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桥涵、通道等构造物与两端路堤联接的路桥过渡段,路基、桥涵常因不均匀沉降而出现台阶,当此台阶达到一定数值,会使行车产生明显的颠簸跳动。本文介绍了路桥过渡段的施工技术,主要从搭板设置,不设置搭板时引道的施工,地基处理,台后填筑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
在桥涵、通道等构造物与两端路堤联接的路桥过渡段,路基、桥涵常因不均匀沉降而出现台阶,当此台阶达到一定数值,会使行车产生明显的颠簸跳动。由于车辆荷载的作用,一般的台阶呈现中间低两边略高的形态。桥涵两端台阶的产生和形成,使车辆的行驶速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应从设计与施工两方面着手研究。
一、搭板设置
1、搭板设置方法。搭板的设置方法一般有四种: 在搭板长度范围内, 在车辆荷载作用下, 路面的厚度逐渐变化即刚度渐变, 但这种方法给实际施工带来很大困难。方法二是搭板与面层顶面平行, 搭板顶面标高可以与桥面面层底标高相同, 或与正常路段基层顶面标高相同。它的特点是克服了方法一的不足, 而且又有效地解决刚柔过渡的问题。方法三, 具有方法一和方法二的优点, 应根据实际情况经计算而定, 一般不小于8cm。第四种方法是预留反向坡度, 即搭板与桥台连接处标高一致, 而与路面连接端则高于设计标高, 形成一个预留的反向坡, 坡度大小根据路桥之间的沉降差而定,此法的关键在于考虑路线纵断面平顺的前提下, 确定沉降差和预留反向坡度。
2、搭板及其顶层施工技术。在混凝土搭板施工中, 严格按规范规定要求立模, 并保证混凝土表面坡度与平整度。因搭板距基层顶面距离较小, 即基层较薄,当压路机通过时, 容易被压碎或形成薄层。为解决这个问题, 可规定凡搭板混凝土顶面距基层顶面不足10cm 的, 在铺筑底面层沥青混凝土时将铺好的水泥碎石基层凿除, 统一用底面层沥青混凝土填筑、找平,从而保证整个台背回填的整体强度。
二、不设置搭板时引道的施工
如果不设置搭板, 则应对台后填筑作周密设计和认真施工, 对填料和压实应有更高的要求, 或采用专门的结构措施, 如铺土工格网、填筑聚乙烯块等。具体做法在地基处理、台后填筑及减轻桥头跳车的其它措施中加以论述。
三、地基处理
处理好桥背软弱地基, 是控制桥头跳车的重要措施。对软基目前有换土、粉喷桩、超载预压、减少附加应力、排水固结、深层搅拌和高压喷射注浆、振动碎石桩等处理方法,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以改善地基性能, 提高承载力,减少沉降, 缩小桥台与路堤的沉降差, 避免错台。修建在软土地基上的桥台通常采用桩基础。如果在相当厚的软土层修筑高路堤, 则软土会因回填材料的质量而向侧向挤动并对基桩施加很大的力, 使桥台发生水平位移或转动。这将损坏支座、伸缩缝, 有时还会损坏桥面和桥台。为了避免不正常的位移的出现, 必须减轻回填材料, 增强地基土, 或用基桩, 以达到抵抗侧向流动的强度。
对含水量和孔隙比均较大, 且含有有机物质的粘性土层可进行换土处理。换土深度视软层厚度而定。对于一般粘土, 可进行开挖翻晒。当填土高度不大于4m 时, 开挖深度取0. 6m; 当填土高度再大时, 开挖深度可大于1m。当翻晒到最佳含水量时, 再回填密实。回填土的上层需留出60cm 的厚度用石灰土填实。如遇雨季不能晒干时, 则全部用石灰土。在路基底下有了这一层石灰土后, 便形成了一个渐变带, 可以避免沉降的突变。
此外在桥头采用桩板法、轻质填料、连接箱式桥台、支撑连续板等措施可有效地减少路基的沉降。
四、台后填筑
桥梁引道路堤的沉降由地基沉降、路基本体压缩变形和路面压缩变形三部分组成, 其中路面压缩变形很小, 可以忽略不计。按时间上,路堤的沉降又可分为瞬时沉降、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 其中影响桥头跳车的主要是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台后填筑的材料和质量极大地影响路堤的沉降, 如轻型材料可以减少原地基沉降和路堤下部土体的压缩变形, 压实后的材料可以提高压缩模量及动荷载反复作用下产生的竖向累积变形等。因此, 需认真组织台背材料的选取及填筑。
1、台背填料的选择。在桥台后5~ 10m 范围内应填筑工程性质良好的填料。首先, 由于路桥过渡段属于刚柔过渡段, 因此填料的刚度应介于路基材料的刚度与桥台材料的刚度之间。其次, 由于台后难以压实但对压实度的要求又很高, 因此要求使用易压实的材料。另外, 填料还要求有良好的透水性。常用的合适的填料有砂砾土、碎石土、中粗砂以及强度高的工业废渣等。如采用非渗水性土, 应在土中加入石灰、水泥等稳定材料进行处理。近年来,有的采用泡沫混凝土及泡沫苯乙烯等工程塑料作为台背填料。因其密度很小, 可以减小路基的重量, 进而可以减小路基的沉降。
土工合成材料加固台背路基可以有效地控制填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自然沉降, 尤其是不均匀沉降。这是由于土工合成材料可以增强土体本身颗粒间以及土颗粒与土工合成材料接触面间的摩擦咬合作用, 使土体部分应力得到扩散和转移, 从而使土体的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明显降低, 土体剪应力明显提高, 土体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抗裂能力因此得到明显的提高。但地基为软基时,应先予以加固处理。
从经济角度考虑应就地取材, 选择当地干容重较大的砂砾土或其它透水性较好的材料。
在台背回填时, 还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1)填料要求级配得当, 沿纵向的填筑长度在基底处不小于2m, 并按1: 1 设置斜坡或台阶, 保证在顶面的填筑长度略大于搭板长度。
(2)桥台背后填土宜与锥坡同时进行, 涵洞缺口填土应在两侧对称均匀分布, 并回填压实。
(3)回填处如有水浸入时, 要按设计要求设置碎石、粗砂或砂砾层, 以便排除渗水。
(4)结构物回填应分层平铺, 紧接桥台、翼墙处应密切注意与结构物相接的压实度。
2、台背压实工艺研究。台背回填料的压实质量是影响台背回填沉降及跳车的一个重要因素。高速公路沿线桥涵众多, 由于受排洪或通车净高的影响, 填方比较高, 工程量相当大, 但是施工作业面狭窄, 大型填筑和碾压机械难以展开, 因而能否控制好台背填料的压实是道路施工中的一个难點。
由于台背回填是路基压实中的薄弱环节, 因此, 施工时应予特别重视, 对于压实度应严格控制, 具体地:
(1)施工前, 应将台背填土规定为特别夯实区, 并划定宽度( 一般不得小于3m) 。在此范围内的压实度应高于同一层次的路基压实度。
(2) 严格分层夯实, 台背回填松铺厚度宜小于路基填土松铺厚度5~ 10cm, 每层填筑厚度应控制在20cm 以下。
(3)通道、涵洞可采用先填筑路堤后开挖的方法, 从而减少夯实宽度, 并回填级配砂砾。
(4)防止桥( 路) 面雨水渗入台背, 以免引起台背填土沉降;
(5)对于压实度应严格控制, 务必达到规定。
目前压实度的检测方法很多, 但是最常用的是环刀测定法。该方法由于操作简单, 深受质检部门和施工单位的欢迎。值得注意的是, 使用该方法用落锤和手锤打入法取土样时, 由于振动力大, 对路基土原状结构的扰动较大, 影响试验精度。因而在取土时宜采用电动取土器, 不扰动台背填土的结构, 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
3、斜坡上路堤的施工。当引道路堤修筑在如图4. 4 所示的斜坡地基上时, 填料有沿倾斜的地面下滑的趋势。如果地基土不透水, 这种滑动就会由于水分在填料的底面聚集而加剧。在这种情况下, 地基土应该挖成台阶状, 如图4. 5 所示。为容纳施工设备,台阶至少应该有2. 4m 宽。另外, 为了避免水分的聚集, 应该沿着台阶铺筑砾料或带孔的排水管。
参考文献:
[1] 朱永明,杨涛. 公路路基路面施工技术问题研究[J]. 科技致富向导, 2010,(12) .
[2] 胡春燕. 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J]. 河南科技, 2004,(10) .
[3] 杨自军. 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的应用及分析[J]. 广东科技, 2010,(06) .
【关键词】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
在桥涵、通道等构造物与两端路堤联接的路桥过渡段,路基、桥涵常因不均匀沉降而出现台阶,当此台阶达到一定数值,会使行车产生明显的颠簸跳动。由于车辆荷载的作用,一般的台阶呈现中间低两边略高的形态。桥涵两端台阶的产生和形成,使车辆的行驶速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应从设计与施工两方面着手研究。
一、搭板设置
1、搭板设置方法。搭板的设置方法一般有四种: 在搭板长度范围内, 在车辆荷载作用下, 路面的厚度逐渐变化即刚度渐变, 但这种方法给实际施工带来很大困难。方法二是搭板与面层顶面平行, 搭板顶面标高可以与桥面面层底标高相同, 或与正常路段基层顶面标高相同。它的特点是克服了方法一的不足, 而且又有效地解决刚柔过渡的问题。方法三, 具有方法一和方法二的优点, 应根据实际情况经计算而定, 一般不小于8cm。第四种方法是预留反向坡度, 即搭板与桥台连接处标高一致, 而与路面连接端则高于设计标高, 形成一个预留的反向坡, 坡度大小根据路桥之间的沉降差而定,此法的关键在于考虑路线纵断面平顺的前提下, 确定沉降差和预留反向坡度。
2、搭板及其顶层施工技术。在混凝土搭板施工中, 严格按规范规定要求立模, 并保证混凝土表面坡度与平整度。因搭板距基层顶面距离较小, 即基层较薄,当压路机通过时, 容易被压碎或形成薄层。为解决这个问题, 可规定凡搭板混凝土顶面距基层顶面不足10cm 的, 在铺筑底面层沥青混凝土时将铺好的水泥碎石基层凿除, 统一用底面层沥青混凝土填筑、找平,从而保证整个台背回填的整体强度。
二、不设置搭板时引道的施工
如果不设置搭板, 则应对台后填筑作周密设计和认真施工, 对填料和压实应有更高的要求, 或采用专门的结构措施, 如铺土工格网、填筑聚乙烯块等。具体做法在地基处理、台后填筑及减轻桥头跳车的其它措施中加以论述。
三、地基处理
处理好桥背软弱地基, 是控制桥头跳车的重要措施。对软基目前有换土、粉喷桩、超载预压、减少附加应力、排水固结、深层搅拌和高压喷射注浆、振动碎石桩等处理方法,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以改善地基性能, 提高承载力,减少沉降, 缩小桥台与路堤的沉降差, 避免错台。修建在软土地基上的桥台通常采用桩基础。如果在相当厚的软土层修筑高路堤, 则软土会因回填材料的质量而向侧向挤动并对基桩施加很大的力, 使桥台发生水平位移或转动。这将损坏支座、伸缩缝, 有时还会损坏桥面和桥台。为了避免不正常的位移的出现, 必须减轻回填材料, 增强地基土, 或用基桩, 以达到抵抗侧向流动的强度。
对含水量和孔隙比均较大, 且含有有机物质的粘性土层可进行换土处理。换土深度视软层厚度而定。对于一般粘土, 可进行开挖翻晒。当填土高度不大于4m 时, 开挖深度取0. 6m; 当填土高度再大时, 开挖深度可大于1m。当翻晒到最佳含水量时, 再回填密实。回填土的上层需留出60cm 的厚度用石灰土填实。如遇雨季不能晒干时, 则全部用石灰土。在路基底下有了这一层石灰土后, 便形成了一个渐变带, 可以避免沉降的突变。
此外在桥头采用桩板法、轻质填料、连接箱式桥台、支撑连续板等措施可有效地减少路基的沉降。
四、台后填筑
桥梁引道路堤的沉降由地基沉降、路基本体压缩变形和路面压缩变形三部分组成, 其中路面压缩变形很小, 可以忽略不计。按时间上,路堤的沉降又可分为瞬时沉降、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 其中影响桥头跳车的主要是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台后填筑的材料和质量极大地影响路堤的沉降, 如轻型材料可以减少原地基沉降和路堤下部土体的压缩变形, 压实后的材料可以提高压缩模量及动荷载反复作用下产生的竖向累积变形等。因此, 需认真组织台背材料的选取及填筑。
1、台背填料的选择。在桥台后5~ 10m 范围内应填筑工程性质良好的填料。首先, 由于路桥过渡段属于刚柔过渡段, 因此填料的刚度应介于路基材料的刚度与桥台材料的刚度之间。其次, 由于台后难以压实但对压实度的要求又很高, 因此要求使用易压实的材料。另外, 填料还要求有良好的透水性。常用的合适的填料有砂砾土、碎石土、中粗砂以及强度高的工业废渣等。如采用非渗水性土, 应在土中加入石灰、水泥等稳定材料进行处理。近年来,有的采用泡沫混凝土及泡沫苯乙烯等工程塑料作为台背填料。因其密度很小, 可以减小路基的重量, 进而可以减小路基的沉降。
土工合成材料加固台背路基可以有效地控制填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自然沉降, 尤其是不均匀沉降。这是由于土工合成材料可以增强土体本身颗粒间以及土颗粒与土工合成材料接触面间的摩擦咬合作用, 使土体部分应力得到扩散和转移, 从而使土体的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明显降低, 土体剪应力明显提高, 土体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抗裂能力因此得到明显的提高。但地基为软基时,应先予以加固处理。
从经济角度考虑应就地取材, 选择当地干容重较大的砂砾土或其它透水性较好的材料。
在台背回填时, 还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1)填料要求级配得当, 沿纵向的填筑长度在基底处不小于2m, 并按1: 1 设置斜坡或台阶, 保证在顶面的填筑长度略大于搭板长度。
(2)桥台背后填土宜与锥坡同时进行, 涵洞缺口填土应在两侧对称均匀分布, 并回填压实。
(3)回填处如有水浸入时, 要按设计要求设置碎石、粗砂或砂砾层, 以便排除渗水。
(4)结构物回填应分层平铺, 紧接桥台、翼墙处应密切注意与结构物相接的压实度。
2、台背压实工艺研究。台背回填料的压实质量是影响台背回填沉降及跳车的一个重要因素。高速公路沿线桥涵众多, 由于受排洪或通车净高的影响, 填方比较高, 工程量相当大, 但是施工作业面狭窄, 大型填筑和碾压机械难以展开, 因而能否控制好台背填料的压实是道路施工中的一个难點。
由于台背回填是路基压实中的薄弱环节, 因此, 施工时应予特别重视, 对于压实度应严格控制, 具体地:
(1)施工前, 应将台背填土规定为特别夯实区, 并划定宽度( 一般不得小于3m) 。在此范围内的压实度应高于同一层次的路基压实度。
(2) 严格分层夯实, 台背回填松铺厚度宜小于路基填土松铺厚度5~ 10cm, 每层填筑厚度应控制在20cm 以下。
(3)通道、涵洞可采用先填筑路堤后开挖的方法, 从而减少夯实宽度, 并回填级配砂砾。
(4)防止桥( 路) 面雨水渗入台背, 以免引起台背填土沉降;
(5)对于压实度应严格控制, 务必达到规定。
目前压实度的检测方法很多, 但是最常用的是环刀测定法。该方法由于操作简单, 深受质检部门和施工单位的欢迎。值得注意的是, 使用该方法用落锤和手锤打入法取土样时, 由于振动力大, 对路基土原状结构的扰动较大, 影响试验精度。因而在取土时宜采用电动取土器, 不扰动台背填土的结构, 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
3、斜坡上路堤的施工。当引道路堤修筑在如图4. 4 所示的斜坡地基上时, 填料有沿倾斜的地面下滑的趋势。如果地基土不透水, 这种滑动就会由于水分在填料的底面聚集而加剧。在这种情况下, 地基土应该挖成台阶状, 如图4. 5 所示。为容纳施工设备,台阶至少应该有2. 4m 宽。另外, 为了避免水分的聚集, 应该沿着台阶铺筑砾料或带孔的排水管。
参考文献:
[1] 朱永明,杨涛. 公路路基路面施工技术问题研究[J]. 科技致富向导, 2010,(12) .
[2] 胡春燕. 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J]. 河南科技, 2004,(10) .
[3] 杨自军. 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的应用及分析[J]. 广东科技, 201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