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本文拟从主体性教学理论出发,针对当前技工学校的教学现状,从教学实践层面提出了在技校电工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途径与方法。本文主张从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入手,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精心设计主体活动,从而促使学生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的主体性受到严重的压抑,社会上一些不正确的看法也使不少技校学生丧失了自信心,再加上升入技校后不良的学习心态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这一切都导致了技工学校的教学质量普遍不高。
要提高技工学校的教学质量,最为迫切的是如何解决技校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问题。即怎样通过教学让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促进自我发展,这正成为技工学校教师努力探索的问题。电工在理科类的技工学校课程中占较大的比重,而且往往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容易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二、对主体性理论的认识
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马克思说:“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属性”。教育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很多专家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来概括主体性。因此,我们把启动人最本质的属性——主体性作为我们落实素质教育于课堂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着力点,在电工教学这一渠道,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三、教学实践的途径与策略
1.端正教育思想
在如何对待学习困难学生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正因为你有缺点,所以你必须被雕琢;另一种则认为,正因为你有缺点,所以你会成功。前者是传统的教育观念,它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永远处在被接受教育的地位,其结果是学生越学越厌学;后者认为,每一位学生都有潜力可挖,通过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千方百计帮助学生取得进步,获得成功,其结果是截然不同的。“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技校的学生还是有希望的,是能有所作为的。所以,作为教师,首先必须要消除“技校学生没有希望的,是吃力不讨好的,浪费时间的”等偏见。走出学生不行的阴影,从抗拒他们变为喜欢他们,尊重他们,信任和支持他们,鼓励他们树立信心,争取进步。
2.正确定位,强化主体意识
不少的技校生都认为,就读技校是没有前途的。所以,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甚至无心向学。作为教师,首先要纠正学生这种不正确的观念。“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告诉学生不要轻易把自己看扁,只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只要不懈努力,哪里都有成功的机会。此外,必须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在电工教学中,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把学生看作是简单的认知体,要把他们看成是有完整生命的人。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从被动地接受中走出来,把自身当作认识的对象。
3.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
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营造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发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习,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实践活动是兴趣产生的源泉,是激发主体性最有效的途径。上学期,我任教三(1)电子班的可编程控制器(PLC)这门课程。在上了两周的理论内容后,我发觉到学生没有劲头,对指令等比较模糊,学起来十分吃力。于是,我尝试对教学内容作了调整,把指令系统实验提前做。在实验中,我终于看到了学生学习的劲头:学生对着PLC练习指令,到下课也不愿意离开;一些还没有讲过的指令,学生们竟然主动地去看书,个别学生甚至试图去编写程序。面对学生如此主动地学习,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计划,用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理论知识。一个学期结束了,学生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令人兴奋的是,学生通过课外学习,自编了交通灯控制、五层电梯自动控制等27个小程序。虽然这些小程序严谨性、实用性并不强,而且有些还存在逻辑上的问题,“不求完美、但求突破”,我想,能大胆地迈出第一步,就是成功的开始。
4.精心设计主体活动
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实现的,因此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组织教学要了解主体、客体、环境等方面的情况。精心设计主体活动就是要根据阶段性教学要求,把主体、客体、环境等方面情况联系起来,并寻找出三者间相互作用的最佳联结点,使学生能参与,乐于参与并在参与中得到有效训练。
“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允许落后,鼓励冒尖”,这是人才成长的辩证法。“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
这是我的一点见解,我想,这也应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倾听—选择—赏识”“尊重—沟通—激励”,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成功的心理,积极寻找适合学生成长之路,让学生最终获得自信,独立走上成功之路。
(作者单位:543002广西梧州市轻工技工学校)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的主体性受到严重的压抑,社会上一些不正确的看法也使不少技校学生丧失了自信心,再加上升入技校后不良的学习心态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这一切都导致了技工学校的教学质量普遍不高。
要提高技工学校的教学质量,最为迫切的是如何解决技校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问题。即怎样通过教学让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促进自我发展,这正成为技工学校教师努力探索的问题。电工在理科类的技工学校课程中占较大的比重,而且往往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容易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二、对主体性理论的认识
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马克思说:“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属性”。教育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很多专家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来概括主体性。因此,我们把启动人最本质的属性——主体性作为我们落实素质教育于课堂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着力点,在电工教学这一渠道,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三、教学实践的途径与策略
1.端正教育思想
在如何对待学习困难学生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正因为你有缺点,所以你必须被雕琢;另一种则认为,正因为你有缺点,所以你会成功。前者是传统的教育观念,它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永远处在被接受教育的地位,其结果是学生越学越厌学;后者认为,每一位学生都有潜力可挖,通过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千方百计帮助学生取得进步,获得成功,其结果是截然不同的。“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技校的学生还是有希望的,是能有所作为的。所以,作为教师,首先必须要消除“技校学生没有希望的,是吃力不讨好的,浪费时间的”等偏见。走出学生不行的阴影,从抗拒他们变为喜欢他们,尊重他们,信任和支持他们,鼓励他们树立信心,争取进步。
2.正确定位,强化主体意识
不少的技校生都认为,就读技校是没有前途的。所以,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甚至无心向学。作为教师,首先要纠正学生这种不正确的观念。“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告诉学生不要轻易把自己看扁,只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只要不懈努力,哪里都有成功的机会。此外,必须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在电工教学中,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把学生看作是简单的认知体,要把他们看成是有完整生命的人。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从被动地接受中走出来,把自身当作认识的对象。
3.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
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营造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发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习,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实践活动是兴趣产生的源泉,是激发主体性最有效的途径。上学期,我任教三(1)电子班的可编程控制器(PLC)这门课程。在上了两周的理论内容后,我发觉到学生没有劲头,对指令等比较模糊,学起来十分吃力。于是,我尝试对教学内容作了调整,把指令系统实验提前做。在实验中,我终于看到了学生学习的劲头:学生对着PLC练习指令,到下课也不愿意离开;一些还没有讲过的指令,学生们竟然主动地去看书,个别学生甚至试图去编写程序。面对学生如此主动地学习,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计划,用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理论知识。一个学期结束了,学生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令人兴奋的是,学生通过课外学习,自编了交通灯控制、五层电梯自动控制等27个小程序。虽然这些小程序严谨性、实用性并不强,而且有些还存在逻辑上的问题,“不求完美、但求突破”,我想,能大胆地迈出第一步,就是成功的开始。
4.精心设计主体活动
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实现的,因此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组织教学要了解主体、客体、环境等方面的情况。精心设计主体活动就是要根据阶段性教学要求,把主体、客体、环境等方面情况联系起来,并寻找出三者间相互作用的最佳联结点,使学生能参与,乐于参与并在参与中得到有效训练。
“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允许落后,鼓励冒尖”,这是人才成长的辩证法。“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
这是我的一点见解,我想,这也应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倾听—选择—赏识”“尊重—沟通—激励”,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成功的心理,积极寻找适合学生成长之路,让学生最终获得自信,独立走上成功之路。
(作者单位:543002广西梧州市轻工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