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协调机制研究

来源 :当代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_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后,以全球化为主导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是应对新挑战的有效手段之一.文章在梳理了发达国家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关系的发展脉络和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内外部环境面临的新挑战,提出在竞争政策框架下的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协调的主要原则以及相关的协调机制.主要原则即竞争政策优先原则、竞争政策兼容性原则、产业政策时效性原则;协调机制包括适用除外制度、豁免制度、和解制度.
其他文献
在国际贸易方面,媒介舆论作为一种新型非关税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可以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在逆全球化背景下,利用网络爬虫(Python)技术、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和情感分析技术对媒介舆论进行量化,定量分析媒介舆论环境变化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检验得出,媒介舆论环境发生变化会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一定影响.其中,舆论环境恶化会遏制中国出口,舆论环境改善则会显著促进中国出口.进一步将该影响力分解到产品层面进行考察时发现,舆论环境的改善将有助于工业制成品,尤其是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而舆论环境的恶化则会从消费者
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要求与重要目标.虽然中国具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但是同时存在产业基础不够牢固、制造业整体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存在“卡脖子”技术瓶颈、产业链协同水平不高等问题,需要大力夯实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控制力、强化产业链协同发展,同时要从技术供给、资源要素配置、优化企业协作生态、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强保障,以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基于中国经济增速下行以及杠杆率居高不下的现实背景,从地区层面考察杠杆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在理论上,本文在厘清金融杠杆率经济增长效应的基础上,指出中国经济发展长期以来的结构性失衡损害了杠杆本应具有的积极作用.在实证上,本文借鉴广义杠杆率的思路,构建城市层面的杠杆率指标,采用2003-2017年地级市的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验证.城市杠杆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地区实际GDP增长率平均降低约0.015个百分点.机制研究表明,负面影响主要源于城市杠杆率的加大降低了物质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而且在
智能互联网时代,新闻以机器学习为基础生产和推荐,公众难以了解其中间环节,从而形成算法黑箱.算法黑箱以看似技术中立输出的与客观事实不符的信息,误导投资者决策,破坏市场定价功能,易引发系统性风险.本文以财经新闻文本相似性为网络传播误导性旧信息的代理变量,采用向量空间模型和词频-逆向文档频率法进行度量.基于数行者(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报刊新闻量化舆情数据平台中1046620条样本新闻数据,发现网络传播误导性旧信息会操纵资本市场,表现为:网络传播误导性旧信息发布一周后,公司股票超额收益反转,且财经新闻文本相似
本文基于区域创新系统视角,对金融集聚通过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区域创新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中国30个省份2002-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结果显示:(1)金融集聚显著地促进了区域产学研合作,并且能相对独立地施加影响;(2)教育和人才因素与金融集聚之间存在相互强化的关系,在推动区域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产学研合作能有效提升区域整体的创新投入和产出水平;(4)金融集聚显著推动了区域研发创新,且有10%~20%的影响经由产学研合作渠道实现.本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证实了金融集聚对
物联网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典型代表,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文章基于我国2010-2019年30个省面板数据,构造区位熵指数测算我国物联网产业空间集聚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回归和一阶滞后模型,实证检验马歇尔外部性在集聚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十年来我国物联网产业集聚呈现“U”型特征,经历了“高—低—高”三个明显阶段,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是我国物联网产业主要集聚地.在产业集聚中,劳动力蓄水池发挥了主要作用,中间品投入共享和知识溢出作用相对较弱.三因素的作用存在行业差异,知识溢出效
进入新时代,我们面对的是全新的挑战,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现象出现,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的经济发展群体逐渐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的主要倡导者,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处于中坚力量,促进新型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的方向迈进.在探索新一轮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促进本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能够更好推动国际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国际交流合作提供机会和平台.新时期有新的发展要求,以往的全球化已经不再适用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应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新发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银行理财产品的微观数据,探究互联网理财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冲击,即从微观视角阐释互联网理财产生的“鲶鱼效应”,并着重通过双重差分模型(DID)评估金融科技监管带来的外部效应.研究发现:(1)互联网理财通过提高银行理财的预期收益率,加剧其高息揽“储”动机,即面对互联网理财带来的存款分流压力,银行会借道影子银行业务强化监管套利行为;(2)金融科技监管能够减弱银行的高息揽“储”动机,受互联网理财冲击,中小银行采取了更为激进的理财产品定价和规模扩张策略,由此监管的正外部效应对它们的作用更强;(3)金融
推动农村农业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离不开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本文利用2011-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比分析以财政支农支出为代表的政府财政措施和以数字普惠金融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工具在缩小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财政支农支出和数字普惠金融在一定程度上都能有效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在不同地区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其中,财政支农支出在东、中、西部地区都能有效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东部地区作用效果优于中部,中部优于西部;数字普惠金融在东、中部地区作用效果显著,在西部地区不显著.
为探究承接离岸和在岸服务外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化影响效果,本文利用2011-2018年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DEA-Malmquist和索洛余值法测算了全要素生产率,并引入面板校正标准误(PCSE)进行最小二乘法(LS)回归.研究结果表明,承接在岸服务外包和离岸服务外包都对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且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承接在岸服务外包.进一步检验发现,东部城市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中西部城市承接离岸服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