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的作文教学应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让学生在多种实践的过程中,轻轻松松地学会作文!而优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材料,尝试写法,抒发真情,展现个性,不失为降低作文难度的一条佳径。
【关键词】小学作文;优化实践;有效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就作文教学而言,实践活动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写好作文的丰富材料,还可以为他们提供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广阔空间。因此,优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材料,尝试写法,抒发真情,展现个性,不失为降低作文难度的一条佳径。
一、读的实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古人的写作经验;“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可见,读与写是不能割裂的。多读书,读好书,对于帮助学生丰富语言材料,增加文化底蕴,领悟写作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是学生读了书就会写作文,为使读书有效,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广积累。古人讲究“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没有量的积累,就难有质的飞跃。增加学生积累,要靠课内和课外两条途径来实现。这需要教师做好引领。首先,结合单元主题和课文特点,切实做好课外读物推荐,引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阅读。其次适时点拨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而且对阅读中的精彩内容(从词语到全篇),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分类摘抄,或熟读成诵,以备为我所用。
2.勤动笔。即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应教给学生多种读书笔记的写法,如圈点勾画,撰写心得,批注品评等,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获得情感体验和理性认识。
3.重交流。这种交流包括师生之间的交流和生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名作并引导学生领略其绝妙之处,学生之间可以畅谈读书心得,还可以讲精彩故事或朗诵、品评优美篇章……这样的交流,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丰富每个学生的信息储备,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分析和表达能力,以及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从而为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说的实践
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明显强于书面表达能力,教师应抓住这个优势,将口语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并积极创设有效的交际环境,使学生能在一种极其自然的、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发展连贯的语言,丰富他们的词汇,进而达到“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实现由说到写的飞跃。
1.贯穿于阅读教学中。如复述,背诵,表演,解说,交流搜集的资料,谈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围绕一个问题进行争论等,都是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好机会。
2.扩展到现实生活中。语言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教师应要求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使用普通话,并且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各种契机,使学生在真实的背景下进行口语表达和交际。如让学生通过演讲竞选班干部,畅谈个人理想,评价生活中的现象等等。
3.落实在作文教学中。具体说来,就是让学生先说后写,在互相交流中评价、补充、修正,从而丰富语言,规范表达,进而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
三、写的实践
据《东坡志林》记载,有人请教欧阳修写文章的秘诀,欧阳修说:“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虽然时隔千年,但这句话仍然给我们有益的提示:熟练才能生巧;为学生提供多种作文实践机会,才能真正“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1.结合教材开展实践。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因素,抓住课文的创新点,给学生提供练笔机会。如对典型句式段落进行仿写,结合课文内容给插图写解说词,对一些有争议的人物(如武松)进行评写,对一些故事性较强的长文章进行缩写,对一些意味深长的结局进行续写,等等。通过这些小练笔让学生尝试写法,抒发情感,实现创新。其中尤其要重视仿写,因为“摹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学习课文之后,让学生试着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技巧进行仿写,有利于为他们今后的构思提供材料和模式,从而打下比较扎实的写作基础。
2.结合生活开展实践。叶老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因此,教师应注意开发利用生活资源,密切作文与其他学科,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如让学生写最精彩的一堂课,写自己当旗手(小主持人……)的经历;为家庭成员写真,写种植(饲养、家务)日记;组织学生参观,调查家乡石材品种,为石材设计广告词等。通过这些练笔,培养学生观察感悟和评价能力,运用多种文体进行写作,从而“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表达真情实感”。
四、评改实践
许多作家都很重视文章的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三分写,七分改”都说明了修改的重要。在作文教学中,教会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养成写后修改的习惯,是达到学生自能作文不可缺少的环节。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自改。叶圣陶先生说:“写完一篇东西,念几遍,对修改大有好处。”又说:“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也可以不出声念,只在心中默默的说。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己会发现。”这是名家的写作经验,我们可以加以借鉴,先要讲给学生从哪些方面修改,应使用什么修改符号,然后让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念”中发现错误和缺陷,进行改正。
其次,要让学生参与评改。按照集体评改引路——合作评改实践的思路,先出示典型病文,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行集体评改,使学生明白评改的侧重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改,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评改中,悟到作文的真谛。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应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让学生在多种实践的过程中,轻轻松松地学会作文!
【参考文献】
[1]徐海玲.注重作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写作才能.《成才之路》,2014第13期
[2]黎钦梅.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探索与实践.《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学》,2011第1期
【关键词】小学作文;优化实践;有效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就作文教学而言,实践活动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写好作文的丰富材料,还可以为他们提供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广阔空间。因此,优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材料,尝试写法,抒发真情,展现个性,不失为降低作文难度的一条佳径。
一、读的实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古人的写作经验;“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可见,读与写是不能割裂的。多读书,读好书,对于帮助学生丰富语言材料,增加文化底蕴,领悟写作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是学生读了书就会写作文,为使读书有效,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广积累。古人讲究“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没有量的积累,就难有质的飞跃。增加学生积累,要靠课内和课外两条途径来实现。这需要教师做好引领。首先,结合单元主题和课文特点,切实做好课外读物推荐,引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阅读。其次适时点拨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而且对阅读中的精彩内容(从词语到全篇),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分类摘抄,或熟读成诵,以备为我所用。
2.勤动笔。即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应教给学生多种读书笔记的写法,如圈点勾画,撰写心得,批注品评等,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获得情感体验和理性认识。
3.重交流。这种交流包括师生之间的交流和生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名作并引导学生领略其绝妙之处,学生之间可以畅谈读书心得,还可以讲精彩故事或朗诵、品评优美篇章……这样的交流,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丰富每个学生的信息储备,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分析和表达能力,以及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从而为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说的实践
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明显强于书面表达能力,教师应抓住这个优势,将口语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并积极创设有效的交际环境,使学生能在一种极其自然的、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发展连贯的语言,丰富他们的词汇,进而达到“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实现由说到写的飞跃。
1.贯穿于阅读教学中。如复述,背诵,表演,解说,交流搜集的资料,谈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围绕一个问题进行争论等,都是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好机会。
2.扩展到现实生活中。语言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教师应要求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使用普通话,并且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各种契机,使学生在真实的背景下进行口语表达和交际。如让学生通过演讲竞选班干部,畅谈个人理想,评价生活中的现象等等。
3.落实在作文教学中。具体说来,就是让学生先说后写,在互相交流中评价、补充、修正,从而丰富语言,规范表达,进而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
三、写的实践
据《东坡志林》记载,有人请教欧阳修写文章的秘诀,欧阳修说:“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虽然时隔千年,但这句话仍然给我们有益的提示:熟练才能生巧;为学生提供多种作文实践机会,才能真正“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1.结合教材开展实践。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因素,抓住课文的创新点,给学生提供练笔机会。如对典型句式段落进行仿写,结合课文内容给插图写解说词,对一些有争议的人物(如武松)进行评写,对一些故事性较强的长文章进行缩写,对一些意味深长的结局进行续写,等等。通过这些小练笔让学生尝试写法,抒发情感,实现创新。其中尤其要重视仿写,因为“摹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学习课文之后,让学生试着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技巧进行仿写,有利于为他们今后的构思提供材料和模式,从而打下比较扎实的写作基础。
2.结合生活开展实践。叶老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因此,教师应注意开发利用生活资源,密切作文与其他学科,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如让学生写最精彩的一堂课,写自己当旗手(小主持人……)的经历;为家庭成员写真,写种植(饲养、家务)日记;组织学生参观,调查家乡石材品种,为石材设计广告词等。通过这些练笔,培养学生观察感悟和评价能力,运用多种文体进行写作,从而“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表达真情实感”。
四、评改实践
许多作家都很重视文章的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三分写,七分改”都说明了修改的重要。在作文教学中,教会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养成写后修改的习惯,是达到学生自能作文不可缺少的环节。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自改。叶圣陶先生说:“写完一篇东西,念几遍,对修改大有好处。”又说:“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也可以不出声念,只在心中默默的说。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己会发现。”这是名家的写作经验,我们可以加以借鉴,先要讲给学生从哪些方面修改,应使用什么修改符号,然后让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念”中发现错误和缺陷,进行改正。
其次,要让学生参与评改。按照集体评改引路——合作评改实践的思路,先出示典型病文,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行集体评改,使学生明白评改的侧重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改,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评改中,悟到作文的真谛。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应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让学生在多种实践的过程中,轻轻松松地学会作文!
【参考文献】
[1]徐海玲.注重作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写作才能.《成才之路》,2014第13期
[2]黎钦梅.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探索与实践.《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学》,2011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