生向基坑方向的位移作用,连带产生沉降;但随着开挖到设计标高底板开始浇筑,沉降就慢慢回稳。变化量较突出的点是J1.J2和J3点,由于其靠近基坑,故在开挖过程中必然产生较大压力,但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进行了监测和预报,施工方也放缓了开挖进度,开挖速度和降水正常化,所以沉降量的累计值和沉降速率均未超过报警值。
2.基坑北侧A建筑沉降监测
建筑距离基坑的平均距离约40m,在基坑降水和开挖施工过程中进行了沉降监测,沉降一时间曲线如图3。
图3 A建筑沉降一时间曲线
从图3可以看出,沉降变化量及累计值较大的为C11 ,C14,、两个点。原因分析:这两点位分别位于建筑的西北和西南角,正好在基坑的中部位置,故受到的影响较大,但由于施工进度和降水正常,所以沉降量的累计值和沉降速率均未超过报警值。
3.基坑北侧B建筑沉降监测
B建筑与A建筑东西并排,且处于A建筑的正西方向,距离基坑的平均距离约40m,在基坑降水和开挖施工过程中进行了沉降监测,沉降一时间曲线如图4。
图4 B建筑沉降一时间曲线
从图4可以看出,沉降累计值较大的点为C23,C22两个点,原因分析:这两点位分别位于B建筑的东北和东南角,相比C21、C24更靠近基坑的中部位置,故受到的影响和沉降量较大,但由于施工进度和降水控制的基本正常,所以沉降量的累计值和沉降速率均未超过报警值。
(2)地下水位观测
基坑回灌井共有6个,选取其中的4个进行监测,并根据水位变化量随时问变化的曲线来判断水位的波动,负值表示水位下降,正值表示水位回升,地下水位一时问曲线如图5。
图5 地下水位一时间曲线
由图5可以看出,在整个基坑施工时段内水位基本呈下降趋势,只在局部出现波动。局部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基坑降水和局部渗漏等情況;局部水位的上升是源于季节性降雨,且降雨对水位变化的影响较大;局部水位陡降主要与地下围护结构的止水效果有关。
(3)水平位移监测
该基坑东西相邻桥涵,南侧紧邻三层建筑,北侧紧邻东西向道路,施工期间对进基坑及其北侧的道路进行了水平位移监测。
1.基坑圈梁水平位移监测
圈梁水平位移一时间曲线见图6。
图6 基坑圈梁水平位移一时间曲线
从图6可以看出:①位移变化最活跃的点分布在11月至第二年的1月这个时间段,原因分析:这段时间正好处于基坑开挖和施工期,符合客观情况;②从点位分布及正负变化可以看出,整个基坑的移动方向向北,并且变化突出的点位是19",18",23",22#点,其中19",18#位于基坑南侧紧靠三层建筑的J2和J1,,监测结果表明19“和18"的位移与J2和J1、的沉降是一致的,符合位移与沉降的变化规律。由于施工中采取了先支撑后开挖及边挖边撑的正确施工工艺,整个过程中位移变化量累计值和速率都在允许范围内。
结果总体评价:从基坑土方开挖到设计标高这个阶段,圈梁顶部各位移监测点的变化量增加较快,其原因主要在于开挖后周围土体产生侧向压力所致,而随着基坑底板浇筑的完成变化量逐渐趋稳。
2.道路水平位移监测
基坑北侧和西侧紧靠道路,对这两条道路监测的时程曲线如图7。
图7 基坑道路水平位移一时间曲线
从图7可以看出:①道路的整个变化规律与基坑变化呈现出一致性,即在11月至12月31日这段时间内变化较活跃,之后变化趋势开始平稳;位移变化量及累计值较大的点为W3、W4、W7、W8这儿点位于基坑西北侧方向,靠近西边桥涵W10、W14这两点位于基坑东北侧方向,靠近东侧桥涵,所以这些点受到的影响较大。②基坑北侧道路位移变化与基坑北侧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变化基本一致,说明土体对二者产生的位移是一致的。③结果总体评价。在开挖初期到底板浇筑期间,由于周围土体的侧向拉力致使道路产生基坑方向的位移,而随着基坑底板浇筑的完成变化量逐渐趋稳。
四、结束语
经过科学合理监测布置以及结果,其监测数据全面反映了土方开挖过程中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位移的变化情况,利于最大限度的保证施工安全,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充分发挥了基坑安全监测在基坑施工中的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