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输电线路施工处于室外环境中,受到自然环境、人为因素等方面的影响较大,如果管理不当就会给电力工程输电线路带来严重的质量问题。本文主要以电力输电线路为主,探讨施工技术在其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线路施工;施工技术
引言
在现阶段电力企业的发展建设中,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仍然是电力企业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提高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整个电力企业的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也是保证电力运输安全稳定的重要工作环节之一。
1输电线路施工的必要性
输电线路施工质量与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息息相关。如果不能保证输电线路施工质量,就可能会导致线路存在安全隐患,发生故障。通常,在处理线路的故障时会耗费较长的时间,处理程序比较繁琐,必然会影响用户正常用电,甚至还会造成更大的损失。为了从源头上避免故障的发生,就要提高输电线路施工质量。
2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2.1准备工作十分繁琐
我们都知道输电线路对于我们中国的重要性,想要真正使得输电线路变得安全放心,肯定也是需要一些努力。想要输电线路完美的出现在大众眼中,除了在实施的过程中信心以外,前期的準备工作也是同样的重要。建设输电线路是一项非常重大的工程,不是任何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就可以的,这需要国家的鼎力支持,除了政策的支持一样,建立输电线路仍然是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到目前为止,国家也是大力支持输电线路的完善,这些问题早就迎刃而解。
2.2管理制度不严格
很多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都会存在一定的漏洞,这会影响企业自身额长远发展。目前电力企业内部的相关工作者、技术操作人员对这项工作本身的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缺乏科学的观念进行合理应用,甚至还有一些工作者根本就没有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任何一个工程在施工之前,都需要经由专业的人员进行整个工程的造价评估工作,这一环节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很多从事这项工作的管理者个人意识度不够,工程内部签署的相关合同中也没有明确表示具体内容,常见的设备应用价格标准不准确等,这些都是合同中存在的漏洞之处。如果施工签署的合同不够规范,这就需要相关工作者对合同内部的各项条例进行重新确定,同一项工作分成两次去完成就会加重公司的成本投入,对工程也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3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分析
3.1合理规划施工设计工作
工程开展之初,电力企业需要派遣专人进入到施工现场周围进行实际考察,根据周边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施工方案。因此前期的设计工作这一环节至关重要,这是保证整个输电运行稳定的重要基础。如果设计方案不够科学,会给后期的施工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常见的有施工路径发生重复、塔杆建设不合理等,这些因素会影响整个工程施工的进度,同时降低基础性工程的建设功能。只有建立科学标准的施工技术才能够确保整个工程的稳定开展。合理的设计方案也是后期整个工程质量进行稳定控制的前提。对施工现场的所有物料应用进行科学分配,规范施工人员的具体操作。实际进行施工时,经常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就需要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析,进行适当的变更操作,保证整个方案应用的科学性。此外,施工现场的管理者也需要根据具体的相关方案进行合理应用,保证管理的高效应用性。
3.2输电线路工程施工测量
第一,输电线路平断面图测量沿线路中线两边方向或线路垂直方向测出各地形变化点的高差和距离,并沿着线路中心线两侧一定宽度的走廊上测出主要底线、地貌及各建筑的位置。针对施工局部改线或复测的平断面图,一般采用视距法施测。第二,由于线路在设计勘测定位后至开始施工这段期间内,往往受到自然环境或外界因素影响,使杆塔桩偏移或丢失,所以在开工之前,要求会同设计部门对线路上各杆塔桩及档距进行一次全面复测,复测主要内容包括杆塔桩复测、档距及危险点标高的校检、交叉跨越的复测、补桩和设计规定的位移等。第三,校核相邻杆塔间的档距和地形凸起点的标高是线路复测的主要工作内容,复测方法一般采用视距法。第四,线路与电力线、弱电线、铁路、公路等交叉跨越时,为复核线路与被跨越物的安全净空距离,施工前应复测被跨越物的标高,以便从断面图中计算出净空距离。
3.3基础施工
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会涉及到一些基础施工操作,下面就来对这些基础的施工操作进行详细的分析:首先,在土方的开挖施工中,需要对流沙、松散土质等容易塌方的地方进行适当的支护,保证土方开挖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坍塌的故障。在土方开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坑底的开挖平面积不得小于2m2,同时只需要有1个人来进行挖掘操作。如果出现多人操作的话,则需要将挖掘出来的坑土堆积在距离坑口1m之外的地方,这样就能够起到避免塌方问题出现。而对于深度超过1.5m的水泥坑而言,可以采用阶梯式开挖方式来展开具体的施工操作。其次,在进行基础混凝土的浇筑操作时,施工人员需要佩戴相关的安全防护装置,要保证施工现场的堆放物和坑口的距离不超过0.8m,在模板安装的过程中,要事先有一个预安装的过程,先将模板进行拼装之后在组装成一个整体。最后就是预制基础的安装操作,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滑入法和吊装法将预制基础放入深坑中,整个操作流程要按照规范要求来进行,以此来保证施工质量的达标。
3.4塔杆架设施工技术
塔杆是输电线路的承载体,因此它的架设对于整个电力工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说输电线路能否保障电力安全供应,有一半的因素要取决于塔杆的顺利架设了。在架设塔杆之时,施工人员需要注意两点:第一点,塔杆的本身质量必须合格,质地要坚硬牢固,要能够完全承受输电线路的压力,不因为外界压力就发生断裂或者是偏移。当然除了塔杆的质量问题,它的地基铺设也相当重要,否则再好的塔杆没有牢固的根基也会塌陷,造成事故。因此塔杆的质量一是在自身的合格质量,二就是埋设塔杆的施工质量。第二点,塔杆的架设选择需要根据实际的地理气候环境做出变动,比如说在一些交通便利的平原中,塔杆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材质制作,而在山区的塔杆架设则需要使用金属质地的塔杆,铁塔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3.5架线施工
对于输电线路的施工操作而言,其工程架线主要选择的是张力架线,通过牵张机来控制导地线的张力。在实际施工中,根据张力需求牵张机的规格选择也是有所不同的,如果牵张机的选择出现问题的话,在线拉紧的过程中悬垂绝缘子就会偏离重锤位置,而导致这类问题出现的原因就是在对弧垂观测计算的过程中,忽略了对滑车摩擦力的计算。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发生,则需要在实际计算的过程中将滑车摩擦力等影响因素考虑进去,并且根据具体结果对导线的弧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开展中,导线与底线的连接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输送的安全以及可靠稳定的运行程度。
3.6光缆施工
光纤不会引雷,但光缆中有金属部分,所以光缆避雷仍值得重视。光缆施工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检查设计资料、原材料和施工设备等是否齐备,仔细阅读有关的技术说明书与安装指导手册;架设光缆前必须确保光缆的技术性能,应用OTDR对每一盘光缆进行单盘测试,确保光缆完好方可施工。
结语
综上所述,输电线路工程施工是一项包含线路测量、基础施工、杆塔施工、架线施工、光缆施工在内的复杂工程,为保证施工顺利完成,需要针对不同施工技术及其产生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毛文剑.浅析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及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8,(12):234.
[2]友兵.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电子制作,2015,(3):178-179.
[3]张险峰.浅议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与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2):152-152.
关键词: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线路施工;施工技术
引言
在现阶段电力企业的发展建设中,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仍然是电力企业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提高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整个电力企业的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也是保证电力运输安全稳定的重要工作环节之一。
1输电线路施工的必要性
输电线路施工质量与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息息相关。如果不能保证输电线路施工质量,就可能会导致线路存在安全隐患,发生故障。通常,在处理线路的故障时会耗费较长的时间,处理程序比较繁琐,必然会影响用户正常用电,甚至还会造成更大的损失。为了从源头上避免故障的发生,就要提高输电线路施工质量。
2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2.1准备工作十分繁琐
我们都知道输电线路对于我们中国的重要性,想要真正使得输电线路变得安全放心,肯定也是需要一些努力。想要输电线路完美的出现在大众眼中,除了在实施的过程中信心以外,前期的準备工作也是同样的重要。建设输电线路是一项非常重大的工程,不是任何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就可以的,这需要国家的鼎力支持,除了政策的支持一样,建立输电线路仍然是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到目前为止,国家也是大力支持输电线路的完善,这些问题早就迎刃而解。
2.2管理制度不严格
很多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都会存在一定的漏洞,这会影响企业自身额长远发展。目前电力企业内部的相关工作者、技术操作人员对这项工作本身的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缺乏科学的观念进行合理应用,甚至还有一些工作者根本就没有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任何一个工程在施工之前,都需要经由专业的人员进行整个工程的造价评估工作,这一环节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很多从事这项工作的管理者个人意识度不够,工程内部签署的相关合同中也没有明确表示具体内容,常见的设备应用价格标准不准确等,这些都是合同中存在的漏洞之处。如果施工签署的合同不够规范,这就需要相关工作者对合同内部的各项条例进行重新确定,同一项工作分成两次去完成就会加重公司的成本投入,对工程也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3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分析
3.1合理规划施工设计工作
工程开展之初,电力企业需要派遣专人进入到施工现场周围进行实际考察,根据周边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施工方案。因此前期的设计工作这一环节至关重要,这是保证整个输电运行稳定的重要基础。如果设计方案不够科学,会给后期的施工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常见的有施工路径发生重复、塔杆建设不合理等,这些因素会影响整个工程施工的进度,同时降低基础性工程的建设功能。只有建立科学标准的施工技术才能够确保整个工程的稳定开展。合理的设计方案也是后期整个工程质量进行稳定控制的前提。对施工现场的所有物料应用进行科学分配,规范施工人员的具体操作。实际进行施工时,经常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就需要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析,进行适当的变更操作,保证整个方案应用的科学性。此外,施工现场的管理者也需要根据具体的相关方案进行合理应用,保证管理的高效应用性。
3.2输电线路工程施工测量
第一,输电线路平断面图测量沿线路中线两边方向或线路垂直方向测出各地形变化点的高差和距离,并沿着线路中心线两侧一定宽度的走廊上测出主要底线、地貌及各建筑的位置。针对施工局部改线或复测的平断面图,一般采用视距法施测。第二,由于线路在设计勘测定位后至开始施工这段期间内,往往受到自然环境或外界因素影响,使杆塔桩偏移或丢失,所以在开工之前,要求会同设计部门对线路上各杆塔桩及档距进行一次全面复测,复测主要内容包括杆塔桩复测、档距及危险点标高的校检、交叉跨越的复测、补桩和设计规定的位移等。第三,校核相邻杆塔间的档距和地形凸起点的标高是线路复测的主要工作内容,复测方法一般采用视距法。第四,线路与电力线、弱电线、铁路、公路等交叉跨越时,为复核线路与被跨越物的安全净空距离,施工前应复测被跨越物的标高,以便从断面图中计算出净空距离。
3.3基础施工
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会涉及到一些基础施工操作,下面就来对这些基础的施工操作进行详细的分析:首先,在土方的开挖施工中,需要对流沙、松散土质等容易塌方的地方进行适当的支护,保证土方开挖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坍塌的故障。在土方开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坑底的开挖平面积不得小于2m2,同时只需要有1个人来进行挖掘操作。如果出现多人操作的话,则需要将挖掘出来的坑土堆积在距离坑口1m之外的地方,这样就能够起到避免塌方问题出现。而对于深度超过1.5m的水泥坑而言,可以采用阶梯式开挖方式来展开具体的施工操作。其次,在进行基础混凝土的浇筑操作时,施工人员需要佩戴相关的安全防护装置,要保证施工现场的堆放物和坑口的距离不超过0.8m,在模板安装的过程中,要事先有一个预安装的过程,先将模板进行拼装之后在组装成一个整体。最后就是预制基础的安装操作,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滑入法和吊装法将预制基础放入深坑中,整个操作流程要按照规范要求来进行,以此来保证施工质量的达标。
3.4塔杆架设施工技术
塔杆是输电线路的承载体,因此它的架设对于整个电力工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说输电线路能否保障电力安全供应,有一半的因素要取决于塔杆的顺利架设了。在架设塔杆之时,施工人员需要注意两点:第一点,塔杆的本身质量必须合格,质地要坚硬牢固,要能够完全承受输电线路的压力,不因为外界压力就发生断裂或者是偏移。当然除了塔杆的质量问题,它的地基铺设也相当重要,否则再好的塔杆没有牢固的根基也会塌陷,造成事故。因此塔杆的质量一是在自身的合格质量,二就是埋设塔杆的施工质量。第二点,塔杆的架设选择需要根据实际的地理气候环境做出变动,比如说在一些交通便利的平原中,塔杆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材质制作,而在山区的塔杆架设则需要使用金属质地的塔杆,铁塔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3.5架线施工
对于输电线路的施工操作而言,其工程架线主要选择的是张力架线,通过牵张机来控制导地线的张力。在实际施工中,根据张力需求牵张机的规格选择也是有所不同的,如果牵张机的选择出现问题的话,在线拉紧的过程中悬垂绝缘子就会偏离重锤位置,而导致这类问题出现的原因就是在对弧垂观测计算的过程中,忽略了对滑车摩擦力的计算。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发生,则需要在实际计算的过程中将滑车摩擦力等影响因素考虑进去,并且根据具体结果对导线的弧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开展中,导线与底线的连接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输送的安全以及可靠稳定的运行程度。
3.6光缆施工
光纤不会引雷,但光缆中有金属部分,所以光缆避雷仍值得重视。光缆施工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检查设计资料、原材料和施工设备等是否齐备,仔细阅读有关的技术说明书与安装指导手册;架设光缆前必须确保光缆的技术性能,应用OTDR对每一盘光缆进行单盘测试,确保光缆完好方可施工。
结语
综上所述,输电线路工程施工是一项包含线路测量、基础施工、杆塔施工、架线施工、光缆施工在内的复杂工程,为保证施工顺利完成,需要针对不同施工技术及其产生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毛文剑.浅析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及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8,(12):234.
[2]友兵.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电子制作,2015,(3):178-179.
[3]张险峰.浅议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与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2):15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