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站报道,美国马里兰大学物理学家詹姆斯·弗兰森(James Franson)近日吸引了物理学界的关注,他在《新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未经同行审议的文章,在其中宣称自己找到了证据,证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所描述的光速实际上要比预想的更慢。
广义相对论指出,真空中的光速是一个定值,即每秒299,792,458米。这也就是爱因斯坦方程中的那个c,它是作为一个常数来使用的。而现在几乎所有对宇宙距离的描述与测量也都是以此为基本单位进行的——总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但如果这是错误的呢?
弗兰森的论据是基于对超新星SN 1987A进行的观测——顾名思义,这是一顆在1987年观测到的超新星。对那次事件从地球上进行的监测发现了光子信号与中微子信号,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光子信号的抵达比预期的晚了大约4.7个小时。当时科学家们对此自圆其说的想法是认为这些光子可能实际上是源自另外一个来源。但假如这种想法是站不住脚的呢?弗兰森设想,是否有可能是这些光子在运行途中的速度发生了衰减,原因可能是所谓“真空偏振”——即一个光子分解为一个正电子与一个电子,但在极短的时间内又再次结合成为一颗光子。弗兰森指出,如果是这样,那将产生一种粒子对之间的引力差异。他认为当它们两个粒子再次相互结合时将会对光子的运行速度造成一定影响。如果这样的分裂与结合在它从超新星抵达地球的16.8万光年空间中发生许多次,那么这将很容易可以解释光子出现的那4.7小时的神秘延迟。
广义相对论指出,真空中的光速是一个定值,即每秒299,792,458米。这也就是爱因斯坦方程中的那个c,它是作为一个常数来使用的。而现在几乎所有对宇宙距离的描述与测量也都是以此为基本单位进行的——总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但如果这是错误的呢?
弗兰森的论据是基于对超新星SN 1987A进行的观测——顾名思义,这是一顆在1987年观测到的超新星。对那次事件从地球上进行的监测发现了光子信号与中微子信号,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光子信号的抵达比预期的晚了大约4.7个小时。当时科学家们对此自圆其说的想法是认为这些光子可能实际上是源自另外一个来源。但假如这种想法是站不住脚的呢?弗兰森设想,是否有可能是这些光子在运行途中的速度发生了衰减,原因可能是所谓“真空偏振”——即一个光子分解为一个正电子与一个电子,但在极短的时间内又再次结合成为一颗光子。弗兰森指出,如果是这样,那将产生一种粒子对之间的引力差异。他认为当它们两个粒子再次相互结合时将会对光子的运行速度造成一定影响。如果这样的分裂与结合在它从超新星抵达地球的16.8万光年空间中发生许多次,那么这将很容易可以解释光子出现的那4.7小时的神秘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