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贴近生活,关注社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抓住写作时机,创设写作情境,指导学生对身边的真人真事做及时的、客观的描述。
语文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02-02
1兴趣——让学生表达真实的情感
情感和兴趣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心理素质,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作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一旦学生有了强烈的兴趣,就能始终以积极的心态去完成写作任务,愿意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进而从写作中感受快乐,优秀的作文便应运而生了。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写作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使他们在选材、构思、谋篇、布局等一系列过程中“实现自我”,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进而形成写作的主动性品质。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应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让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内在兴趣都能得到极大的激发。平时留神学生习作中的“亮点”,并适时、适当地加以鼓励。实践证明多次的刺激可产生兴趣,并逐渐浓厚。
2观察——让生活进入习作的课堂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泉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可见学生的生活就是作文的源泉。小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活泼而富有生命力,可是一写作文内容就惊人的相似。因此,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贴近生活,关注社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抓住写作时机,创设写作情境,指导学生对身边的真人真事做及时的、客观的描述。
2.1热爱生活,是习作内容“生活化”的前提
如教師带学生去大自然中收集作文的素材:春日去郊外踏春寻芳;夏天观“白雨跳珠”的景致;清秋赏金菊银桂,落叶红枫,寒冬组织学生在雪中嬉戏玩耍……又如,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展示课余爱好,交流家务劳动的心得……使学生感到生活就是这么丰富多彩,生活就是这么美好,从而人人争做热爱生活、美化生活、创造生活的小主人。
2.2善于观察,是习作内容“生活化”的关键
走进生活不等于有所发现,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想、去感受、去体验,去发现自己没有发现的东西,去获得自己前所未有的感受。这些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体验到的就是对生活的积累,就是习作的材料。
3积累——让学生的语言变得“鲜活”
3.1从书中积累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通过读书可以了解前人积累起来的重要知识和宝贵的生活经验。可以领略前人磨练成就的思维作风和符合规律的思维方法,能够学习前人来自于生活的经过加工的语言精华和纯熟的富有成效的表达技巧。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范文都是语言优美、立意深远、结构严谨的佳作。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渗透习作教学的内容和基本功训练,并因“文”制宜,设计一些借鉴范文写法或迁移范文语言的小练笔。
3.2从生活中积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活是部渊博的“无字书”。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各地有各地的语言特色,尤其民间流传的谚语、歇后语甚至是外来译音词都是语言中的精华,积累起来,为“我”所用,文章语言自然也就丰富了。
4创新——让学生的习作张扬个性
习作能展示学生个性,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由于儿童的观察、思维存在着“无意性”、“情绪性”和“轮廓性”等特点,再加上传统的作文教学过分强调习作教学的工具性,过分注重习作知识、技巧的传授,忽视了习作过程应该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学生个性体验、个性表达的过程,以至于将学生的习作囿于传统习作教学的诸多“清规戒律”之中,稍有“越规”便遭呵斥。学生思想压抑、思维狭窄、唯唯诺诺,怎能写出充满童真、童趣的“真”文章?
5欣赏——让学生对习作充满自信
学生是习作的主人,自然也应该是习作评改的主体。学生习作个性的发展,离不开学生的自我评改。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责令探索,彼必将用心而得之矣。”意思是说,学生写了习作,要引导学生自己用心评改,才会有所得。新课标也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5.1教师引路,表扬创见
要使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在指导评改的起始阶段,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独到的见解与写法,多用鼓励语言,多挖掘学生习作中的创意。这是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最好办法。
5.2学生互评,各抒己见
学生的习作应该都有它的闪光点,学生互评,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更多地发现作文中的创新意识与独特的写法,也便于互相学习。而学生的评语本身也是极富个性化的作文。通过指导评改、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习作个性,激励学生主动地进行习作个性的自我培育和自我发展,使习作教学形成一个“教师指导,优秀生引路,后进生上路”的生动活泼的探求习作本真,寻求发展个性、提高综合素质的氛围。
总而言之,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写作技巧,注重作文评改,让学生从“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02-02
1兴趣——让学生表达真实的情感
情感和兴趣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心理素质,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作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一旦学生有了强烈的兴趣,就能始终以积极的心态去完成写作任务,愿意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进而从写作中感受快乐,优秀的作文便应运而生了。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写作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使他们在选材、构思、谋篇、布局等一系列过程中“实现自我”,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进而形成写作的主动性品质。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应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让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内在兴趣都能得到极大的激发。平时留神学生习作中的“亮点”,并适时、适当地加以鼓励。实践证明多次的刺激可产生兴趣,并逐渐浓厚。
2观察——让生活进入习作的课堂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泉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可见学生的生活就是作文的源泉。小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活泼而富有生命力,可是一写作文内容就惊人的相似。因此,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贴近生活,关注社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抓住写作时机,创设写作情境,指导学生对身边的真人真事做及时的、客观的描述。
2.1热爱生活,是习作内容“生活化”的前提
如教師带学生去大自然中收集作文的素材:春日去郊外踏春寻芳;夏天观“白雨跳珠”的景致;清秋赏金菊银桂,落叶红枫,寒冬组织学生在雪中嬉戏玩耍……又如,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展示课余爱好,交流家务劳动的心得……使学生感到生活就是这么丰富多彩,生活就是这么美好,从而人人争做热爱生活、美化生活、创造生活的小主人。
2.2善于观察,是习作内容“生活化”的关键
走进生活不等于有所发现,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想、去感受、去体验,去发现自己没有发现的东西,去获得自己前所未有的感受。这些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体验到的就是对生活的积累,就是习作的材料。
3积累——让学生的语言变得“鲜活”
3.1从书中积累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通过读书可以了解前人积累起来的重要知识和宝贵的生活经验。可以领略前人磨练成就的思维作风和符合规律的思维方法,能够学习前人来自于生活的经过加工的语言精华和纯熟的富有成效的表达技巧。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范文都是语言优美、立意深远、结构严谨的佳作。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渗透习作教学的内容和基本功训练,并因“文”制宜,设计一些借鉴范文写法或迁移范文语言的小练笔。
3.2从生活中积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活是部渊博的“无字书”。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各地有各地的语言特色,尤其民间流传的谚语、歇后语甚至是外来译音词都是语言中的精华,积累起来,为“我”所用,文章语言自然也就丰富了。
4创新——让学生的习作张扬个性
习作能展示学生个性,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由于儿童的观察、思维存在着“无意性”、“情绪性”和“轮廓性”等特点,再加上传统的作文教学过分强调习作教学的工具性,过分注重习作知识、技巧的传授,忽视了习作过程应该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学生个性体验、个性表达的过程,以至于将学生的习作囿于传统习作教学的诸多“清规戒律”之中,稍有“越规”便遭呵斥。学生思想压抑、思维狭窄、唯唯诺诺,怎能写出充满童真、童趣的“真”文章?
5欣赏——让学生对习作充满自信
学生是习作的主人,自然也应该是习作评改的主体。学生习作个性的发展,离不开学生的自我评改。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责令探索,彼必将用心而得之矣。”意思是说,学生写了习作,要引导学生自己用心评改,才会有所得。新课标也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5.1教师引路,表扬创见
要使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在指导评改的起始阶段,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独到的见解与写法,多用鼓励语言,多挖掘学生习作中的创意。这是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最好办法。
5.2学生互评,各抒己见
学生的习作应该都有它的闪光点,学生互评,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更多地发现作文中的创新意识与独特的写法,也便于互相学习。而学生的评语本身也是极富个性化的作文。通过指导评改、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习作个性,激励学生主动地进行习作个性的自我培育和自我发展,使习作教学形成一个“教师指导,优秀生引路,后进生上路”的生动活泼的探求习作本真,寻求发展个性、提高综合素质的氛围。
总而言之,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写作技巧,注重作文评改,让学生从“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