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融资困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信息不对称和金融制度供给不足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制约瓶颈。加强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条件,建立与中小企业特点相适应的融资体系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核心。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 信息不对称 制度供给不足 信用担保体系
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离不开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在稳定经济、吸纳就业和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中小企业的作用不可或缺。同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根据发改委对中小企业发展所作调查表明: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头号困难是融资难、寻保难,它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这一困难的本质不是技术上的,而是制度上的,包括投资机构的组织形态,融资方式以及融资对象的组织形态、治理结构等方面。
一 信息不对称与融资瓶颈
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不对称信息可以分为两类,即事前不对称信息和事后不对称信息。在信贷市场上,事前不对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关企业经营能力的信息不对称;二是有关企业或项目的质量的信息不对称。一般来说,事后信息不对称,主要是指经营者对投资项目的选择以及经营者是否努力工作。第一类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第二类信息不对称导致道德风险。
具体到中小企业融资上,信息不对称对融资活动的阻碍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其一是在组织之外的市场交易中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其二是在组织内产生代理问题。代理问题的核心在于监督与激励的方式与程度。通过比较在创业型中小企业融资中十分成功的风险投资组织和银行体制,可以发现银行相对于风险投资组织,其识别与控制风险,降低信息不对称的能力较低。一是由于银行职员的激励不足,导致其人力资本的专业化程度低,因而难以识别与理解项目特有的技术风险。二是人力资本的专业化程度低的根源在于激励不足,并且难以克服。对银行职员来说,获取专业技能的激励程度只受制于普通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价格,专业化程度必然有限,其工作努力程度取决于内部监督程序而非专业人士之间的选择与淘汰。而作为合伙人的风险投资家是凭自身的人力资本分享合伙组织的利润,并且接受一个专业声誉市场的约束(项目的获得与合伙人之间的选择),因此,对专业性程度更高的专家技能,项目特有信息的获取,以及非常性工作努力地付出有更高的激励。
为了克服上述不对称信息造成的种种危害,可行的解决办法包括:利用有形资产或无形资产(信誉)的担保来防范违约。
二、金融体制障碍
从金融体制的角度看,制度供给不足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我国现有的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高度集中和垄断的金融体制很难为中小企业服务。这是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使然。尽管国有银行已经进行了企业化改制并上市,但仍然要承担很多“政策性任务”,完全按照利益最大化要求运作是不可能的。而从改革后的 国有商业银行来讲,为了自身的利益也愿意维持这种“合作关系”:一方面这些国有大企业由以前的“合作者”变成了自己的大客户,必须维持好已有的关系;另一方面,为国有大企业服务,可以从政府方面获得很多“好处”,这样,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大企业之间形成一种事实上的相互依赖关系。而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大企业之间是绝对不可能行成这种关系的。
因此,从制度完善得角度来看,我国现有金融体系缺乏真正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中介,这种制度上的供给不足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外部环境条件。中小企业出于发展初期,市场定位的准确性,业务模式的成熟度极管理规范性都存在问题,因此,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较高。尽管有一些中小企业最终成长为大型企业,但从总体上看,中小企业的存活期平均只有几年。因此,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是高风险的。但从理论上说,高风险不是问题只要有高收益,照样可以进行融资。问题的关键在于,投资于高风险与高收益的项目,要求投资方从组织形态到融资方式上都要做特定的适应,可以说,银行及传统的贷款业务的作用必然有限。
三、解决办法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办法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高效率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由前述分析可知,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经济学意义上的因素,又有社会的历史的因素;既有宏观层面的的原因,又有微观层面的的原因;既有观念上的原因,又有政策上的原因。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归结到一点,便是体制和制度的缺陷尤其是产权制度和金融制度缺陷。因此,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基本途径和目标在于:适应中小企业融资的客观要求和金融活动的内在要求,大力推进体制和制度创新,从内部打破单一的金融产权格局,从外部引入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机制,建立起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高效率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其基本框架如下:
(1)提高中小企业内部融资能力。内部融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小企业内部融资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中小企业要提高内源融资能力,必须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加强管理,转变经营观念,注重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努力降低成本,强化营销力度,从而最终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2)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政府财政出资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技术创新基金,主要用于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创业资助、技术创新支持、出口补贴等。推动建立以民间投资为主体的风险投资体系,完善风险的准入与推出机制,故里组建民间投资公司和职工互助投资基金。逐步建立和完善专门为中小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如二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或产权交易市场,让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能够发行债券和股票筹资。创新适合中小企业采用的金融工具,便利中小企业融通短期资金。(3)中小企业要加强自身信用文化建设。目前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信用文化建设,导致信用观念淡薄,因此金融机构普遍对中小企业融资要求采取谨慎态度,这无疑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所有中小企业应该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加强自身信用文化建设,提高资信等级,杜绝机会主义行为。(4)中小企业应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中小企业由于自有资金少,规模不大,其破产的可能性大,这也是他们向金融机构融资的一个主要障碍。所以中小企业必须向先进企业学习,提高员工的素质和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增强核心竞争力,只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建立信用担保制度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发展信用担保业,建立完善信用担保制度,在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开展信用担保可以大大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风险。从经济学上看,银行贷款作为金融业的一项业务,是以市场为导向运作的。中小企业作为服务需求方也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是否购买银行的服务。(2)开展信用担保有利于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和融资能力的提高。由于先天不足的原因,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信用等级不高的问题。这使得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对中小企业的资格条件和抵押担保条件要求特别严格,限制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同时,信用等级低也制约了中小企业潜在资金需求向有效资金需求的转化,使其资金需求停留在较低水平上,融资规模难以扩大。开展贷款信用担保能为中小企业贷款起“保驾护航”的作用,这有利于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3)开展信用担保可以增强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更多机遇。随着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推进,商业银行越来越注重资产的质量和贷款的安全问题。这不可避免的出现贷款安全性与政府扶持政策,产业政策不一致的情况,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规模缩小。通过信用担保,贷款多了一个风险者,相对降低了贷款的风险与管理成本,银行可以拿出更多资金支持中小企业,从而是中小企业活的信贷融资的机遇大为增加。(4)开展信用担保较好的体现了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但由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迫切需要政府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予以扶持。政府福祇中小企业的政策和措施可以有许多种,二组建以财政出资为主的信用担保机构,为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是其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扶持政策。尽管政府在实施这一政策的过程中可能要承担一定的财政资金损失,但是,由于信用担保具有杠杆作用,可以帮助一大批中小企业摆脱困境,走上持续发展的轨道,这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之相比,在一定限度内的财政资金损失还是值得的。
总之,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时融资难,信息不对称和金融制度供给不足是主要症结。而融资困难的最大障碍是担保难。因此,可认为信用担保制度作为联系银行和中小企业的纽带,必将成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突破口。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在我国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它在理论上很不成熟,实践上刚刚起步,需要进行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邓荣霖:中小企业制度与市场经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陈文晖著.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国际比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 信息不对称 制度供给不足 信用担保体系
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离不开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在稳定经济、吸纳就业和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中小企业的作用不可或缺。同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根据发改委对中小企业发展所作调查表明: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头号困难是融资难、寻保难,它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这一困难的本质不是技术上的,而是制度上的,包括投资机构的组织形态,融资方式以及融资对象的组织形态、治理结构等方面。
一 信息不对称与融资瓶颈
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不对称信息可以分为两类,即事前不对称信息和事后不对称信息。在信贷市场上,事前不对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关企业经营能力的信息不对称;二是有关企业或项目的质量的信息不对称。一般来说,事后信息不对称,主要是指经营者对投资项目的选择以及经营者是否努力工作。第一类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第二类信息不对称导致道德风险。
具体到中小企业融资上,信息不对称对融资活动的阻碍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其一是在组织之外的市场交易中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其二是在组织内产生代理问题。代理问题的核心在于监督与激励的方式与程度。通过比较在创业型中小企业融资中十分成功的风险投资组织和银行体制,可以发现银行相对于风险投资组织,其识别与控制风险,降低信息不对称的能力较低。一是由于银行职员的激励不足,导致其人力资本的专业化程度低,因而难以识别与理解项目特有的技术风险。二是人力资本的专业化程度低的根源在于激励不足,并且难以克服。对银行职员来说,获取专业技能的激励程度只受制于普通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价格,专业化程度必然有限,其工作努力程度取决于内部监督程序而非专业人士之间的选择与淘汰。而作为合伙人的风险投资家是凭自身的人力资本分享合伙组织的利润,并且接受一个专业声誉市场的约束(项目的获得与合伙人之间的选择),因此,对专业性程度更高的专家技能,项目特有信息的获取,以及非常性工作努力地付出有更高的激励。
为了克服上述不对称信息造成的种种危害,可行的解决办法包括:利用有形资产或无形资产(信誉)的担保来防范违约。
二、金融体制障碍
从金融体制的角度看,制度供给不足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我国现有的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高度集中和垄断的金融体制很难为中小企业服务。这是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使然。尽管国有银行已经进行了企业化改制并上市,但仍然要承担很多“政策性任务”,完全按照利益最大化要求运作是不可能的。而从改革后的 国有商业银行来讲,为了自身的利益也愿意维持这种“合作关系”:一方面这些国有大企业由以前的“合作者”变成了自己的大客户,必须维持好已有的关系;另一方面,为国有大企业服务,可以从政府方面获得很多“好处”,这样,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大企业之间形成一种事实上的相互依赖关系。而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大企业之间是绝对不可能行成这种关系的。
因此,从制度完善得角度来看,我国现有金融体系缺乏真正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中介,这种制度上的供给不足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外部环境条件。中小企业出于发展初期,市场定位的准确性,业务模式的成熟度极管理规范性都存在问题,因此,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较高。尽管有一些中小企业最终成长为大型企业,但从总体上看,中小企业的存活期平均只有几年。因此,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是高风险的。但从理论上说,高风险不是问题只要有高收益,照样可以进行融资。问题的关键在于,投资于高风险与高收益的项目,要求投资方从组织形态到融资方式上都要做特定的适应,可以说,银行及传统的贷款业务的作用必然有限。
三、解决办法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办法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高效率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由前述分析可知,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经济学意义上的因素,又有社会的历史的因素;既有宏观层面的的原因,又有微观层面的的原因;既有观念上的原因,又有政策上的原因。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归结到一点,便是体制和制度的缺陷尤其是产权制度和金融制度缺陷。因此,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基本途径和目标在于:适应中小企业融资的客观要求和金融活动的内在要求,大力推进体制和制度创新,从内部打破单一的金融产权格局,从外部引入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机制,建立起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高效率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其基本框架如下:
(1)提高中小企业内部融资能力。内部融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小企业内部融资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中小企业要提高内源融资能力,必须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加强管理,转变经营观念,注重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努力降低成本,强化营销力度,从而最终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2)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政府财政出资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技术创新基金,主要用于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创业资助、技术创新支持、出口补贴等。推动建立以民间投资为主体的风险投资体系,完善风险的准入与推出机制,故里组建民间投资公司和职工互助投资基金。逐步建立和完善专门为中小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如二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或产权交易市场,让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能够发行债券和股票筹资。创新适合中小企业采用的金融工具,便利中小企业融通短期资金。(3)中小企业要加强自身信用文化建设。目前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信用文化建设,导致信用观念淡薄,因此金融机构普遍对中小企业融资要求采取谨慎态度,这无疑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所有中小企业应该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加强自身信用文化建设,提高资信等级,杜绝机会主义行为。(4)中小企业应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中小企业由于自有资金少,规模不大,其破产的可能性大,这也是他们向金融机构融资的一个主要障碍。所以中小企业必须向先进企业学习,提高员工的素质和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增强核心竞争力,只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建立信用担保制度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发展信用担保业,建立完善信用担保制度,在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开展信用担保可以大大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风险。从经济学上看,银行贷款作为金融业的一项业务,是以市场为导向运作的。中小企业作为服务需求方也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是否购买银行的服务。(2)开展信用担保有利于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和融资能力的提高。由于先天不足的原因,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信用等级不高的问题。这使得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对中小企业的资格条件和抵押担保条件要求特别严格,限制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同时,信用等级低也制约了中小企业潜在资金需求向有效资金需求的转化,使其资金需求停留在较低水平上,融资规模难以扩大。开展贷款信用担保能为中小企业贷款起“保驾护航”的作用,这有利于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3)开展信用担保可以增强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更多机遇。随着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推进,商业银行越来越注重资产的质量和贷款的安全问题。这不可避免的出现贷款安全性与政府扶持政策,产业政策不一致的情况,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规模缩小。通过信用担保,贷款多了一个风险者,相对降低了贷款的风险与管理成本,银行可以拿出更多资金支持中小企业,从而是中小企业活的信贷融资的机遇大为增加。(4)开展信用担保较好的体现了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但由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迫切需要政府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予以扶持。政府福祇中小企业的政策和措施可以有许多种,二组建以财政出资为主的信用担保机构,为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是其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扶持政策。尽管政府在实施这一政策的过程中可能要承担一定的财政资金损失,但是,由于信用担保具有杠杆作用,可以帮助一大批中小企业摆脱困境,走上持续发展的轨道,这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之相比,在一定限度内的财政资金损失还是值得的。
总之,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时融资难,信息不对称和金融制度供给不足是主要症结。而融资困难的最大障碍是担保难。因此,可认为信用担保制度作为联系银行和中小企业的纽带,必将成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突破口。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在我国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它在理论上很不成熟,实践上刚刚起步,需要进行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邓荣霖:中小企业制度与市场经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陈文晖著.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国际比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