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推进“省直管县 ”体制改革已经成为优化生产力布局、发展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改革趋势。本文通过河北省“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可行性分析,梳理了近年来全省“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分析总结出我省现行相关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最终从准确定位改革模式、合理调整行政区划、继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我省“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河北省 省直管县 体制改革 对策研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河北“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2013 年5月,河北省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冀办发[2013]13号),该意见中,河北省委省政府确定定州、辛集为河北省首批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试点,此项改革对于突破县域经济发展的思想和体制障碍、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一、河北省“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可行性分析
  推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是中央基于当前我国具体国情判断的重大决策部署,就目前实践经验来看,这一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不仅必要而且切实可行。基于河北省具体情况而言,这一改革同样可行,河北省是县域大省,全省拥有135个县(市),数量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四川省,县域人口占到了全省人口的83%,县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94%。县域全部财政收入占全省的50%,县域规模以上的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63%,县域GDP占全省的70%,由此可见,县域经济的发展在河北整个的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纵观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等客观原因为我省继续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规划》除了明确区域整体定位及三省市定位以外,还确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这一重大决策为河北省继续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提供了更为优越的制度保障。
  二、河北“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实践
  1.“省扩权县”改革。2005年3月,河北省在21个试点县启动“扩权强县”改革,赋予了这21个试点县与地级市相同的11个方面包括62项经济和社会管理领域的权限,其中,给与更多的财力保证成为重要内容。
  2.“省财政直管县”体制改革。目前,省财政直接管理的县级行政区已达到92个,占比达到了全省132 个同类行政区的70%。通过调整财政收支范围、预(决)算制度、转变财政管理方式以及明确界定债权债务关系等,为接下来的全面“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全面“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根据河北省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推进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冀办发[2013]13号),2013年5月,河北省委省政府确定定州、辛集为河北省首批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试点,赋予定州、辛集两地省辖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两市分别是河北省“十二五”期间优先发展的高品质中等城市和新兴区域中心城市。具有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好、产业特色突出、人口规模较大等特点。定州、辛集列为首批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对于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具有重大意义。除此之外,对于今后我省我省扩大“省直管县”改革试点工作也将提供实践经验和制度参考。
  三、河北“省直管县”体制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全省情況而言,地级市、县级市、“省财政直管县”、“省直管县”多种体制并存,这就使得行政体制性的矛盾与摩擦不断出现, 加之由于河北省行政区划方面的特殊性,导致县级个体规模偏小但数量又比较多,基于以上原因预计可能产生一些特殊矛盾,有以下几个方面表现:
  一是行政隶属关系上的改变,使得地级市和省直管县由原来的行政隶属关系变为平级竞争关系,这样一来,就打破地方政府原有的利益格局容易引发市县争利。
  二是对于一些公共服务领域来说,管理层级增多,协调的难度加大,而对于这样的领域来说,管理层级越多,管理效率越低,无形之中浪费了大量的公共资源。
  三是省级财政管理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了,这样一来管理难度也会随之加大,加之省内各地区本来经济发展就不平衡,这给省级财政管理部门平衡、协调市、县财政分配方面提出了新难题。除此之外,“省直管县”带来的财政层级简化与省级以下的财政体制完善二者的得利哪个更高,效果尚不明确。
  四是直管县的县级政府行政事务增多,管理责任加重,对于原有的行政能力和人员配置来说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这给政府膨胀办事机构提供了客观上的可能,无形中增加了行政改革成本。
  四、河北“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对策研究
  我国幅员辽阔,各省省情千差万别,河北既要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又要充分结合具体省情,努力探索有河北特色的“省直管县”改革道路。
  1.找准改革模式,明确政府定位。
  1.1改革模式的选择。一方面,“市管县”体制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整个河北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综合政治、经济、文化差异等多种因素,河北“省直管县”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在短时期还难以达到发达省份的标准,暂时无法复制或超越浙江模式和海南模式。所以,河北省目前在保持现有“市管县”体制的情况下,分批次的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的推进“省直管县”试点改革较为适宜。例如,对于秦皇岛、廊坊等下辖县区较少的地级市,可以继续实行“市管县”体制;而对于邯郸、张家口等管辖范围较广、且辖内有实力较为突出的强县的地级市,可以加大“省直管县”改革的力度,继续推进试点改革,真正做到两种体制协调并举,互为补充。   1.2各级政府明确定位。“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是省、市、县三级政府之间权力博弈和相互抗争的过程,在现行行政体系的基础上,要想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府的均衡发展,这就意味着省、市两级政府要“放权”与“让利”。改革重心是必须从根本上调整市、县两级财政收入分配体制,重点是使省级财政能够直接解决县级财政困难,改善过去市管县体制下由于地级市财力有限而对于县支持作用相对有限的状况。具体到河北而言,“省直管县”改革在我省运行已有12年的时间,实践表明,辛集、定州两地的改革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无论是在行政区划改革还是财政体制改革方面都已经取得了成功,对于接下来全省的进一步相关改革的推进能够提供参考和借鉴,所以对于河北来说,进一步推行“省直管县”改革试点势在必行。另一方面,针对纠正过去市管县体制中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省级政府的强势地位,有利于加大各项政策、法规的上行下效与执行力度,真正做到收放有度。
  2.合理调整行政区划。市级政府由于管辖范围过宽、管辖区域过大而导致行政效能低是我省各市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是推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进行财政体制改革、扩权强县的同时,适当的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来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变化,这种“缩地”与“强县”的结合,能够更好的实现“省直管县”的改革目标。例如,我省可以选择迁安、涿州、怀来、任丘、魏县等强县(市)推行全方位省直管,或者使其合并周边县(市),升级为地级市,形成新的区域经济中心或辐射带动中心。
  3.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推进城市化进程。京津冀协同发展无疑对河北省来说是经济崛起的有利契机,所以河北的县域经济在今后的发展规划中应当加强与京、津等中心城市的联系,科学吸收两地资源并结合自身实际,改变原有的发展方式,在今后的发展方向上,重视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全省产业调整升级,做好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功”。
  3.1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大力发展我省县域经济。就京津冀城市发展现状而言,京、津两大城市具备较强的带动潜力,无论在资源或是技术方面都有充分的能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会逐步改变某一区域过分强调自身发展的状态,将整体区域的协调发展作为重点发展战略之一,逐步建立起来一体化的市场运行机制,在整体区域内形成统一的产品、资金以及科技人才的交流与流动,实现资源的整合与配置,并且逐步打破地域与行政划分,形成统一的产品市场 、人才市场、信息市场等,改善过去京津地区对人才、资源、技术、资金等的“虹吸”效应,给整个河北省的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一个更广阔、更公平、更有利的发展环境。
  同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提下,京、津中心区域将逐步进行产业转移、这有助于两地人口向河北疏散,并尽快建立高效便捷的交通圈。尤其是京、津地区企业逐步入驻周边县市之后,有利于河北省一些县区更好地吸收先进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发展要素,及时更新发展观念,进一步探索技术革新以及产业创新等问题,从而提升河北县域经济的发展质量和综合实力。
  此外,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高度着眼于河北省今后的整体发展规划有利于帮助我省县域经济避免出现规划短视、片面追求短期效益以及盲目追求“政绩”等现象,从而实现长远规划、稳步发展、科学发展。
  3.2在我省实现由“强县扩权”到“扩权强县”的转变。就全国层面来说,“省直管县”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扩大县一级政府的相关权力(包括行政权力、财政权利等),使县一级政府具有更大的自主管理权,即“扩权”。而扩权的最终目的是加快县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县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即“强县”。具体河北而言,就是在省、市放权的基础上,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進县区产业的优化升级,让弱县不弱,强县更强,增加更多的全国百强县,促进全省整体发展,打造京畿蟠龙。
  3.3通过“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进一步带动贫困县脱贫。2015年,河北省内国家级贫困县有40个,占比接近30%。首先,针对省内存在的大量“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范围内的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我省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和指导力度,要利用“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这一契机抓住脱贫机遇,对于一些贫困县来说,也许自身并不是“省直管县”试点,但是周边县(市)有可能被列入试点改革,所以对于面临这样情况的县区,同样应瞅准机会,借助辐射作用壮产业、强经济、谋发展。对于一些极度贫困、生态环境相对恶劣的贫困县,当地政府应着眼“生态立县”的高度,合理加大县内自然资源的利用度,通过产业带动、科技扶持,为县域发展找到新的切入点。对于一些脱贫难度较大、情况较为特殊的地区(如人口较少、空壳化较为严重的地区)可以通过移民搬迁工程,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实现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
  放眼我国行政体制改革道路,作为改革内容之一的“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虽然河北省的“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起步较晚,而且目前还面临着种种困境和难题,但是,只要全省自上而下、因地制宜、积极合理的采取改革措施,就一定能够显其成效,抵其目标,利惠于民。
  参考文献:
  [1]崔开云,《“扩权强县”体制改革刍议》,[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2]周仁标,《“省管县”改革的动因、困境与体制创新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3]刘松颖,贾会棉,刘巧茹.《立足县域优势 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河北省为例》,[J],农业经济,2013,11.
  作者简介:刘颖(1983—),女,汉族,工作单位: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职称:讲师,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屈辉(1982—),女,汉族,工作单位: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职称:讲师,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目前实行的村级治理模式是村民自治基础上多元主体治理模式,然而我国的农村治理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本文通过对我国自建国以来的“政社合一”、“乡政村治”农村治理模式進行回顾,并对其各自的治理特征进行简要分析,从而加深对我国农村治理模式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村“三治”进行展望,以期对我国当代农村治理有所裨益。  关键词:农村治理 乡政村治 多元治理  建国初期,为巩固新生政权,发挥集体力量
期刊
摘 要:当今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网络社会到来,影响着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舆论在近七成(67%)的事件中起到了推动行政部门解决问题的积极作用,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中的一股重要的"主流"积极力量,但是网络对行政管理也有其负面影响。本论文着重论述网络对行政管理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关键词:网络化 行政管理 作用 影响  当今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改变我们生活,现如今,网络迅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警察作为执法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象的塑造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回顾关于警察形象的相关概念,进而回顾目前警察形象出現危机的表现,最后提出建议。  关键词:警察形象 危机管理 策略建议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期刊
摘 要: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一样对人们来说必不可少。然而由于其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收益的非排他性,因此在现行市场机制下,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现象普遍存在。不同的供给机制存在不同的效用,本文通过对北京地铁4号线的案例分析,得出了多元供给机制的优势。最后,本文得出结论,由于人们对公共物品需求的不同,因而,公共物品的供给机制也是多元的,大致可采用政府、市场、社会联合供给的方式。只有在多元供给机制
期刊
摘 要:以城市化过程中“北上广”特大城市中的流动人口为例,研究现如今我国流动人口现状及由于外来人口持续大量涌入而产生的问题和隐患,结合近年来中国政府对待流动人口管理的政策进行分析,得出流动人口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从而为该社会问题寻找一定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流动人口 城市化 城市人口规模 农民工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开始大量涌入城市。现如今中国已经进入了人口流
期刊
摘 要:从上世纪80年代末,工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开始发展,但是当时由于人们认识的不足,信息化建设还没有被纳入到议事日程中。到了90年代中期,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也逐渐加快。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顺应时代以及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工商行政管理的手段、方法以及思维等,强化市场监督管理水平,将信息技术渗入到实际工作中,培养信息化的工作人才,促进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分析大数据内涵的基础上,將大数据的特征概括为归纳为四点:数据容量大、数据种类繁多、数据高度流动、数据价值密度低,指出大数据对于行政决策信息系统而言,可以扩大信息收集来源、强化行政决策依据、创新方案评价模式并畅通信息传递通道。  关键词:大数据 行政决策信息系统 优化路径  一、大数据的内涵  纵观国内外对于大数据概念的认知与理解,主要是从两种路径加以界定:  1.属性路径。维基百科将
期刊
摘 要:认知偏差是人们在认识和判断事物时,与事实本身所产生的某种差别或偏离,是由于人们认知能力的有限性、问题决策时情境的依赖性以及情绪、情感等因素影响产生的。在社区矫正工作中,认知偏差的存在会给社区工作者开展矫正工作带来阻碍,不利于社区的健康发展,因而社区矫正工作者需要重视认知偏差所带来的影响,及时纠正认知偏差,以保证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维护社区安定和谐。  关键词:认知偏差 社区矫正 影响
期刊
摘 要:国家的有效治理,离不开大批德才兼备人才的选拔。公务员考选制度作为公务员制度的一个子系统在国家政治制度建设中居于重要的位置,它的发展与完善对于公正地选拔人才,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提高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公务员考选制度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又快,加上缺乏经验积累,因而我国公务员考选制度实施的环境以及考试体系本身,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在国家治理的视阈下解决这些问题
期刊
摘 要:网络舆情为公民提供了自主表达利益诉求的权利,也为其政治参与和监督公权力运作的权力行使提供了可能。针对网络舆情中的公民权利与权力失衡现象,从公民和政府两方面入手,探讨如何规范网络舆情中的公民权利和权力,促进网络舆情的合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舆情 公民政治参与 网络社会  舆情是我国本土生长的一个传统概念,作为一种“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其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其易受个人价值观和情绪的影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