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1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阅读属于学生自身的个性化行为,其阅读实践不应该由教师分析来代替。因此,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时,应该重视学生自觉主动的情感活动和积极思维的发挥,使其在加深的体验和理解中能够有所思考和感悟,从而享受审美乐趣、获得思想启迪、受到情感熏陶。在对学生理解、体验和感受的基础上,促进其创造性阅读、自主性阅读及主动性阅读。
一、激发兴趣
1、激发兴趣。学习中,兴趣是其最好的老師,兴趣能将学习者强大的内驱力充分调动,使其形成机械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习者展现出超常的智慧、毅力和勇气。在实际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多种多样,比如:使用电教手段、巧设问题、开展竟赛及创设情境等,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灵活运用。
2、善于鼓励。另一方面,还要在对学生的激励和鼓励中,促进其兴趣的有效激发。实际工作中,当学生将阅读所学知识在习作和作业中进行运用时,教师要善于肯定和鼓励。还可以定期组织手抄报评比、读书笔记展评、读书知识比赛、阅读速度比赛及朗读比赛等语文活动,从而使学生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也能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3、授之以渔。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使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比如:在进行诗歌阅读时,要求学生先对诗中的关键词进行识别,通过查字典对关键词进行理解,使作者的意图得以初步掌握,然后再将自身的知识储备与诗歌意思结合的基础上,完成对诗歌的解读:在进行精美散文阅读时,首先要通过查阅字典对生字词进行理解,然后在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基础上,明确文章主要内容和结构,在对文章整体意义进行进一步掌握的同时,还要对经典语句进行深度品味、背诵。小学语文阅读的正确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基础上,实现学生人格的完善、职能的发展和知识的学习。
二、形成习惯
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要善于对学生认真预习等良好习惯进行培养,要培养其勤于阅读、使用工具书、主动克服困难、不动笔墨不读书及边想边读的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对于其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教师在进行新课讲解前,可以鼓励学生从网络或课外书籍上搜集和整理相关的图片、资料或视频,将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帮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三、学会质疑
1、预留思考时间。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正视提问的作用,而不是仅仅将其视为形式,对于提出的较难或较多的问题,不能仅仅预留一两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或独立思考,这样往往使学生尚未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思考时间就已经结束,因此,在进行思考交流和检查时,往往使其难以对教材内容的深层含义进行触及,也难以获得自主感悟,因而对教材难以深刻理解和掌握。所以,语文课堂要对学生的讨论、思考时间进行保障。
2、鼓励质疑问难。作为思维的开始,疑问是创造的基础。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对情境进行创设,对学生的开阔思路进行启发,鼓励学生多思善想。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应该耐心细心的引导和启发,从而使其积极性得以调动。通过归类、比较、分析,使学生对提问的深度和广度及问题教学效率得以提高。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问题资源进行灵活运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使其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得以培养。
3、引导自主探究。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灵活运用学生的好奇心,在适时的点拨中,使学生找准问题关键,从而进入相应的语文情境。通过一些疑问,使学生的“阅读期待”在大脑中形成,从而促使其能够对课文富有个性的理解,在实现读书的同时,也使其构思和审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四、注意差异
受学生学习基础、经历及家庭环境等差异影响,其在思维、情感及认知等方面往往具有较大差异,因而在欣赏同一作品时,容易产生不尽相同的看法。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因材施教,在进行教学目标制定时要适度灵活;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层次,在进行练习设计时要重视难易有别,在进行反馈评价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等。
五、读写结合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语文《灰雀》一课时,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喜欢的原因。许多同学找了描写灰雀外型及活动的句子“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他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的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当我让他们说明喜欢的原因时,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开了。有的同学说:“作者不但用词用得好,还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有的同学说:“作者的观察重点突出,重点观察了胸脯的颜色。”还有同学接着说:“我看作者太喜欢灰雀了,他把灰雀当成人来写。”最有趣的是宋天航同学的发言,他说:“老师,我认为婉转的歌唱中的‘婉转’和惹人喜爱中的‘惹’这两个词用得非常恰当、生动。婉转不仅写出了灰雀歌唱的声音,同时也引导我们把灰雀歌唱时的动作想象出来了。它不光脖子一伸头一抬,还有可能是翅膀和头很协调地扭来扭去才能发出婉转的声音。‘惹’字是在写了外型和唱歌之后你想不喜欢它都不可能……”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劳动,教师如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何从单纯的字词句的教学走向段篇的教学,注重从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阅读方法的选择是很重要、也是很有效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阅读属于学生自身的个性化行为,其阅读实践不应该由教师分析来代替。因此,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时,应该重视学生自觉主动的情感活动和积极思维的发挥,使其在加深的体验和理解中能够有所思考和感悟,从而享受审美乐趣、获得思想启迪、受到情感熏陶。在对学生理解、体验和感受的基础上,促进其创造性阅读、自主性阅读及主动性阅读。
一、激发兴趣
1、激发兴趣。学习中,兴趣是其最好的老師,兴趣能将学习者强大的内驱力充分调动,使其形成机械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习者展现出超常的智慧、毅力和勇气。在实际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多种多样,比如:使用电教手段、巧设问题、开展竟赛及创设情境等,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灵活运用。
2、善于鼓励。另一方面,还要在对学生的激励和鼓励中,促进其兴趣的有效激发。实际工作中,当学生将阅读所学知识在习作和作业中进行运用时,教师要善于肯定和鼓励。还可以定期组织手抄报评比、读书笔记展评、读书知识比赛、阅读速度比赛及朗读比赛等语文活动,从而使学生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也能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3、授之以渔。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使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比如:在进行诗歌阅读时,要求学生先对诗中的关键词进行识别,通过查字典对关键词进行理解,使作者的意图得以初步掌握,然后再将自身的知识储备与诗歌意思结合的基础上,完成对诗歌的解读:在进行精美散文阅读时,首先要通过查阅字典对生字词进行理解,然后在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基础上,明确文章主要内容和结构,在对文章整体意义进行进一步掌握的同时,还要对经典语句进行深度品味、背诵。小学语文阅读的正确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基础上,实现学生人格的完善、职能的发展和知识的学习。
二、形成习惯
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要善于对学生认真预习等良好习惯进行培养,要培养其勤于阅读、使用工具书、主动克服困难、不动笔墨不读书及边想边读的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对于其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教师在进行新课讲解前,可以鼓励学生从网络或课外书籍上搜集和整理相关的图片、资料或视频,将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帮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三、学会质疑
1、预留思考时间。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正视提问的作用,而不是仅仅将其视为形式,对于提出的较难或较多的问题,不能仅仅预留一两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或独立思考,这样往往使学生尚未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思考时间就已经结束,因此,在进行思考交流和检查时,往往使其难以对教材内容的深层含义进行触及,也难以获得自主感悟,因而对教材难以深刻理解和掌握。所以,语文课堂要对学生的讨论、思考时间进行保障。
2、鼓励质疑问难。作为思维的开始,疑问是创造的基础。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对情境进行创设,对学生的开阔思路进行启发,鼓励学生多思善想。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应该耐心细心的引导和启发,从而使其积极性得以调动。通过归类、比较、分析,使学生对提问的深度和广度及问题教学效率得以提高。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问题资源进行灵活运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使其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得以培养。
3、引导自主探究。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灵活运用学生的好奇心,在适时的点拨中,使学生找准问题关键,从而进入相应的语文情境。通过一些疑问,使学生的“阅读期待”在大脑中形成,从而促使其能够对课文富有个性的理解,在实现读书的同时,也使其构思和审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四、注意差异
受学生学习基础、经历及家庭环境等差异影响,其在思维、情感及认知等方面往往具有较大差异,因而在欣赏同一作品时,容易产生不尽相同的看法。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因材施教,在进行教学目标制定时要适度灵活;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层次,在进行练习设计时要重视难易有别,在进行反馈评价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等。
五、读写结合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语文《灰雀》一课时,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喜欢的原因。许多同学找了描写灰雀外型及活动的句子“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他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的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当我让他们说明喜欢的原因时,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开了。有的同学说:“作者不但用词用得好,还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有的同学说:“作者的观察重点突出,重点观察了胸脯的颜色。”还有同学接着说:“我看作者太喜欢灰雀了,他把灰雀当成人来写。”最有趣的是宋天航同学的发言,他说:“老师,我认为婉转的歌唱中的‘婉转’和惹人喜爱中的‘惹’这两个词用得非常恰当、生动。婉转不仅写出了灰雀歌唱的声音,同时也引导我们把灰雀歌唱时的动作想象出来了。它不光脖子一伸头一抬,还有可能是翅膀和头很协调地扭来扭去才能发出婉转的声音。‘惹’字是在写了外型和唱歌之后你想不喜欢它都不可能……”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劳动,教师如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何从单纯的字词句的教学走向段篇的教学,注重从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阅读方法的选择是很重要、也是很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