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习惯就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
关键词 习惯 学习习惯
曾经有很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但是出人意料,这位学者却说:“是在幼儿园。” 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一生中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幼儿园里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一生成就多多。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再仔细分析一下,就会越发感到那些科学家的话确实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尤其是在学习问题上,几乎对于每一个人都适用。如果一个人渴望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如果他渴望有效地利用时间,如果他渴望在学术上有所建树,那么,就请他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1、习惯就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
2、习惯是个人与环境、行为相互影响的结果。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可以等待“习以为常”,也不可以“习焉不察”,更不能“习是成非”。而应该主动地以社会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加以训练,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行为习惯是自我调节的结果。班图拉的自我调节论认为,人的行为不仅要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人们也可以通过自我生成的因素,自己调节自己的行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人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身需要的过程。
4、习惯是动力定型。任何习惯的形成,都是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习惯形成的过程人们通常分成三个层次,最低层次就是不自觉阶段,依靠外力的督促教育,不断强化已形成的条件反射就形成了习惯。就是第二个层次了,成为自觉行为。这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靠内部的自我监督,不需要外部监督了。第二个层次也是经过反反复复,多次重复以后,一旦这种行为习惯被破坏以后,就内部调整了。但是要有意志努力。第三个层次就是自动化,达到类似本能的程度。到了自动化以后,也不需要监督,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而是行为习惯。一旦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学习为乐趣;自觉地看书、写字,积极动耳、动眼、动手、动口的习惯;自学的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这是最佳的教育习惯。
二、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华生、桑戴克、巴浦洛夫等人心理学说基础所建立起来的行为治疗技术在德育工作中取得明显的效果。行为治疗理论认为,人类对环境的不相协调的结果,或是学习得来,或是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所致。条件作用与条件反射,是机体最基本的学习形式,在不良行为和某些疾患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可以根据学习或条件作用的某些基本规律对它们加以治疗或矫正,帮助病人学习新的技能或行为,或者帮助病人通过学习或条件作用减少、消除适应不良行为和症状,或者通过学会一种新的行为以对抗适应不良行为和症状。 行为治疗一般采取正向强化或负向强化的奖惩方式对不良行为者进行训练。
三、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
正如柏拉图在两千年前所观察到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训练年轻一代寻找“正确目标指导下的欢乐与痛苦”。现代著名遗传学家也获得同一结论,相信对人类来说,进化的最好方法是学会在从事于必须去做的事情中获得乐趣。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良好习惯,不吝惜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关于怎样养成良好的习惯,笔者有以下见解:
1、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
2、“习惯成自然”就是能力。什么是“成自然”呢?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是那样的意思。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形成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成自然”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
3、有两种坏习惯不能养成。习惯不嫌其多,但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除此之外,其他的习惯多多益善。这两种习惯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和妨害他人的习惯。何谓“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呢?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要洗臉漱口,每事要有头有尾,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起码习惯。有了这些习惯,身体和精神就能保持起码的健康,但这些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就形成的,要逐渐养成。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多少需要一些强制功夫,自己得随时警觉,直到习惯成自然,就成为终身受用的习惯。可是如果在先没有强制与警觉,今天东,明天西,今儿这样,明儿又那样,就可能什么习惯也养不成。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一种习惯,牢牢地在身上生了根。这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最要不得。这种习惯与其他种种习惯冲突,一旦养成,其他种种习惯就很少有养成的希望了。那什么又是“妨害他人的习惯”呢?走进一间屋子,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上来了,扑的一声吐在地上,这些好象是无关紧要的事。但这既影响他人学习和工作,又可能传播病菌,一旦习以为常,就成为一种妨害他人的习惯。
(作者单位:湖北工程职业学院)
关键词 习惯 学习习惯
曾经有很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但是出人意料,这位学者却说:“是在幼儿园。” 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一生中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幼儿园里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一生成就多多。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再仔细分析一下,就会越发感到那些科学家的话确实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尤其是在学习问题上,几乎对于每一个人都适用。如果一个人渴望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如果他渴望有效地利用时间,如果他渴望在学术上有所建树,那么,就请他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1、习惯就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
2、习惯是个人与环境、行为相互影响的结果。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可以等待“习以为常”,也不可以“习焉不察”,更不能“习是成非”。而应该主动地以社会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加以训练,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行为习惯是自我调节的结果。班图拉的自我调节论认为,人的行为不仅要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人们也可以通过自我生成的因素,自己调节自己的行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人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身需要的过程。
4、习惯是动力定型。任何习惯的形成,都是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习惯形成的过程人们通常分成三个层次,最低层次就是不自觉阶段,依靠外力的督促教育,不断强化已形成的条件反射就形成了习惯。就是第二个层次了,成为自觉行为。这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靠内部的自我监督,不需要外部监督了。第二个层次也是经过反反复复,多次重复以后,一旦这种行为习惯被破坏以后,就内部调整了。但是要有意志努力。第三个层次就是自动化,达到类似本能的程度。到了自动化以后,也不需要监督,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而是行为习惯。一旦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学习为乐趣;自觉地看书、写字,积极动耳、动眼、动手、动口的习惯;自学的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这是最佳的教育习惯。
二、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华生、桑戴克、巴浦洛夫等人心理学说基础所建立起来的行为治疗技术在德育工作中取得明显的效果。行为治疗理论认为,人类对环境的不相协调的结果,或是学习得来,或是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所致。条件作用与条件反射,是机体最基本的学习形式,在不良行为和某些疾患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可以根据学习或条件作用的某些基本规律对它们加以治疗或矫正,帮助病人学习新的技能或行为,或者帮助病人通过学习或条件作用减少、消除适应不良行为和症状,或者通过学会一种新的行为以对抗适应不良行为和症状。 行为治疗一般采取正向强化或负向强化的奖惩方式对不良行为者进行训练。
三、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
正如柏拉图在两千年前所观察到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训练年轻一代寻找“正确目标指导下的欢乐与痛苦”。现代著名遗传学家也获得同一结论,相信对人类来说,进化的最好方法是学会在从事于必须去做的事情中获得乐趣。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良好习惯,不吝惜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关于怎样养成良好的习惯,笔者有以下见解:
1、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
2、“习惯成自然”就是能力。什么是“成自然”呢?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是那样的意思。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形成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成自然”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
3、有两种坏习惯不能养成。习惯不嫌其多,但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除此之外,其他的习惯多多益善。这两种习惯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和妨害他人的习惯。何谓“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呢?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要洗臉漱口,每事要有头有尾,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起码习惯。有了这些习惯,身体和精神就能保持起码的健康,但这些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就形成的,要逐渐养成。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多少需要一些强制功夫,自己得随时警觉,直到习惯成自然,就成为终身受用的习惯。可是如果在先没有强制与警觉,今天东,明天西,今儿这样,明儿又那样,就可能什么习惯也养不成。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一种习惯,牢牢地在身上生了根。这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最要不得。这种习惯与其他种种习惯冲突,一旦养成,其他种种习惯就很少有养成的希望了。那什么又是“妨害他人的习惯”呢?走进一间屋子,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上来了,扑的一声吐在地上,这些好象是无关紧要的事。但这既影响他人学习和工作,又可能传播病菌,一旦习以为常,就成为一种妨害他人的习惯。
(作者单位:湖北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