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氯沙坦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病症的方法及临床药物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例,回顾分析临床用药治疗资料。结果经治疗后22例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2例,无效1例,对比分析患者药物治疗前后颈项扳紧感、头胀的评估,治疗后患者的头胀评估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前,p<0.05,治疗前患者颈项扳紧感的评估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临床效果显著。结论通过药物的联合应用有效改善了高血压病患者的症状,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116-02
高血压病,占高血压人群的95%以上,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无基础疾病者称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常见疾病如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重要危险因素[1]。选取2013年3月-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例,分析临床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及临床疗效,现将报告做如下总结。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3月-12月,我院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年龄在40-65岁,平均年龄55岁,患者临床符合下列标准,早期非特异性症状出现头晕、头痛、头胀、眼花、耳鸣、失眠、乏力,头部或颈项扳紧感等。
1.2 方法氯沙坦用量口服每次50~100mg,一日一次1次即可,根据个人自身状况遵医嘱调整药量,血容量不足者每次25mg,老年人及肾功损害者不必调整剂量,对于肝功能损害者应减少使用剂量[2]。厄贝沙坦口服每次150~800mg,一日一次,饮食对药物无影响。
1.3 统计分析 利用epidate将临床采集数据输入计算机,经过SPSS13.0软件建立临床数据库,对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如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经治疗后22例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2例,无效1例,对比分析患者药物治疗前后颈项扳紧感、头胀的评估,评估分值满分50分,评估计划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评估分值低于25分表示评估正常,治疗前患者头胀的评估分为37.75-4.55,治疗后患者的头胀评估分为24.45-2.35,治疗后患者的头胀评估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前,p<0.05,治疗前患者颈项扳紧感的评估分为35.75-3.75,治疗后患者的颈项扳紧感评估分为23.45-2.55,治疗前患者颈项扳紧感的评估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临床效果显著。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造成,不能发现导致血压升高的确切病因,为一种某些先天性遗传基因与许多致病性增压因素和生理性减压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多因素疾病。高血压人群中多数为原发性高血压,但明确诊断原发性高血压,需首先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本文针对高血压患者主要采用的治疗药物有氯沙坦与厄贝沙坦,氯沙坦口服从胃肠道迅速吸收,1小时内达血药峰值。它在肝内转变成活性产物EXP-3174。50%随胆汁排泄,43%随尿排出。氯沙坦半衰期为2.2小时,EXP-3174半衰期为6.7小时。与许多受体拮抗剂一样,氯沙坦一次给药作用时间与血浆半衰期一致,可持续24小时。氯沙坦为AT1拮抗药,能全面对抗目前已知的血管紧张素(Ang)Ⅱ的作用。本品具有以下作用特点:具有高亲和力、高选择性、高特异性、无激动剂活性、无ACEI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及各种类型的高血压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对肾脏有保护作用,具有对抗心脏与血管重构的作用,并能阻滞AngⅡ诱发的肾上腺素释放,抑制因刺激肾脏神经引起的肾血管收缩和刺激交感神经引起的缩血管作用。AT1拮抗药几乎适用于任何原因引起的高血压,本品降压作用平稳而持久,无首剂现象和明显蓄积现象,但应慎用或禁用于血容量不足、肝功能损害、单双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氯沙坦抗高血压治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对大多数患者,通常起始和维持量均为每次50mg,口服,每日1次,治疗3~6周可达最大抗高血压效应;但部分患者需增加剂量至每日100mg。②对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可考虑开始剂量为每日25mg。③对老年人或肾损害的患者包括血透患者;不必调整剂量。④对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应使用较低剂量[3]。⑤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本品治疗。⑥ 本品与利尿药、β受体阻滞药或钙拮抗药联合应用时,降压作用出现相加现象。⑦ 胺碘酮、硫氮 酮、酮康唑、硫磺苯唑等能降低本品的降压效应。厄贝沙坦口服后能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为60%~80%,不受食物的影响。血浆达蜂时间为1~1.5小时,消除半衰期为11~15小时。3日内达稳态。厄贝沙坦通过葡萄糖醛酸化或氧化代谢,体外研究表明主要由细胞色素酶P450 2Cq氧化。本品及代谢物经胆道和肾脏排泄。厄贝沙坦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据国内资料报道,健康受试者口服本品300mg后,约1.9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峰浓度约为4058μg/L,消除相半衰期(T1/2)约为10.2小时。
本文主要研究了22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采用药物治疗,通过本组22例患者的病例研究显示,经治疗后22例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2例,无效1例,对比分析患者药物治疗前后颈项扳紧感、头胀的评估,治疗后患者的头胀评估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前,p<0.05,治疗前患者颈项扳紧感的评估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临床效果显著。综上结果说明临床采用氯沙坦联合厄贝沙坦药物治疗高血压病能及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药物作用效果在短时间达到药效,有效的控制病情的持续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海松 .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临床分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05: 24-24.
[2] 吴燕.原发性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及效果研究.中外健康文摘.2014,13: 127-128.
[3] 陈胜枝.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98例.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03): 48-49.
关键词:高血压;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116-02
高血压病,占高血压人群的95%以上,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无基础疾病者称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常见疾病如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重要危险因素[1]。选取2013年3月-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例,分析临床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及临床疗效,现将报告做如下总结。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3月-12月,我院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年龄在40-65岁,平均年龄55岁,患者临床符合下列标准,早期非特异性症状出现头晕、头痛、头胀、眼花、耳鸣、失眠、乏力,头部或颈项扳紧感等。
1.2 方法氯沙坦用量口服每次50~100mg,一日一次1次即可,根据个人自身状况遵医嘱调整药量,血容量不足者每次25mg,老年人及肾功损害者不必调整剂量,对于肝功能损害者应减少使用剂量[2]。厄贝沙坦口服每次150~800mg,一日一次,饮食对药物无影响。
1.3 统计分析 利用epidate将临床采集数据输入计算机,经过SPSS13.0软件建立临床数据库,对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如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经治疗后22例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2例,无效1例,对比分析患者药物治疗前后颈项扳紧感、头胀的评估,评估分值满分50分,评估计划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评估分值低于25分表示评估正常,治疗前患者头胀的评估分为37.75-4.55,治疗后患者的头胀评估分为24.45-2.35,治疗后患者的头胀评估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前,p<0.05,治疗前患者颈项扳紧感的评估分为35.75-3.75,治疗后患者的颈项扳紧感评估分为23.45-2.55,治疗前患者颈项扳紧感的评估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临床效果显著。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造成,不能发现导致血压升高的确切病因,为一种某些先天性遗传基因与许多致病性增压因素和生理性减压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多因素疾病。高血压人群中多数为原发性高血压,但明确诊断原发性高血压,需首先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本文针对高血压患者主要采用的治疗药物有氯沙坦与厄贝沙坦,氯沙坦口服从胃肠道迅速吸收,1小时内达血药峰值。它在肝内转变成活性产物EXP-3174。50%随胆汁排泄,43%随尿排出。氯沙坦半衰期为2.2小时,EXP-3174半衰期为6.7小时。与许多受体拮抗剂一样,氯沙坦一次给药作用时间与血浆半衰期一致,可持续24小时。氯沙坦为AT1拮抗药,能全面对抗目前已知的血管紧张素(Ang)Ⅱ的作用。本品具有以下作用特点:具有高亲和力、高选择性、高特异性、无激动剂活性、无ACEI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及各种类型的高血压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对肾脏有保护作用,具有对抗心脏与血管重构的作用,并能阻滞AngⅡ诱发的肾上腺素释放,抑制因刺激肾脏神经引起的肾血管收缩和刺激交感神经引起的缩血管作用。AT1拮抗药几乎适用于任何原因引起的高血压,本品降压作用平稳而持久,无首剂现象和明显蓄积现象,但应慎用或禁用于血容量不足、肝功能损害、单双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氯沙坦抗高血压治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对大多数患者,通常起始和维持量均为每次50mg,口服,每日1次,治疗3~6周可达最大抗高血压效应;但部分患者需增加剂量至每日100mg。②对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可考虑开始剂量为每日25mg。③对老年人或肾损害的患者包括血透患者;不必调整剂量。④对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应使用较低剂量[3]。⑤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本品治疗。⑥ 本品与利尿药、β受体阻滞药或钙拮抗药联合应用时,降压作用出现相加现象。⑦ 胺碘酮、硫氮 酮、酮康唑、硫磺苯唑等能降低本品的降压效应。厄贝沙坦口服后能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为60%~80%,不受食物的影响。血浆达蜂时间为1~1.5小时,消除半衰期为11~15小时。3日内达稳态。厄贝沙坦通过葡萄糖醛酸化或氧化代谢,体外研究表明主要由细胞色素酶P450 2Cq氧化。本品及代谢物经胆道和肾脏排泄。厄贝沙坦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据国内资料报道,健康受试者口服本品300mg后,约1.9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峰浓度约为4058μg/L,消除相半衰期(T1/2)约为10.2小时。
本文主要研究了22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采用药物治疗,通过本组22例患者的病例研究显示,经治疗后22例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2例,无效1例,对比分析患者药物治疗前后颈项扳紧感、头胀的评估,治疗后患者的头胀评估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前,p<0.05,治疗前患者颈项扳紧感的评估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临床效果显著。综上结果说明临床采用氯沙坦联合厄贝沙坦药物治疗高血压病能及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药物作用效果在短时间达到药效,有效的控制病情的持续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海松 .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临床分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05: 24-24.
[2] 吴燕.原发性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及效果研究.中外健康文摘.2014,13: 127-128.
[3] 陈胜枝.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98例.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03): 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