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也在推陈出新。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及语文学科的特点,尊重和保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的自我解读和自由表达,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上,以学生为主体是指导阅读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有效的指导学生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便于学生有更多的阅读体会。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的内容
以学生为主体,需要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掌握和接受信息方面,通过大脑主动说明、主动选择以及推断、组合直至存储有用信息。即具有主动性。第二,以学生为主体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并协助其吸收和消化知识,充分挖掘学生特长,给予学生以鼓励和肯定。第三,学生是教育资源,同时又是教育的受体,教师需要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课堂发展成为依赖于学生的课堂。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指导教学方法
1.明确阅读教学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依据新课标的要求,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尊重学生的学习感悟,给学生以更多表达自己的机会。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变得没有目的性,在课堂上也就缺少主人翁的地位,也不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以阅读课文《济南的冬天》为例,根据新课改的课程标准要求,文章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并在朗读过程中,展开想象,体会济南冬天的美,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在阅读中,老师的阅读指导设计要围绕体现教学目标而进行。老师先介绍济南的许多名胜古迹,继而辐射到祖国的大好山河,作为主人公,拥有这些山山水水的自豪感。再让学生去阅读这篇课文,从中感受济南冬天的美,自觉提升自己的审美观,并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设置有梯度的阅读问题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需要教师正确地设置问题并加以引导。问题的设置在难度方面极难把握,要么太大,要么太小。这实际上源于语文教师对教材要求的把握不够,却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严重影响。那种明显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问题属于小(简单)问题,没有设置的必要性,无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教师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问题就太大太难,没有梯度,学生极难回答,会打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中,设置问题时,正是采取篇名所说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层层深入。在探究文章蕴含的生活哲理时,就需要设置过渡性问题1:“文中我的童年脱险经历是怎样的?”再设置难一点的问题2:“怎么脱险的?”设置这样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求知心理阅读,在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之前,学生是绝对不会放弃阅读的。
3.重视整体学生的参与
以学生为主体,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参与性,不仅仅是一部分学生参与其中,还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去。不过这并不等于课堂放牛,完全只是重形式不重内容。所以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欲望的同时,要兼顾教学目标的实现。还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基本上学生都有亲身体验,这就是发力点,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但是参与并非几个人讨论讨论,而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即便不是讨论,独立思考也是一种参与。阅读之后,每人都可以说说自己的体验,和原文的观点有哪些出入等。教师一定要突破传统满堂灌教学方式,而是要创新,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欲望。
4.注重整体感悟的引导
大部分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总是将完整的知识进行拆分,还有些教师重视基础知识方面的字词句段的拆分讲解。这种做法表面上看细化,能够增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功底,实际上却没有做到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悟。在《春》《紫藤萝瀑布》等这些优美散文阅读学习当中,更是要注重整体感悟的引导,例如《春》中的“新”,新在各种各样的花和草。《紫藤萝瀑布》不是瀑布,确写成了瀑布,是视觉感悟等。只有在整体感悟作者所描绘的景物之美以及所运用的语言修辞之美,才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就需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情感。在阅读教学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先粗读后精读,让学生主动地体悟文章的精美之处。
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实践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张建霞,教师,现居山东滨州。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的内容
以学生为主体,需要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掌握和接受信息方面,通过大脑主动说明、主动选择以及推断、组合直至存储有用信息。即具有主动性。第二,以学生为主体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并协助其吸收和消化知识,充分挖掘学生特长,给予学生以鼓励和肯定。第三,学生是教育资源,同时又是教育的受体,教师需要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课堂发展成为依赖于学生的课堂。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指导教学方法
1.明确阅读教学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依据新课标的要求,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尊重学生的学习感悟,给学生以更多表达自己的机会。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变得没有目的性,在课堂上也就缺少主人翁的地位,也不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以阅读课文《济南的冬天》为例,根据新课改的课程标准要求,文章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并在朗读过程中,展开想象,体会济南冬天的美,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在阅读中,老师的阅读指导设计要围绕体现教学目标而进行。老师先介绍济南的许多名胜古迹,继而辐射到祖国的大好山河,作为主人公,拥有这些山山水水的自豪感。再让学生去阅读这篇课文,从中感受济南冬天的美,自觉提升自己的审美观,并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设置有梯度的阅读问题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需要教师正确地设置问题并加以引导。问题的设置在难度方面极难把握,要么太大,要么太小。这实际上源于语文教师对教材要求的把握不够,却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严重影响。那种明显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问题属于小(简单)问题,没有设置的必要性,无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教师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问题就太大太难,没有梯度,学生极难回答,会打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中,设置问题时,正是采取篇名所说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层层深入。在探究文章蕴含的生活哲理时,就需要设置过渡性问题1:“文中我的童年脱险经历是怎样的?”再设置难一点的问题2:“怎么脱险的?”设置这样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求知心理阅读,在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之前,学生是绝对不会放弃阅读的。
3.重视整体学生的参与
以学生为主体,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参与性,不仅仅是一部分学生参与其中,还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去。不过这并不等于课堂放牛,完全只是重形式不重内容。所以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欲望的同时,要兼顾教学目标的实现。还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基本上学生都有亲身体验,这就是发力点,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但是参与并非几个人讨论讨论,而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即便不是讨论,独立思考也是一种参与。阅读之后,每人都可以说说自己的体验,和原文的观点有哪些出入等。教师一定要突破传统满堂灌教学方式,而是要创新,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欲望。
4.注重整体感悟的引导
大部分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总是将完整的知识进行拆分,还有些教师重视基础知识方面的字词句段的拆分讲解。这种做法表面上看细化,能够增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功底,实际上却没有做到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悟。在《春》《紫藤萝瀑布》等这些优美散文阅读学习当中,更是要注重整体感悟的引导,例如《春》中的“新”,新在各种各样的花和草。《紫藤萝瀑布》不是瀑布,确写成了瀑布,是视觉感悟等。只有在整体感悟作者所描绘的景物之美以及所运用的语言修辞之美,才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就需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情感。在阅读教学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先粗读后精读,让学生主动地体悟文章的精美之处。
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实践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张建霞,教师,现居山东滨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