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提倡素质教育今天,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方向。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应做到优化篇章安排的框架结构,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 生物 教学 学习 兴趣
【中图分类号】G 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155-02
在提倡素质教育今天,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方向。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应做到优化篇章安排的框架结构,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课堂结构大致划分为三类:讲授课、试卷评讲课、实验课或实习课。本文将侧重对讲授课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一、整体构思,做好篇章安排的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包括整个高初中知识章节的框架、每节教材、每课的框架结构。
1、 构建书本知识的框架结构。
这就像是面对一张尚未做出任何规划的地图,首先应从整体到局部,做出比较合理的规划来。
比如:高中生物共三本必修和二本选修教材,分别从细胞、遗传、稳态、生物技术实践、现代科技的发展几个方面来对生物进行诠释和阐述。如果把整个高中生物教学比喻成一张社会的地图,那么,细胞部分大体相当于一个家庭的基本运作情况;遗传部分则侧重于家庭中的婚姻与繁衍问题;稳态则是从整个社会中各个家庭的作用出发,协调统一地发挥着具体的作用,以维持社会的稳定,以期共同的进步;生物实践部分侧重于能力的培养;现代科技专题部分,则是对个别家庭中表现突出的事例予以揭示和引导。
在安排具体的章节知识的时候,就非常明确了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了。如必修3第一章内环境和稳态,那实际上就是讲的家庭和家庭之间共同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的问题。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运来了每个家庭所需要的东西,运走了产生的废物,仅此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个人以为,走进生物的大门,深入“里面”去学习,比在“外面”一个一个专业知识点的讲解,效果将更好。
2、每堂课的框架结构
明确每章每节每课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是构建每堂课框架结构的基础。然后参照教参、课标、考纲、目的要求制定出本堂课的具体操作方式。如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推断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对书本知识的再利用,即举一反三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的规划。如高中生物必修2第五章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内容,它是在讲完基因的本质,表达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课标和目的要求都是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说出基因重组和突变的特点以及意义;考纲要求是对突变的特征和原因以及重组的意义能在较为复杂的情景中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二、 注意课堂教学的六个“化”。即:
网络清晰化,思路条理化,知识细致化,语言艺术化,设问层递化,情景对照化
1、网络清晰化。即点与点,节与节,章与章知识必须有一个清晰的网络。也就是做到“心中有教材”
2、思路条理化。就是整堂课先干什么,再做什么,前后知识在什么地方设置伏笔,什么地方照应等等,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3、知识细致化。即对重点知识,必须从正、反、逆、变,从来源、去路等多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现在的高考强调的是立足于书本,而高于书本。书本知识就那么多,怎么高,如何高,不外乎就是求变。而变,有正向的延伸,反向的逆向思维,缺陷条件的应用,新环境下的探索等。
4、语言艺术化。是指讲授时,语言要有艺术性。不仅表达要准确,而且要抑扬顿挫,注意生动形象的表达。
5、设问层递化,就是对每个知识点先引出什么,设立一个什么问题,解答之后如何引出下一个问题,再得出什么结论,课前要反复的推敲。如决定氨基酸的三联体密码的确定过程:当一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只能决定几种氨基酸?(四种)→不够(人体内有20种呢!)那么如果两个碱基一起决定一个氨基酸,能决定几种氨基酸?(4×4)→还不够;那么如果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就能决定4×4×4,够了。但总共只有20种呀?所以,每种氨基酸可以对应多个密码,而一个密码只能对应一种氨基酸。很多氨基酸都有多个密码有什么好处?假定其中某个碱基发生了突变,是否决定的氨基酸一定会变?,那么有什么作用呢?
6、情景对照化。即前设疑,后印证。也就是语文知识中的伏笔的应用。前面设置一个场景,为后面解决某个疑难问题提供依据,再引出另外的问题,设置另外的场景,等到另外的某个时刻应用。
三、 选材要有针对性,即常说的要做到因材施教。我称之为“梯步教学法”。
不同的班级,学生的层次是不一样的。学生的智力其实是相差不大的,所以这里的不一样,是指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做教师的都知道,同样的知识点,对有的学生来说,是滚瓜烂熟,对有的学生来说,就是一片茫然。所以,同样的知识点在处理方式上,对不同的学生就应该不同。即对层次好的,梯步设置陡点,步幅大点,知识处理深入点;反之,对相对较差的,则相对表面化一些。目的是好学生对其求精、求广,后者则重视基础教育。如:神经系统突触结构的教学中,对成绩相对较差的班级,重点讲述其结构、传递方向、电位变化,最终明确其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对好成绩的班级,除了上述知识的处理外,还必须对递质释放过程,线粒体的作用,突触间隙液体的成分隶属关系,递质起作用后的去向,某种药物直接或间接作用于递质后对传递效果的影响,后膜受体是如何起作用等进行分析。
四、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整体上目的是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很大程度上,学生依然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的地位。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除了思想上的参与外,在很多时候,还必须调动他们身体上的参与。在以讲授课为主导的课堂中,个人以为,不妨设立如下模块,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1、 以多媒体直观教学,充分吸引他们的眼球。
2、 多动笔。除了演算或画图解外,设计实验方案或试验步骤也可用。
3、 上黑板展示自己的演算过程或对遗传图解进行标识,再让另外的同学进行现场的评改或纠正。
4、对个别知识点提出正反两种观点进行现场辩论。目前教材中这样的事例很多,如基因工程的利弊等。
5、模型的建构过程,不妨现场取材。以同排的两名同学为一组,以草稿纸为原料。如血糖调节模型的建构,DNA模型的建构等。
6、对某些知识,可以先让学生自学,让学生来讲解,然后教师再总结。
总之:教师方面,要向管理要质量,向40分钟要效益;学生方面,则尽量让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在教学中努力激活学生参与,给学生以更多的学习自主权,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读书、思考、讨论的时间,引导“发现”,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淡化“教”的痕迹,强化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善于学习的能力,最终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关键词】高中 生物 教学 学习 兴趣
【中图分类号】G 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155-02
在提倡素质教育今天,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方向。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应做到优化篇章安排的框架结构,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课堂结构大致划分为三类:讲授课、试卷评讲课、实验课或实习课。本文将侧重对讲授课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一、整体构思,做好篇章安排的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包括整个高初中知识章节的框架、每节教材、每课的框架结构。
1、 构建书本知识的框架结构。
这就像是面对一张尚未做出任何规划的地图,首先应从整体到局部,做出比较合理的规划来。
比如:高中生物共三本必修和二本选修教材,分别从细胞、遗传、稳态、生物技术实践、现代科技的发展几个方面来对生物进行诠释和阐述。如果把整个高中生物教学比喻成一张社会的地图,那么,细胞部分大体相当于一个家庭的基本运作情况;遗传部分则侧重于家庭中的婚姻与繁衍问题;稳态则是从整个社会中各个家庭的作用出发,协调统一地发挥着具体的作用,以维持社会的稳定,以期共同的进步;生物实践部分侧重于能力的培养;现代科技专题部分,则是对个别家庭中表现突出的事例予以揭示和引导。
在安排具体的章节知识的时候,就非常明确了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了。如必修3第一章内环境和稳态,那实际上就是讲的家庭和家庭之间共同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的问题。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运来了每个家庭所需要的东西,运走了产生的废物,仅此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个人以为,走进生物的大门,深入“里面”去学习,比在“外面”一个一个专业知识点的讲解,效果将更好。
2、每堂课的框架结构
明确每章每节每课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是构建每堂课框架结构的基础。然后参照教参、课标、考纲、目的要求制定出本堂课的具体操作方式。如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推断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对书本知识的再利用,即举一反三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的规划。如高中生物必修2第五章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内容,它是在讲完基因的本质,表达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课标和目的要求都是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说出基因重组和突变的特点以及意义;考纲要求是对突变的特征和原因以及重组的意义能在较为复杂的情景中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二、 注意课堂教学的六个“化”。即:
网络清晰化,思路条理化,知识细致化,语言艺术化,设问层递化,情景对照化
1、网络清晰化。即点与点,节与节,章与章知识必须有一个清晰的网络。也就是做到“心中有教材”
2、思路条理化。就是整堂课先干什么,再做什么,前后知识在什么地方设置伏笔,什么地方照应等等,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3、知识细致化。即对重点知识,必须从正、反、逆、变,从来源、去路等多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现在的高考强调的是立足于书本,而高于书本。书本知识就那么多,怎么高,如何高,不外乎就是求变。而变,有正向的延伸,反向的逆向思维,缺陷条件的应用,新环境下的探索等。
4、语言艺术化。是指讲授时,语言要有艺术性。不仅表达要准确,而且要抑扬顿挫,注意生动形象的表达。
5、设问层递化,就是对每个知识点先引出什么,设立一个什么问题,解答之后如何引出下一个问题,再得出什么结论,课前要反复的推敲。如决定氨基酸的三联体密码的确定过程:当一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只能决定几种氨基酸?(四种)→不够(人体内有20种呢!)那么如果两个碱基一起决定一个氨基酸,能决定几种氨基酸?(4×4)→还不够;那么如果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就能决定4×4×4,够了。但总共只有20种呀?所以,每种氨基酸可以对应多个密码,而一个密码只能对应一种氨基酸。很多氨基酸都有多个密码有什么好处?假定其中某个碱基发生了突变,是否决定的氨基酸一定会变?,那么有什么作用呢?
6、情景对照化。即前设疑,后印证。也就是语文知识中的伏笔的应用。前面设置一个场景,为后面解决某个疑难问题提供依据,再引出另外的问题,设置另外的场景,等到另外的某个时刻应用。
三、 选材要有针对性,即常说的要做到因材施教。我称之为“梯步教学法”。
不同的班级,学生的层次是不一样的。学生的智力其实是相差不大的,所以这里的不一样,是指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做教师的都知道,同样的知识点,对有的学生来说,是滚瓜烂熟,对有的学生来说,就是一片茫然。所以,同样的知识点在处理方式上,对不同的学生就应该不同。即对层次好的,梯步设置陡点,步幅大点,知识处理深入点;反之,对相对较差的,则相对表面化一些。目的是好学生对其求精、求广,后者则重视基础教育。如:神经系统突触结构的教学中,对成绩相对较差的班级,重点讲述其结构、传递方向、电位变化,最终明确其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对好成绩的班级,除了上述知识的处理外,还必须对递质释放过程,线粒体的作用,突触间隙液体的成分隶属关系,递质起作用后的去向,某种药物直接或间接作用于递质后对传递效果的影响,后膜受体是如何起作用等进行分析。
四、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整体上目的是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很大程度上,学生依然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的地位。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除了思想上的参与外,在很多时候,还必须调动他们身体上的参与。在以讲授课为主导的课堂中,个人以为,不妨设立如下模块,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1、 以多媒体直观教学,充分吸引他们的眼球。
2、 多动笔。除了演算或画图解外,设计实验方案或试验步骤也可用。
3、 上黑板展示自己的演算过程或对遗传图解进行标识,再让另外的同学进行现场的评改或纠正。
4、对个别知识点提出正反两种观点进行现场辩论。目前教材中这样的事例很多,如基因工程的利弊等。
5、模型的建构过程,不妨现场取材。以同排的两名同学为一组,以草稿纸为原料。如血糖调节模型的建构,DNA模型的建构等。
6、对某些知识,可以先让学生自学,让学生来讲解,然后教师再总结。
总之:教师方面,要向管理要质量,向40分钟要效益;学生方面,则尽量让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在教学中努力激活学生参与,给学生以更多的学习自主权,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读书、思考、讨论的时间,引导“发现”,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淡化“教”的痕迹,强化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善于学习的能力,最终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