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媚香楼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rrowHa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媚香楼位于南京秦淮河南岸,左牵文德桥,右携来燕桥,南望乌衣巷,北依夫子庙。眼前的一座三进两层的现代宅院,就是明末清初秦淮女贤李香君的居所。
  来到秦淮河畔,人们自然会想到8个女性的名字,按她们的出生先后顺序依次排列为:马湘兰、柳如是、顾横波、董小宛、陈圆圆、李香君、寇白门、卞玉京。 寇卞二人因生年不详,故排列在后。此8人中,唯马湘兰殊不同时,当她去世之时, 其他7人均未出生。不知谁人信口给她们命名为“秦淮八艳”。其实,仅仅用一个“艳”来给她们下定义,这似乎不够公平。她们人生的闪光点,不仅仅是芳名夺艳,更重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崇高的人格气节,且在诗词、绘画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令许多大丈夫愧怍。
  当然,我们这次主要“造访”的对象,还是李香君,因为她是这所楼宅的主人。烟雨笼罩着十里秦淮,也覆盖着河边的媚香楼。说是造访却早已人去楼空,准确地说,此行的目的是一次心灵的朝拜。目光刚离开“李香君故居”五个大字,双脚便踏进了楼前的大门。我仿佛走进了一座精神的殿堂,感知立时变得庄重而严肃。越过小天井左侧的圆门,便进入庭院和对厅,前有思远堂,后有话雨轩。庭中张维先生的一副对联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陈醪斟趣,新茗催诗,三杯忘宠辱;
  铁笛销魂,铜琶醒梦,一扇写悲欢。
  对联文采飞扬,但仅仅写出了原主人李香君的生活经历,似缺少点金之笔。南京陈衡先生的一联弥补了这一不足,短短24字,大体道出了香君姑娘的才华人品:
  小字噪秦淮,万种风情柔似水;
  丹心昭史册,一痕血泪艳如华。
  香君何许人也?据有关资料载,李香君原名李香,艺名“香扇坠”,自幼被卖入妓院,从周如松、苏昆生等人学艺,天资聪慧,才识过人,且国色天姿,身材小巧玲珑。时任军中掌书记而又为秦淮诸艳曲中好友的余怀有诗赞之:“生小倾城是李香, 怀中婀娜袖中藏。 何缘十二巫峰女,梦中偏来见楚王。”香君喜唱《牡丹亭》《玉茗堂》诸剧,歌喉婉转,令人叫绝。相传,明末许多朝野名士,竟相以一识李香君为荣。
  沿古木楼梯拾级而上,可登楼俯瞰秦淮。二楼东为卧室,西为琴房,供香君姑娘习艺休寝;中为客厅,为待客之处,香君与复社人员经常在这里小会。李香君的人生与复社有水乳交融的内在联系,可以这样说,没有复社诸文人的文化熏陶,便没有香君姑娘闪光的人生。复社又称“小东林”,是明末江南士大夫们继东林党之后为反清复明而组织的又一个社会政治团体,领袖人物为江苏太仓张溥与张采,黄宗羲、吴昌时等著名人士均为复社成员。其中与“秦淮八艳”命运密切相连的冒辟疆、侯方域和吴应箕、陈定生,遂被称为“复社四公子”。复社共举行过三次大会,第二次大会于明崇祯三年在金陵召开,那年正是庚午乡试之年,张溥、吴伟业、杨廷枢等人皆入魁选。也正是在那一年,高山流水,初遇知音,经张溥介绍,李香君结识了复社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
  十里秦淮,艳雨笙歌,河面上流淌的并不都是蜜意柔情,秦淮河畔汇集的也有不可多得的女性阳刚。在中国传统意识中,历来以天为阳,地为阴;以山为阳,水为阴;以男为阳,女为阴。实际上,在特定的条件下,女性的阳刚比男性的阳刚更刚烈。
  我曾被封建时代的一位青楼歌女认真地感动过,那是在读曲阜才子孔尚任的传世之作《桃花扇》之后,我有幸结识了李香君的芳名,并铭记下她不朽的爱国节操。
  就在那一年,誉满秦淮的李香君遇上百年“知音”侯方域,也就在那一年,命运赋予了她另一种伟大的转机。同命鸟在秦淮河的上空飞翔,然后,又将她人生的辉煌悄悄地衔进了历史的深处。 近400年来,秦淮烟雨不停地向世人讲述关于桃花扇的故事。
  有人问,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故事是喜剧还是悲剧。我至今难以回答,多少次面对这个问题徘徊不答,举棋不定。
  踏进媚香楼,我的眼前又出现了那把饱蘸香君姑娘鲜血画出一朵艳丽夺目桃花的桃花扇。我的心不禁为之而殷殷泣血。香君最令人敬仰之处是她的侠骨慧眼。她不像柳如是最后在投缳自缢中结束了自己狂放不羁的一生;她也不像陈圆圆能在明末清初兵戈以仇的大环境中际会风云。她忠贞不二地爱慕侯方域,正是一腔爱国之情使然,表现了她对胸有抱负志在反清复明的一代才子的敬重。血溅定情扇,洒泪绘桃花,这是她忠于爱情的体现,桃花是红色的,血是红色的,爱也是红色的。而当侯方域著大清朝的冠服“衣锦归来”时,李香君又是表现出那般的与众不同,她一怒之下,痛斥自己朝思暮想、倾心相爱的侯公子,并毫不怜惜地撕毁了12年两心相系相牵的桃花扇。此时她不爱钱,不爱物,也不爱才,她心底唯一深爱的是山河破碎的故国。据说侯方域受封清廷顶带花翎是在一个月黑之夜,因为黑夜是人间最大的遮羞布。
  我扶栏循梯缓缓而上,力求在时间的梯级上一步一个脚印。我不敢让双脚踏出“咚咚”,生怕惊醒香君姑娘的长梦。有谁能理解我此时的衷曲?连身旁的小白也不解我心。
  登上媚香楼,我在寻找美,寻找一种悲壮的美,一种女性的阳刚之美。香君姑娘的美不只在于貌,更在于她不同凡响、超越流俗的内心世界。我们不仅需要在生活中学会生存,而且需要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从而创造美。在我看来,楼上每一件香君姑娘的遗物,包括她的每一个指纹,都是美的存在、美的展现。世间万事万物大都有始有终,唯有美不需要结尾。有位作家说:“世间最让人消受不住的,就是对美的祭奠。”
  楼后又是一进宅院,厅临河水,可凭栏观赏秦淮风光。水边有小型码头,可乘舟水上小游。烟笼秦淮,碧波荡漾。夫子庙前行人往来不绝,划然而过的车笛声,扰醒了河边画舫的沉默。细雨无声,撩拨宁静的水面。举目东望,目光越过文德、文源与平江三桥,便看到了古桃叶渡口。当年侯方域决定逃离金陵,到扬州去投奔抗清英雄史可法,希望一展鸿图。是夜,媚香楼琵琶声声,凄凄切切,香君情系一曲“琵琶词”送郎从军。第二天早上,他们又在桃叶渡口挥泪话别,从此劳燕分飞,音讯全无。侯公子走后,当朝权贵田仰送赠重金欲纳香君为妾,遭到拒绝后又以武力相逼。香君发誓不入朱门,遂狠命以头撞击桌角, 鲜血飞溅满地,恰巧一滴血溅在侯公子送给香君的信物——白纸扇上,却被画家杨龙友依血作画,浑然天成,绘成了一朵临风乍开的桃花。不想,这一真实的历史故事,又被文坛有心人孔尚任借将去,创作出了中国戏曲史上屈指可数的名篇《桃花扇》。从此桃花扇的故事一代代传遍中华大地。
  12年后,这一对苦苦厮守的有情人终于相会于金陵。大出香君意料的是,侯方域终于耐不住功利的诱惑,重染了某些古今知识分子的通疾,他成了大清王朝的在册官员。这个曾写信劝说大诗人吴伟业不做清朝官,不做“二臣”的人,最终自己竟变成了那段复杂历史中的明清“二臣”。当天夜里,香君姑娘不辞而别,媚香楼从此失去了她轻捷美丽的身影与清脆婉转的歌声。侯方域愧悔莫及,遂写下《李姬传》以寄相思。
  相传李香君因气恨侯方域无民族气节,芳心一横随卞玉京出家为尼,隐遁栖霞山保贞庵,不久便忧郁而死,遗体葬于附近的山丘之上。至今,南京栖霞风景区还有桃花扇亭。栖霞山红叶堪称全国一大美景,那年年经霜愈浓的枫叶,也许就是香君姑娘的热血染成。
  烟雨濛濛,暮色将至。我又一次举目秦淮,河水无语西流。在我看来,河面上漂浮的已不再是六朝的胭脂粉黛,而是历史的血花,是岁月的泪痕。
其他文献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会计行业生存之本,通过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分析,认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采用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完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以确保整个社会经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