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小学课程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科教学方法与理念的应用。尤其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将其与教学方式有机结合,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文章针对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作为人类学习的初级阶段,小学生各方面能力均处于发展初期,一旦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不得当则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无法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为核心内容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止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及积极性,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大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纠正学生原有错误的认知,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然而,从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来看,仍存在着较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及多媒体技术应用不足等,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反而不利于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一定程度上打消学生学习热情及积极性。基于此,为了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创设更为有效的问题情境。
1 问题情境创设
问题情境是基于实际的理论知识,结合相关的素材案例所构建的虚拟场景,并且在其中设置了具体的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在虚拟场景中进行探究思考。对于小学数学课程而言,问题情境具有显著的教学作用,一方面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摆脱传统问题模式,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场景来思考问题,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问题情境能够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在虚拟场景中展示出数学知识的原理与过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 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遵循的原则
问题情境具有显著的教学辅助作用,但是要将其所具备的作用发挥出来,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首先,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趣味化。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与认知水平都还处在较低的水平,因此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切实引导学生融入进来。其次,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立足数学课本知识点。利用问题情境的根本目的在于辅助教学,如果脱离了课本知识点,那么问题情境就失去了价值。再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关注生活,尽可能通过学生熟知的生活素材或是案例来创设情境,以此展开数学教学。
3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更为有效的问题情境
3.1 创设的生活化问题情境,以此提高有效性
數学来自于生活,同时也作用于生活。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融入到问题情境创设环节,使问题情境的创设更具生活气息,从而展现问题情境的生活化特色。例如,在教学百分比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对物品含量以及成分作为百分比一直是学习的重要载体。在对成分研究之前,教师需要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而后要求小组内的学生均要由家长的陪同及协助下完成某物品成分含量的调查工作,再将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报。学生在充分调查的过程中必然会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在生活调查过程中明确数学课程与生活两者间的紧密联系意识到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将直接影响着其自身的生活质量。小组成员在物品成分调查时可将化妆品、果汁以及药品等相关成分的含量与百分比数提供给教师,在阐述相关数据时可以加强学生对于调查内容的理解,从而体会到百分数这部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还能增强学生的知识积累,间接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 立足实践经验
由于教学方法选择占据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课堂极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客观上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兼顾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合理性及科学性,立足于实践生活经验开展教学活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不止能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更能利用动手实践深化学生对于数学理论知识及相关问题的认知理解程度。例如:以北师大版小学3年级数学《乘除法》为例,教师指导学生通读全文后,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各组8人的学习小组创设动物园问题情境,即每堆橡胶共200根且每头小象每天吃90根,3头小象吃一堆香蕉需要多久,鼓励各个学习小组利用乘除法运算得出最终结果,最快得出结果的小组可获得物质奖励。
3.3 融合过程评价
评估问题情境教学成果不得完全依靠考试,过于依赖单一考核模式则无法全面判断教学模式的最终效果,客观上要求教师融合过程评价,方可全面客观真实反映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自身思维水平。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尽可能将学生教学课堂中问题情境参与积极性及知识点掌握程度量化至具体评价表格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问题情境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例如:以北师大版小学3年级数学《观察物体》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模型,通过组织还原立体图形模型等方法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增强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此外,为了保证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教师尽可能及时反思教学实践过程,不断增强自身教学水平,促使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向高效性、立体性及专业性转变。
4 结束语
综上,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是非常多的,其核心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中,以此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培养出符合现代化要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廖香秀. 丰富问题情境创造精彩课堂——对小学数学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实践探讨[J]. 华夏教师, 2017(6): 59-60.
[2]黄小平.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设计与教学方法之探索[J]. 新课程(中), 2017(7).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作为人类学习的初级阶段,小学生各方面能力均处于发展初期,一旦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不得当则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无法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为核心内容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止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及积极性,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大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纠正学生原有错误的认知,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然而,从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来看,仍存在着较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及多媒体技术应用不足等,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反而不利于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一定程度上打消学生学习热情及积极性。基于此,为了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创设更为有效的问题情境。
1 问题情境创设
问题情境是基于实际的理论知识,结合相关的素材案例所构建的虚拟场景,并且在其中设置了具体的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在虚拟场景中进行探究思考。对于小学数学课程而言,问题情境具有显著的教学作用,一方面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摆脱传统问题模式,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场景来思考问题,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问题情境能够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在虚拟场景中展示出数学知识的原理与过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 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遵循的原则
问题情境具有显著的教学辅助作用,但是要将其所具备的作用发挥出来,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首先,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趣味化。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与认知水平都还处在较低的水平,因此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切实引导学生融入进来。其次,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立足数学课本知识点。利用问题情境的根本目的在于辅助教学,如果脱离了课本知识点,那么问题情境就失去了价值。再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关注生活,尽可能通过学生熟知的生活素材或是案例来创设情境,以此展开数学教学。
3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更为有效的问题情境
3.1 创设的生活化问题情境,以此提高有效性
數学来自于生活,同时也作用于生活。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融入到问题情境创设环节,使问题情境的创设更具生活气息,从而展现问题情境的生活化特色。例如,在教学百分比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对物品含量以及成分作为百分比一直是学习的重要载体。在对成分研究之前,教师需要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而后要求小组内的学生均要由家长的陪同及协助下完成某物品成分含量的调查工作,再将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报。学生在充分调查的过程中必然会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在生活调查过程中明确数学课程与生活两者间的紧密联系意识到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将直接影响着其自身的生活质量。小组成员在物品成分调查时可将化妆品、果汁以及药品等相关成分的含量与百分比数提供给教师,在阐述相关数据时可以加强学生对于调查内容的理解,从而体会到百分数这部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还能增强学生的知识积累,间接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 立足实践经验
由于教学方法选择占据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课堂极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客观上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兼顾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合理性及科学性,立足于实践生活经验开展教学活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不止能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更能利用动手实践深化学生对于数学理论知识及相关问题的认知理解程度。例如:以北师大版小学3年级数学《乘除法》为例,教师指导学生通读全文后,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各组8人的学习小组创设动物园问题情境,即每堆橡胶共200根且每头小象每天吃90根,3头小象吃一堆香蕉需要多久,鼓励各个学习小组利用乘除法运算得出最终结果,最快得出结果的小组可获得物质奖励。
3.3 融合过程评价
评估问题情境教学成果不得完全依靠考试,过于依赖单一考核模式则无法全面判断教学模式的最终效果,客观上要求教师融合过程评价,方可全面客观真实反映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自身思维水平。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尽可能将学生教学课堂中问题情境参与积极性及知识点掌握程度量化至具体评价表格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问题情境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例如:以北师大版小学3年级数学《观察物体》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模型,通过组织还原立体图形模型等方法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增强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此外,为了保证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教师尽可能及时反思教学实践过程,不断增强自身教学水平,促使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向高效性、立体性及专业性转变。
4 结束语
综上,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是非常多的,其核心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中,以此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培养出符合现代化要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廖香秀. 丰富问题情境创造精彩课堂——对小学数学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实践探讨[J]. 华夏教师, 2017(6): 59-60.
[2]黄小平.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设计与教学方法之探索[J]. 新课程(中), 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