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丹白颗粒对宫腔粘连(IUA)大鼠子宫内膜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5只)和模型组(65只),通过机械性刮除及感染性损伤手术进行大鼠IUA
【机 构】
:
中药制药共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 临沂 276006;山东省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妇科, 山东 青岛 266011;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医院妇科, 河南 南阳 473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丹白颗粒对宫腔粘连(IUA)大鼠子宫内膜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5只)和模型组(65只),通过机械性刮除及感染性损伤手术进行大鼠IUA模型构建,假手术组仅进行开腹及子宫缝合手术,将构建成功的60只大鼠分为模型组、丹白颗粒低剂量组(2.5g/kg)、丹白颗粒中剂量组(5.0g/kg)、丹白颗粒高剂量组(10.0g/kg),每组15只,造模成功后24h开始给药,丹白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按剂量灌胃给药,假手术组与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灌胃时间为上午7:00至10:00,持续灌胃24d;末次给药24h后,采集大鼠子宫组织,测定大鼠子宫通透性及AFS评分,以苏木精-伊红染色(HE)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病理变化、内膜厚度、腺体数量;以Masson染色检测大鼠子宫内膜纤维化程度;以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子宫组织胶原含量;以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子宫内膜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Smad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宫腔消失、腔壁组织呈现粘连状态,大鼠子宫内膜厚度及腺体数量显著降低,子宫通畅性评分、AFS评分、子宫不可溶性胶原含量、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显著升高,子宫内膜TGF-β1、Smad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Smad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丹白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腺体数量有一定的回升,子宫通畅性、子宫内膜纤维化程度得到缓解,不可溶性胶原含量显著降低,TGF-β1、Smad3蛋白表达水平呈降低趋势,Smad7蛋白表达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且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丹白颗粒可有效缓解IUA大鼠子宫内膜纤维化程度,可能与抑制TGF-β/Smad通路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肺门淋巴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胸科医院及衡水市三院2018-2020年期间收治的经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穿刺活检术(EBUS-TBNA)确诊的肺门淋巴结核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为常规抗结核治疗药物,中西医结合组为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消瘰散结散外用后经中医定向透药及月华丸口服。2个月为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
近年来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与血液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肠道微生物群影响造血系统的发育,同时也影响血液肿瘤的预后分层。肠道微生物易位在血流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失调和血流感染影响血液肿瘤的治疗效果,使用益生菌和粪菌移植可恢复肠道菌群的多样性。
外泌体是一种含有DNA、RNA和蛋白质的细胞外囊泡,参与细胞间的沟通,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外泌体存在于多种体液中,血液、尿液、脑脊液等均可分离、提取外泌体。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具有肿瘤细胞本身的特性,外泌体参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过程,包括肿瘤细胞间的信息传导、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等,对其开展研究有助于肿瘤的诊断。外泌体还可作为载体将药物运送至靶细胞,具有靶向治疗的潜力。在肿瘤治
胆系恶性肿瘤(BTC)是一系列罕见的恶性肿瘤,总体预后较差。根治性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是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目前,胆道癌的系统治疗选择有限,且疗效差,反应时间短。在过去的几年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已被确立为许多实体瘤和血液肿瘤的有效全身治疗选择。ICIs治疗胆道癌的研究一直在不断进行,并证明了其抗肿瘤的功效和安全性。然而,鉴于BTC的低发生率和高异质性,需要进行
IL-17是已发现的30余种白细胞介素之一,在多种生物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正常情况下,IL-17可以导致炎症的发生。但在病理条件下,IL-17对多种肿瘤也具有促进作用。肝细胞癌是肝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发展快、预后差、易转移,且肿瘤微环境中有明显的炎症反应,这些生物学特性提示肝癌的发生、发展与IL-17的表达有一定的关系。IL-17可以通多种途径来影响肝细胞癌的生长、发展和自噬。如通过AK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