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一阵, “湖北到国内任何一个省都最多只需跨越两步”成了热门话题,为此,我还专门写了《地图跳棋:如何从湖北两步跳到全中国》,大家认真研究一番,然后在评论区纷纷留言——“感谢内蒙古和甘肃”。
真的,这个神奇的地理现象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内蒙古和甘肃,因为它们实在是太长长长长了!
part.1
新疆不远,只是甘肃太长了
如果说广东省是大鸡腿,河南省是赛尔号,那么甘肃说雅一点就是一柄如意,通俗一点那就是一个哑铃,而且是横杠特别特别长的哑铃。
从纬度来看,甘肃从南到北共跨越了10度,共计530公里,相当于1个法国+1个埃及+2个江苏省这么长。
从经度来看,甘肃从东到西共横跨了16个经度,共计1659公里,相当于3.07个日本这么长。
一个兰州人要怎样才能走到国境线?往东走是这样的:兰州→陕西→河南→江苏→上海→出国。
而往西却是这样的:兰州一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玉门→敦煌→新疆→出国。
看完这个出境路线你就会知道,兰州人为什么去哪儿都远呢?纯粹因为甘肃太长了。
你可能不相信,从甘肃最东边的天水到最西边的敦煌( 1467.0公里)跟从天水到上海( 1718.9公里)的距离差不多,而且就交通便利度而言,从天水坐车去敦煌的时间都够往返上海一次了。
关于敦煌到底有多辉煌这一点,一个来自甘肃最东部的天水人和全国最东部的上海人都想了解。不要怪他们不了解省内文化,要怪就只能怪甘肃真的太长了。
每年到了买票回家的时候,都是甘肃人最愁的时刻,省外回去基本直达,但到了省内,不转个几趟车是绝不可能让你一站到家的。
作为一个可能以旅游拉动CDP的观光大省,甘肃省2019年五一和十一期间旅游总收入只分别排到全国第14名和第17名。究其原因还是太长了。毕竟,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来甘肃一趟,光是路费都够你来回两趟东南亚了。
但,甘肃确实值得一去。
part.2
别再说我们只有高原红,省内差异大着呢
在《纽约时报》发布的“2018年全球必去的52个目的地”榜单中,甘肃成为我国唯一一个上榜的省份,位列第17,并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还曾经被旅游圣经《孤独星球》封为亚洲最佳旅游地。
去了甘肃,你就去了五分之四的中国,这句话绝非虚言。
甘肃的北边是蒙古高原;东边是黄土高原,靠近陕西;西南边是青藏高原,贴近西藏;西边是河西走廊,肃杀荒漠;南部的陇南属于长江水系,风景似塞外江南、小桥流水。中国五大地形,甘肃占其三;中国五种气候类型,甘肃占其四。塞外江南、大漠孤烟、孤帆远影、长河落日,甘肃应有尽有。
在地理上,有一条折磨无数文科生的分界线——“干旱半干旱分界线”“内流河外流河分界线”“西北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分界线”——其中一个重要的地理落点,祁连山,就在甘肃。
因此,甘肃狭长外形裹挟下的内部巨大地理差异,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甘肃省的内部差异从它的叫法也可以看出来。
“内斗大省”如江苏,也最多就搞出了苏南苏北苏中的说法。但在甘肃,凭借着杠铃般的身材,它有一百种精分说法,包括但不限于河西河东(以黄河来论)、陇南陇西陇东陇中(以陇山和唐代陇右道来论)、甘南甘北(以地形来论),怎么叫都对,怎么叫都行。
但更令人惊讶的是,甘肃省凭借着堪比内蒙古的东西跨度和去省外比去省内更方便的铁路交通网络,竟然并没有产生太大的饮食差异。因为只要给甘肃人一块面,他就能拉出全世界。
不是兰州拉面,谢谢。
基本上每一个出门在外的甘肃人,看见全国各地打着“正宗兰州拉面馆”招牌的店面时,心情都非常复杂。
兰州拉面跟我们甘肃一点关系都没有,那是隔壁青海人搞出来忽悠你们的……以及,我们不骑骆驼上学、不住窑洞、不缺水洗澡,没有高原红,我们也有江南风景,在我们兰州,牛肉面和牛肉拉面真不是一个品种。
而且除了牛肉面,甘肃的面千千万,每个地区基本都有自己的代表面食,丝毫不逊色面都山西。
一袋面粉在甘肃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将一个面团搓网拉扯后不断的,就叫一根面;要是把一根面切成等量均段,就成了圆杆子;再把它直接压扁,就变成了裤带子;压扁再拉开就叫韭叶子;如果面条拉得特别细的话就叫芨芨棍。
甘肃人做的面可以用做法来命名,比如拉面、拉条子、扯面、擀面、擀杖面、机器面等;也可以用形状来命名,像细长面、疙瘩面、旗花面、漏鱼儿、锅鲰、荷叶饼、菜盒子、刀把子、花卷子;还能用构成成分来命名,谷面馍馍、糖盒子、韭菜饼饼、猪油饼儿、浆水面。
甘肃人民在面食种类创新探索和谱系扩张的层面,堪称走在世界最前列。
part.3
甘肃,史上最硬核的“超5A级景点”
当然,在历史上拥有辉煌过去的甘肃,绝不仅是靠“长”和“吃”闻名世界的。
2000多年前,19岁的汉朝冠军侯霍去病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腋”,直至却匈奴于漠北,并持续向西打通,一举收复了整个河西走廊,打通了中原连通西域的丝绸之路,奠定了甘肃省千百年来的行政版图基调。
在汉朝时期就已经奠定了甘肃以河西走廊为基础的大概形状,从西汉以后,几易頭尾的身形,但整体狭长状态不变。
它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狭长且直,形如走廊,穿插在泾河谷地、陇东黄土高原、马莲河河谷、蒙古大漠与青藏高原之间,因地势而风起云涌。
这个关口重要到什么程度?
看看诸葛亮在得知马谡痛失关陇古道咽喉要地古街亭的时候,流下的眼泪有多沉痛就知道了。
自古以来,得甘肃河西者,才能真正经略西北,得到这块广袤土地的实权掌控。
每个朝代最怕接到的就是来自甘肃的急报:报!武威、酒泉二郡告急!——这是汉;报!吐蕃大军已逼至陇右道!——这是唐;报!八百里急报甘州告急!——这是明。
而甘肃给予每段历史的回应都是:来战!
如果站在宏观的上帝角度俯瞰这块版图,就会发现老祖宗的智慧流淌在甘肃的每一片山脉、每一条河流上。
这片地区不仅有难通的语言、复杂的地貌,还有纠葛的关系和背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甘肃就像是深入西北地区的一根“钉子”,通塞外而广贸易,生生地用金钱贸易和文化繁荣供出了丝绸之路上的陆上辉煌。
其他省纵使拥有再多的5A级景点,恐怕也无法和甘肃相媲美。
毕竟,甘肃整个省就是硬核本核。
(心香一瓣摘自微信公众号“上流UpFlow”
图/罗再武)
真的,这个神奇的地理现象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内蒙古和甘肃,因为它们实在是太长长长长了!
part.1
新疆不远,只是甘肃太长了
如果说广东省是大鸡腿,河南省是赛尔号,那么甘肃说雅一点就是一柄如意,通俗一点那就是一个哑铃,而且是横杠特别特别长的哑铃。
从纬度来看,甘肃从南到北共跨越了10度,共计530公里,相当于1个法国+1个埃及+2个江苏省这么长。
从经度来看,甘肃从东到西共横跨了16个经度,共计1659公里,相当于3.07个日本这么长。
一个兰州人要怎样才能走到国境线?往东走是这样的:兰州→陕西→河南→江苏→上海→出国。
而往西却是这样的:兰州一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玉门→敦煌→新疆→出国。
看完这个出境路线你就会知道,兰州人为什么去哪儿都远呢?纯粹因为甘肃太长了。
你可能不相信,从甘肃最东边的天水到最西边的敦煌( 1467.0公里)跟从天水到上海( 1718.9公里)的距离差不多,而且就交通便利度而言,从天水坐车去敦煌的时间都够往返上海一次了。
关于敦煌到底有多辉煌这一点,一个来自甘肃最东部的天水人和全国最东部的上海人都想了解。不要怪他们不了解省内文化,要怪就只能怪甘肃真的太长了。
每年到了买票回家的时候,都是甘肃人最愁的时刻,省外回去基本直达,但到了省内,不转个几趟车是绝不可能让你一站到家的。
作为一个可能以旅游拉动CDP的观光大省,甘肃省2019年五一和十一期间旅游总收入只分别排到全国第14名和第17名。究其原因还是太长了。毕竟,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来甘肃一趟,光是路费都够你来回两趟东南亚了。
但,甘肃确实值得一去。
part.2
别再说我们只有高原红,省内差异大着呢
在《纽约时报》发布的“2018年全球必去的52个目的地”榜单中,甘肃成为我国唯一一个上榜的省份,位列第17,并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还曾经被旅游圣经《孤独星球》封为亚洲最佳旅游地。
去了甘肃,你就去了五分之四的中国,这句话绝非虚言。
甘肃的北边是蒙古高原;东边是黄土高原,靠近陕西;西南边是青藏高原,贴近西藏;西边是河西走廊,肃杀荒漠;南部的陇南属于长江水系,风景似塞外江南、小桥流水。中国五大地形,甘肃占其三;中国五种气候类型,甘肃占其四。塞外江南、大漠孤烟、孤帆远影、长河落日,甘肃应有尽有。
在地理上,有一条折磨无数文科生的分界线——“干旱半干旱分界线”“内流河外流河分界线”“西北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分界线”——其中一个重要的地理落点,祁连山,就在甘肃。
因此,甘肃狭长外形裹挟下的内部巨大地理差异,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甘肃省的内部差异从它的叫法也可以看出来。
“内斗大省”如江苏,也最多就搞出了苏南苏北苏中的说法。但在甘肃,凭借着杠铃般的身材,它有一百种精分说法,包括但不限于河西河东(以黄河来论)、陇南陇西陇东陇中(以陇山和唐代陇右道来论)、甘南甘北(以地形来论),怎么叫都对,怎么叫都行。
但更令人惊讶的是,甘肃省凭借着堪比内蒙古的东西跨度和去省外比去省内更方便的铁路交通网络,竟然并没有产生太大的饮食差异。因为只要给甘肃人一块面,他就能拉出全世界。
不是兰州拉面,谢谢。
基本上每一个出门在外的甘肃人,看见全国各地打着“正宗兰州拉面馆”招牌的店面时,心情都非常复杂。
兰州拉面跟我们甘肃一点关系都没有,那是隔壁青海人搞出来忽悠你们的……以及,我们不骑骆驼上学、不住窑洞、不缺水洗澡,没有高原红,我们也有江南风景,在我们兰州,牛肉面和牛肉拉面真不是一个品种。
而且除了牛肉面,甘肃的面千千万,每个地区基本都有自己的代表面食,丝毫不逊色面都山西。
一袋面粉在甘肃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将一个面团搓网拉扯后不断的,就叫一根面;要是把一根面切成等量均段,就成了圆杆子;再把它直接压扁,就变成了裤带子;压扁再拉开就叫韭叶子;如果面条拉得特别细的话就叫芨芨棍。
甘肃人做的面可以用做法来命名,比如拉面、拉条子、扯面、擀面、擀杖面、机器面等;也可以用形状来命名,像细长面、疙瘩面、旗花面、漏鱼儿、锅鲰、荷叶饼、菜盒子、刀把子、花卷子;还能用构成成分来命名,谷面馍馍、糖盒子、韭菜饼饼、猪油饼儿、浆水面。
甘肃人民在面食种类创新探索和谱系扩张的层面,堪称走在世界最前列。
part.3
甘肃,史上最硬核的“超5A级景点”
当然,在历史上拥有辉煌过去的甘肃,绝不仅是靠“长”和“吃”闻名世界的。
2000多年前,19岁的汉朝冠军侯霍去病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腋”,直至却匈奴于漠北,并持续向西打通,一举收复了整个河西走廊,打通了中原连通西域的丝绸之路,奠定了甘肃省千百年来的行政版图基调。
在汉朝时期就已经奠定了甘肃以河西走廊为基础的大概形状,从西汉以后,几易頭尾的身形,但整体狭长状态不变。
它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狭长且直,形如走廊,穿插在泾河谷地、陇东黄土高原、马莲河河谷、蒙古大漠与青藏高原之间,因地势而风起云涌。
这个关口重要到什么程度?
看看诸葛亮在得知马谡痛失关陇古道咽喉要地古街亭的时候,流下的眼泪有多沉痛就知道了。
自古以来,得甘肃河西者,才能真正经略西北,得到这块广袤土地的实权掌控。
每个朝代最怕接到的就是来自甘肃的急报:报!武威、酒泉二郡告急!——这是汉;报!吐蕃大军已逼至陇右道!——这是唐;报!八百里急报甘州告急!——这是明。
而甘肃给予每段历史的回应都是:来战!
如果站在宏观的上帝角度俯瞰这块版图,就会发现老祖宗的智慧流淌在甘肃的每一片山脉、每一条河流上。
这片地区不仅有难通的语言、复杂的地貌,还有纠葛的关系和背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甘肃就像是深入西北地区的一根“钉子”,通塞外而广贸易,生生地用金钱贸易和文化繁荣供出了丝绸之路上的陆上辉煌。
其他省纵使拥有再多的5A级景点,恐怕也无法和甘肃相媲美。
毕竟,甘肃整个省就是硬核本核。
(心香一瓣摘自微信公众号“上流UpFlow”
图/罗再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