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方言格局何以形成?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bu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言之间的区别是很大的。比如,厦门与福州之间只相隔一个莆田,约300公里,但两地的人无法通过方言对话。从黑龙江到昆明都可以通用普通话,几千公里距离也不是问题,但南方方言的区别却大到了这样的程度。
  现代汉语被认为可以分成七大方言,各有各的分布通行地域,每种方言内部又可再行分区划片,构成一副现代汉语方言地理的完整面貌。北方方言(又称官话方言)分布在长江及湖南雪峰山一线以北以西的广大地域,以及九江至镇江一线的江南沿岸。其中的江淮官话分支通行于苏、皖二省的江北地区及江南的九江至镇江沿江地带;西南官话分支通行于湖北(除东南角)、四川、贵州、云南四省及湘西、桂西北、陕南与河南南缘。
  其他六种南方方言都分布在东南地区:吴方言在苏南(除镇江以西)、上海、浙江地区,湘方言在湖南湘资流域及广西东北角,粤方言在广东中部、西部和广西东南,闽方言在福建(除闽西)、粤东南、海南和台湾大部,赣方言在江西北、中部及湖南东缘,客方言在粤东北、赣南、闽西及川、桂、台、湘部分地区。
  自北而南的三次大移民形成了现代汉语方言的基本格局。首先是永嘉丧乱后的移民,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导致了北方边疆五个少数民族的内徙,迫使中原汉人大量向南播迁。这次移民主要有两条路线,一到江东,二到湖湘,高度集中于今南京一带,使部分吴语区成为讲官话方言的江淮官话区。
  其次是唐代安史之乱的移民,移民比较集中的新居地主要是襄阳、江陵、武昌之间的湖北腹心地区,湖南西北角,苏皖二省南部以及江西的北部和中部。这次移民对南方方言地理格局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加速了北方方言对湖北方言的同化,奠定了这一地区西南官话的基础,在江西北、中部,北方移民带来的语言形成了今日赣语的主要基础,一批人又在唐朝末年黄巢起义时再往南走,到了赣、闽、粤三省交界处,形成了客方言。这里比较封闭,因此客方言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从中唐以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到五代十国的分裂状态,历时达二百年,对方言地理的形成起了强化的作用。
  第三是靖康之难以后的移民。这次移民的原因和西晋末年相同,由战乱引起,南下的路线和方向也和第一、二次移民近似。这次移民最明显的影响在杭州。杭州城里人讲杭州官话,杭州乡下讲的又是另外一种话。这是因为靖康之乱后开封人将北方的方言带了过来,一直保留到现在。
  元代以后,由东到西的移民浪潮成为主要方向,包括从江西到湖南的移民和从福建到广东、海南的移民。江西和福建在唐以后接受了大量移民,到唐末五代的时候已经人满土满,迫于经济需求向其他地区移民。江西到湖南的移民使湘语发生质的变化,由近而远带上不同程度的赣语特征。福建移民则把莆仙方言和闽南方言传播到海南岛和广东省东、西两端的沿海地带,并在珠江三角洲留下了一些闽方言岛。
  此外还有东部各省向四川和云贵地区的移民。元代末年,湖北地区发生红巾军起义,不少人避乱或随红巾军入川;明初政府对四川进行移民,也以湖北籍人口为主;明末清初,四川遭受了二三十年大规模军事行动的破坏,人口大减,清政府积极向四川移民,外省入川的移民以明代湖广籍人为主,所以有“湖广填四川”之说。今日四川方言是两湖地区的西南官话向西迁移的结果。
  元、明两代及清初不断向云南、贵州派去大量军队,实行屯田制度。据研究,包括随军家属在内,四百年内,移入云贵地区的人口达百万之数。在这些移民中明代从南京来的军人,地位相对高,加上明太祖在军屯之外还迁徙富民大姓到云南,使明后期的昆明地区在风俗习惯、方言、衣着方面都与下江地区十分相似。清代中期四川人口逐渐增加后,又有大批移民在政府鼓励下来到云贵地区,他们的籍贯主要分布于江西和湖南,其次是四川,总人数在二百五十万左右。两次移民使云贵地区的汉语方言被纳入西南官话的體系中。现在台湾的许多青年跑到厦门来,会奇怪为什么厦门人人会讲台湾话。他们不知道闽南语是福建的移民带到台湾的。台湾3/4的人讲闽南语,分为泉州腔和漳州腔,另外客家话占了1/4。
其他文献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亲切宜人且精致的艺术,它利用建筑、假山、水池、花木等造景要素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无限意境,达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作为园林建筑要素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名句,用来歌颂莲的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可老先生不会想到,他的这句趁兴之作竟然在千年之后,揭示出
这顶金束发冠是沐昌祚墓出土的,属明中后期之物,冠底阔10.9厘米、高4.5厘米,冠顶后卷,以六道金梁压缝,两端亦各有一梁,底部两侧圆孔中尚插着一对碧玉簪,簪长10.3厘米。名著《
很难想象,一种身姿轻盈、外表五彩缤纷的小型观赏鱼,竟有着凶猛好斗的习性,一旦与同类相遇,就会互相厮打追咬,直到一方落败甚至死亡……“当下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加入到饲
在广东省东端,有这样一片被浪潮哺育出的土地。它念叨着从中原“迁”来的古音,留存着故土家乡的古俗,更有以潮商为代表的潮州人,乘红头船走遍九州四海,开拓最“新潮”的事业
北魏佛像供养人刺绣,现收藏于敦煌研究院,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佛教刺绣作品,也是反映北朝时期人物形象、社会风俗的图像实物。2013年,它被正式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的文物
BACKGROUND Implementation of new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are still a subject of debate,mostly due to concerns regarding the ef
地名是一种文化,地名的起源与人类的语言、生产、社会活动同步。无论往古还是今天,地名驻留在大地上,成为一方百姓的记忆,也见证了一方民生。全国的地名汇合在一起,则成就了一部恢弘的长卷。仔细推敲,地名长卷中不仅有文化,有历史,更有多彩的民生与一段段难忘往事。  一个地方获得名称,最初都属偶然且随意,比如辽沈战役中俘虏廖耀湘之地胡家窝棚,应是最初迁入此地的内地胡姓移民,临时搭起的暂居之所,并由此成为地名。
一、  1994年的深秋时节,我到了松潘县一个海拔三千多米的地方。那个地方叫弓杠岭,我从当地人那里租来一匹马,在一个藏族的带领下骑着马在一望无际的草甸中慢慢前行。越往里走,草甸里的水越多,大地就像一块吸饱了水的海绵,踩上去就滋滋地冒出一股水来。走了一段路,我就听到了一个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变成了轰轰的巨响。就在这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个很大的洞,洞中的水哗哗地往外流,呈汹涌之势。  藏族人说,看见了吧
地处浙西南遂昌县的独山村,被高耸的群峰环围,深陷其间。而脚下的乌溪江又给独山村撕开一道缺口,使得独山人可以沿江一路突围。进进出出之间,独山人在这里修建了寨墙城防,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