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的发展基于学校管理,而学校管理既要立足学校传统的积累与积淀,又要着眼时代发展的要素与要求,还要面对学校人、财、物、事等多种动态因素。因此,学校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需要不断研究创新,永无止境。
对精致化管理概念的理解
精致化管理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交融的管理,是追求质量与效益同步提升的管理,是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管理,一方面要确保管理有据可依,另一方面要激发师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内在驱动力。
学校管理风格源于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在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华夏女子中学既是一个办学实体,又是一个女性教育的研究基地。学校创办之初,集诸多教育专家、学者的智慧,提炼出办学理念——全面发展,因性施教,优化个性,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素质教育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女中学生发展潜能,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办学理念,华夏女中明确了学校的培养目标——求真向善,秀外慧中。
对精致化管理的探索
女子中学的精致化管理,是女中学生心理发展、校本课程实施以及女校文化建设的需要,是适应学校快速发展、提升办学品位的需要,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
(一)精细的科学管理
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在于让人高效地做事,学校管理的艺术性在于让人愉快地做事,学校管理的战略性在于让人做正确的事。精细的科学的管理制度是高效、愉快、正确做事的前提。
基于问题,完善制度。女子中学的管理制度有两个特点,一是广泛调研,适时调整,充分发挥教代会的职能;二是围绕学校办学目标,突出重点,细化要求,如制定《校园生活十项细则》《做文雅学生五项要求》《女校教师形象十六字》等。在评价激励的过程中,使细节内化为习惯,在精细中成就精致。
自下而上,透明监控。学校制度建立以后,推行制度的过程,就是对教职工的行为进行外部约束、限制的过程。而这种单纯的外部约束,只能束缚师生创新的积极性,可能使师生丧失个性——为执行制度而执行制度。为此,学校成立了各种小组,担负起全面检查、监督的职责,发挥对学校管理的监控作用。如果把制度文本转化为学校师生共同的文化,可以让师生员工从依赖规章守则转变为发挥规章制度功能、主动利用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为此,学校成立了各种小组,担负起全面检查、监督的职责,发挥对学校管理的监控作用。
观念先行,舆论统领。学校的理念需要转化为教师的理念,进而落实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中,最终受益于学生。影响这一转化成效的关键环节是理念的沟通,沟通越充分效果越好。女子中学管理中的沟通分为正式与非正式,决策前与决策后,管理前、管理中、管理后。在沟通中入微、入境,给师生一个坚持、坚守的理由,在希望中成就精致。
(二)精良的教师队伍
女子中学将教师发展看成是学生发展的重要保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关注教师成长的过程与方法,注重教师在成长过程中获得的独特体验,在成长过程中享受结果的快乐。
问题入手,循序渐进。“科研工作常规化,常规工作科研化,让学习、研究成为教师新的生存状态”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宗旨。学校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建立了学术报告制,组建了教师“研究之家”和“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等,为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教科研工作提供平台。学校采取由浅入深的方式,以“说课”为抓手,研读课标,研究学生,理清教学思路;以“常态课”为抓手,通过讲课、听课、评课,达到“课堂有效”;以“有效提问”为抓手,达到适时引导,提高教学智慧。
课题引领,不断提升。在《基于女校培养研究型教师的有效教研实践探究》和《提高女生人文素养的校本课程实施研究》课题引领下,学校开展“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青年教师为主体”“基于华夏女中,体现课改理念,教学真实有效”的常态课研究和校本课程规范性建设工作。学科教师也根据教学实际,先后进行了《针对女生思维特点,促进女生知识与技能发展的研究》《提高女生的数学能力的研究》等几十项专题研究,推广基于女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这些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因多了一个“性别视角”而更具针对性,更能够促进女中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专题研究,适度拓展。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校本教材研讨活动。每一次研讨活动都突出重点,以“提出问题—集体备课—实践讲课—公开研讨—教后反思”为主要形式,探究教学实际问题,全员参与,共同提高。
交流研讨,开阔视野。“华夏女中办学联合体”使三所示范校优秀教师走进女中课堂,为女中学科教学注入了活力,拓宽了女中课堂教学研究的平台;使女中教师也有更多机会走进示范校,交流学科思想与学科方法。此外,学校积极组派教师到外省市培训学习,也请外省市友好学校到校内研讨交流,还经常把校外知名专家学者请进来讲学,使女中教师增长见识,丰富阅历,提高水平。
(三)精心的学生活动
为落实 “求真向善,秀外慧中”的培养目标,学校坚持德育为先,在加强养成教育的同时,丰富育人内涵,将学校精神文化层面的核心内容与学生发展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效能,落实 “博学、博爱”的校训。
以合作分享为特色的班级文化。从全班学生酝酿讨论,选择班级发展目标、内涵,形成共同的价值观、理想、信念与追求,到学生自己动手来创设具有文化底蕴和自身特色的环境氛围,再到建立健全的班级组织和严明的规章制度,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处处彰显学校合作分享的班级文化特色。
以鲜明丰富为特色的主题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女生,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包容淡定的心态、宽阔的胸怀、博爱的精神,才有可能担起大国公民的责任。为此,学校除了开设必要的校本课程之外,还开展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德育活动。充满情趣的“华夏才女”展示、别出心裁的新年大市场、足迹遍布北京周边的“优秀学生夏令营”、“绿色家园”环保志愿者行动等,都让女中学生在活动中有了独特的体验,培养了高尚情操。学生自发开展的“青春映晚霞”扶助孤寡老人、“保护地球,以纸换树”、“大地之爱、母亲水窖”等一系列爱心捐助和环保活动,体现了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她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博学、博爱”的精神。
以清新高雅为特色的艺术活动。学会欣赏、懂得欣赏,生活才有情趣。为此,学校艺术教育定位在普及教育、平民教育上,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清新高雅的艺术活动。学校聘请首都青年朗诵艺术团团长徐连勇以及中国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曹灿给学生做诵读指导,并和女孩子们同台演出;聘请著名音乐教育家、指挥家董翔女士,任学校艺术教育总顾问,让女孩子们的歌声洋溢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聘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10位国家一级演员给学生进行训练,使学校的行进管乐队从北京走向了世界;“电影音乐欣赏”、“戏剧音乐欣赏”等专题讲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女生的品位与气质。
(四)精美的课程文化
华夏女子中学首先是普通中学,然后才是女子学校。对学校而言,质量是生命,特色是活力。生命是活力的载体,有了生命才有可能产生活力。因此,学校在保质保量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培养优秀毕业生的基础上,创办了独具特色的女中课程,用特色课程造就女校之脉。
根据新课程相关文件精神,从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学校修订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探索了由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身心健康、生活技能四大类构成的校本课程,并合理建构校本课程体系:初中以“自选课”为主,“必选课”为辅,满足女生的兴趣发展;高中以“必选课”为主,“自选课”为辅,提高女生的人文素养。
学校将《国际理解》《生活哲理》《生活美学》《女性与法》《女性与领导力》《女性与审美》《服装设计与制作》等十多门课程作为学校的品牌课程来建设。学校组成教师团队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基本成型后聘请专家指导,每学期都要进行“研讨分析—组织实施—调查反馈—调整改进”,并逐渐形成适合女生阅读的校本教材,深受学生喜爱。
在学校定期进行的《女子中学毕业生追踪调查》和校友座谈会上,每逢谈到“你觉得女校留给你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时,孩子们总会很自豪地说:“母校留给我的是独立、自信、优雅,帮助我建立了完美的内心世界。”“她给予我母亲一样的关怀和爱,让我感受到人间的温情和不会褪色的爱。”“女校让我对生活有了积极向上的态度,人生观、价值观有了较准确的定位。”这些话语更坚定了学校的培养目标,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 编辑 吴君
对精致化管理概念的理解
精致化管理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交融的管理,是追求质量与效益同步提升的管理,是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管理,一方面要确保管理有据可依,另一方面要激发师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内在驱动力。
学校管理风格源于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在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华夏女子中学既是一个办学实体,又是一个女性教育的研究基地。学校创办之初,集诸多教育专家、学者的智慧,提炼出办学理念——全面发展,因性施教,优化个性,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素质教育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女中学生发展潜能,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办学理念,华夏女中明确了学校的培养目标——求真向善,秀外慧中。
对精致化管理的探索
女子中学的精致化管理,是女中学生心理发展、校本课程实施以及女校文化建设的需要,是适应学校快速发展、提升办学品位的需要,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
(一)精细的科学管理
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在于让人高效地做事,学校管理的艺术性在于让人愉快地做事,学校管理的战略性在于让人做正确的事。精细的科学的管理制度是高效、愉快、正确做事的前提。
基于问题,完善制度。女子中学的管理制度有两个特点,一是广泛调研,适时调整,充分发挥教代会的职能;二是围绕学校办学目标,突出重点,细化要求,如制定《校园生活十项细则》《做文雅学生五项要求》《女校教师形象十六字》等。在评价激励的过程中,使细节内化为习惯,在精细中成就精致。
自下而上,透明监控。学校制度建立以后,推行制度的过程,就是对教职工的行为进行外部约束、限制的过程。而这种单纯的外部约束,只能束缚师生创新的积极性,可能使师生丧失个性——为执行制度而执行制度。为此,学校成立了各种小组,担负起全面检查、监督的职责,发挥对学校管理的监控作用。如果把制度文本转化为学校师生共同的文化,可以让师生员工从依赖规章守则转变为发挥规章制度功能、主动利用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为此,学校成立了各种小组,担负起全面检查、监督的职责,发挥对学校管理的监控作用。
观念先行,舆论统领。学校的理念需要转化为教师的理念,进而落实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中,最终受益于学生。影响这一转化成效的关键环节是理念的沟通,沟通越充分效果越好。女子中学管理中的沟通分为正式与非正式,决策前与决策后,管理前、管理中、管理后。在沟通中入微、入境,给师生一个坚持、坚守的理由,在希望中成就精致。
(二)精良的教师队伍
女子中学将教师发展看成是学生发展的重要保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关注教师成长的过程与方法,注重教师在成长过程中获得的独特体验,在成长过程中享受结果的快乐。
问题入手,循序渐进。“科研工作常规化,常规工作科研化,让学习、研究成为教师新的生存状态”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宗旨。学校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建立了学术报告制,组建了教师“研究之家”和“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等,为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教科研工作提供平台。学校采取由浅入深的方式,以“说课”为抓手,研读课标,研究学生,理清教学思路;以“常态课”为抓手,通过讲课、听课、评课,达到“课堂有效”;以“有效提问”为抓手,达到适时引导,提高教学智慧。
课题引领,不断提升。在《基于女校培养研究型教师的有效教研实践探究》和《提高女生人文素养的校本课程实施研究》课题引领下,学校开展“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青年教师为主体”“基于华夏女中,体现课改理念,教学真实有效”的常态课研究和校本课程规范性建设工作。学科教师也根据教学实际,先后进行了《针对女生思维特点,促进女生知识与技能发展的研究》《提高女生的数学能力的研究》等几十项专题研究,推广基于女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这些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因多了一个“性别视角”而更具针对性,更能够促进女中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专题研究,适度拓展。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校本教材研讨活动。每一次研讨活动都突出重点,以“提出问题—集体备课—实践讲课—公开研讨—教后反思”为主要形式,探究教学实际问题,全员参与,共同提高。
交流研讨,开阔视野。“华夏女中办学联合体”使三所示范校优秀教师走进女中课堂,为女中学科教学注入了活力,拓宽了女中课堂教学研究的平台;使女中教师也有更多机会走进示范校,交流学科思想与学科方法。此外,学校积极组派教师到外省市培训学习,也请外省市友好学校到校内研讨交流,还经常把校外知名专家学者请进来讲学,使女中教师增长见识,丰富阅历,提高水平。
(三)精心的学生活动
为落实 “求真向善,秀外慧中”的培养目标,学校坚持德育为先,在加强养成教育的同时,丰富育人内涵,将学校精神文化层面的核心内容与学生发展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效能,落实 “博学、博爱”的校训。
以合作分享为特色的班级文化。从全班学生酝酿讨论,选择班级发展目标、内涵,形成共同的价值观、理想、信念与追求,到学生自己动手来创设具有文化底蕴和自身特色的环境氛围,再到建立健全的班级组织和严明的规章制度,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处处彰显学校合作分享的班级文化特色。
以鲜明丰富为特色的主题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女生,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包容淡定的心态、宽阔的胸怀、博爱的精神,才有可能担起大国公民的责任。为此,学校除了开设必要的校本课程之外,还开展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德育活动。充满情趣的“华夏才女”展示、别出心裁的新年大市场、足迹遍布北京周边的“优秀学生夏令营”、“绿色家园”环保志愿者行动等,都让女中学生在活动中有了独特的体验,培养了高尚情操。学生自发开展的“青春映晚霞”扶助孤寡老人、“保护地球,以纸换树”、“大地之爱、母亲水窖”等一系列爱心捐助和环保活动,体现了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她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博学、博爱”的精神。
以清新高雅为特色的艺术活动。学会欣赏、懂得欣赏,生活才有情趣。为此,学校艺术教育定位在普及教育、平民教育上,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清新高雅的艺术活动。学校聘请首都青年朗诵艺术团团长徐连勇以及中国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曹灿给学生做诵读指导,并和女孩子们同台演出;聘请著名音乐教育家、指挥家董翔女士,任学校艺术教育总顾问,让女孩子们的歌声洋溢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聘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10位国家一级演员给学生进行训练,使学校的行进管乐队从北京走向了世界;“电影音乐欣赏”、“戏剧音乐欣赏”等专题讲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女生的品位与气质。
(四)精美的课程文化
华夏女子中学首先是普通中学,然后才是女子学校。对学校而言,质量是生命,特色是活力。生命是活力的载体,有了生命才有可能产生活力。因此,学校在保质保量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培养优秀毕业生的基础上,创办了独具特色的女中课程,用特色课程造就女校之脉。
根据新课程相关文件精神,从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学校修订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探索了由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身心健康、生活技能四大类构成的校本课程,并合理建构校本课程体系:初中以“自选课”为主,“必选课”为辅,满足女生的兴趣发展;高中以“必选课”为主,“自选课”为辅,提高女生的人文素养。
学校将《国际理解》《生活哲理》《生活美学》《女性与法》《女性与领导力》《女性与审美》《服装设计与制作》等十多门课程作为学校的品牌课程来建设。学校组成教师团队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基本成型后聘请专家指导,每学期都要进行“研讨分析—组织实施—调查反馈—调整改进”,并逐渐形成适合女生阅读的校本教材,深受学生喜爱。
在学校定期进行的《女子中学毕业生追踪调查》和校友座谈会上,每逢谈到“你觉得女校留给你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时,孩子们总会很自豪地说:“母校留给我的是独立、自信、优雅,帮助我建立了完美的内心世界。”“她给予我母亲一样的关怀和爱,让我感受到人间的温情和不会褪色的爱。”“女校让我对生活有了积极向上的态度,人生观、价值观有了较准确的定位。”这些话语更坚定了学校的培养目标,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 编辑 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