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供应链金融诞生于产业、反哺于产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具备先天性优势。
供应链金融正在迎来它的“黄金时代”。
新冠肺炎疫情控制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企业复产复工,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有序运营,使得供应链金融成为刚需。供应链金融诞生于产业、反哺于产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具备先天性优势。
在业内人士眼中,这是一个正在形成的新风口,尤其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结合之后,会有更多无限发展空间。而当供应链金融发展日趋成熟,直接受益者便是广大中小微企业。
先天性的产业基因
过去,由于交易、运输等成本的限制,产品的生产过程往往是在单一企业内部进行的。而随着科技和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产品的生产模式逐渐由单一企业内分工向企业间分工转变。
在企业间分工的过程中,先由上游企业负责原材料的采集,然后中游企业负责产品加工和制造,最后交由下游的分销商和零售网络进行销售,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中。供应链的概念也就由此产生。在一条供应链当中,有的企业会因为自身品牌、规模等优势,掌握较大的话语权,被称之为“核心企业”。例如,在iPhone的产业链中,苹果公司就是核心企业。而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往往是一些中小型企业,他们的地位相对弱势。
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往往十分强势,通过挤占上下游企业的资源使自身获利。面对上游,核心企业往往采用的是赊账的方式进行交易,推迟现金的支付;而面对下游,核心企业又不允许赊账行为,要求下游企业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对核心企业来说是满满的好处,但对于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来说却大大增加了资金压力。这些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信用级别较低、抵押担保品少、经营管理水平较低、财务信息不透明等因素,往往不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青睐,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
为了解决这些企业的融资难题,供应链金融便应运而生。
与传统信贷金融相比,供应链金融更加贴近中小微企业,如在审核重点上,传统信贷金融依据的是各种报表财务分析,而供应链金融则可以通过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来确保交易的真实性;在增信方式上,传统信贷金融需要固定资产抵押等,供应链金融则采取核心企业担保、第三方物流监管等。供应链金融诞生于产业,它是B端(企业端)金融,和消费信贷的C端金融有本质区别。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发展至今,供应链金融已经逐步完成从1.0至4.0的裂变。1.0阶段是资金方或服务方基于核心企业1、针对中小企业N的融资模式;2.0阶段则是基于系统直连核心企业的线上“1+N”模式,资金方、服务方、核心企业和上下游的在线化融资;而3.0阶段是通过搭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连接不同资金端、供应链服务方、核心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形成的“N+1+N”模式。而当前供应链金融已经逐步进入4.0阶段,就是在3.0线上化社会化协同的基础上,结合内嵌于平台的区块链技术,发展为线上化、协同化、智能化的供应链金融。
简而言之,供应链金融1.0是核心企业主导,2.0是互联网线上阶段,3.0是平台化运营,4.0则是迈入智能化阶段。
大企业布局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到2020年,国内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接近15万亿元人民币。这显示出供应链金融发展进入风口期,吸引了不少大企业入驻。
去年,蚂蚁金服首单区块链贷款业务已落地。目前,蚂蚁区块链已落地超过40个场景,包括区块链借款、区块链合同、区块链票据等。下一步,还将升级开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协作网络蚂蚁“双链通”。
蚂蚁金服的布局正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一个缩影。围绕供应链金融,众多互联网巨头企业正在加速入场。平安集团也曾表示,平安金融壹账通已经开拓了十大行业供应链金融服务,重点聚焦于汽车、农牧、医疗行业,未来还将围绕政府、海关、核心企业、商户平台、金融机构五大场景,打造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京东供应链金融上线较早,初期主要是向京东的合作供应商提供金融服务。目前,京東金融累计服务超过20万中小微企业,累计放款总额超5000亿。京东还成立了新的供应链科技公司,注册资本超7000万,经营范围涵盖供应链科技、供应链管理等业务。
大体来说,京东、阿里巴巴等基于其电商基因,在体系内布局供应链金融;腾讯等则走出其社交体系,在资产端构造、资金端对接等,通过区块链、ABS(资产证券化业务)等布局。
除了互联网大企业是助推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之外,传统制造类企业也紧紧抓住了这一轮风口,比如海尔。
海尔从自身供应链中提炼出的优质资源成为海尔开创金融业务的基石。连接上下游,海尔在长期的业务中掌握了用户企业的运营状况以及信用评价。自此,海尔逐渐打造出以供应链金融为突破点的成员企业——海尔金控。在此后的一段时期内,为上下游企业提供量身打造的金融服务和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事实上,供应链金融之所以出现,归根结底还是商业诚信问题,本质上是一种动产融资的风控手段,即在保证贸易真实性的基础上融资。大企业布局供应链金融,可以凭借自身的资金实力、技术优势,提高供应链金融风控能力,帮助中小企业盘活其流动资产从而解决其融资问题。良好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不仅能解决资金问题,甚至能帮助产业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供应链体系。
从另一个维度融入中小微企业
供应链金融不仅能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还能从另一个层面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例如,当下人们都非常关注食品安全,而其关键在于农民用什么样的农药和饲料,可农民为什么要听你的?这时某电商平台提供的供应链金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农民卖的猪肉或者蔬菜供应给某电商平台,电商平台再销售给消费者,这当中农民获利多少,电商平台一目了然。然后,依据这些销售数据,农民向电商平台融资便有据可循。电商平台也可以利用供应链金融介入农副产品的生产流程,比如向农民推荐相应的农药、饲料生产商等,把整个供应链的资源全部调动、整合进来。从这个层面看,供应链金融能为中小微企业和电商平台自身创造出新的价值和新的服务内容。
尤其是在当下,中小微企业处于常态化疫情防控中,面临经营周转和技术升级两个层面的流动性压力,急需打造适宜的供应链金融生态,推进实现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复工达产。供应链金融围绕核心企业有效管理资金流、货物流和信息流,提升供应链上中小企业信贷可获得能力,是一个面向供应链所有成员企业的系统性融资安排。
国家从宏观层面也在大力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早在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鼓励商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等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同时有效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今年仅3月以来,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国务院常务会议连续三次强调利用供应链金融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如3月31日,鼓励发展订单、仓单、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产品,促进中小微企业全年应收账款融资8000亿元等。3月26日,在银保监会颁发的《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金融服务的通知》中也指出,需进一步优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金融服务,提升产业链金融服务科技水平,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
有了政策助力、大企业布局,再加上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创新技术的应用,供应链金融切实有效地为中小企业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顽疾。
供应链金融正在迎来它的“黄金时代”。
新冠肺炎疫情控制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企业复产复工,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有序运营,使得供应链金融成为刚需。供应链金融诞生于产业、反哺于产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具备先天性优势。
在业内人士眼中,这是一个正在形成的新风口,尤其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结合之后,会有更多无限发展空间。而当供应链金融发展日趋成熟,直接受益者便是广大中小微企业。
先天性的产业基因
过去,由于交易、运输等成本的限制,产品的生产过程往往是在单一企业内部进行的。而随着科技和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产品的生产模式逐渐由单一企业内分工向企业间分工转变。
在企业间分工的过程中,先由上游企业负责原材料的采集,然后中游企业负责产品加工和制造,最后交由下游的分销商和零售网络进行销售,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中。供应链的概念也就由此产生。在一条供应链当中,有的企业会因为自身品牌、规模等优势,掌握较大的话语权,被称之为“核心企业”。例如,在iPhone的产业链中,苹果公司就是核心企业。而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往往是一些中小型企业,他们的地位相对弱势。
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往往十分强势,通过挤占上下游企业的资源使自身获利。面对上游,核心企业往往采用的是赊账的方式进行交易,推迟现金的支付;而面对下游,核心企业又不允许赊账行为,要求下游企业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对核心企业来说是满满的好处,但对于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来说却大大增加了资金压力。这些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信用级别较低、抵押担保品少、经营管理水平较低、财务信息不透明等因素,往往不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青睐,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
为了解决这些企业的融资难题,供应链金融便应运而生。
与传统信贷金融相比,供应链金融更加贴近中小微企业,如在审核重点上,传统信贷金融依据的是各种报表财务分析,而供应链金融则可以通过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来确保交易的真实性;在增信方式上,传统信贷金融需要固定资产抵押等,供应链金融则采取核心企业担保、第三方物流监管等。供应链金融诞生于产业,它是B端(企业端)金融,和消费信贷的C端金融有本质区别。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发展至今,供应链金融已经逐步完成从1.0至4.0的裂变。1.0阶段是资金方或服务方基于核心企业1、针对中小企业N的融资模式;2.0阶段则是基于系统直连核心企业的线上“1+N”模式,资金方、服务方、核心企业和上下游的在线化融资;而3.0阶段是通过搭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连接不同资金端、供应链服务方、核心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形成的“N+1+N”模式。而当前供应链金融已经逐步进入4.0阶段,就是在3.0线上化社会化协同的基础上,结合内嵌于平台的区块链技术,发展为线上化、协同化、智能化的供应链金融。
简而言之,供应链金融1.0是核心企业主导,2.0是互联网线上阶段,3.0是平台化运营,4.0则是迈入智能化阶段。
大企业布局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到2020年,国内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接近15万亿元人民币。这显示出供应链金融发展进入风口期,吸引了不少大企业入驻。
去年,蚂蚁金服首单区块链贷款业务已落地。目前,蚂蚁区块链已落地超过40个场景,包括区块链借款、区块链合同、区块链票据等。下一步,还将升级开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协作网络蚂蚁“双链通”。
蚂蚁金服的布局正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一个缩影。围绕供应链金融,众多互联网巨头企业正在加速入场。平安集团也曾表示,平安金融壹账通已经开拓了十大行业供应链金融服务,重点聚焦于汽车、农牧、医疗行业,未来还将围绕政府、海关、核心企业、商户平台、金融机构五大场景,打造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京东供应链金融上线较早,初期主要是向京东的合作供应商提供金融服务。目前,京東金融累计服务超过20万中小微企业,累计放款总额超5000亿。京东还成立了新的供应链科技公司,注册资本超7000万,经营范围涵盖供应链科技、供应链管理等业务。
大体来说,京东、阿里巴巴等基于其电商基因,在体系内布局供应链金融;腾讯等则走出其社交体系,在资产端构造、资金端对接等,通过区块链、ABS(资产证券化业务)等布局。
除了互联网大企业是助推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之外,传统制造类企业也紧紧抓住了这一轮风口,比如海尔。
海尔从自身供应链中提炼出的优质资源成为海尔开创金融业务的基石。连接上下游,海尔在长期的业务中掌握了用户企业的运营状况以及信用评价。自此,海尔逐渐打造出以供应链金融为突破点的成员企业——海尔金控。在此后的一段时期内,为上下游企业提供量身打造的金融服务和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事实上,供应链金融之所以出现,归根结底还是商业诚信问题,本质上是一种动产融资的风控手段,即在保证贸易真实性的基础上融资。大企业布局供应链金融,可以凭借自身的资金实力、技术优势,提高供应链金融风控能力,帮助中小企业盘活其流动资产从而解决其融资问题。良好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不仅能解决资金问题,甚至能帮助产业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供应链体系。
从另一个维度融入中小微企业
供应链金融不仅能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还能从另一个层面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例如,当下人们都非常关注食品安全,而其关键在于农民用什么样的农药和饲料,可农民为什么要听你的?这时某电商平台提供的供应链金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农民卖的猪肉或者蔬菜供应给某电商平台,电商平台再销售给消费者,这当中农民获利多少,电商平台一目了然。然后,依据这些销售数据,农民向电商平台融资便有据可循。电商平台也可以利用供应链金融介入农副产品的生产流程,比如向农民推荐相应的农药、饲料生产商等,把整个供应链的资源全部调动、整合进来。从这个层面看,供应链金融能为中小微企业和电商平台自身创造出新的价值和新的服务内容。
尤其是在当下,中小微企业处于常态化疫情防控中,面临经营周转和技术升级两个层面的流动性压力,急需打造适宜的供应链金融生态,推进实现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复工达产。供应链金融围绕核心企业有效管理资金流、货物流和信息流,提升供应链上中小企业信贷可获得能力,是一个面向供应链所有成员企业的系统性融资安排。
国家从宏观层面也在大力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早在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鼓励商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等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同时有效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今年仅3月以来,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国务院常务会议连续三次强调利用供应链金融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如3月31日,鼓励发展订单、仓单、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产品,促进中小微企业全年应收账款融资8000亿元等。3月26日,在银保监会颁发的《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金融服务的通知》中也指出,需进一步优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金融服务,提升产业链金融服务科技水平,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
有了政策助力、大企业布局,再加上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创新技术的应用,供应链金融切实有效地为中小企业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