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丰富信息技术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收到最佳教学效果,是值得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课程教学 课程整合 优化教学 信息技术课堂
如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丰富信息技术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收到最佳教学效果,是值得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说到学科整合,人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去优化教学效果,而很少有人去思考如何把学科内容整合到信息技术课堂中进行升华。这里我就从如何把学科内容整合到信息技术课堂中进行升华说起,谈谈我的个人见解。
主讲powerpoint时,如何利用学科知识内容去优化信息技术课堂呢?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讲软件的话,或许就会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信息技术教师,在透彻掌握各学科当前的教学进度,并了解学生目前掌握知识的程度的话,在信息课堂上应用各个学科的知识点作为信息技术课的素材与线索,如同串珍珠一样把各个学科知识点串成一条珍珠项链,这样同学们在掌握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同时也把各学科的知识进行了升华与相互渗透。把各个学科的知识点由一条条的链子再联成网络样的信息网,对于学生来说不是更具有优越性吗?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的问题
我省目前还没有统一编制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参,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授与信息技术教师个人的理解与技术水平也有着不同的差异。尽管存在差异,我们也可以通过跟班学习、脱产提高与观课议课的方式进行学习,尽量缩短这样的差距的存在。目前,很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现例举如下:
(一)忽视教学情境的设计
教学情境设计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设计教学情境有利于揭示学生的模糊概念,矫正学生的认知缺陷,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教学情境的设计。例如,有的老师在上ppt时,只是一味的去讲软件本身,而不去找素材对讲解的内容进行包装,这样的话,会让学生散失学习动力。可想而知,缺乏兴趣的学习,学生会学得好吗?
(二)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学习是来源于教材,但不应该拘泥于教材。我们教师应该做到“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 教师备课时,在熟练掌握教材知识的同时,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知识体系,借助于网络搜集教学资源,并通过网络随时上传或下载教学所需内容。利用网络资源拓展知识面、增强知识难度,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教师备课方式可以更灵活——可以采用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备课;多媒体教材的设计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便捷。也可以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去丰富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
(三)师生之间缺乏互动
很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注意力转移到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与教师机的演示上,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导致教师在教学的有限时间里,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让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机会,匆匆的讲解完就下课了。一般在这一环节,我会让学生上台演示操作过程,台下的学生与“小考官”的身份,进行监督与指导。如果台上的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台下的学生会对他进行指导,如果台上的学生操作熟练,台下有不会的学生,他会很认真的去跟学记忆。否则,或许下一个上台操作的,也许就会是他。而老师在这个时候可以很好的观察台下的其他学生的掌握情况,如果发现掌握欠缺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
二、利用学科知识优化信息技术课堂的对策
(一)利用其他学科知识为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成功教学的重要标志,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利用学科知识运用多媒体创设现实情境,实现了对教学内容直觀化、形象化呈现,这样不仅能给学生真实自然、生动感人的美感,还由于情境的创设,不会使学生学习上产生“断层”,从而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网络资源,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丰富的学习资源是教学内容更新的前提;信息技术的网络交互性是利用信息技术补充学习内容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方便地利用搜索引擎检索、查找,搜索课堂教学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学生也可以自主地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
(三)利用信息技术演示教学重点难点
促进学生的理解传统教学多是通过语言、文字呈现教学的内容和信息,这种教学方式有它的优点,但也有弊端,呈现信息的方式是线性的、抽象的、枯燥的,有时不符合中小学生的思维习惯,使中小学生不容易理解。中小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直觉思维开始,由感知产生表象,经信息的加工处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实施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教学法、“WebQuest”教学法、协作教学法、基于问题的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三、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是一种宏观和微观的教育评价。它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进行系统的调查,并评定其价值的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教学评估有利于信息反馈和监控。课程教学评估指标通常包含几个大的因素: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手段、课堂结构、教学过程、教学常规。一般课程教学评价指标偏重于定性评估。课堂教学效率评估标准是从定量的角度进行评价,评估是要利用信息论的观点,从认知和主动性角度考虑,主要把握四个因素:单位时间内输出的信息;两大单位时间内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尽可能大;单位时间内学生受益如何;学生主动发展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一般说来,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地在课堂上获得尽可能多的效益,这才是高效的课堂教学。完整的课堂教学评估应是定性和定量的有机结合。
总结:运用其他学科知识优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可以让学生把各个知识点都相互渗透结合,形成一个良性的有机体,达到更好的吸收与接纳的作用。教师懂教、教准、教活、教精;学生乐学、善学、勤学、活学,师生共同进入教与学的自觉状态和最佳状态。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优化教学。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为自己的理想优化教学状态而努力耕耘。
参考文献:
【1】南国农 信息化教学概论 高等教学出版社 2004年6月
【2】祝智庭 信息技术——走向信息化教学 学科学出版社 2001
【3】罗德红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及思考 中小学电教 2005年4月
【4】初娜娜,潘克明,吴琼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与实践 北京出版社 2004年9月第一版
【5】张际平,高丹丹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与层面实质分析研究 电化教育研究 200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