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带蜿蜒性与植被密度对潜流驻留时间的复合效应

来源 :水科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ckaro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潜流驻留时间是反映潜流交换、溶质迁移转化、生物组成、生态过程的重要特征变量。应用双循环可控式河岸带模型,以NaCl为示踪剂,深入研究了河岸带蜿蜒性与植被密度对潜流驻留时间的复合效应;应用量纲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探析了潜流驻留时间的关键影响因子及其作用程度和敏感性。结果表明:①河岸带植被密度对潜流驻留时间具有促进作用,但存在一定的阈值。②潜流驻留时间分布与河岸蜿蜒形态呈类镜像效应;潜流驻留时间在河岸带蜿蜒波不同位置差异明显,迎水面平均驻留时间约为背水面的1/2。③河岸带蜿蜒性与植被密度是影响潜流驻留时间的关
其他文献
本文作者通过一工程实例,介绍了蒸压加气砼小型砌块、彩钢夹心板在直接加层工程中的应用及采取的施工技术措施。
大气中的水汽输送对于全球的水分循环、气候系统、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水汽输送是影响中国旱涝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其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海温、北大
基于近60年(1959—2018年)系列水下地形资料,研究九段沙成形以来的地貌演化特征和动力成因。结果表明:九段沙1959—1990年处于稳速淤涨、以低滩为主的自然演化状态;近30年(1990—2018年),0 m及以上高滩受植被生长和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作用快速淤涨,-1~-2 m滩面受干扰程度小、稳速淤涨;近20年(1998—2018年),-3 m及以下低滩受流域减沙和临近的大型涉水工程影响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都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重点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指出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中通识教育和专
针对加气混凝土填充墙经常出现的质量“通病”,结合加气混凝土的性能及特点,对“病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质量“通病”的防治方法,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参考。
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不仅使得传统的数据收集、加工挖掘手段与方法发生改变,而且对人们的生活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面对大数据时代产生的变革,会计内涵、职能、处理方式
以生物科学史进行科学整合和优化组合后的情境为载体进行命题,可突破传统过于注重考核知识的命题模式,构建新的以评价核心素养为主体的命题范式。以科学史命题时,可采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