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品德习惯、劳动观念、亲子关系、交际心理、情绪情感主流较好。但少数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羞怯、焦虑、交往障碍、攻击性强等心理问题。年级段不同,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有一定的差异,年龄越大,年级越高,心理问题越严重。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家长素质、学校教育、社区环境、大众传媒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具有健康心理的二十一世纪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学校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现状 成因和对策
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应该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自强自立,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畏艰难,对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对自我充满成功的信心”。然而,面对急剧变化和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直面越演越烈的“应试教育”下放权,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堪为人忧。
通过平时观察、走访调查、量表测试等,就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预防策略简述如下。
一、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冷漠、孤僻
30%~40%的学生与同龄人在一起时未感到快乐,其中12%的学生感到不合群、孤独,甚至有2%的中段学生感到自卑,显示出少数农村小学生存在孤僻心理。孤僻是心理上的屏障,这种心灵上的孤寂极不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2.羞怯、胆怯
家中来了陌生客人,不理睬,怯生的占35%左右,见了认识的长辈,不好意思,甚至躲起来的中段占17%,高段达31%,这表明了小学生中胆怯、羞涩心理比较突出,特别是高段,由于临近青春期,心理比较复杂,更显不够大方。
3.焦虑
面对考试,20%左右的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而担忧更为明显,47%出现轻微焦虑,24%属于过度焦虑。这种心理障碍如果处理不好,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4.交往情感闭锁
部分农村小学生存在交往障碍,40%左右的学生与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与伙伴沟通;调查表明他们的情感有一定的闭锁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部分农村小学生交往的心理问题是自卑、怯弱、排斥、闭锁等,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使人不容易接近,也得不到真正的友谊。
5.攻击性强
15%~25%的学生会在别人踩了一脚时予以报复,包括语言上的(骂)和有形的(反踩一脚)行为,10%~15%的学生捉弄小动物甚至以弄死为乐,流露了一定的虐待心态,这表明少数农村小学生具有对抗性或攻击性行为,这种趋向的兒童容易出现品行障碍。
二、解决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并成为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德育工作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通过此次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研究和探寻合理的教育对策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1.构建学校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让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
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校长、教导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到心理教育中来,即开设心理咨询室,如“心灵小屋”、“情感驿站”等。
2.根据农村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征,加强学校常规教育,进行正面引导
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的教育,重点摆在学生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通过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提高其认知评价水平和应对技巧并予以适当磨练,增强其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3.大力加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心理健康师资队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还在于着力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关心、爱护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4.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共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全面考查学生的言行,改革教育方法,开辟与学生沟通的多种渠道,使学生随时能与教师、家长、同伴沟通,让学生有机会也有场所进行倾诉,改变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恼,共同营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5.加强区域性校际合作
区域性学校间应加强联系,定期互通心理教育信息,举行经验交流,互派教师学习,发挥区域性资源优势,实现信息共享,方法互补,缩小农村学校与先进学校间的差距。定期组织学生联谊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增强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现状 成因和对策
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应该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自强自立,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畏艰难,对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对自我充满成功的信心”。然而,面对急剧变化和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直面越演越烈的“应试教育”下放权,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堪为人忧。
通过平时观察、走访调查、量表测试等,就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预防策略简述如下。
一、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冷漠、孤僻
30%~40%的学生与同龄人在一起时未感到快乐,其中12%的学生感到不合群、孤独,甚至有2%的中段学生感到自卑,显示出少数农村小学生存在孤僻心理。孤僻是心理上的屏障,这种心灵上的孤寂极不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2.羞怯、胆怯
家中来了陌生客人,不理睬,怯生的占35%左右,见了认识的长辈,不好意思,甚至躲起来的中段占17%,高段达31%,这表明了小学生中胆怯、羞涩心理比较突出,特别是高段,由于临近青春期,心理比较复杂,更显不够大方。
3.焦虑
面对考试,20%左右的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而担忧更为明显,47%出现轻微焦虑,24%属于过度焦虑。这种心理障碍如果处理不好,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4.交往情感闭锁
部分农村小学生存在交往障碍,40%左右的学生与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与伙伴沟通;调查表明他们的情感有一定的闭锁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部分农村小学生交往的心理问题是自卑、怯弱、排斥、闭锁等,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使人不容易接近,也得不到真正的友谊。
5.攻击性强
15%~25%的学生会在别人踩了一脚时予以报复,包括语言上的(骂)和有形的(反踩一脚)行为,10%~15%的学生捉弄小动物甚至以弄死为乐,流露了一定的虐待心态,这表明少数农村小学生具有对抗性或攻击性行为,这种趋向的兒童容易出现品行障碍。
二、解决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并成为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德育工作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通过此次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研究和探寻合理的教育对策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1.构建学校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让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
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校长、教导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到心理教育中来,即开设心理咨询室,如“心灵小屋”、“情感驿站”等。
2.根据农村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征,加强学校常规教育,进行正面引导
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的教育,重点摆在学生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通过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提高其认知评价水平和应对技巧并予以适当磨练,增强其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3.大力加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心理健康师资队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还在于着力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关心、爱护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4.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共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全面考查学生的言行,改革教育方法,开辟与学生沟通的多种渠道,使学生随时能与教师、家长、同伴沟通,让学生有机会也有场所进行倾诉,改变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恼,共同营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5.加强区域性校际合作
区域性学校间应加强联系,定期互通心理教育信息,举行经验交流,互派教师学习,发挥区域性资源优势,实现信息共享,方法互补,缩小农村学校与先进学校间的差距。定期组织学生联谊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增强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