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书一小时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xi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久以前,我就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中国人自打出了校门之后,还能每天坚持读书的可谓寥若晨星。在校园内,学生为了毕业必须读书,哪怕是只读教科书;大学教师为了炮制论文,也必须读书。估计中小学老师不读书的例子比较多,就我个人所见,中学老师家里没有书橱的大有人在,但有麻将桌。这每每让我别有幽愁暗恨生,因为在人生年华最宝贵的中学时代,教他们的老师却是不读书的人,多少会让人感到惋惜与悲凉。
  我也曾发现,工作以后,有些中国人偶尔也会看几页书,但大多是在坐马桶的时候。马桶,对有些中国人来说,已经具备书桌的功能。在马桶上,他们无法打麻将,无法看电视,不方便玩电脑,当然只有看书了。等到屁股一擦,那本书立刻遭到冷落,只有等主人下次上厕所,才会再次被拿起。
  我也曾见过一些中年人,皮包里不忘装上一本书,厚厚的,但基本是所谓名人传记,《毛泽东传》、《蒋介石传》、《阎锡山传》、《李宗仁传》,这些书大多压膜,书页上洋溢着香烟和白酒的气息。他们看几段,将书合上,游目四顾,器宇轩昂,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书中的“名人”。原来他们还愿意读几页书,主要不是为了满足精神需求,而是为了励志。当然,通往理想的道路,本身也是精神享受的道路,称之为精神需求,也不算很错。
  读书是一种只该在学校做的事——这估计是国人普遍的看法。我经常被人提问:“你怎么还要写论文?”而这些提问者基本还都有本科学历。他们认为,像我这样的大学教师,读书期间就应该被书本武装到牙齿了,文凭一到手,功德圆满,开始尽情享受生活。那时我才恍然明白,人和人的思维方式原来相差如此之大。中国人的读书率在全世界一直排不到前面,确实是有强大群众基础的。
  当然,也有很多人会抱怨,在中国大多数行业工作,8小时之后都疲惫得像一条落水狗,回家之后,还要赡养老人,照顾小孩,炒菜做饭,就算年轻时有读书爱好,也力不从心。这点我倒是同意的,曾经和一个搞影视的朋友聊天,说起租用那种很昂贵的航拍小飞机,每天就要20万元,而那种飞机,竟然是国外一些悠闲自在的青少年玩儿出来的成果。可见,悠闲是智慧的亲密朋友,中国人或许确实过得苦了一点,不读书也情有可原。
  所以,如果要劝人读书的话,目标大概只能锁定那些暂时还无家室之累的青年。劝说他们,不要玩游戏,不要打麻将,每天读书哪怕一小时,坚持几十年,其学识也将不可限量。
  每天读书一小时,到底够不够呢?我在念研究生的时候,曾经和一个大学老师聊天。她问我每天念书多久,我羞愧地说,只有3小时。过了3小时,精力就不够用了。那时候我每天晚上踏着柏油路去图书馆,10点回来之后,经常有目眩之感。倘若有一天不接触那密密麻麻的古汉字,则似乎充满活力。实际上,每天能否真正读进去3小时,我都不敢保证。然而,当时那位老师的回答很让我惊讶,她说:“不少了,每天读3小时,坚持下去一定事业有成。”我起初还有点释然,但回味“事业有成”四个字,仿佛有一种毕业赠言的感觉,怀疑到底是不是她在用“春秋笔法”暗示我。
  前不久,我一个同行还说,他每天有效的读书时间只有半个早上,之后就感觉自己昏聩老迈,一个信息也不能入脑,只能读点闲书消遣。我于是想起唐德刚说的一件事,他认识一个华裔美国人,才40岁,在美国给一个七八十岁的白人退休老学者做助手,深感自己精力不济。因为那老人每天竟跟壮年人一样工作八九个小时,他这个助手体力跟不上。这个故事或许告诉我们,每天要想读书超过一小时,非得再花一小时锻炼身体不可。
  其实做人不能这么苛刻,我认为,若你已经参加了和学术研究毫不相关的工作,每天能读书一小时,确实已经不少。我以过来人的身份发誓。
其他文献
少打一次車,少做一次美容,吃饭少点一个菜,省下来的钱积攒起来去投资,让钱生钱。富人钱生钱,穷人债养债。节省钱、尊重钱是很多富人的习惯。  李嘉诚生活的节俭是尽人皆知的。有一天李嘉诚先生从酒店出来,掏车钥匙时从兜里蹦出一元的硬币掉到地上,李嘉诚弯腰去捡,一个印度保安把钱捡起来递给他,他接过这一元钱,从兜内掏出一百元港币给了保安,又把这一元钱也送给保安。别人很不解,问李嘉诚先生为何这么做,他说:“这一
期刊
一  2003年3月,偷偷摸摸进行了5年地下恋爱后,我和徐峥结婚了。婚后,首要的问题不是度蜜月,而是商量今后两人住哪儿。我是北京人,父亲心脏不好,姐姐又在国外,因此,孝顺父母的责任就落在了自己肩上。可徐峥呢,标准的上海人,独居的婆婆同样需要他的照顾,怎么办?  拿到结婚证,徐峥翻过来倒过去地看。我呢,也不多话,只是嬉笑着走到他身边,摸摸徐峥光溜溜的脑门:“峥哎,我问你个事,你说完了我就告诉你一个好
期刊
有的朋友,天天想着“啥时候遇见贵人就好了”,殊不知“你就是自己的贵人”,还用得着遇着谁吗?  在苏格兰,有位叫弗莱明的贫苦农民,他向来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一次,他正在地里干活,忽然听到附近的沼泽地里传来呼喊求救的声音,他立即扔掉手中的农具快速跑过去,把一个掉进粪池里的男孩及时救了上来,并帮男孩清理干净后送回了家。几天后,一辆亮丽的马车停在了弗莱明的家门口,一位彬彬有礼的绅士下车对弗莱明说,他就是被
期刊
8月初,伍先生的体检报告出现异常情况。  医生打电话来,约了时间,说尽快回去复查。  我跟伍先生一起走入医生办公室,才知道他身体里长了一个肿瘤,而且报告显示,很有可能是恶性的。  从医院出来,我和伍先生的手紧紧地握着,气氛有点儿凝重。  “老公,你死了有没有保险赔呀?”  “有的,50万新币。”  “才这么一点点啊。”  “是呀,公司只有这么一点点赔。”  “所以你不可以死啊。”  “当然不会啦,
期刊
人们称在各类场合沉迷于摆弄手机等电子产品者为“低头族”。他们对周边冷漠,不屑交流,无视礼仪:2012年英国发现,随智能手机普及率上升,“粗鲁的英国人”越来越多;他们用自身孤独酿造日益广泛的感情离散。我国广州海珠区法院统计:“90后”离婚理由中,“爱玩手机”赫然位列第二。不当使用手机为现代生活增添危机重重的复杂状况。  年初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上,联想集团CEO杨元庆套用网语“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
期刊
团购网像雨后春笋一样,突然间就四处都是。新闻里、微博里和饭桌上都有人在谈论它。不过说句实在的,我觉得团购网成功的秘诀其实是:高明的心理学。  作为一个美国康涅狄格州郊区的住户,我是这么上钩的。首先,我在网上看到了几张十分诱人的团购优惠券:离我家不远的意大利餐厅“10美元抵用20美元”;洗衣店“15美元抵用30美元干洗”;在某家书店“购20美元书籍仅需10美元”。哇哦,都是我用得上的东西,不过谨慎的
期刊
伴随改革开放降临的新一代常被贴上“独生子女一代”、“物质主义一代”、“漂一代”、“互联网一代”的标签。这样的背景带给他们的,一方面是自我意识强烈、追求生活品质、视野开阔、价值观趋于多元,另一面则是迷失于家庭宠爱、生活压力巨大、安全感缺失、心理问题复杂而突出。  凡此种种特质,都导致新生代在生养问题上持有迥异于前辈的态度。结婚、生育是不是人生的必然选择?这一代人被推到不得不思考的境地。  然而,社会
期刊
2011年10月18日,一个名为“Andi陈”的台州网友最早在微博上贴出了婚礼车队的照片。“今天李书福嫁女儿,车队是沃尔沃XC60加帝豪。”  这个婚车组合特有意味。就在前一天晚上,李书福坐在北京一家沃尔沃4S店里,参加央视《对话》栏目录制,面对着几十号人重新聊起另一桩“婚姻”。  这桩“婚姻”,是一个人人都知道的“农村小伙迎娶北欧公主的故事”——吉利收购沃尔沃。一个只有13年历史的国内民营车企收
期刊
1  记住,这个世界,没有一种痛是单为你准备的。  因此,不要认为你是孤独的疼痛者。也不要认为,自己经历着最疼的疼痛。尘世的屋檐下,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事,就有多少痛,就有多少断肠人。  活着,就是要痛一痛的。有声有色地活过,其实就是有滋有味地痛过。当然了,有时候,你觉得痛,不是你有多苦,有多委屈,只是觉得自己很可怜,很无助,很孤单。  痛也是怕比较的。了断痛的一种方式是比较。把自己的痛放到万千的人
期刊
涅瓦大街是圣彼得堡的一条古老的主街道,从旧海军部一直延伸到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街,横穿城市的中心地带,被誉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美丽街道”。古老的涅瓦大街两旁,矗立着一座座历尽沧桑的老建筑,那每一块沉默的大理石上,仿佛都铭刻着这座城市曾经有过的荣光、梦想和变迁,还有一代代圣彼得堡人悲欢与离散的故事。  普希金是在1833年写成了著名诗篇《青铜骑士》献给圣彼得堡的,半个世纪之后(1883年),在涅瓦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