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v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导学法是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是基于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它是以问题链为载体,逐层推进的。研究表明,问题导学法应用于物理概念教学,主要有以下五个基本环节:一是创设情境;二是体验感悟;三是研究分析;四是概念描述;五是概念应用。运用问题导学法开展物理教学要注重学生体验;要注重科学方法的渗透;要凸显逻辑思维之美。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概念教学;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6-0050-02
  “高树耸云根在地”,根深才能叶茂。物理概念与整个物理知识相比,就犹如其扎地的根。只有深刻理解物理概念,才能牢固掌握物理知识。但在具体的物理概念教学中,不乏教师生拉硬拽地灌输,让学生囫囵吞枣地接受,结果往往是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似是而非,似懂非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那么如何有效开展物理概念教学呢?教学研究表明,问题导学法是开展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时的教案设计
  1.设计理念
  问题导学法,是受近年来风行于国内外教育界的“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的方法启发而提出的。PBL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能力。问题导学案的设计理念是:以问题链为主线,将结构化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逐层推进问题的解决,促使学生在设问和体验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方法,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基于上述理念,在概念教学中,教师需创设一系列问题,为学生搭建一个个问题台阶,让学生逐层解答,拾级而上,最终达成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驱动性,问题与问题之间具有关联性、逻辑性,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渗透科学思想与研究方法。
  2.设计模型
  问题导学法应用于物理概念教学,主要有以下五个基本环节:一是创设情境;二是體验感悟;三是研究分析;四是概念描述;五是概念应用。在具体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分析与引导,进行问题迁移,情境再现,呈现下一个问题,这样就可以逐步向既定的教学目标靠近。其基本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二、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的案例
  以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磁体与磁场》中“磁场”概念的教学片段为例。在这之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初步探究,已经了解了磁体、磁性、磁化、磁极等基础知识,由此进入“磁场”概念的学习。
  1.创设情境
  教师在桌子边上放一条形磁铁,用细线系一回形针缠在桌边适当位置的石头上,使回形针由于被磁铁吸引而与磁铁保持一段距离(如图2)。先后将纸板、玻璃板、塑料板、薄铝板、薄铁片等物体放入回形针与条形磁铁之间,发现磁铁能够隔空吸引回形针,回形针停在半空中不掉下来。
  【问题1】从刚才观察到的现象,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相互讨论、争论,疑问较多,没有达成共识。
  2.体验感悟
  教师:我们亲身动手体验一下,观察磁极相互靠近时有什么现象?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两两合作,动手实验,观察同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体验活动结束后,教师让学生交流总结,学生可轻松地得出结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教师启发学生:磁极相互作用时并没有直接接触,请思考下面的问题。
  【问题2】两个磁极没有接触也有力的作用,你猜想是什么原因?
  学生1:磁力是不需要物体接触的。
  学生2:磁极之间肯定有物体,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学生3:可能有一种特殊的物质,我们眼睛看不见。
  经过讨论,学生大多认为磁极附近存在一种特殊物质。教师随即追问:
  【问题3】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
  3.研究分析
  学生1:用铁片、铝片去靠近,看能不能吸引。
  学生2:用一种高级的仪器去测试。
  教师评价:思路正确,但可以不用高级仪器。
  教师启发学生:空气看不见,我们通过观察什么现象可以知道空气的存在?
  学生马上领悟:与风联系起来,风吹树摇。
  教师引导学生将“磁场”与“风”进行类比。经过师生共同讨论交流,运用类比和转化的思维方法初步建立起“磁场”概念。图3为“磁场”类比“风”的思维模型图。
  4.概念描述
  【问题4】怎样直观描述磁场的分布?
  学生活动:将小磁针放在磁体周围,观察并画出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在不同的地方放多个小磁针,观察并画出每个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得到多处磁场方向。
  教师:一个小磁针可以显示某一处的磁场,要显示磁体多处的磁场,就需要多个小磁针。如果要知道磁体周围各处的磁场分布有什么规律,理论上就需要无数个小磁针,怎么办?我们可以用铁屑代替小磁针。
  学生活动:用铁屑代替小磁针,将条形磁体放在铁屑塑料盒上,轻轻敲击,观察磁场中铁屑的分布,结合小磁针的指向,仿照铁屑的分布,画出这些曲线。如图4所示。
  教师:这些曲线能够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我们称之为“磁感线”。
  描述磁场的方法:一个小磁针,数个小磁针,更小更多的小磁针,铁屑,“磁感线”模型。
  5.概念应用
  【问题5】“观察”相互作用的磁极之间磁场的分布。
  教师:磁场是看不见的,但我们借助“磁感线”模型可以“观察”到磁场的分布规律。磁极间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其磁场呈现怎样的分布规律?   学生活动:在桌子上放置一个铁屑塑料盒,一块条形磁铁的N极与另一块条形磁铁的S极相互靠近,放在铁屑塑料盒上面,轻敲桌面,观察铁屑的排列情况,直观显示出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时的磁场分布,如图5所示。再将两条形磁铁的N极相互靠近,重复刚才的实验,可以观察到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磁场分布,如图6所示。
  三、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后的反思
  1.注重学生体验
  有些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单用语言很难让学生理解,所以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物理知识,形成丰富的感性认知,搭建学习阶梯。在磁场教学中,首先设置条形磁铁吸引回形针的问题情境,再让学生体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为了引出问题:磁极间没有接触也有力的作用,是什么原因?用什么方法验证?从而引入磁场概念的学习。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场”的概念,“场”无法直接观察到,需要感受体验。磁极间的作用是旧知,但可从体验中获取感悟: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看不见的物质——“场”。创设体验性问题,可以从熟知的事物唤醒兴趣,从熟知中获取新知,让学生学得顺利、学得有效。
  2.注重科学方法的渗透
  科学方法的渗透,意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厘清学习物理的思路与方法。在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需要渗透的科学方法主要包括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物理模型法、观察比较法等,这些科学研究方法可以应用在不同知识点的学习中。有些物理现象无法用肉眼看到,如磁性、磁场,而采用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就能让学生观察、了解事物的本质。在“磁场”概念的教学中,除了多处用到观察比较法外,在“问题3”中重点渗透了转化法,并且从思维难度上设置了不同的梯度,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不断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物理本质的理解。
  3.凸显逻辑之美
  问题导学呈现的不仅仅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呈现严密的逻辑结构。片段与片段之间,问题与问题之间,相互衔接,螺旋上升,展现物理知识结构的逻辑之美。本节课中设置的问题链,可引導学生挖掘物理知识间的逻辑之美,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的水平。特别是“问题4”,描述磁场的方法是以逻辑推理的方式设问的,由此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各实验之间的逻辑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 参 考 文 献 ]
  [1] 吴志明.“基于生活的问题导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J].江苏教育,2015(1):37-39.
  [2] 晋兴强,吴伟. 磁感应强度概念教学之我见[J].中学教学参考,2018(2):43-45.
  [3] 傅美. 试述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J].中学教学参考,2012(32):39.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其他文献
产品侵权责任即产品责任是由于产品质量缺陷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害而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建筑侵权责任是由于建筑质量缺陷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害而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亦可称为
[摘 要]我们通常所讲的中国画之“气韵”,是包含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气”既是绘画的目的,也是描绘对象的内在精神,更是作者对自己的才能和感情的充分认识。“韵”简言之就是书画风格、意境或韵味。加强学习,放开眼界,兼收并蓄,磨砺品行,陶冶情操,作品自会气韵生动。  [关键词]中国画;气韵;美术教学  [中图分類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3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B-  0058-01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可以围绕一个“读”字来展开,通过“读通”“读懂”“读熟”这三个“读”,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质量。  一、读通——指导朗读,扫清朗读障碍  文言文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学生无法运用现代
把数学建模教学与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有机结合,通过创新理念、建构体系、改革模式、建立机制等手段,促进数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
[摘 要]反思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一种有效方法.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教师可以通过预习培养反思意识、在情境中激发反思兴趣、在练习中深入反思等措施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关键词]初中数学;反思能力;课前预习[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2-0024-02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过程
【关键词】引导 中学生 读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B-0005-01  在信息、知识获取渠道多元化的今天,读书对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小,许多中学生连读完课本文章的耐心都没有,更不用说大量的课外阅读了。如何让中学生爱上读书,让课外阅读成为学好语文的帮手,是当前广大语文教师面临的难题。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策略:  一是兴趣的培养。兴
[摘要]三角函数涉及的内容相当丰富,形式变化多样,与其他知识结合紧密,历来都是高考的一个重点。高考试题的设计与教材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通过对三角函數考题分析、研究,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教学具有导向作用。[关键词]三角函数;高考题[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5-0004-03
针对很多小微企业没有OA系统,只能利用手机短信或者打电话的方式发布信息,导致资金浪费和效率低下,设计一套简易内网寻呼系统,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办公的效率和降低运作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