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理复习课是一种重要的课型,它是站在终点用立体的眼光回望起点和过程,它是学生对已学内容的一种更高层次的再学习。它对学生夯实基础、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应用能力、感悟数学思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上好整理复习课,提高教学质量?本人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1整理复习课存在的问题
1.1整理环节教师包办代替的情况较多,教学牵引痕迹过重,学生学习被动;
1.2知识点的梳理仍浮在表面上,存在知识点孤立、未能建立知识网络的现象;
1.3未能在摸清学情的基础上进行很好地查缺补漏,教学缺乏针对性,未能关注学生学习的需求及学习动机、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4教学内容只是已往知识的简单重复,学生仍停留在低认知的水平上,练习的设计缺乏梯度,无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度不高。
2原因分析
2.1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未能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设计和实施;
2.2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不够,对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理解欠缺;教师对整理复习课课型的思考不深入,对复习脉络的把握不清;
2.3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平时教学不善于观察学生,未能及时捕捉学生学习时产生的问题、困惑,对教学的研究点找得不准;
2.4整理复习课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温故知新,知新的过程就是提升的过程,一节整理复习课学生没有提升,这节课的目标就没能实现,究其原因是教师对整理复习课的课堂目标定位不准。
3教学策略
3.1指导复习,自主整理
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逐渐形成学生自主整理单元知识的能力。一、二年级学生对复习很陌生,教师要给学生演示复习过程:翻阅教材,用笔画标题、重点语句等,学生进行模仿式复习,教师从旁指导。对于中、高年级学生的复习,要求应提高,指导学生在看书、记公式的同时,采用归类列表法、摘录法、问题诊断法、树状梳理法将知识进行个性化地回顾与整理。教师的指导由半扶半放到全面放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教师可布置学生课前独立完成回顾整理环节,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达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目的。
3.2读懂教材,构建知识网络
复习课理清知识脉络尤为重要,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在头脑中构建知识网络,使其“横成片”、“竖成线”,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完善,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运用。课前学生对知识的个性化梳理并不完善,课上教师要进一步引导,使其含糊的认识变得清楚,零散的认知逐渐完整,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必须吃透,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指导复习才能有的放矢,反之,以其昏昏是无法使其昭昭的。
如三年级下册的《统计》单元的整理与复习课,A教师只进行了浅层次的梳理:这一单元学习了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这种浮在表面的梳理对学生是没有益处的。B教师是这样处理的:学生课前独立进行回顾整理,课上交流,之后教师出示了这样两个问题:1、为什么平均数这一学习内容放在了简单的数据分析之后?2、平均数与平均分一样吗?学生小组讨论,进一步明析了:平均数能更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通过计算平均数,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更高层次的分析及对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推测;平均数与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并没有真正分。师生共同梳理了单元知识结构图,从中我们看到了教师对教材深入的研读及深刻的理解。
3.3摸清学情,查缺补漏
整理复习课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查缺补漏,在课堂上要做到全面的反馈。而整理复习课的查缺补漏应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查找教师之前在教学某一单元知识时有哪些做得好的地方,有哪些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的角度,学生在老师的教学设计之下,在单元学习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和困惑,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如在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单元的教学中,李老师发现许多学生认为只有东偏南45°方向才是东南方向。基于学生这样的错误认知,教师在复习时,用课件出示了方位图及一轮红日东升西落的演示动画,先让红日分别在东、南、西三个方位驻足,学生说方位,他们的意见是统一的,接下来,课件演示红日在东偏南30°方向停留,请学生说方位,学生的观点就不一致了,这一矛盾冲突通过学生思考、争辩、教师解惑得到了处理,学生的错误认知得到了订正,体现了复习课的“查缺补漏”。
3.4巧设练习,生长延伸
部分教师在复习课中沉溺于题海战术,认为学生多做多练就会多收益。我不同意这种做法。我认为习题不需要多,而要精,应在一题多变、一题多联上下功夫,要注重体现纠错,体现层次性,体现精典,体现探究性和开放性。
比如在教学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的整理复习课时,刘老师与学生共同梳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等方面的知识,之后,用课件出示了一个长方体框架,请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将其想象成生活中的实际物体,填上适当的数据和单位,提出适宜的问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练习题,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编题、共同解决,进行了基础练习及拓展延伸練习,并进一步总结出了长方体计算表面积时减少面、增加面及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体现,学习兴趣得到了培养,潜能得到了开发。
总之,整理复习课是一片等待我们一线教师、教研人员共同开垦的地带。我相信,只要我们勤于钻研、不断实践,从学情出发,本着以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去设计,凸显整理复习课“查缺补漏、梳理建网、温故知新”的功能,这片复习课的土地一定会焕发生机、硕果累累。
1整理复习课存在的问题
1.1整理环节教师包办代替的情况较多,教学牵引痕迹过重,学生学习被动;
1.2知识点的梳理仍浮在表面上,存在知识点孤立、未能建立知识网络的现象;
1.3未能在摸清学情的基础上进行很好地查缺补漏,教学缺乏针对性,未能关注学生学习的需求及学习动机、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4教学内容只是已往知识的简单重复,学生仍停留在低认知的水平上,练习的设计缺乏梯度,无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度不高。
2原因分析
2.1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未能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设计和实施;
2.2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不够,对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理解欠缺;教师对整理复习课课型的思考不深入,对复习脉络的把握不清;
2.3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平时教学不善于观察学生,未能及时捕捉学生学习时产生的问题、困惑,对教学的研究点找得不准;
2.4整理复习课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温故知新,知新的过程就是提升的过程,一节整理复习课学生没有提升,这节课的目标就没能实现,究其原因是教师对整理复习课的课堂目标定位不准。
3教学策略
3.1指导复习,自主整理
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逐渐形成学生自主整理单元知识的能力。一、二年级学生对复习很陌生,教师要给学生演示复习过程:翻阅教材,用笔画标题、重点语句等,学生进行模仿式复习,教师从旁指导。对于中、高年级学生的复习,要求应提高,指导学生在看书、记公式的同时,采用归类列表法、摘录法、问题诊断法、树状梳理法将知识进行个性化地回顾与整理。教师的指导由半扶半放到全面放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教师可布置学生课前独立完成回顾整理环节,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达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目的。
3.2读懂教材,构建知识网络
复习课理清知识脉络尤为重要,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在头脑中构建知识网络,使其“横成片”、“竖成线”,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完善,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运用。课前学生对知识的个性化梳理并不完善,课上教师要进一步引导,使其含糊的认识变得清楚,零散的认知逐渐完整,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必须吃透,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指导复习才能有的放矢,反之,以其昏昏是无法使其昭昭的。
如三年级下册的《统计》单元的整理与复习课,A教师只进行了浅层次的梳理:这一单元学习了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这种浮在表面的梳理对学生是没有益处的。B教师是这样处理的:学生课前独立进行回顾整理,课上交流,之后教师出示了这样两个问题:1、为什么平均数这一学习内容放在了简单的数据分析之后?2、平均数与平均分一样吗?学生小组讨论,进一步明析了:平均数能更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通过计算平均数,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更高层次的分析及对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推测;平均数与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并没有真正分。师生共同梳理了单元知识结构图,从中我们看到了教师对教材深入的研读及深刻的理解。
3.3摸清学情,查缺补漏
整理复习课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查缺补漏,在课堂上要做到全面的反馈。而整理复习课的查缺补漏应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查找教师之前在教学某一单元知识时有哪些做得好的地方,有哪些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的角度,学生在老师的教学设计之下,在单元学习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和困惑,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如在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单元的教学中,李老师发现许多学生认为只有东偏南45°方向才是东南方向。基于学生这样的错误认知,教师在复习时,用课件出示了方位图及一轮红日东升西落的演示动画,先让红日分别在东、南、西三个方位驻足,学生说方位,他们的意见是统一的,接下来,课件演示红日在东偏南30°方向停留,请学生说方位,学生的观点就不一致了,这一矛盾冲突通过学生思考、争辩、教师解惑得到了处理,学生的错误认知得到了订正,体现了复习课的“查缺补漏”。
3.4巧设练习,生长延伸
部分教师在复习课中沉溺于题海战术,认为学生多做多练就会多收益。我不同意这种做法。我认为习题不需要多,而要精,应在一题多变、一题多联上下功夫,要注重体现纠错,体现层次性,体现精典,体现探究性和开放性。
比如在教学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的整理复习课时,刘老师与学生共同梳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等方面的知识,之后,用课件出示了一个长方体框架,请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将其想象成生活中的实际物体,填上适当的数据和单位,提出适宜的问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练习题,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编题、共同解决,进行了基础练习及拓展延伸練习,并进一步总结出了长方体计算表面积时减少面、增加面及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体现,学习兴趣得到了培养,潜能得到了开发。
总之,整理复习课是一片等待我们一线教师、教研人员共同开垦的地带。我相信,只要我们勤于钻研、不断实践,从学情出发,本着以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去设计,凸显整理复习课“查缺补漏、梳理建网、温故知新”的功能,这片复习课的土地一定会焕发生机、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