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十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完整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并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以“和谐社会”为主题,是对十六大以来的理念、理论和实践在一个更高层面的概括和总结。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先哲们提出了“天人和谐”的思想,强调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分。而“国泰民安”、“安居乐业”的“大同”社会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理想追求。
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的任务,更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其立足点就在于要让老百姓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确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需要转变执政理念,告别“GDP崇拜”,抓紧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努力建立起“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必须充分调动全体人民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的积极性,大力倡导、宣传社会和谐。只有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才能让“和谐理念”深入人心。
老有所养,少有所为,尊老爱幼;人们以诚相待,以助人为乐,社会秩序井然有序;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这就是人民梦寐以求的美好社会和美好生活。
蓝图已经绘就!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必将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先哲们提出了“天人和谐”的思想,强调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分。而“国泰民安”、“安居乐业”的“大同”社会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理想追求。
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的任务,更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其立足点就在于要让老百姓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确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需要转变执政理念,告别“GDP崇拜”,抓紧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努力建立起“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必须充分调动全体人民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的积极性,大力倡导、宣传社会和谐。只有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才能让“和谐理念”深入人心。
老有所养,少有所为,尊老爱幼;人们以诚相待,以助人为乐,社会秩序井然有序;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这就是人民梦寐以求的美好社会和美好生活。
蓝图已经绘就!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必将屹立于世界的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