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采用实验研究法与实地观摩法,调查研究了中小学体育活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得出了研究结果。北京市参照全国标准制定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跨栏项目教学比赛标准不尽合理;人民教育出版社《田径》教材中5~6年级跨越式跳高技术要点与教学难点存在谬误。本文以案例形式撰写,目的是引起全国体育工作者展开教育教学大讨论,使得体育基础教育的顶层设计与基层教学执行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
关键词:顶层设计;基层执行;教学活动;跨越式跳高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1-0028-02
一、问题的提出
一项重大活动或一项教学安排,顶层设计容不得半点马虎,国家、省、市、县域无论哪一级在制定政策法规或规则规程时,出现任何偏差都会影响到基层执行与具体工作落实的正确性与公信力。教材教法是指对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体系的传授方法,它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根本依据。教材内容不正确、不完善或缺乏认同性,必然会导致广大基层教师的理论导学与学生们的学习实践出现问题。
我们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源自两个具体案例:(一)2015年北京市参考并执行教育部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田径展示内容,其中跨栏比赛专业技能制定标准顶层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待商榷;(二)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说课比赛时,在论述跨越式跳高项目“动作要点”与“教学难点”两个关键环节时,所有参赛教师均依据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田径》5~6年级教材,其定位的正确与否有待商榷。通过研究与澄清这两个具体案例为导向,希望在广大体育工作者之间展开教育教学大讨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中小学体育教师跨栏项目专业技能展示存在问题的讨论
参照教育部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标准,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展示跨栏跑——弯道跑组合技术要求是“男子:栏高0.84m,栏间距9.14m;女子:栏高0.762m,栏间距8.5m”。栏高降低而栏间距离不动的规定违背了项目的内在规律,既不科学又不合理。
1.从跨栏技术要求上分析存在的问题
跨栏运动要求运动员有准确的起跨点,在保证跨过栏架高度的前提下,身体重心应尽量贴栏而过。栏高降低使得身体重心抛物线轨迹变低、变短,下栏着地点离栏架更近。相对而言,这就使得参赛教师栏间要跑的距离“相应加长”了,结果运动员栏间只能拉大步跑,跨栏项目的内在规律与核心技术要求“速度节奏”表现无从谈起。
2.从国际田联制定的不同年龄组对栏高、栏间距要求上分析存在的问题
全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大纲中,对男大学生跨栏考试的规定是:栏高0.914m,栏间距8.5m或8.7m任选;对女大学生跨栏考试的规定是:栏高0.84m,栏间距7.5m或8.0m任选。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栏高的降低,栏间距离是相应缩短的。
3.从比赛实际情况上分析存在的问题
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展示跨栏跑比赛中,参加跨栏跑—弯道跑组合的男女教师共16人,4人出现拉伤或不过栏的情况,2人出现骑栏的情况,未完美完成比赛的比率达38%。实际上,工作了若干年的参赛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的难度已超过了他们在身体素质最好的青少年时期的大学生学习阶段。毋庸置疑,参加工作已经拉家带口的教师,其身体和体力怎能和当年相比。专业技能展示要考虑到老师们的实际情况,教学技能示范是第一要素,脱离了这个基本原则就会出现方向性的偏差。
三、人民教育出版社《田径》5~6年级教材跨越式跳高技术要求存在问题的讨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田径》5—6年级教材关于跨越式跳高中的“动作要点”与“教学难点”定义为“摆动腿内旋下压”的技术要求存在严重问题。正确的摆动腿技术要求很简单,应该是:摆动腿摆至横杆上方后顺势下压。跨越式跳高中的“动作要点”与“教学难点”应是“助跑与起跳衔接技术”。
1.从俯卧式和跨越式直观图上分析
由图1(俯卧式)和图2(跨越式)对比可知,“摆动腿沿助跑方向向内(注:指向身体中线)摆动,摆动腿摆到最高点后脚尖内旋下压”是俯卧式跳高的技术要求与动作外观表象,运动员必须通过摆动腿的内旋下压来带动起跳腿和躯干翻转才能顺利跃过横杆。
跨越式跳高对摆动腿的技术要求与俯卧式恰恰相反,摆动腿沿助跑方向向外(注:偏离身体中线)摆动,摆动腿的摆动应该外展外旋而非内摆内旋。
2.俯卧式是起跳腿靠近横杆起跳,跨越式则是摆动腿靠近横杆起跳
俯卧式跳高是起跳腿靠近横杆起跳,横杆在身体左侧,运动员起跳时产生的偏心推力必须向内(向左)才能保证人体越过横杆。这就要求摆动腿向内侧摆起,而后摆动腿摆到最高点后必须内旋下压使整个人体越过横杆;跨越式跳高是摆动腿靠近横杆,横杆在身体右侧,运动员起跳时产生的偏心推力必须向外(向右)才能保证人体越过横杆。这就要求运动员起跳后摆动腿应向右侧外摆与外旋才能保证整个人体越过横杆。
3.跳高起跳腾空后人体的运动是相向运动,动作遵循补偿性原理
跨越式跳高人体腾空后,身体重心达到最高点时,躯干应开始做出向左的内转面向横杆动作(见图2中的5~7),下肢(摆动腿)与其相反,应做出向右侧外摆与外旋动作以正好补偿身体内旋的力量,这样既有利于整个人体躲过横杆,又有利于保持整个人体平衡动作,从而保证整个人体顺利跨过横杆。假如人体过杆时,上体向左内转的同时,下肢(摆动腿)也向左向内做出教材中跨越式要求的“摆动腿内旋下压动作”,那么整个人体就会围绕着垂直轴一起向左转动,显然这种技术动作要求是错误的。
四、结论与建议
1.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展示跨栏跑比赛中,针对体育教师实际情况,把栏高降低是合理的,但是不相应缩短栏间距离是不合理的。建议把栏间距离修改为男选手:8.5m左右,女选手:8m左右。
2.人民教育出版社《田径》5~6年级教材关于跨越式跳高中的“动作要点”与“教学难点”“摆动腿内旋下压”的技术要求是错误的,教材中对摆动腿技术的描述过于复杂,更不应该把“擺动腿内旋下压”作为“动作要点”与“教学难点”进行教学实践。
3.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要点”与“教学难点”应该是助跑与起跳的衔接技术。正确的摆动腿技术要求应该是:摆动腿摆至横杆上方后顺势下压或摆动腿稍外展外旋上摆,摆过横杆后然后顺势下压。
4.建议各级组织在制定重大体育教学活动中,注重把握好顶层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运用教材教法时,注重把握好基层的导学性。顶层设计的科学性与基层执行的导学性是关系到体育工作全局性的大问题。
关键词:顶层设计;基层执行;教学活动;跨越式跳高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1-0028-02
一、问题的提出
一项重大活动或一项教学安排,顶层设计容不得半点马虎,国家、省、市、县域无论哪一级在制定政策法规或规则规程时,出现任何偏差都会影响到基层执行与具体工作落实的正确性与公信力。教材教法是指对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体系的传授方法,它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根本依据。教材内容不正确、不完善或缺乏认同性,必然会导致广大基层教师的理论导学与学生们的学习实践出现问题。
我们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源自两个具体案例:(一)2015年北京市参考并执行教育部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田径展示内容,其中跨栏比赛专业技能制定标准顶层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待商榷;(二)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说课比赛时,在论述跨越式跳高项目“动作要点”与“教学难点”两个关键环节时,所有参赛教师均依据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田径》5~6年级教材,其定位的正确与否有待商榷。通过研究与澄清这两个具体案例为导向,希望在广大体育工作者之间展开教育教学大讨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中小学体育教师跨栏项目专业技能展示存在问题的讨论
参照教育部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标准,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展示跨栏跑——弯道跑组合技术要求是“男子:栏高0.84m,栏间距9.14m;女子:栏高0.762m,栏间距8.5m”。栏高降低而栏间距离不动的规定违背了项目的内在规律,既不科学又不合理。
1.从跨栏技术要求上分析存在的问题
跨栏运动要求运动员有准确的起跨点,在保证跨过栏架高度的前提下,身体重心应尽量贴栏而过。栏高降低使得身体重心抛物线轨迹变低、变短,下栏着地点离栏架更近。相对而言,这就使得参赛教师栏间要跑的距离“相应加长”了,结果运动员栏间只能拉大步跑,跨栏项目的内在规律与核心技术要求“速度节奏”表现无从谈起。
2.从国际田联制定的不同年龄组对栏高、栏间距要求上分析存在的问题
全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大纲中,对男大学生跨栏考试的规定是:栏高0.914m,栏间距8.5m或8.7m任选;对女大学生跨栏考试的规定是:栏高0.84m,栏间距7.5m或8.0m任选。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栏高的降低,栏间距离是相应缩短的。
3.从比赛实际情况上分析存在的问题
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展示跨栏跑比赛中,参加跨栏跑—弯道跑组合的男女教师共16人,4人出现拉伤或不过栏的情况,2人出现骑栏的情况,未完美完成比赛的比率达38%。实际上,工作了若干年的参赛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的难度已超过了他们在身体素质最好的青少年时期的大学生学习阶段。毋庸置疑,参加工作已经拉家带口的教师,其身体和体力怎能和当年相比。专业技能展示要考虑到老师们的实际情况,教学技能示范是第一要素,脱离了这个基本原则就会出现方向性的偏差。
三、人民教育出版社《田径》5~6年级教材跨越式跳高技术要求存在问题的讨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田径》5—6年级教材关于跨越式跳高中的“动作要点”与“教学难点”定义为“摆动腿内旋下压”的技术要求存在严重问题。正确的摆动腿技术要求很简单,应该是:摆动腿摆至横杆上方后顺势下压。跨越式跳高中的“动作要点”与“教学难点”应是“助跑与起跳衔接技术”。
1.从俯卧式和跨越式直观图上分析
由图1(俯卧式)和图2(跨越式)对比可知,“摆动腿沿助跑方向向内(注:指向身体中线)摆动,摆动腿摆到最高点后脚尖内旋下压”是俯卧式跳高的技术要求与动作外观表象,运动员必须通过摆动腿的内旋下压来带动起跳腿和躯干翻转才能顺利跃过横杆。
跨越式跳高对摆动腿的技术要求与俯卧式恰恰相反,摆动腿沿助跑方向向外(注:偏离身体中线)摆动,摆动腿的摆动应该外展外旋而非内摆内旋。
2.俯卧式是起跳腿靠近横杆起跳,跨越式则是摆动腿靠近横杆起跳
俯卧式跳高是起跳腿靠近横杆起跳,横杆在身体左侧,运动员起跳时产生的偏心推力必须向内(向左)才能保证人体越过横杆。这就要求摆动腿向内侧摆起,而后摆动腿摆到最高点后必须内旋下压使整个人体越过横杆;跨越式跳高是摆动腿靠近横杆,横杆在身体右侧,运动员起跳时产生的偏心推力必须向外(向右)才能保证人体越过横杆。这就要求运动员起跳后摆动腿应向右侧外摆与外旋才能保证整个人体越过横杆。
3.跳高起跳腾空后人体的运动是相向运动,动作遵循补偿性原理
跨越式跳高人体腾空后,身体重心达到最高点时,躯干应开始做出向左的内转面向横杆动作(见图2中的5~7),下肢(摆动腿)与其相反,应做出向右侧外摆与外旋动作以正好补偿身体内旋的力量,这样既有利于整个人体躲过横杆,又有利于保持整个人体平衡动作,从而保证整个人体顺利跨过横杆。假如人体过杆时,上体向左内转的同时,下肢(摆动腿)也向左向内做出教材中跨越式要求的“摆动腿内旋下压动作”,那么整个人体就会围绕着垂直轴一起向左转动,显然这种技术动作要求是错误的。
四、结论与建议
1.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展示跨栏跑比赛中,针对体育教师实际情况,把栏高降低是合理的,但是不相应缩短栏间距离是不合理的。建议把栏间距离修改为男选手:8.5m左右,女选手:8m左右。
2.人民教育出版社《田径》5~6年级教材关于跨越式跳高中的“动作要点”与“教学难点”“摆动腿内旋下压”的技术要求是错误的,教材中对摆动腿技术的描述过于复杂,更不应该把“擺动腿内旋下压”作为“动作要点”与“教学难点”进行教学实践。
3.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要点”与“教学难点”应该是助跑与起跳的衔接技术。正确的摆动腿技术要求应该是:摆动腿摆至横杆上方后顺势下压或摆动腿稍外展外旋上摆,摆过横杆后然后顺势下压。
4.建议各级组织在制定重大体育教学活动中,注重把握好顶层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运用教材教法时,注重把握好基层的导学性。顶层设计的科学性与基层执行的导学性是关系到体育工作全局性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