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弥补了当前专业人才匮乏的困境,逐渐成为青年志愿者活动的中坚力量。阐述了大学生专业型志愿服务的价值取向,并以华北电力大学“绿色电力照亮长征路”项目为例,依托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型志愿服务品牌,构建大学生专业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推动我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绿色电力照亮长征路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6-0021-02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是我们党领导的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工作领域、服务社会需求的一大创举。”自1993年12月共青团中央启动“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13年11月底,中国注册青年志愿者人数达到4043万人,参与人群以青年尤其是大学生为主;大学生组织体系和服务平台不断健全,目前已建立各类志愿服务站、服务基地13万余个,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乡(社区)四级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大学生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截至目前,累计已有数以亿计人次的青年在社区建设、扶贫开发、助老扶幼、环境保护、大型活动、抢险救灾、海外服务等领域向社会提供了志愿服务。经过20余年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普遍接受的主流价值和日益追求的生活时尚,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参与面最广、参与程度最高、社会知名度极高的社会公益活动。
一、大学生专业型志愿服务的价值取向
自1993年底,在共青团号召下,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实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20年来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新形势下学雷锋活动的发展和延伸,青年志愿者行动经历了四个阶段:发起实施阶段(1993~1998年),发展建设阶段(1998~2003年),深化推进阶段(2003~2008年),优化提升阶段(2008年至今)。在这个过程中,专业型志愿服务在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1.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社会公益活动,大学生出于自己的意愿、依托自己的专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为自身的成长成才搭建了一个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平台。
首先,大学生专业型志愿服务是基于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指出,人的行为按照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它们自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大学生自愿、无偿地贡献自己的时间和专业技术从事利他行为,是大学生寻找与社会发展联系的切入点,是大学生对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的追求,是大学生自我实现需求的一种表达模式及实现途径。
其次,大学生专业型志愿服务是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强调,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要统一。大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一方面,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发现了以前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激发了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与爱好,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夯实了专业技能,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现了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初步转化。
最后,大学生专业型志愿服务是基于人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够获得其生存和延续的条件、发展和完善的手段。因此,任何一个人都具有一定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两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大学生通过专业型志愿服务,以其自身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来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然后从他人和社会那里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大学生在“贡献—回报”的循环中,真正实现了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促进了共同发展。
2.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是我们党领导的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工作领域、服务社会需求的一大创举。”多年来,青年志愿者精神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喜爱和接受的精神时尚,而大学生专业型志愿服务行动也已经成为动员青年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引导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方式和重要载体,为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和宝贵的原创经验。
首先,大学生专业型志愿服务是动员青年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有效方式。从经济价值角度出发,虽然志愿服务是一种无偿奉献的行为,不从志愿服务活动中收取物质和金钱上的回报,但相对于商业性服务而言,志愿服务活动的社会成本较低、产出回报率更高,能够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据有关资料显示,1996年亚特兰大夏季奥运会有6万多名志愿者,节省经费约1.3亿美元;2000年悉尼奥运会有约4.7万名志愿者,节省经费约9000多万美元;2004年雅典奥运会有6万多名志愿者,节省经费约1.2亿美元;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50万名赛会和城市志愿者,节省了大量宝贵的经费开支,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从社会价值角度出发,志愿服务以扶贫济困、扶弱助残为主体,在城乡发展、社区建设、抢险救灾以及大型社会活动等公益事业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志愿者通过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关怀,消除了彼此间的疏远感,培植了积极的社会性情感。[1]大学生通过参与专业型志愿服务活动,加强了与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了解和沟通,减轻了彼此之间的隔阂,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信任,为消解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次,大学生专业型志愿服务是引导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作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志愿服务事业之所以能够吸引青年热爱和参与的深层原因在于志愿精神的魅力。[2]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因此,志愿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凝聚功能,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公众支持;具有人文教育功能,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具体的精神支持;具有示范功能,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动力支持。[3]
二、大学生专业型志愿服务典型模式分析
作为一所以能源电力为学科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找准定位、明确目标,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一流社会服务的重任,致力于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聚焦无电区能源解困问题,服务国家能源电力事业的发展需求。2009年至今,学校充分发挥绿色能源研究领域的优势和大学生志愿者专业特长,组织开展了“把绿色电力送到雪域高原”和“绿色电力照亮长征路”社会公益项目,通过为西藏和长征沿线的无电地区送人才、送设备、送服务,用绿色电力点亮老区人民的幸福“中国梦”。
1.“绿色电力照亮长征路”项目的志愿者队伍建设
志愿者队伍是志愿服务体系架构中的实施主体,直接影响着志愿服务的开展及其效果。现在的志愿服务不能仅有古道热肠,不能仅靠满腔热情,更需要专业化的优质服务,需要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绿色电力照亮长征路”项目即面向全校选拔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志愿者组成了近百支“能源调研行”社会实践小分队,并开展了权利义务知识、专业技能、志愿服务理念、团队合作品质等方面的集中培训,形成了一支水平高、能力强的专业型志愿者队伍。
2.“绿色电力照亮长征路”项目的思路做法
首先,学校组织了近百支实践小分队深入西藏和长征沿线贫困地区开展能源调研,掌握了当地能源电力事业发展的总体状况以及无电地区能源利用现状,提出了改善无电地区能源利用现状的初步思路和政策建议。其中,撰写的《西藏无电地区电力供应及能源利用现状的调查报告》主体内容被国务院研究室采纳。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学校选派新能源科技教育扶贫服务行动实践团,并联合社会知名企业共同落实实践资金和太阳能设备,采取“送设备、送人才、送服务”三位一体的方式,五年时间里组织数以千计的大学生志愿者无数次奔赴西藏、云南、广东、四川、福建、贵州、湖南等地的无电地区,给那里的人们送去了光明和温暖,为那里的发展带去了知识和人才。
其次,实践团志愿者面向村民开展了太阳能利用科普知识和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的知识培训,并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发明新型高效太阳能灶、不间断产气无需搅拌沼气罐等科技产品,把科研优势转化为关爱帮扶实效,实现了新能源科技教育扶贫服务行动的可持续发展,有效改善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3.“绿色电力照亮长征路”项目的品牌建设
由于志愿服务具有无形性、不可分性、易变性、实效性等特点,服务品牌的建设就显得极为重要,一个优秀的志愿服务品牌不仅代表着组织团队的独特形象,还能代表志愿服务的质量和价值内涵。[4]
首先,“绿色电力照亮长征路”项目已经形成一定的效果和影响力。该项目荣获了教育部组织的第七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以及省教育厅组织的河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绿色电力美丽中国行”实践团被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授予“圆梦中国”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团队奖”。同时,该项目受到了新华社、人民日报、教育部简报等中央各大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的亲自批示,并对活动给予了肯定。
其次,继续践行“绿色电力照亮长征路”,做绿色光明的实践者和传播者。2013年7月,国家能源局制定的《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3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工作目标,到2015年底,全部解决全国273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为了进一步解决西部长征沿线无电地区的用电问题,2013年底,学校申报的“绿色电力照亮长征路”项目获批国家民政部《中央财政支持社会服务项目》立项,并获得60万元经费支持,以解决新疆、江西、云南等地区200户无电户、3000余人的用电问题,促进全社会关注无电地区并探索能源解困思路,并将“绿色电力照亮长征路”行动向更高、更广的层面推进,全力助推老区人民的幸福“中国梦”。
三、构建大学生专业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思考
伴随着我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展,青年志愿者精神广泛传播,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必须与时俱进,打造专业型志愿服务品牌,构建大学生专业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引领时代的潮流。
由共青团中央发布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展规划(2014-2018)》指出,加强组织和队伍建设,加强项目建设,推进志愿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文化和理论建设,健全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展机制,加强规划的组织实施,到2018年,推动青年志愿者行动组织、队伍、项目、平台、文化、机制等建设取得突破,科学化水平全面提升,保持在中国志愿服务事业中的“排头兵”地位;在服务青年成长、满足社会需求、引领文明风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强社会建设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佘双好.志愿服务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13.
[2]袁媛,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从社区到社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65.
[3]丁元竹,江汛清,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5-17.
[4]王秋兰.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品牌建设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3,(1).
(责任编辑:孙晴)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绿色电力照亮长征路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6-0021-02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是我们党领导的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工作领域、服务社会需求的一大创举。”自1993年12月共青团中央启动“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13年11月底,中国注册青年志愿者人数达到4043万人,参与人群以青年尤其是大学生为主;大学生组织体系和服务平台不断健全,目前已建立各类志愿服务站、服务基地13万余个,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乡(社区)四级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大学生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截至目前,累计已有数以亿计人次的青年在社区建设、扶贫开发、助老扶幼、环境保护、大型活动、抢险救灾、海外服务等领域向社会提供了志愿服务。经过20余年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普遍接受的主流价值和日益追求的生活时尚,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参与面最广、参与程度最高、社会知名度极高的社会公益活动。
一、大学生专业型志愿服务的价值取向
自1993年底,在共青团号召下,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实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20年来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新形势下学雷锋活动的发展和延伸,青年志愿者行动经历了四个阶段:发起实施阶段(1993~1998年),发展建设阶段(1998~2003年),深化推进阶段(2003~2008年),优化提升阶段(2008年至今)。在这个过程中,专业型志愿服务在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1.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社会公益活动,大学生出于自己的意愿、依托自己的专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为自身的成长成才搭建了一个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平台。
首先,大学生专业型志愿服务是基于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指出,人的行为按照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它们自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大学生自愿、无偿地贡献自己的时间和专业技术从事利他行为,是大学生寻找与社会发展联系的切入点,是大学生对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的追求,是大学生自我实现需求的一种表达模式及实现途径。
其次,大学生专业型志愿服务是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强调,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要统一。大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一方面,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发现了以前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激发了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与爱好,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夯实了专业技能,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现了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初步转化。
最后,大学生专业型志愿服务是基于人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够获得其生存和延续的条件、发展和完善的手段。因此,任何一个人都具有一定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两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大学生通过专业型志愿服务,以其自身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来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然后从他人和社会那里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大学生在“贡献—回报”的循环中,真正实现了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促进了共同发展。
2.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是我们党领导的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工作领域、服务社会需求的一大创举。”多年来,青年志愿者精神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喜爱和接受的精神时尚,而大学生专业型志愿服务行动也已经成为动员青年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引导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方式和重要载体,为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和宝贵的原创经验。
首先,大学生专业型志愿服务是动员青年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有效方式。从经济价值角度出发,虽然志愿服务是一种无偿奉献的行为,不从志愿服务活动中收取物质和金钱上的回报,但相对于商业性服务而言,志愿服务活动的社会成本较低、产出回报率更高,能够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据有关资料显示,1996年亚特兰大夏季奥运会有6万多名志愿者,节省经费约1.3亿美元;2000年悉尼奥运会有约4.7万名志愿者,节省经费约9000多万美元;2004年雅典奥运会有6万多名志愿者,节省经费约1.2亿美元;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50万名赛会和城市志愿者,节省了大量宝贵的经费开支,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从社会价值角度出发,志愿服务以扶贫济困、扶弱助残为主体,在城乡发展、社区建设、抢险救灾以及大型社会活动等公益事业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志愿者通过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关怀,消除了彼此间的疏远感,培植了积极的社会性情感。[1]大学生通过参与专业型志愿服务活动,加强了与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了解和沟通,减轻了彼此之间的隔阂,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信任,为消解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次,大学生专业型志愿服务是引导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作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志愿服务事业之所以能够吸引青年热爱和参与的深层原因在于志愿精神的魅力。[2]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因此,志愿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凝聚功能,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公众支持;具有人文教育功能,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具体的精神支持;具有示范功能,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动力支持。[3]
二、大学生专业型志愿服务典型模式分析
作为一所以能源电力为学科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找准定位、明确目标,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一流社会服务的重任,致力于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聚焦无电区能源解困问题,服务国家能源电力事业的发展需求。2009年至今,学校充分发挥绿色能源研究领域的优势和大学生志愿者专业特长,组织开展了“把绿色电力送到雪域高原”和“绿色电力照亮长征路”社会公益项目,通过为西藏和长征沿线的无电地区送人才、送设备、送服务,用绿色电力点亮老区人民的幸福“中国梦”。
1.“绿色电力照亮长征路”项目的志愿者队伍建设
志愿者队伍是志愿服务体系架构中的实施主体,直接影响着志愿服务的开展及其效果。现在的志愿服务不能仅有古道热肠,不能仅靠满腔热情,更需要专业化的优质服务,需要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绿色电力照亮长征路”项目即面向全校选拔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志愿者组成了近百支“能源调研行”社会实践小分队,并开展了权利义务知识、专业技能、志愿服务理念、团队合作品质等方面的集中培训,形成了一支水平高、能力强的专业型志愿者队伍。
2.“绿色电力照亮长征路”项目的思路做法
首先,学校组织了近百支实践小分队深入西藏和长征沿线贫困地区开展能源调研,掌握了当地能源电力事业发展的总体状况以及无电地区能源利用现状,提出了改善无电地区能源利用现状的初步思路和政策建议。其中,撰写的《西藏无电地区电力供应及能源利用现状的调查报告》主体内容被国务院研究室采纳。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学校选派新能源科技教育扶贫服务行动实践团,并联合社会知名企业共同落实实践资金和太阳能设备,采取“送设备、送人才、送服务”三位一体的方式,五年时间里组织数以千计的大学生志愿者无数次奔赴西藏、云南、广东、四川、福建、贵州、湖南等地的无电地区,给那里的人们送去了光明和温暖,为那里的发展带去了知识和人才。
其次,实践团志愿者面向村民开展了太阳能利用科普知识和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的知识培训,并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发明新型高效太阳能灶、不间断产气无需搅拌沼气罐等科技产品,把科研优势转化为关爱帮扶实效,实现了新能源科技教育扶贫服务行动的可持续发展,有效改善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3.“绿色电力照亮长征路”项目的品牌建设
由于志愿服务具有无形性、不可分性、易变性、实效性等特点,服务品牌的建设就显得极为重要,一个优秀的志愿服务品牌不仅代表着组织团队的独特形象,还能代表志愿服务的质量和价值内涵。[4]
首先,“绿色电力照亮长征路”项目已经形成一定的效果和影响力。该项目荣获了教育部组织的第七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以及省教育厅组织的河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绿色电力美丽中国行”实践团被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授予“圆梦中国”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团队奖”。同时,该项目受到了新华社、人民日报、教育部简报等中央各大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的亲自批示,并对活动给予了肯定。
其次,继续践行“绿色电力照亮长征路”,做绿色光明的实践者和传播者。2013年7月,国家能源局制定的《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3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工作目标,到2015年底,全部解决全国273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为了进一步解决西部长征沿线无电地区的用电问题,2013年底,学校申报的“绿色电力照亮长征路”项目获批国家民政部《中央财政支持社会服务项目》立项,并获得60万元经费支持,以解决新疆、江西、云南等地区200户无电户、3000余人的用电问题,促进全社会关注无电地区并探索能源解困思路,并将“绿色电力照亮长征路”行动向更高、更广的层面推进,全力助推老区人民的幸福“中国梦”。
三、构建大学生专业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思考
伴随着我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展,青年志愿者精神广泛传播,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必须与时俱进,打造专业型志愿服务品牌,构建大学生专业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引领时代的潮流。
由共青团中央发布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展规划(2014-2018)》指出,加强组织和队伍建设,加强项目建设,推进志愿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文化和理论建设,健全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展机制,加强规划的组织实施,到2018年,推动青年志愿者行动组织、队伍、项目、平台、文化、机制等建设取得突破,科学化水平全面提升,保持在中国志愿服务事业中的“排头兵”地位;在服务青年成长、满足社会需求、引领文明风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强社会建设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佘双好.志愿服务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13.
[2]袁媛,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从社区到社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65.
[3]丁元竹,江汛清,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5-17.
[4]王秋兰.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品牌建设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3,(1).
(责任编辑:孙晴)