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教学质量日益提高,为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全面型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教学实践中,提问是在课堂上实现师生互动,增加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数学教学课堂上,通过有效、有趣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对于数学教学课堂的提问方式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提问的巧妙运用,调动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提问;趣味性;目的性;衔接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
借用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以明显感觉到提问是一种有技巧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堂提问是技巧性与艺术性并存的课堂活动,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方式。只有利用好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高效课堂模式下课堂提问的问题综述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各个学校不断针对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不断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建立完善的“高效课堂”模式,并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推广高效课堂模式。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为了追求形式上的高效课堂,很多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激发学生思维,活跃学生思维”,甚至相当一部分教师把课堂中的多提问作为主要手段,但效果甚微,甚至于整堂课在一问一答中度过。因此,如何在课堂中有效的提问,应值得教师深思探究。
二、用好课堂提问的理论依据
《2011版》新课标中说: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计必要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推理、交流、反思等,感悟知识的形成和应用,促使学生主动地不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合理的安排问题、合理的提出问题是有效途徑[1]。
三、构建高效课堂过程中没有用好提问的具体表现
1. 问题干涩,缺乏兴趣性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成的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干涩无味的问题引不起学生兴趣,又如何能让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提问要么过于简单,答案很明显,很直接,要么就是枯燥无味,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问题过多,缺乏思维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在,部分教师片面认为,学生不断的动(口动、手动、脑动),即体现了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教学过程中“狂轰滥炸”般把问题抛给学生,特别是没有值得“思考的问题”,这种做法,既让学生疲于应付,耗时费工,又没让学生思维真正的活跃起来[2]。
3. 问题坡度过大,缺少衔接性
在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小组合作模式呈现,往往会抛出一个坡度过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思维。而学生一脸茫然,无从下手。例如:在《圆周角》这节课中,教师刚刚引导学生研究出性质后,提出一个问题,在求角的度数时,你应如何思考呢?这个问题就缺少衔接性,同时坡度过大。
四、用好提问的有效途径分析
1. 课堂提问要具有趣味性
教师提问的问题必须具有亲和力。问题的设计必须联系生活,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构建问题力求有新意,尽可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该首先要保证问题具有趣味性,通过创设轻松、愉快、合理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用具有趣味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比如关于两直线垂直的这一数学问题,学生可以将思维切入点定位k1k2=-1,也可以从向量角度和三角形角度进行切入,从而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调动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课堂的“互动---生成”[3]。
2. 课堂提问要具有针对性
问题的设计必须达到目标明确,必须亦明确的纠错功能。“问题”设计的针对性不是表现在对课堂提问的提问设计,而且也包括对学生阶段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还是关于两直线垂直的例子,老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该充分保证问题具有针对性,从而保证所学的数学思想也数学知识能够有针对性地运用起来,提高学生数学综合思维能力。
3. 课堂提问要具有层次性
教师要吃透教材,对教学内容中蕴含的重要思想方法可设计分层渗透式问题。具体来说是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分层设计问题,逐步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该要保证问题具有层次性,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发育特点,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4. 课堂提问要具有探究性
让学生学会探究性的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提出的新要求。探究性问题正是新课标理念的产物。此类问题题型广,形式活,给学生提供研究问题的背景,强调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语:
总之,课堂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问,从而引起积极的思考。因此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使课堂提问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对课堂提问的合理利用,课堂教学会更加符合新课改要求,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春.语文老师如何用好“提问”这根魔法棒[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3,(29):44.
[2] 卢正芝,洪松舟.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提升的实践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11):64-67.
[3] 黄伟.实现沟通与交流:课堂提问教学价值新解[J].教育科学研究,2010,(1):54-58.
关键词:提问;趣味性;目的性;衔接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
借用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以明显感觉到提问是一种有技巧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堂提问是技巧性与艺术性并存的课堂活动,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方式。只有利用好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高效课堂模式下课堂提问的问题综述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各个学校不断针对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不断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建立完善的“高效课堂”模式,并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推广高效课堂模式。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为了追求形式上的高效课堂,很多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激发学生思维,活跃学生思维”,甚至相当一部分教师把课堂中的多提问作为主要手段,但效果甚微,甚至于整堂课在一问一答中度过。因此,如何在课堂中有效的提问,应值得教师深思探究。
二、用好课堂提问的理论依据
《2011版》新课标中说: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计必要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推理、交流、反思等,感悟知识的形成和应用,促使学生主动地不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合理的安排问题、合理的提出问题是有效途徑[1]。
三、构建高效课堂过程中没有用好提问的具体表现
1. 问题干涩,缺乏兴趣性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成的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干涩无味的问题引不起学生兴趣,又如何能让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提问要么过于简单,答案很明显,很直接,要么就是枯燥无味,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问题过多,缺乏思维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在,部分教师片面认为,学生不断的动(口动、手动、脑动),即体现了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教学过程中“狂轰滥炸”般把问题抛给学生,特别是没有值得“思考的问题”,这种做法,既让学生疲于应付,耗时费工,又没让学生思维真正的活跃起来[2]。
3. 问题坡度过大,缺少衔接性
在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小组合作模式呈现,往往会抛出一个坡度过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思维。而学生一脸茫然,无从下手。例如:在《圆周角》这节课中,教师刚刚引导学生研究出性质后,提出一个问题,在求角的度数时,你应如何思考呢?这个问题就缺少衔接性,同时坡度过大。
四、用好提问的有效途径分析
1. 课堂提问要具有趣味性
教师提问的问题必须具有亲和力。问题的设计必须联系生活,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构建问题力求有新意,尽可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该首先要保证问题具有趣味性,通过创设轻松、愉快、合理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用具有趣味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比如关于两直线垂直的这一数学问题,学生可以将思维切入点定位k1k2=-1,也可以从向量角度和三角形角度进行切入,从而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调动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课堂的“互动---生成”[3]。
2. 课堂提问要具有针对性
问题的设计必须达到目标明确,必须亦明确的纠错功能。“问题”设计的针对性不是表现在对课堂提问的提问设计,而且也包括对学生阶段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还是关于两直线垂直的例子,老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该充分保证问题具有针对性,从而保证所学的数学思想也数学知识能够有针对性地运用起来,提高学生数学综合思维能力。
3. 课堂提问要具有层次性
教师要吃透教材,对教学内容中蕴含的重要思想方法可设计分层渗透式问题。具体来说是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分层设计问题,逐步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该要保证问题具有层次性,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发育特点,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4. 课堂提问要具有探究性
让学生学会探究性的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提出的新要求。探究性问题正是新课标理念的产物。此类问题题型广,形式活,给学生提供研究问题的背景,强调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语:
总之,课堂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问,从而引起积极的思考。因此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使课堂提问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对课堂提问的合理利用,课堂教学会更加符合新课改要求,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春.语文老师如何用好“提问”这根魔法棒[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3,(29):44.
[2] 卢正芝,洪松舟.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提升的实践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11):64-67.
[3] 黄伟.实现沟通与交流:课堂提问教学价值新解[J].教育科学研究,2010,(1):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