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 档案百年》第十三集 中国的夏伯阳——包森

来源 :档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deqian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举国上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河北省档案局与河北广播电视台共同推出60集微纪录片《世说新语 档案百年》。该片是一部通过翔实的档案史料、鲜活的故事脉络,真实再现河北百年革命风云的点睛之作,一经播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为了进一步扩大该片的社会影响力,本刊将连续刊载该片脚本文字及图片以飨读者。
  (主持人)
  1991年2月的一天,盘山烈士纪念馆进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一进门就说:“我是日本人,白草洼战斗的幸存者,特来拜谒包森。”这位日本老人亲手书写挽联:“惊弓之鸟漏网之鱼,不死之人拜谒包森。”署名:冢月正南。包森(图一)究竟是怎样的一位抗日英雄,能让一个日本老兵在时隔几十年后专程来到中国祭拜他呢?
  (短片配音)
  1938年8月,冀东抗日大暴动部队西撤,留下了三支战斗队伍,其中一支就是由包森领导的。他带领战士在兴隆撒河川一带开展游击活动,被当地群众称为神话中的“二十八宿”。
  (同期声)
  为什么说是“二十八宿”呢?因为当时队伍里一共只有28位战士,一共是28个人。虽然他们人数不算多,但他们让日军特别挠头。包森就曾经用很少的兵力俘虏了二百多个敌人。所以日军宪兵队长赤本大佐就一直扬言要亲手抓获包森。
  (短片配音)
  1939年开始,日军对冀北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扫荡”。为保存实力,包森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在老百姓家里。派到遵化执行特殊任务的宪兵队长赤本大佐,认为八路军已被消灭得差不多了,一门心思要找到心腹大患——包森。
  (同期声):
  为此,他们找到了被俘的八路军战士王振西。 赤本就问王振西说,听说你知道包森在哪里,王振西回答说,我怎么能不知道呢,我是他的警卫员,我知道他在哪。于是,赤本大佐就让王振西带领他们去抓捕包森。
  (主持人)
  这赤本觉得这次抓捕包森的行动,肯定是十拿九稳的,一来经过了春季大扫荡,包森一个人东躲西藏,找着他应该是手到擒来的事儿,更何况,手里还有王振西这么一个内应。可事情的发展,真的会像他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吗?
  (同期声)
  王振西带着赤本来到了遵化县东北孟子院村。快到进村的时候。王振西对着赤本说:“你带这么多人来,包森看见以后还不跑啊?另外,你穿这身衣服也不合适。”赤本一听有理,于是就和翻译换成上了礼帽和大褂,大股部队留在了村外。
  (短片配音)
  此时,包森正和几个侦查员一起,化妆成普通老百姓的样子,在村口必经的坝台上,边佯装干活儿,边耐心的等待着赤本的自投罗网。
  (同期声)
  当押着王振西的赤本和翻译他们来到孟子院村的坝台附近时,王振西突然大声指着后边的两个人说:“这是日本司令,这是日本翻译。”等待多时的包森率领战士们从坝台上一跃而下,将枪口对准了赤本和翻译。等大股部队冲到村庄的时候,包森他们已经不见踪影了。赤本被抓這个事情极大地鼓舞了冀东根据地抗日军民的抗战信心。
  (短片配音)
  赤本被活捉的消息,令日本国内朝野大为震惊,立即组织了“赤本营救委员会”(图二),派出了大量日伪军在遵化扫荡了长达一个月之久,却始终没有得到赤本的消息。原来,这个血债累累的敌酋在被活捉之后不久就被包森就地正法了。
  (主持人)
  后来,包森屡立战功,果河沿大捷包森以少胜多,严重挫败了日军“以华制华”的政策,白草洼战役,令日军对包森将军的威名又害怕又敬重,1942年2月17号包森将军不幸战死于遵化野虎山。日军报纸以“包森司令长官战死”为题作了极为尊重的正面报导。应该说,包森将军的传奇故事不仅征服了中国,也征服了世界,他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的夏伯阳”。我想,这也正是一个当年的日本老兵几十年后还专程来华祭拜他的原因所在吧。
其他文献
蔚县剪纸源于明代,是一种风格独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民间艺术,其制作工艺在全国众多剪纸中独树一帜,这种剪纸不是“剪”,而是“刻”,它是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拿小巧锐利的雕刀刻制,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而成,其基本制作工艺为:设计造型——薰样——雕刻——染色。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
是哪只神秘的手  染红你的笑靥  是谁 把你吹下枝头  享受土地的烂漫  是谁 把你由绿变黄  成为爱情的书笺  又是谁 讓你飘向天边  你不语 身轻如燕 翻滚自然  既然来自大地 这一天只是早晚  遵从自然  享受春的抚爱 夏的性格豪迈  秋的多彩 雪的洁白  飘向大地 变成尘埃  那又何妨 待到明春  还会再萌枝头 争得一片喝彩  染绿 一个新的时代
就在2015年4月15日,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代表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向32名为苏联卫国战争(1941-1945年)作出贡献的中国公民,颁发了“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曾三同志是获奖章人之一。这则新闻引发了我对曾三同志的追忆。曾三同志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勇敢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而且他也是新中国档案事业的开拓者和杰出领导人,他为新中国的档案事业、档案工作、档案学理论的开创和
光阴荏苒,历史将永远铭记,1947年11月12日11时,当红旗插上了正太饭店的最高处,作为我党我军解放的第一个设防的大城市,石家庄从此掀开了历史新篇章。石家庄的解放,不仅对全国解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以其特殊地位和作用,对新中国的孕育、诞生做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这是一块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土地。”石家庄堪称“开国第一城。”  时光回溯到71年前。1947年11月12日,
清华大学是天之骄子的摇篮,清华的历史,承载着一代代知识分子的理想和追求,饱含对民族复兴的期待和向往……在清华的天空上,有太多让我们引以为豪的学术大师、兴业之才、治国之俊,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闪耀的星群,照亮中华大地。这所百年名校为何时至今日还能有如此魅力,也许我们能从《大家小絮》(中信出版社,2019年7月第1版)中获得答案。  这本《大家小絮》讲解了大量20世纪50至80年代的清华风物。由清华第一
近日,衡水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程蔚青同志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专题研究公安档案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衡水市公安局关于加强和改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推动档案管理的全警化、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档案服务查询、服务基层、服务实战作用。程蔚青同志指出,公安档案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群众权益的真实记录,更是公安工作以史为鉴、继往开来的重要基础,各级
近年来,卢龙县档案局严格贯彻落实上级要求,把各类民生档案推向服务前台,不计自己的苦和累,从历尽艰辛接收破产企业档案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狠抓档案资源建设,让尘封档案重现光彩,之后又再接再厉,抢抓河北省启动省、市、县三级国家档案馆数字化工程的有利时机,把档案管理向数字化、信息化推进,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档案工作步入全省先进行列。  一、让尘封档案重现光彩  2007年7月,正值“三伏天”,卢
2017年12月27日,“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展览在广东省档案局(馆)开幕。内容紧扣“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以中国共产党为谋求国家富强、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不懈奋斗为主线,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展览布展面积达1200平方米,展出仿真档案、历史图片、视频资料接近600份。
编者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举国上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河北省档案局与河北广播电视台共同推出60集微紀录片《世说新语 档案百年》。该片是一部通过翔实的档案史料、鲜活的故事脉络,真实再现河北百年革命风云的点睛之作,一经播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为了进一步扩大该片的社会影响力,本刊将连续刊载该片脚本文字及图片以飨读者。  (主持人)  历史的长河往往会淹没人们的记忆,但是对河北省黄骅市的所
三伏酷暑,汗流浃背,她与同事们一道,整理堆积如山、尘封已久的原始档案;数九寒天,风雪交加,她又同往常一样,加班加点、不辞辛劳地仔细核对每一份档案、每一组柜架。窗明几净的档案馆、鳞次栉比的档案资料、精益求精的工作状态,无不诠释着她对档案工作的执着和追求,谱写着生命的精彩和华章……  王桂霞,女,1967年7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现任曲周县档案局党组书记、局长。自2010年5月到档案局工作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