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朗读技巧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lly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艺术的“再创造”,朗读能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适度的节奏感。学生学习英语,“说”的环境要自己创造,在课堂上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和老师讲跟同学说,除此之外,最妙的补足措施就是朗读。英语教学要充分重视朗读,要唤起学生对朗读的“愉悦”,以教学带朗读,以朗读促效果。
  
  一、朗读的作用
  
  1.朗读是记忆的基础。朗读的过程要经过:准确地识读单词——再通过视觉神经传到大脑神经中枢——大脑神经中枢指挥发音系统准确地发出语音。在连贯的、系统的、成篇的、不间断地识记——朗读中,视觉准确捕捉单词的能力,视觉神经准确、迅速的传导能力,人脑神经系统对发音系统的指挥调控能力等,均能得到扎扎实实的培养和提高。朗读还可以巩固已学知识,因为课文是由词、短语、句子等组成,涉及语音、语法、词汇等,要想较好地朗读一篇短文,必须对它所涉及的各种语言知识有理解,反过来,反复朗读课文能帮助学生掌握所学语言。
  2.朗读能内化情感。不管朗读什么篇、段,都要全身心地投入,要在认真领会、准确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后,诉诸于声,那么声音发出时负载的思想内容、情感符号,会比文本自身原生态的意、志、情更为丰富。因为朗读能使课文语言内化而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在说写时,自然而然地“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
  3.朗读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学英语只有开始时就注意语音、语调,及时纠正口型和舌位,才能讲出标准的英语。
  
  二、创设朗读环境
  
  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拓宽英语学习渠道,激励学生好学的积极性,提供学习的机会,我们应该以教材为语言典范,以生活为“大教材”,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为此,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学生克服原始心态。突破自身心理围墙,注意自我改造语言环境,使他们能够敢于开口,不怕嘲笑,不怕丢脸,树立为了说好一句地道的英语而磨破嘴皮的决心。
  2.让学生在群体语言环境中增强记忆效果。很多时候,词汇和句型的输入光靠个人去死记硬背是艰难而短暂的,相反,在生活情景中偶然碰到的东西却令人记忆尤新,终生难忘。
  
  三、培养朗读技巧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对我们进行朗读指导教学很有借鉴意义。我们除了启发学生懂得朗读技巧的具体内容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启发学生学习掌握朗读的技能。“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教学过程中朗读技巧训练是至关重要的。
  1.强调汉英语音、节奏之差异。大多数学学生开始学英语时,已基本上掌握了汉语口语,形成了一套牢固的汉语语音、语调习惯。这影响了英语交际的成功进行。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字的每个音节都有特定的声调,而且声调起着区别和改变词义的重要作用。然而英语是语调语言,没有固定的词调。词中音节声调高低没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它们要服从全句的语调。例如,kite这个词,随便你念成平调、升调、升降调、降升调或降调,它的意思不会改变,依旧是“风筝”,不会变成别的东西。
  节奏指语句中各音节的轻重、长短和快慢之间的关系。包括重音、时间和连续。英语讲究轻重音节的搭配。例如,“I’m′sorry I’m′late.”而汉语则讲究各种字调的搭配。英语多音节词或语句,总是以重音为骨干,以轻音为陪衬,而重音与轻音又是交替出现的。如果一句话中出现了几个重音,那么各个重音之间的时间间隔要大致保持相等。为了保持这种时间间隔的相等,说话或朗读时,就得采用各种方法来调整。
  2.讲究领读技巧。领读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奠基石。如果只是机械地领读,教师劳累,学生疲倦,收效甚微,而且整个课堂也没有活力。教师在领读句子时要讲究领读方法。
  (1)在领读短句时,开始几遍可以放慢速度,待学生初步熟悉后,可突然加速,增加学生跟读难度,用不同的语调同读一句子,表示不同的情感和语气,如升调、降调,使整个课堂气氛充满生机与活力。
  (2)领读长句时,化整为零,集零为整。将一个长句分为若干个意群,该停顿的地方停顿,待各意群读熟了以后再读整个句子。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关键,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兴趣,引发乐趣,肯磨嘴皮,肯下功夫,并能说出流利的“英文”,喜欢說“洋话”。
  
  四、拓宽朗读渠道
  
  语言运用是一种技能,从某种意义上说,技能是一种本领体现,而任何技能是通过反复的实践养成的,所以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多样的朗读活动,是提高他们朗读水平的最有效的途径。根据朗读的意义与实施手段可分为课堂朗读及课后朗读。课堂朗读可分为:
  1.演示性朗读。这是教师语言艺术的充分体现,教师从抑扬顿挫的语调、快慢适中的语速,板眼分明的节奏读给学生听,并要求学生认真模仿,体会到“语音”的艺术性。
  2.实践性朗读。这是学生的学习、模仿过程,是学生单独进行训练,达到巩固、效仿和流畅为练习的目的;也可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读,教师听后指点,或者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3.检测性朗读。这是教学的检查过程,是师生情感的再交流过程,这种朗读是学生读、教师听,可在课堂上进行也可在课后进行。如果条件有可能的话,可以采用事前录音的方法,这样学生可以听到自己的朗读录音,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教师除了授课中的朗读指导活动之外,课外还可以通过组织故事会、演讲会、专题辩论会、诗歌朗诵会、课本剧等多种活动来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让他们有直接的感受。再通过师生适当的评价会、建议会等,来全面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努力调整自我朗读状态。这样,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必能获得意外的收获。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也是如此。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顽强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培养兴趣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知识教学进行。特别是学生对学习目的、任务,尚未树立起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学习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他们乐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根据他们的思维特征,在感知和理解教材的两大环节中,一定要重视作为非智力因素的
期刊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着忽视阅读教学的现象,不少教师一味追求“读是为了写”,认为“阅读只是手段,写作才是目的”,“阅读是过程,写作才是结果和标准”,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将阅读课上成写作辅导课。毕竟,阅读与写作相互有着密切联系,无疑,阅读是学习写作的重要途径。但阅读教学有着相对的独立性,我们必须让阅读教学独立起来。新课标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经验的重要途径”。著名教育家
期刊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江泽民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我认为这一评价非常中肯、切中时弊。那么我们的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怎样失去的呢?根本原因在教育本身,负担太重——考试频繁、资料繁多、死记硬背、作业机械重
期刊
摘 要:目前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 实验教学改革 研究性学习    未来教育应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人才首先要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一种最高级的能力,主要由创新思维和创新想象所组成。创新过程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正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数学课程改革更是走在课改前列,这是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化。翻开数学新教材,马上感觉到一股浓浓的生活气息和全新的数学理念,数学与学生的经验、现实生活及游戏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数学走近了生活,也走近了学生,从课本内容上已经形成了以人為本,师生互动,师生、生生与课本之间的交流对话氛围,但却为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
期刊
我曾对初中学生做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仍然有20多的学生不喜欢政治课,认为政治课老师总在灌输,学生参与的少,枯燥乏味,因而对政治学科无兴趣。为更好地完成政治学科教学任务,作为政治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做到这些就应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首位。    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在对初中学生的问卷中,有一道题是:你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电视、电影、电脑网络、课外书、家长、老师
期刊
语文世界的广阔天地有无限风光,但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面对商品经济带来的冲击及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只要充分利用教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
期刊
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常常是被动的,学生们犹如—个个容器,接受教师课堂上的灌输。考试时,再把这些东西倒出来,“还”给老师,而没有真正吸收内化为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在当前经济社会影响下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世界观、人生观常常误以为学习是无用的尤其是文科以思想政治为重。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下降,从而渐渐失去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给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不及时改变这种现况可能还会
期刊
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教室,走进了课堂。它象春天一样为我们的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展。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改革需要新型教师,新型教不再是“学富五车”式的知识型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合作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所以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那么新课程改革下师生的关系如何呢?本人有以下的小体会。    一、教育观念的
期刊
当前,初中思想政治课处于困境之中,这不仅是由于教材滞后于实际,而且与传统沿用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也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有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第一线教师有开拓创新精神,要与时俱进,吸收新知识,采用新教法。我的实践是,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采用“二近二点”法。所谓“二近二点”法,即教师在讲授书本理论知识时,选用最近发生的、距离学生较近的、贴近学生思想“热点”、社会生活“热点”和学生行为实践“热点”,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